03-03-0212.制度分析的经济学范畴首先讨论经济学的基本范畴。而后讨论制度经济学的基本范畴。03-03-0222.1经济学研究稀缺约束下的经济人行为2.1-1社会存在与稀缺从马克思主义哲学化的经济学到新兴马克思主义的现代经济学的第一逻辑转换。稀缺是经济学的基本前提。03-03-023稀缺的普遍性稀缺是经济学对人类所面对的自然与社会环境特征的基本概括。这是一个比商品更为抽象的概念,在新的综合时,应当作为逻辑的新起点。经济学研究的已经不再是具体的事物或人类社会的某些活动领域。与地理学与历史学的比较。03-03-024稀缺的相对性在空间中的相对性。对不同的人稀缺的相对性。在时间中的相对性。早期学者认为原始生活是十分艰辛的。斯塔夫里阿诺斯的观点是:原始社会中,生计时间为每周15-20小时。当代社会中物质生活资料的稀缺。03-03-025稀缺的量度分析对象的分布:平均或不平均。对象的可替代性:可替代或不可替代。获得分析对象机会成本的比较:不同物品的价格结构。03-03-026稀缺的定义(第92页)定义2.1:稀缺是经济学中的客观实在,或者说稀缺是对客观世界基本特征的经济学概括。经济学正是研究在稀缺约束下,人与人类社会的行为。稀缺对社会、对每一个人来说,既都是普遍的,也都是相对的。不仅人类社会,而且每一个人都普遍地受到稀缺的约束;然而,对各个不同的人,尤其是对不同的社会来说,受稀缺约束的具体影响形式又会因时、因地而有所不同。客观世界的发展变化是稀缺相对性的根本原因。我们可以用客观世界中具体对象的分布函数特征、对象的可替代性状况以及以机会成本所表示的具体选择对象的价格结构来衡量对象的稀缺性。03-03-0272.1-2社会意识与经济人03-03-028(1)经济人能对稀缺作出适应性反应的人,称为经济人。经济人的基本行为特征是:最大、最小。最大、最小行为的充分和必要条件是稀缺。任何生物都具有这一行为特征。03-03-029(2)利己与利他:最大最小行为与行为目的无关。而是与实现目标所必需的资源是否稀缺相关。03-03-0210关于人的行为目标的讨论人总有利己也总有利他的需求方面。马斯洛(1957年)的需求理论(第94页)–生理的需要–安全的需要–爱的需要–尊重的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03-03-0211这种分类的问题或不足为什么是五种不是更多或更少?“自我价值”的具体内容是什么?03-03-0212人的三个层次的存在与三个层次的需要(第94-95页):作为个体的存在而产生的生理需要。作为社会中的一员而存在的社会性需要。作为物种中的一员而产生的物种延续的需要。03-03-0213决定这三个层次关系的二个因素:由稀缺的相对性决定。由社会化过程所获得的价值观所决定。03-03-0214关于利他所谓利他,就是在自己的效用函数中,存在他人的利益。这是每一个人或多或少都有的。关于霍桑试验。03-03-0215(3)理性与非理性:最大最小行为与理性与非理性没有必然的联系。生物有最大最小行为,但不具有理性。非理性行为主要有:本能、习惯、习俗、从众等。清真不吃猪肉的习俗是对稀缺的适应。03-03-0216续上页我们所称的“经济人”,并非一定是利己的,也可以是利他的。不一定是理性算计的结果,也可以是非理性的结果。03-03-0217经济学研究人的行为的适应性。当主流经济学说,“假定是理性的人”或“假定是自利的人”;而我说,“假定对稀缺具有适应性的人”。适应性的最大特点是学习能力。行为经济学的成果。03-03-0218经济学的定义(P104)经济学研究的是稀缺约束条件下的人与人类社会的行为。因此,经济学所研究的人,不是人的各个方面,不是人的行为特征的全部,而只是人与人类社会行为的一个方面,虽然这是十分重要的方面。因此,经济学所分析的人,只能是“经济生物”。经济生物的基本行为特征是对稀缺世界的适应性回应。生物对稀缺作出适应性回应的基本模式是在获得相同时力求投入最小,或在投入相同时力求所获最大。对于人而言,这种回应可以为实现人的任何种需要而作出;其回应的方式既可以是理性的,也可以是非理性的。03-03-02192.2最稀缺的生产要素最终决定经济制度03-03-0220讨论题:人类社会的基础是竞争还是互助?03-03-02212.2-1生产力的性质与最稀缺的生产要素哲学命题的经济学化。03-03-0222(1)生产力性质的几种观点在一定历史阶段生产力的物质技术属性与社会属性能总和。是指什么样的生产力。这二者十分抽象,而一旦具体,就会进入后二种观点。03-03-0223续上页包括生产资料特别是劳动工具的性质和劳动力的性质这两个方面。越是古代越有效,越是现代越失效。生产力的社会化程度。已经被证伪。而这一点被证伪了,共产主义之路的依据也就不成立。03-03-0224(2)新兴马克思主义的观点生产的出现。生产中的投入。投入物与生产要素。03-03-0225续上页物质生活资料的稀缺,实质上是生产要素的稀缺,归根到底又是最稀缺生产要素的稀缺。一个历史阶段的生产力性质或生产的技术性质是由那个历史阶段中最稀缺生产要素的不同而决定的。03-03-0226(3)历史的回顾最稀缺的生产要素社会历史阶段阶级关系劳动母系氏族社会和父系氏族社会无阶级社会劳动的保护能力奴隶制社会和领主制封建社会奴隶与奴隶主农奴与农奴主土地中国宋朝之后的封建社会农民与地主资本资本主义社会工人与资本家03-03-0227在各个历史阶段中,最稀缺的生产要素是决定社会的序参量。历史决定论是混沌理论的决定论。03-03-0228推论2.1:第132页。人类社会与整个自然界相同,都是自组织系统。因此,虽然各个个人能够在自己所处的环境中作出种种即时的适应性回应,但是,个人行为的基本模式都无可回避地要受到序参量的支配。所不同的只是在不同的自组织系统中,各自的序参量不同。人类社会中决定序参量的是各个社会中生产物质生活资料中最稀缺的生产要素。也因此,一个社会中最稀缺要素的所有者,就是那个社会中经济上、政治上的支配者或称为统治者。03-03-02292.2-2生产关系的可操作定义:经济制度(1)物质生活资料的稀缺与经济制度–从性稀缺到物质生活资料的稀缺03-03-0230生产中分工的好处现场不可编码信息的重要性。信息的稀缺性。03-03-0231(2)制度与社会03-03-0232讨论:愿意与我下象棋吗?03-03-0233是对个人行为的规范。使人与人之间对行为形成预期,才能合作。关于狼孩。包括可以做什么和不可以做什么,以及由此而形成的奖励与惩罚的规范或信息。奖惩的适度。03-03-0234(3)制度与信息:以交通规则为例个人信息与共同信息分工和合作。03-03-0235(4)制度与语言:通天塔的故事。语言是由人的行为复杂性而不是由制作与使用劳动工具的复杂性产生的。猴的行为的复杂性。语言与制度是共生的。03-03-0236制度的定义:第142页。制度是人类社会中的共有信息(sharedinformation)。只有经过社会化的过程,个人才能获得这些信息,并把社会的共有信息内化为各个人的行为规则。遵循这些行为规则,就能建立起人们相互作用的稳定结构,减少社会中的个体在决策时的不确定性。人类个体通过共有信息而使合作关系得以形成,并把个人组织成社会,以有组织的整体来更为有效地适应稀缺的环境世界。03-03-02372.3制度的分类和制度分析的最小单位2.3-1制度的分类03-03-0238(1)正规制度与非正规制度从制度的“硬度”来划分。正规与非正规制度。03-03-0239非正规制度:习俗、惯例与道德等这是一种俗成的共有信息。–从个人习惯到社会习俗。–从习俗到惯例与道德。非正规制度的经验性。–非洲赤道民族中的性禁忌。非正式制度的自发性。–多子多孙的习俗。03-03-0240续上页非正规制度的变化是不言而喻,无需解释的。每个人不仅是这一类制度的自学遵守者,也都是这一类制度的潜在的破坏者,与新制度的创新者。哈耶克对文化传统的重视。03-03-0241从非正规制度演进为正式制度;包括宪法、成文或不成文的法律、组织中的规章制度和契约等。正规制度的强制性和有意识性,面对利益的差别性。这类制度有明确奖罚规则、需要有制度的维护与实施者、是对社会成员的外在约束,不论是否愿意。这两种制度是共存的。03-03-0242(2)宪法制度与制度安排按制度的层次分类。宪法制度是社会的根本制度,是规范制度的制度。宪法制度具有稳定性、不易改变等基本特征。最稀缺要素的产权制度是该社会的宪法制度。03-03-0243制度安排宪法制度下的具体制度安排。制度安排与宪法制度的耦合。03-03-0244制度环境的结构:宪法制度与所有影响制度安排的因素的集合。制度安排中的相似性与差异性的结合。03-03-0245青木昌彦的制度定义:关于博弈重复进行的主要方式的共有信念(sharedbeliefs)的自我维系系统。制度的诸方面:共有信念、均衡的概要表征和博弈的内生规则。03-03-0246格雷夫(Greif)的制度定义在博弈论框架中,两个相互联系的制度要素是(关于别人行为的)预期和组织……组织是非技术因素决定的约束,它们通过引入新的参与人(即该组织本身),改变参与人所得的信息,或者改变某些行动的报酬本影响行为。03-03-02472.3-2制度分析中的单位制度的最小单元是规则。制度比较中的最小单位是组织。两种制度分析传统的综合。03-03-02482.4制度成本与制度博弈制度分析的基本工具03-03-02492.4-1制度成本(1)制度成本的定义马克思已经有了交易费用的意识,他关于纯粹流通费用的叙述。科斯明确提出了交易费用或交易成本的概念。阿罗对交易成本概念的一般化。至今,对制度成本只能是罗列。03-03-0250(2)总制度成本与平均制度成本制度成本概念的分类A、总制度成本与平均制度成本03-03-0251总制度成本的上升趋势思想实验:有10个员工,增加值为20万的业主企业,管理费用为500元。有10000员工,增加值为4亿的公司,管理费用为2万元。平均的方法。–按人平均–按产值平均03-03-0252总制度成本上升的原因合作范围的扩大。每人资源量的上升。在总制度成本上升的同时,平均制度成本却有下降的趋势。03-03-0253平均制度成本下降的原因固定成本的存在,是平均成本下降的根本原因。文化传统作为固定成本。个人的社会化过程作为固定成本。制度学习中的规模经济。以分工的方式降低对正规制度使用中的成本。03-03-0254分工的意义成本小于收益。公司制度需要有更多的文化与制度积累。03-03-0255熵的概念热力学第二定理。熵的概念。信息量的概念。熵与平均制度成本的关系。03-03-0256(3)事前的与事后的制度成本事前制度成本的定义。交通规则的事前成本。03-03-0257事前以为需要的共同信息,在事后发现真实需要的不相一致有三种情况:一部分不发生实际的作用,支付了成本而没有效果。所需要的信息不具备,需要追加信息成本。以上二种事后成本,可以事前的更多投入得到解决。由于共同信息不足,使合作不能达到预期的效果,合作效率下降。基原因之一是机会主义,成为事前成本无法替代的事后成本。这又分隐蔽行为的道德风险和隐蔽信息的逆向选择。03-03-0258新兴马克思主义的定义:第173页。制度成本是形成人们合作所必要的共同信息的成本。人类社会中的共同信息,有一部分是文化传统的存量,人们通过学习与教化而得以把握。由于学习传统的时间与形成传统的时间相比是微不足道的,因此,可以看成是制度成本中的固定部分。又由于人们对学习传统与接受教化是在自身的社会化过程中完成的,之后很少再有专门的投入,所以对当代人来说,社会化的成本也是一个固定成本。在为了对稀缺作出适应性回应而进行制度的具体建构时所追加的形成共同信息的成本,是可变的制度成本部分。因此,人类社会中的总制度成本在上升的同时,平均制度成本一般是下降的。平均制度成本的下降是人类社会有序化的量度,是人类社会制度进步的标志。03-03-025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