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制度论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第九章社会变迁与教育制度第十章社会结构与教育制度第十一章社会问题与教育问题教育制度的基本要素社会变迁与教育制度的基本关系教育制度变迁的动力教育制度:一个国家各种教育机构的体系。包括学制和管理学校的教育行政管理机构两部分。《教育大词典》起源:风俗习惯;人的共同意志(需要);制度产生阶段顺序(道德、礼俗、法律)(梁淑溟);产生于社会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马克思)。学科:文化学—文化惯例;社会心理学—共同的心理状态;社会学—多种用法(如超级民俗)等汉语:“法制、制造、统治等”,“先王之制”强调认为设立比自发形成的多。制度的含义:(1)社会形态意义上的制度——宏观如原始公社制度、奴隶制度等(2)社会中的一些具体制度——中观如家庭、经济、政治、教育、宗教等(3)社会规范、规则意义上制度——微观如考试制度、学习制度等基本要素教育规范系统:成文规范和不成文规范教育设备:教室、课桌椅、教具、电脑等象征的标识:校徽、校旗、校服等教育组织系统:教育组织、人事系统一、社会变迁(socialchange)是社会发展、进步、停滞、倒退等一切现象和过程的总和。变迁内容:自然环境、人口、经济、社会制度和结构、社会价值观、生活方式等变迁形式:社会整体和局部、社会的渐变与突变、社会的进步与退步等社会变迁的不同观点:我国:五德始终和五德转移(土木金火水)国外:神的统治、贵族统治、人民统治;社会独特文化形态循环(青、壮、衰老);社会和自然环境压力(文化衰退、文化发展);马克思:社会经济基础的变动——根本动力。1.教育是社会变迁的结果如政治变革:教育性质、目的、功能等;经济变迁:产业和就业结构变化—教育需求变化2.教育是社会变迁的动因教育培养人、传递新的意识形态、进而推动科技发展、经济振兴、文化繁荣与政治革新等3.教育是社会变迁的条件教育的双重功能:显性功能(预期目标)、隐性功能(完成显性功能过程中附带产生的功能)“教育功能有限性”(条件)一、社会渐变与教育制度变迁二、社会转型与教育制度变迁三、社会剧变与教育制度变迁社会渐变:是社会在自然发展的进程中逐渐出现量变,社会进化和社会改良都属这种方式。两种形态:社会整体渐变社会局部渐变社会整体较为缓慢的、数量上的变化,一般不是社会整体特质的根本改变。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原始社会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原始平等教育等级制教育双轨制教育如教育平等观念的渐变社会整体渐变教育平等发展孔子“有教无类”;柏拉图《理想国》西方资产阶级:提倡“平等”(夸)19世纪下半叶西方初等义务教育马克思提出要求平等教育二战后国际教育提出“中等教育入学机会均等”1948年联合国通过《世界人权宣言》—受教育权社会整体渐变主要作用——促进教育制度进行某种局部调整如“科举制”社会整体渐变对教育制度的微调作用影响教育的形式、内容、方法等如历史上的“智力训练”2.社会局部渐变与教育制度变迁教育制度中部分内容细微调整:教育观念、教育规范系统、教育设施以及学校组织系统的变革如人口发展对学校规模、教育结构的影响科技发展对教育制度的影响。社会转型:是社会发展进程中社会结构系统的整体变革。“转型”生物学概念,台湾蔡明哲首次把“socialtransformation”翻译为“社会转型”广义:一切社会形态的飞跃(社会变革等)狭义:改革开放以来当代我国社会结构的变迁如我国社会转型三个阶段:1840—1949;1949—1978;1978至今全方位变革:物质、制度、思想、文化等基础:经济体制的转型体制转型三种状况社会体制转型——教育制度变迁如直接影响教育系统中成员行为:“反教育”的失范行为—“学非所用”“反文化”失范“违规型”失范—“三乱”“违法型”失范—经济发展与教育投入观念转型:社会转型的结果、基本前提、精神动力如我国建国阶段发展经济增长与精神文化相对滞后:价值观多元化;价值目标多层次教育—依赖观念改造;观念转型能导致教育目的和内容上的失范,教育方法上的失范。现阶段:最根本教育失范—教育者自身利益意识过于膨胀,以自身利益取向为准则。社会剧变:社会所发生的急剧的、具根本意义的变迁。三大类(表现方式):1.社会革命与教育制度变迁西欧资本主义新中国成立2.经济革命与教育制度变迁生产力变革—社会变迁的根本动力狩猎经济—农业经济—工业经济—知识经济3.文化革命与教育制度变迁文化革命是统治阶级对现行文化系统的彻底改造,使之更符合或接近改造者所持有特定社会利息哪个和意识形态如西欧的文艺复兴、宗教革命、我国“文化大革命”21世纪,我国教育改革“素质教育”经济结构与教育制度政治结构与教育制度人口结构与教育制度社会分层与教育制度一、经济结构类型与教育制度经济结构影响教育制度:教育目的、价值、内容、组织、功能等;教育社会学研究:经济结构—教育功能、教育结构不同经济结构类型:前农业经济、农业经济、工业经济、知识经济P294表10-1-1表10-1-2经济类型教育对象教育制度学校组织教育内容教育功能前农业经济全体儿童无无所有生产生活社会化适应农业经济贵族少数等级制正规学校身份文化知识社会化不平等工业经济全体儿童双轨制“科层制”生产知识强化选择知识经济全体儿童终身教育“三位一体”知识创新实践能力社会化选择社会不同历史时期农业经济—工业经济、工业经济—知识经济、计划经济—市场经济等经济结构转型:经济利益格局、资源配置、经济发展动力系统等重新调整和更新如20世纪80、90年代东欧、苏联的社会转型,带来变革对传统教育制度提出挑战:计划经济教育低效、浪费、专业结构偏差、毕业生不适应市场等。政治——国家政权政治结构:反映了国家政权中的权力分配及其运作模式国家政权基本职能:维护国家稳定三种类型:中央集权制地方分权制中央调控制典型:法国教育制度基本特征:必然是全面集中与刻板划一政治权利中心中央与地方关系立法地方官员组织关系中央政府绝对控制中央统一中央任命自上而下层级分明形式:联邦制,典型:美国、加拿大等地方分权制:很难对教育实行全国统一的控制。美国选择分散的、多样化的教育控制方式。地方分权制的政治结构如下表政治权利中心中央与地方关系立法地方官员组织关系国家地方相对控制权限分明国家统一地方各地竞选各自为政政治力量多元化结果:如日本教育制度表现出新格局日本:设立“文部省”、“地方教育委员会”逐层控制方式,弱化了地方教育委员会的协议性和相对独立性中央调控的政治结构政治权利中心中央与地方关系立法地方官员组织关系中央部分地方自治中央依法调控下的地方自治中央统一由地方选举产生自上而下层级分明人口数量结构构成:年龄、性别人口质量结构性别独立人口变量1.基本要素年龄、性别国家:“年轻型”、“中间型”、“老年型”人口变动类型:增加型、静止型、减少型性别:女性100为比较标准(1)人口数量的快速增长抵消了教育的总量投入1990年教育经费616.35亿元;1980年—1990年,国民收入增加130%,人均国民收入增加101%,新增加国民收入的22.3%被新增人口抵消人口膨胀导致:教育基本建设投资严重不足,进展缓慢;教师数量严重不足;教师待遇难以迅速提高,影响教师积极性。(2)人口的脉动式增长,使教育不能保持相对稳定的发展规模建国以来我国人口数量三次高峰、两次低谷1988—1989年高峰,7岁入学儿童新增20%1991年下降17%结果:人口增加时,教育资源严重不足;人口减少时,教育资源过剩,浪费严重。20世纪30年代的瑞典、美国也受到影响(3)人口构成对教育的影响人口构成:年轻人、老年人问题:大量未成年人的不同阶段入学难问题;不同阶段“瓶颈现象”各种竞争。(4)人口分布不均衡,加剧了教育发展的不平稳东部地区人口多、密度大,学校分布多条件优越,但加重教育负担;西部地区人口少,学校少且条件相对差,学生入学困难。(5)人口的城镇化趋势给城镇教育带来了诸多困难农村人口的城镇化,城镇人口密度大,教育设施紧张,农村人口意识到教育重要,重视孩子教育。教育经费紧张,教师数量不足地区,只有注重了数量,忽略了质量。农村孩子对城乡文化的心理适应与否。1.人口质量结构的指标人口质量:身体素质、文化素质指标:人口寿命、人口死亡率、人口发病率人口文化素质:文盲率、义务教育普及率、知识分子在人口中的比重等2.人口质量结构对教育的影响(1)人口身体素质的全面提高巩固了教育的物质基础成年人、青少年(2)人口文化素质较低会对教育的发展产生效益影响重视中等教育发展人口文化素质影响教育发展规模、速度和质量一、经济分层与教育机会二、文化分层与教育机会1.经济分层的主要表现(P309-311)2.经济分层对受教育机会的影响义务教育阶段就学机会分布不均;(城乡)经济收入与辍学率;学生辍学原因;辍学生去向分布.3.经济分层对教育质量的影响“贵族化教育”贫困阶层教育是以社会成员的受教育程度来衡量社会分层结构。指标:文盲、半文盲、小学、初中、高中、大学等影响:家长的文化程度与子女的受教育机会存在相关性文化分层比经济分层对教育机会影响大教育问题概述社会转型期的教育问题教育不平等问题学习压力问题教育问题与教育改革教育问题:“教育危机”、“教育荒废”“教育失败”等儿童行为失常、校园暴力、学习压力等四个要素:有一种或数种教育现象出现失调;失调影响许多学生学习生活;失调引起了许多人员的注意;失调必须动员社会力量才能予以解决。1.社会问题广义:是对社会生产和生活产生重大影响的社会矛盾;狭义:社会变迁过程中,因各种社会关系失调乃至冲突,使人的正常生活和社会进步发生障碍,引起人们普遍注意,并依靠社会力量予以解决。社会问题类型:四类说:个人病态、社会病态、经济关系失调、社会制度失调16类说:人口、人力与劳力、老年等三个层次说:表层社会问题:物价、风气中层社会问题:管理制度深层社会问题:官僚、专制社会问题实质:“社会失调”社会问题与社会危机区别2.社会问题与教育的一般关系分析社会问题对教育的影响影响广泛、深刻教育反作用于社会问题的两重性教育可防止社会问题产生或促进其解决;教育可酿成或加剧社会问题。广义:泛指与“教书育人”有关的一切问题狭义:社会变迁过程中出现的,已引起人们广泛关注、不利于人的培养和发展、不利于社会发展和稳定,并需要动员全社会力量共同解决的教育中的不协调现象。特征:普遍性、变异性、历史性反复性、多元性、潜伏性1.教育病理学源于社会病理学.教育病理的性质:教育病理(结果)—如学生自杀、心理疾病等;病理教育(原因)—学历社会背景、教育惯例等区分教育病理的领域:教育浪费、冲突、滞后差异2.社会解组论三种情况:缺乏足够的规则来引导人们的行为;各项规则相互矛盾;传统崩溃使社会失去控制力三种结果:系统内部调整;虽然部分解组,但整个系统正常运作;造成极度混乱,整个系统毁灭。根本原因:社会快速变迁,对学校教育新的要求,教育发展速度不一“结构失衡”,导致结构性教育问题。3.文化失调说两种或两种以上的文化要素由于各自的变迁速度差异而造成的文化整合与平衡遭到破坏现象。物质文化与精神文化本土文化与外来文化4.价值冲突说5.失范说一、结构性教育问题1.社会稳定时期的结构性教育问题教育自身结构矛盾、普及教育地区差别2.社会剧变时期的结构性教育问题普及教育与高学历、高层次人才二、跨时空性教育问题不同国家、时期重复出现的教育问题伴随社会发展出现的教育问题:经济发展—教育机会不均等问题;就业制度改革—专业设置冲击;改革开放—东西方文化碰撞,价值观紊乱社会流动加快—流动人口子女受教育学生职业倾向“理想真空”,学生职业选择在构成比率上失衡,与社会需求之间形成事实上鸿沟,将产生严重后果。五、过程性教育问题不同社会发展阶段出现不同教育问题;如文凭危机教育问题出现,有独特发展过程六、失误性教育问题学校没有及时顺应社会转型发展变化导致问题(如少年犯)一、教育平等与教育机会均等二、我国现阶段的教育机会均等三、教育公平问题1.教育平等观

1 / 67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