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教育教学理念与现代语文课堂教学研究在长期的初中语文教学实践过程中,作文教学一直占有相当重要的位置。它既是语文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实现语文课程目标的重点。写作教学策略要重视学生写作动机的激发和维持,调动写作的积极性。可是,传统的语文教学往往忽略了激发兴趣这一点,因而针对初一学生,进行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的研究是必要和有价值的。因此,我一直在思考怎样才能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怎样才能在实际教学中充分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呢?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有经验的语文教师总是不断地激发学生对学习语文的兴趣。叶老也有一句名言:“教是为了不教”,道出了教学的本质。然而“教”什么才能达到不教的目的,这毫无疑问是问题的关键。历来的语文教学,往往局限于“字词句篇”等单纯的知识传授,而忽视作文的教学。教师把知识“由点到线,由线到面,由面到体”,把一个完整的知识体系弄了个支离破碎、翻天覆地。教师自以为讲全了,讲透了,然而学生收获不大,效果不佳。这种教学充其量是“喂”,学生“吃”进去了,能否消化则不去管,再“吃”还得靠“喂”,学生成了长不大的阿斗。对于这种单纯的由知识到知识的教学,前辈们早就有所重视,并在教学实践中努力摸索、改革,寻求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从春秋时期的“博学—审问—慎思—明辨—笃行”,到宋代朱熹提出的“熟读—精思”,从近代黎锦熙的三段六部式教学“理解—练习—发展”,到当代钱梦龙的“自读—教读—作业—复读”四段导读法,魏书生的“定向—自学—讨论—答疑—自测—自结”六步教学……其共同特点是:强调学生自学。而“自学”,就必然要有其方法,无论你的教学方式怎样翻新、叫法不同,关键仍是教给学生学习知识的方法。因此,我认为“学法”才真正是教师所应“教”给学生的重点,尤其是作文教学又经常被大家所忽视。只有充分调动学生的写作兴趣,把“学法”教给学生,使学生掌握了“学法”,才能达到“不教”,这应是我们的共识。因此,作为教师,首先要把自己位置摆正,其次要明确自己的职责。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在课堂教学中以学生的学习活动为主,这就要求教师面向全体,关注个体,让学生能够真正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教师和学生都是课程的开发者和创造者,而不只是被动的执行者。我认为在语文教学中,要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就要关注学生的学习活动,这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首先,活动能体现和落实语文学习的实践性要求,切实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有经验的老师都明白一个道理:学生的语文能力不是老师“讲”出来的,而是学生自己“练”出来的。其次,丰富多样的课堂活动,有助于保持学生的注意力,避免单纯听讲、仅仅接受教师语言听觉刺激的单调;好的活动,还可以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特别是创设活动情境、给学生一个真实有趣的任务,更能激起学生的写作欲望和学习热情。真实的任务是学习目标的具体化,也是学生解决写作问题的抓手。在完成任务的活动中,学生不仅拥有学习的主动权,体验主动探究的乐趣与完成任务的成就感,而且能发展学生的综合能力。下面就一节课的教学设计谈一下我的教学感受:这节课的设计主要是想让学生通过参与课堂上的活动,来为后面的写作做准备、做铺垫。因为有一些学生一说写作文,就发愁得不得了,问题一大堆,没的可写、不知从何下手、写出来的文字不精彩等等。但是,在教学过程中我发现学生在“说作文”的时候积极性比较高,所以,我事先让学生去准备一个自己要写的事物,课上带过来用。课堂上,我先让学生通过回顾《丑石》这篇课文的写作思路(作者对丑石情感态度的变化),归纳文章的写作方法。然后学习课文的写作方法,完成对某一事物的个性化描述。具体的学生活动是,让学生到讲台上展示自己准备好的实物,并加以具体的讲述,讲述自己与这一物的情缘。活动开始了,学生的积极性特别高,争先恐后的抢着说。有一些学生的发言非常精彩,而且对事物本身所蕴含的内涵挖掘的很深。例如:刘晨玲同学她要描述的事物是大家非常熟悉的橡皮,“升入初中以后,我们对橡皮的使用频率大大减少了,它只是静静地、默默地、悄无声息地躺在文具盒里。取而代之的是修正带、修正液……然而,修正带、修正液只是帮我们把缺点、错误遮掩起来了,橡皮却能帮助我们重新开始。”仔细一想,不是这个道理吗?对于她的精彩发言,同学们都向她投去了惊奇的目光。还有一位同学,平时不善于表达自己的意见,但是在这节课上,他作为压轴上台了,没想到他的发言让人出乎意料。“同学们,你们看这块石头像不像一块陨石?(不像)其实我看也不像,我也不相信这是一块陨石。但是,我敢肯定这块石头一定和我有缘。如果无缘,它怎么会出现在我们的校园里?如果无缘,我又怎么会发现它、捡到它?如果无缘,又怎么会在这里和各位老师、同学相见呢?所以,我断定这块石头一定与我有缘。我日后一定要好好珍惜它。”还有很多同学进行了展示,效果都比较好。这样的学生活动安排,让那些平时不善于表达的学生有了一个展示自己的机会(平台)。无形中就激发了学生的写作兴趣,增强了学生的学习信心。教师在做教学设计时必须把学生的活动作为考虑的重要方面,就是要让全班学生都动起来,不能只顾及个别学生。可是,有些老师总是担心课堂活了,学生乱了,课堂效果就没有了保证,这是不正确的。因为要想追求课堂的效果,就必须选择有利于落实效果的有效形式,如果知识注重形式,就会做一些课堂的“花架子”这些都是无用功,既浪费了课上的宝贵时间,又影响了效果的落实。我觉得,教师应尽可能的把课堂时间交给学生,发挥学生的主体性,让学生得到更多的锻炼机会,学生能讲的东西、能做的事情,老师就不要代劳。学生主人翁地位的重要体现在于课堂形式的灵活多样,学生有了写作的兴趣,就可以以不同的形式表达自己的情感需要。给学生以宽松、和谐、自由、平等的课堂气氛,提倡学生多说个人的观点,教师应以鼓励性语言关注学生的个性思维和独特感受,保护学生的人格尊严,使课堂真正成为学生张扬个性、展现自我的舞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课题成果传统教育教学理念与现代语文课堂教学研究北京市育才学校通州分校李洪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