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IC产业现状的调查报告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中国IC产业现状的调查报告经过近一周的精心准备和多方联系,通过现场采访和问卷调查等多种形式,2005年汉芯精英磨砺营产业调研部分在8月7日正式结束并进行了答辩报告。总体看来,各小组的调研主题主要集中在中国IC产业的现状和国外差距,以及IC产业的人才需求等方面。同时,也都提出和总结了很多有建设性的意见。充分说明了,这次产业调研是十分成功的。1.IC产业发展背景随着全球信息化、网络化和知识化经济浪潮的到来,集成电路产业的战略地位越来越重要,它已成为事关国民经济、国防建设、人民生活和信息安全的基础性、战略性产业。特别是近几年来,在世界半导体产业环境不断改善,集成电路的性能以惊人的速度向快速和微型方面发展,其发展潜力、高技术含量和广阔的市场都令人叹为观止。与此同时,中国集成电路产业也已经开始快速发展,正在努力向世界技术前沿靠拢。也就是说,我们中国的IC产业已经初具规模,并且正处在一个摆脱一味只是集中在制造和消费方面而向核心技术领域转型的一个关键阶段,所有的IC精英们正在齐心协力打造中国自己的“中国芯”,争取早日扭转在内核技术上受制于人的局面,这是每一个IC精英义不容辞的责任,同时也是这次产业调研的最大目的,希望能够让同学们领悟到这一点。对于国内一些IC企业的考察和调研,则主要集中在进来的发展战略与定位上。在当前的市场竞争环境中,压力主要来自于哪些方面?如何对自身以及同类的本土IC企业定位?如何定位与国外IC企业的合作或者竞争关系?如何看待本土人才的流失及采取什么对策培养和建立人才储备?是如何推进本土企业国际化进程的?……我们希望通过调研能够归纳得出一些关于中国IC企业界对自身的定位以及了解他们如何与国际上IC企业合作或者竞争的模式,从而对中国IC产业发展的契机有一些更加接近实际、更加深入的思考。2.中国目前IC产业的一些发展2.1产业规模急剧扩大上图:中国集成电路产业销售收入规模及增长目前,我国已建和在建的8英寸、12英寸芯片生产线有17条,成为全球新的芯片代工基地。芯片设计公司从最初的几十家增至400多家,特别是上海的中芯国际、宏力半导体、华虹NEC和苏州的和舰等一批大型芯片制造企业的投产,增强了我国芯片产业的整体实力。统计显示,近年来,我国芯片产业规模年均增幅超过40%。2004年上半年,我国芯片市场总规模达1370亿元,芯片总产量超过94亿块。近几年中国集成电路产业的迅猛发展离不开市场需求的强劲拉动。中国电子信息制造业规模不断扩大,计算机、消费电子、网络通信、汽车电子等主要需求领域都呈现出了高速增长的势头。2004年,中国电子信息产业销售收入达到2.65万亿元,比2003年增长40%,集成电路市场规模已经达到2908亿元,同比增长40.2%,高于去年全球增幅12个百分点。2004年正成为中国IC设计产业由萌芽期进入成长期的重要里程碑。到2004年底,中国集成电路设计业拥有421家企业,从业人员上升到约1.65万人,总销售额达到了81.5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率达到41.5%,增长主要来自显示驱动芯片、智能卡芯片、无线通信芯片和多媒体芯片。预计今后四年的年复合增长率将达到65%左右,2008年销售额可望达到800亿。2.2产业结构日趋合理芯片产业结构日趋合理,芯片制造业成为产业增长的主引擎。在地区布局上,我国芯片产业形成了几大重镇:以上海为龙头的长三角地区,产业链最完整、产业集聚度最高。以北京、天津为核心的环渤海区,具有研发、人才优势。中芯国际在此建成了我国第一条12英寸生产线,初步构筑了产业高地。以广州、深圳为中心的珠三角,是我国最大的信息产品制造和出口基地,依托巨大的市场需求,开始进军芯片产业。以成都、西安为中心城市的中西部地区,人力、电力、水资源丰富,并拥有传统的电子工业基础,随着英特尔、中芯国际的芯片封装企业落户成都,英飞凌研发中心落户西安,该地区的芯片产业开始崛起。2.3技术创新能力增强芯片制造工艺和技术水准迅速提升,特别是中芯国际北京12英寸生产厂的建成投产,使我国芯片生产技术从0.25微米、0.18微米进入到0.13微米、0.11微米的国际前沿水准。从中国制造到中国创造,随着我国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的增强,催生了一批完全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中国芯,如方舟、龙芯、爱国者、星光、网芯、展讯、中视一号等。特别引人瞩目的是,2004年上半年,位于上海张江高科技园区的展讯公司研制出我国第一块完全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国际领先的第三代(3G)手机芯片,打破了手机芯片核心技术被国外通信公司垄断的局面。2004年底,复旦大学微电子研究院研制出基于清华大学DMB-T标准系统、拥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中视一号数字电视芯片,是我国数字电视产业化进程的重大突破。2.4出现领军企业权威预测显示,作为全球芯片产业增长最快的地区和全球最具发展潜力的市场,2010年前,中国将成为仅次于美国的全球第二大芯片市场。伴随市场需求的扩张、产业规模的升级、技术水准的提高,中国有望出现一批具备较强国际竞争力的品牌产品和强势企业。我国的芯片产业体制和机制创新取得突破,政府引导、企业参与、市场运作的格局初步形成。除了国家的产业引导资金,越来越多的海外资本、民间资本投入芯片产业,资本运营初步进入良性循环。目前,有近10家芯片企业在境内外上市,其中在香港和纽约上市的中芯国际,使中国芯片产业开始牵动国际资本市场的神经.销售额超过1亿元的公司达到了16家,它们分别是晶门科技、大唐微电子、杭州士兰、珠海炬力、中国华大、绍兴芯谷科技、中星微、无锡华润矽科、华大电子、希格玛、展讯通信、国微电子、上海华虹、北京华虹、复旦微电子和深圳中兴微电子,其中晶门科技和大唐微电子的销售额超过了10亿。2004年还初步形成了与IC设计业相关的上下游产业链。设计企业已与晶圆代工企业和封装测试企业建立了相对固定的良好业务关系,中芯国际、华虹NEC、上海先进、上海贝岭、无锡上华、首刚NEC、绍兴华越、南通富士通、上海长丰等代工和封装企业所提供的各种加工工艺和相应技术服务已基本满足了设计业的需求。3.中国IC产业存在的问题3.1中国的IC产业缺乏核心技术通过产业调研发现,就目前来看,目前,由于西方国家的出口限制,我国在芯片技术、设备上受制于人的局面尚未完全扭转。国内芯片设计公司规模偏小、技术落后,缺乏自主知识产权。2003年,全国芯片设计公司前十强的产值之和仅..4亿美元,而美国排名第十的芯片设计企业产值为6.5亿美元。国内芯片制造企业几乎都是代工厂,自主创新能力薄弱,拥有自主产品和自主品牌的公司凤毛麟角。据了解,我国电子信息产业研发投入超过销售额10%的企业寥寥无几,只有华为、中兴通讯少数几家。绝大多数企业的研发投入低于2%,与外国公司差距悬殊。如韩国三星2003年研发投入近30亿美元,占销售额的8%。真正能在IC设计市场上盈利的更多的是从事低端设计的公司。消费类产品的订单是国内IC设计公司追逐的目标,但消费类产品的技术含量往往不高。而事实上,国内近年来尽管在高端产品如CPU取得了一些突破。但技术含量仍然有限。3.2中国IC研发性技术人才奇缺这个方面的问题其实最为关键,因为它决定了中国将来的IC产业的发展出路所在,所以也是本次调研的重点,这里将详细分析一下。上图:造成技术人因才短缺的素分析54%66%8%91%20%0%0%10%20%30%40%50%60%70%80%90%100%相关技术变化太快人才流动率高薪水福利要求条件不符需要具备相当的专业资历须具备跨领域的多项专长其他上图:对人才的专业背景要求上图:对人才的学历层次要求在本次问卷和访谈调研中多个小组都普遍反映,了解到现在从事IC行业的员工的学历多为本科,研究生,占到80%左右,博士生、博士生以上学历的员工相对比较少,工程师里超过5年工作经验的人非常少,只有占大概6%左右。依据国内IC行业现在每年25%以上的发展速度,至2010年,国内需要25万——30万IC人才。而2002年,据国家的统计数字,IC类工程师只有4000名。据估计,目前国内IC工程师总共不会超过万人。其中经验丰富的设计人才就更少得可怜。100%33%75%0%41%0%37%0%20%40%60%80%100%电子/电机化工信息类机械材料工业工程物理方面0%0%70%91%41%0%20%40%60%80%100%中专大专本科硕士研究生博士研究生即使是相关专业的毕业生,也不能够很快适应工作,关键在于缺乏实际经验的积累。统计图表如下:应届本科毕业生多久能胜任工作视个人素质不同21%我们部门没有本科生16%一年或以上5%半年左右47%需要1-2个月适应期11%应届硕士毕业生多久能胜任工作视个人素质不同21%我们部门没有硕士生5%半年左右32%需要1-2个月适应期26%基本不需要适应期16%应届博士毕业生多久能胜任工作其他16%我们部门没有博士生42%半年左右5%需要1-2个月适应期32%基本不需要适应期5%可以看出博士生需要1-2个月适应工作;硕士生需要花1-2个月至半年适应工作;而本科生大部分需要花半年时间才能适应工作。也说明应届毕业生最缺乏的素质是实际的工作经验。关于这一点,上海集成电路行业协会(SICA)常务副秘书长赵建忠教授说:“现在中国缺乏一所世界性大学,也缺乏世界性大学的规划,没有像硅谷与斯坦福那样大学研究与企业应用结合紧密、教学与实践结合紧密的发展基地。这也是中国IC行业人才缺乏,公司发展不起来的一个原因。”另外,企业与高校的联合办学和合作也是推进IC人才诞生的强大动力,那么先来看看调研的一些数据:课程体系建设ARM大学安捷伦安森美intelMentorGraphicsOMRONIBM师资培训示教ARM大学安森美intelIBM专业技术任教ARM大学安捷伦intelIBM教学平台共建ARM大学安捷伦安森美intelHPOMRONIBM联合研究开发ARM大学安森美intelHPMentorGraphicsIBM专家学术巡讲ARM大学intelIBM校园科技活动安捷伦Synopsys公司VeriSiliconSONYIBM奖学奖教奖研安捷伦安森美HPOMRONIBM学者交流访问IBM教材编写出版IBM毕业实习招聘安捷伦intelIBM技术支持服务ARM大学Synopsys公司HPIBM技术培训IBM联合办学ARM大学安捷伦安森美IBM02468联合办学技术培训技术支持服务毕业实习招聘教材编写出版学者交流访问奖学奖教奖研校园科技活动专家学术巡讲联合研究开发教学平台共建专业技术任教师资培训示教课程体系建设课程体系建设师资培训示教专业技术任教教学平台共建联合研究开发专家学术巡讲校园科技活动奖学奖教奖研学者交流访问教材编写出版毕业实习招聘技术支持服务技术培训联合办学从以上统计图表可以看出以下几点:1、IBM公司在与高校合作方面确实走在了前面,所有主要的合作模式都可以找到它的身影。另外,ARM大学计划、安捷伦、intel也很突出。2、课程体系建设、教学平台共建、联合研究开发、校园科技活动是众企业和高校比较青睐的合作方式。但学者交流访问、教材编写出版、技术培训却不是很受欢迎。综观这些合作项目,大多是软件方面的合作,这也从一个侧面反映出了当前中国高校的情况,硬件设施可能并不是非常落后,而最大的瓶颈在于软件,在于人才、课程设置、管理、和校园文化的营造这些方面。对于学者交流访问,由于高校间有很多这样的机会,所以在高校与企业间,这也不作为一种主要的合作方式了,但是企业仍可以利用其与国外一流大学良好的合作关系推荐中国优秀的学者出国访问。教材编写和技术培训本身是高校自己的强项,所以与企业在这一方面的合作相对就比较少。3、在于高校广泛合作的企业里,本土企业廖廖无几。4、与高校合作的企业的总数也不多。通过对当前高校与集成电路企业合作模式的调研,我们足以为现在的一些成绩欣喜,但是我们也还是可以从中看出一些问题的。第一、对于国外的知名企业,大家虽然都有与高校合作的意识,但是重视程度还是有所不同。IBM不光为了大学合作专门成立了大学合作部,更是推出了一系列实质性的项目,例如它的实习生项目,就达到了

1 / 16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