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编钟一看课题,大家有没有一种急切想要了解编钟是什么东西的心情呢?嗯?编钟?编钟到底是什么东西呢?课文的内容与这个编钟有什么关系呢?快来学习吧!编钟编钟是我国古代的一种打击乐器,用青铜铸成。它由大小不同的扁圆钟按照音调高低的次序排列起来,悬挂在一个巨大的钟架上,用丁字形的木槌和长形的棒分别敲打,能发出不同的乐音,因为每个钟音调不同,按音谱敲打,可演奏美妙的乐曲。打击恢弘铭文拆御音域古雅铸成椭圆矗立精湛赞叹不已泪水涟涟国泰民安赞叹不已:泪水涟涟:国泰民安:对某事物或某人不停地称赞,形容极度赞赏。指流泪不断的样子。也比喻流泪留得好像停不下、止不住的样子。国家太平,人们生活极其安定。•初步阅读课文后,你能自由说出本篇课文的大概内容吗?试一试。如果不能自由说出,那么,请你多读几遍。耐心地、认真地读。然后再简要概括课文内容。也可借助你的工具参考书来看看。课文主要介绍在远古时代,我们的祖先创造了世界上最早的钟,也就是编钟。然后介绍了编钟的功用、外形、特点。最后写以“文明古国的象征”向世人展示今日中国的辉煌。•第一段:(1)简要介绍编钟的历史由来。总起全文,由而引出下文对最为著名的曾侯乙编钟做出的介绍。•第二段:(2到6)用具体的事例来说明曾侯乙编钟的基本的情况。远古时期,我们的祖先创造了世界上最早的钟。中国古代的钟不是用来报时的,而是举行仪式的重要乐器。开头则是从钟的历史开始谈起,追本溯源,指出我国古代的钟是一种重要的乐器。•1978年在湖北随县出图的曾侯乙编钟,是我国目前出土数量最多、保存最好、音律最全、气势最宏伟的一套编钟。这套编钟以恢弘的气势、精湛的铸造工艺、非凡的音乐效果以及内容丰富的乐律铭文震惊了世界!这一小节先写了曾侯乙编钟出土的时间、地点,然后用四个“最”,很是突出了这套曾侯乙编钟的特点。(重要价值)•1基本简介•曾侯乙编钟是我国迄今发现数量最多、保存最好、音律最全、气势最宏伟的一套编钟。钟是一种打击乐器,用于祭祀或宴饮时。最初的钟是由商代的铜铙演变而来,按其形制和悬挂方式又有甬钟、钮钟、镈钟等不同称呼。频率不同的钟依大小次序成组悬挂在钟架上,形成合律合奏的音阶,称之为编钟。钟的大小和音的高低直接相关。商代的钟为3枚一套或5枚一套,西周中晚期有8枚一套的,东周时增至9枚一套或13枚一套。春秋战国时期编钟风靡一时,和其它乐器如琴、笙、鼓、编磬等成为王室显贵的陪葬重器。(了解曾侯乙编钟)•2出土经过•1977年9月,湖北随州城郊的一个小山包上,沉睡于地下2430年后,曾侯乙编钟得以重见天日。这是中国文物考古、音乐史和冶铸史上的空前发现。那一天,随州城郊擂鼓墩驻军扩建营房过程中,偶然发现了曾侯乙墓。这是个面积达220平方米、比长沙马王堆汉墓大6倍的“超级古墓”。当勘测小组赶到现场时,部队施工打的炮眼距古墓顶层仅差80厘米,只要再放一炮,这座藏有千古奇珍的古墓就会永远不复存在。1978年5月22日凌晨5时,墓室积水抽干后,雄伟壮观的曾侯乙编钟露出了它的真面目,所有在场的人都被这座精美绝伦的青铜铸器惊呆了:历经二千四百多年,重达2567公斤的65个大小编钟整整齐齐地挂在木质钟架上。•编钟出土后,文化部的音乐家黄翔鹏、王湘等人赶到现场,对全套编钟逐个测音。检测结果显示:曾侯乙编钟音域跨越5个八度,只比现代钢琴少一个八度,中心音域12个半音齐全。•3音乐特色•钟架为铜木结构,呈曲尺形。横梁木质,绘饰以漆,横梁两端有雕饰龙纹的青铜套。中下层横梁各有三个佩剑铜人,以头、手托顶梁架,中部还有铜柱加固。铜人着长袍,腰束带,神情肃穆,是青铜人像中难得的佳作。以之作为钟座,使编钟更显华贵。•曾侯乙编钟的音色优美,音质纯正,基调与现代的C大调相同。它音域宽广,有五个八度,比现代钢琴只少一个八度。中声部约占三个八度,由于有音列结构大致相同的编钟,形成了三个重叠的声部,几乎能奏出完整的十二个半音,可以奏出五声、六声或七声音阶的音乐作品。根据现代学者的研究、推想,这套编钟演奏时应由三位乐工,执丁字形木槌,分别敲击中层三组编钟奏出乐曲的主旋律,另有两名乐工,执大木棒撞击下层的低音甬钟,作为和声。•4主要规格•编钟的钟架高大,由长短不同的两面木架垂直相交组成,长面位于墓西,长7.48米,高2.65米;靠南的一面长3.35米,高2.73米。在木架中有7根彩绘木梁,两端以蟠龙纹铜套加固。6个铜铸佩剑武士和8根圆柱承托住整个编钟,形成上、中、下三层。钟架及挂钩有246个。•曾侯乙编钟共65件,分为三层八组:上层3组为钮钟,19件;中层3组为南钟,33件,分短枚、无枚、长枚三式;下层为两组大型长枚甫钟,12件,另有搏1件;中间及下层的也称为甬钟。最大的1件通高152.3厘米,重203.6公斤;最小的l件通高20.2厘米,重2.4公斤,在演奏中能起定调作用;总量重达5吨,是中国出土的最大的青铜编钟。•钟上大多刻有铭文,上层19枚钟的铭文较少,只标示着音名,中下层45枚钟上不仅标着音名,还有较长的乐律铭文,详细地记载着该钟的律名、阶名和变化音名等。这些铭文,便于人们敲击演奏。5出土意义20世纪80年代初,湖北省博物馆、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史研究所、武汉机械工艺研究所、佛山球墨铸铁研究所、武汉工学院和哈尔滨科技大学等单位上百名科技人员通力协作,采用了激光全息摄影和扫找电镜等现代技术手段,对这套编钟进行了分析研究。发现中国早在两干四百多年前就摸索出了铜、锡、铅三种成分的最佳配方,以获得优美的音色;掌握了钟体大小,钟壁厚薄与音高的严格比例,铸造出不同音高的编制系列;设计了“合瓦式”的独特钟形与复杂的钟腔结构,形成了奇妙的一钟双音和优美的旋律。这套编钟音域宽广,十二个半音齐备。由于有了完备的中间音,所以能在任何一个音上灵活自如地旋宫转调。尤为可贵的是,钟体和附件上,还篆刻有二千八百多字的错金铭文,记载了先秦时期的乐学理论以及曾和周、楚、齐等诸侯国的律名和阶名的相互对应关系,这一重大发现,据弃了所谓“中国的七声音阶是从欧洲传来”的说法。它的出土说明,早在战国时期中国的音乐文化和铸造技术已经发展到相当高的水平,它比欧洲十二平均律的键盘乐器的出现要早将近2000年,同时填补了中国早期封建时期的音乐史空白记录,对于研究中国奴隶社会、早期封建社会以及东周王朝音乐文化和湖北地区音乐史发展有着极其重要的位置。专家们在对曾侯乙编钟逐件进行精心的测音之后,决定敲响这套“只见其形,不闻其声”的编钟,以认识和体现它的价值。1987年8月1日,一场曾侯乙编钟原件演奏音乐会举行了。沉寂了两千四百多年的编钟,重新向世人发出了它那雄浑而又浪漫的千古绝响。编钟演奏以《东方红》为开篇,接着是古曲《楚殇》、外国名曲《一路平安》、民族歌曲《草原上升起不落的太阳》,最后以《国际歌》的乐曲落幕。音乐会持续了两个小时。演出结束了,听众还深深沉浸在这古雅的乐声中,许多人泪水涟涟,停顿数秒后,大家才回过神来报以热烈的掌声。想一想,如果当时,你就身处曾侯乙编钟原件音乐会当中,你会不会特别认真、享受地听这五首慷慨激昂的乐曲呢?现在,自己闭上眼睛,由语文老师来读一读这个片段,然后自己用心体会这种身处音乐会现场的感觉。再用一两句话说一说自己的感想。啊!《东方红》、《楚殇》、《一路平安》、《草原上升起不落的太阳》、《国际歌》这五首歌都使我深深地感受到曾侯乙编钟能敲响出独特的音乐,真是令人陶醉啊!另外,我还感受到了人们对曾侯乙编钟的热爱与欣赏。现在,我来考考大家:课文第二部分(第2~6自然段)具体说明了曾侯乙编钟的基本情况,那么,你看出它作了哪几方面的详细介绍了吗?答案我知道!从三方面做出了详细介绍。第一方面:(2)写曾侯乙编钟的重要价值。第二方面:(3、4)写曾侯乙编钟的主要特点。第三方面:(5、6)写了曾侯乙编钟的演奏的效果。现在,大家跟我来做一个拓展延伸吧!参考课文第五自然段,设计一份曾侯乙编钟演奏音乐会的节目单,包括音乐会时间和宣传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