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顿FranzJosephHaydn1732—1809一、海顿的生平FranzJosephHaydn1732—1809年(77岁)1.童年:海顿出生于奥地利东部奥匈边界的一个小镇。那里聚集了奥地利人、匈牙利人、斯洛伐克人和克罗地亚人。家乡多民族的民间音乐对他后来的创作起了潜移默化的影响。海顿的父亲是车轮匠。海顿6岁师从一位叔叔。8岁在维也纳教堂唱诗班当歌童。海顿变声后开始靠教书和临时工作维生,自学羽管键琴、提琴和对位法,曾跟一位意大利作曲家学习作曲。2.在埃斯特哈齐宫廷工作的时期1761年起(29岁),海顿到埃斯特哈齐宫廷任职长达30年。埃斯特哈齐宫廷拥有:两个剧院、两个大音乐厅;一个乐队(海顿将其由10人扩大到约25人);约12名歌剧演唱家;经常从奥地利、意大利及其他地方邀请优秀的音乐家来演出。每周演出二部歌剧和两场长的音乐会;各种客串演出的歌剧或音乐会;几乎每日一场室内乐演奏。40、50岁期间,海顿获得了一些自由,经常受约给欧洲各国出版商及个人写作。1790年(海顿58岁)亲王死后,海顿搬到维也纳住进了自己的房子;虽仍受聘于亲王的继承人,却自由得多,可以将更多的精力从事自己的创作。3.晚年:60岁左右,海顿两次应邀,长途跋涉,不顾语言的困难,前往伦敦访问。海顿在伦敦受到皇族、贵族的款待;并获得牛津大学授予的荣誉音乐博士学位。海顿受伦敦乐队的规模和质量所启发,谱写了著名的“伦敦交响曲”共12部。海顿受亨德尔音乐的启发,写了清唱剧《创世纪》、《四季》。海顿的晚年,在维也纳和全欧享有很高的名声。1809年(77岁),海顿在拿破仑的炮声中病逝于维也纳。海顿的葬礼上,演出了莫扎特的《安魂曲》。参加葬礼的人中也有法国官兵。二、海顿的音乐创作海顿被尊称为:“交响曲之父”“弦乐四重奏之父”,交响曲和弦乐四重奏都不是由海顿首创的;但这两种器乐形式在海顿的钻研与创作中,进入了成熟阶段。交响乐队(双管编制)室内乐:弦乐四重奏第一小提琴第二小提琴中提琴大提琴海顿对交响乐的重要贡献:交响乐队的编制(课件)交响曲的四个乐章奏鸣曲式交响乐队的编制一、弦乐器组:小提琴、中提琴、大提琴、低音提琴。二、木管乐器组:长笛、单簧管、双簧管、大管。三、铜管乐器组:小号、圆号、长号、大号。四、打击乐器组:定音鼓、锣、三角铁等。“双管”编制交响乐队弦乐器组:第一小提琴12第二小提琴10中提琴8大提琴6低音提琴4木管器组:长笛双簧管单簧管大管各2铜管器组:圆号4小号2长号3大号1交响曲的结构第一乐章:奏鸣曲式,快板第二乐章:复三部曲式或变奏曲,慢板第三乐章:小步舞曲或者谐谑曲,中、快板第四乐章:奏鸣曲或回旋曲式,快板奏鸣曲式:A:第一部分呈示部主部主题(主调)连接部副部主题(属调)结束部B:第二部分展开部运用呈示部中的素材进行展开,形成发展、变化,甚至是戏剧性冲突。A:第三部分再现部主部主题(主调)连接部副部主题(主调)结束部引子引子最初演奏交响乐的管弦乐队,只包含:五把小提琴、一把大提琴、一把低音提琴、一只长笛、两只双簧管、两只大管、两只圆号;共约十四人。经过海顿的努力,乐队的规模逐渐扩大,形成了完整的双管编制,总人数达到二十余人。海顿的创作浩如烟海难于统计。海顿在世时没有留下完整可靠的目录。现统计海顿作品有:♪、108首交响曲;68首四重奏;47首钢琴奏鸣曲;♪、大量序曲、协奏曲、嬉游曲、小夜曲、上低音维奥尔琴三重奏、弦乐三重奏、钢琴三重奏及其他室内乐;♪、26部歌剧;4部清唱剧;及歌曲、咏叹调、康塔塔、弥撒等等。海顿在维也纳郊外匈牙利公爵埃斯特哈齐的宫邸当了近三十年的宫廷乐长,写作了大量的娱乐曲、交响曲、弦乐四重奏、钢琴三重奏、钢琴奏鸣曲和各种协奏曲。海顿最优秀的作品都是摆脱了宫廷的羁绊以后创作的。如:十二部《伦敦交响曲》清唱剧《创世纪》和《四季》器乐:海顿的在原来以风俗性为主的器乐作品中注入了戏剧性和标题性,并用独特的手法,塑造出鲜明生动的音乐形象。(例:《告别》、《惊愕》交响曲)声乐:最突出的是清唱剧:《创世纪》(1798年)《四季》(1801年)这两部作品是海顿在伦敦听了亨德尔的《弥撒亚》受感动和启发后写的。《创世纪》的歌词根据《圣经旧约·创世纪》及弥尔顿的《失乐园》改写;《四季》根据苏格兰诗人詹姆斯·汤姆森的诗篇改写,描写农民一年四季的劳动和快乐。《创世纪》、《四季》的题材都同宗教题材有联系。但实际上,深刻体现了十八世纪的时代精神。两者均讴歌了自然和人类在朴素的生活中的欢乐。它们是启蒙主义思想的生动体现。其中《四季》可以说已经完美地实现了清唱剧的世俗化。三、海顿经典作品欣赏1.《小夜曲》又名《如歌的行板》。原《F大调第十七弦乐四重奏》第二乐章。2.《惊愕》交响曲第二乐章附:3.中国弦乐作品《良宵》《白毛女》《红色娘子军》4.雅尼的音乐例一:《惊愕》交响曲1791年,海顿第一次去伦敦演出自己的作品,发觉有些贵夫人听音乐会心不在焉,他就在《G大调交响曲》中和她们开了一个玩笑:第二乐章缓慢的变奏曲主题演奏的很轻,主题重复演奏时声音更轻,贵夫人们都在异常安静的音乐中昏昏欲睡……突然,乐队伴着定音鼓的敲打,奏出了一个强烈的和弦,有如晴天霹雳,把睡眼惺忪的贵夫人们吓了一跳。因此,被称为《惊愕交响曲》。海顿:《惊愕》交响曲第二乐章慢板变奏曲式A主题A1变奏1A2变奏2A3变奏3A4变奏4A主题再现A主题a主题:弦乐a主题重复:弦乐弱处理(打击乐与乐队全奏:惊愕)b主题:弦乐b主题重复:弦乐、木管乐A1第一变奏a主题:弦乐低声部;弦乐高声部对位。a主题重复:弦乐低声部;弦乐高声部对位。b主题:弦乐低声部;弦乐高声部对位。b主题重复:弦乐低声部;弦乐高声部对位。A2第二变奏a主题:转同名小调,弦乐低声部;弦乐高声部对答,a主题重复:转同名小调,弦乐低声部;弦乐高声部对答。发展部分:弦乐,进行曲节奏。A3第三变奏a主题:双簧管,节奏细分;小提琴伴奏音型。a主题重复:弦乐;长笛对位。b主题:弦乐;长笛对位。b主题重复:弦乐;长笛对位。木管乐与弦乐的对位。A4第四变奏a主题:高潮部分,铜管乐主题;弦乐对位。b主题:渐慢,弦乐抒情发展部分。A主题再现a主题:铜管乐与弦乐a主题:渐慢,双簧管、大管等木管乐为主,渐弱结束。例二:《小夜曲》又名《如歌的行板》弦乐四重奏约作于1762年原为所作《F大调第十七弦乐四重奏》第二乐章后被改编为:管弦乐曲小提琴曲吉他曲等室内乐:弦乐四重奏第一小提琴第二小提琴中提琴大提琴原曲用弦乐四重奏形式演出。第一小提琴带上弱音器奏出的小夜曲旋律流畅而亲切,充满了欢快的情绪。其他三个声部由第二小提琴、中提琴、大提琴用拨弦奏法奏出吉他伴奏的效果。这首小夜曲色彩明朗,轻快的漫步节奏和娓娓动听的旋律,具有一种典雅质朴的情调,表现了无忧无虑的意境。在展开过程中的旋律进行,时而出现极其自然的大跳音程,使曲调更富于生气。奏鸣曲式:A:第一部分呈示部主部主题(主调)连接部副部主题(属调)结束部B:第二部分展开部运用呈示部中的素材进行展开,形成发展、变化,甚至是戏剧性冲突。A:第三部分再现部主部主题(主调)连接部副部主题(主调)结束部引子引子海顿《小夜曲》A呈示部(带重复)主部主题:小提琴(其他声部拨奏)。连接部:过渡,向高音区递进。副部主题:转属调,小提琴高音区。结束部:返回中低音区。B展开部主部主题素材,8小节展开部分。A再现部主部主题:小提琴(其他声部拨奏)。连接部:过渡。副部主题:在主调上再现。结束部:在主调上结束。例三:中国管弦乐曲《北风吹》三部曲式引子长笛与竖琴A呈示部“北风吹”主题:弦乐“北风吹”主题重复与发展:弦乐、木管(长笛、双簧管)B发展部“发展”主题:大提琴与木管(长笛、双簧管的复调对位)A再现部“北风吹”主题:弦乐“北风吹”主题重复与发展:弦乐、木管(长笛、双簧管)例四:中国管弦乐曲《红色娘子军》第一部分女战士的舞蹈(三部曲式)A呈示部(快板)女战士的舞蹈主题引子万全河边的景色主题双簧管与竖琴木管(单簧管)→弦乐→铜管→弦乐B发展部(慢板)抒情主题大提琴→小提琴→长笛A再现部(快板)女战士的舞蹈主题木管(单簧管)→弦乐→铜管→弦乐结尾引子主题的发展变化第二部分:《军民鱼水情》过渡部分(第二部分的引子)主题“万全河水”双簧管主题;长笛对位,→弦乐结尾主题1“万全河水”小提琴主题;铜管对位,→弦乐与铜管的发展主题2“万全河水”弦乐主题;铜管对位,→弦乐与铜管的结尾大管→单簧管→弦乐例五:《告别》交响曲1772年,海顿和乐队队员们伴着埃斯特哈齐公爵长期滞留在维也纳郊外的夏宫里,久久不能回到维也纳家中和家人团聚,大家想家心切,一时怨声载道。于是他就在《升f小调交响曲》中巧妙地向公爵表达了队员们要求离去的意思。演奏到末乐章时:♪、第一双簧管和第二圆号首先结束,演员们吹灭了蜡烛离席而去;♪、不久,大管、第二双簧管、第一圆号和各种弦乐器又依次提前结束,先后离席而去;♪、最后只剩第一和第二小提琴孤零零地演奏最后一个乐句。公爵领悟了海顿所暗示的意思,马上准许队员们回到维也纳去。后来,大家都称这部交响曲为《告别交响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