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题型组合滚动练(十七)(分值,43分;建议用时,40分钟)序号1234791011得分答案一、综合运用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9分)河北省蔚县有“中国剪纸之乡”之美称,其剪纸艺术是民间美术中的一颗璀璨的明珠,刀刻与点染这两道工序成为它的两大特色。特别是点染,无论从工具上还是技法上,在全国都是________的。它既是一道制作蔚县剪纸的重要工序,又体现了蔚县剪纸艺术特色的关键所在。(),这种看法足见此技艺的重要性。在传统用色上,蔚县剪纸大胆泼辣,多用原色和对比色,________,十分绚丽,带有浓郁的民间风味和浓重的乡土气息,在________中,传达着对生活的感悟和独特的审美情趣。在剪纸主题上,传统的蔚县剪纸,主要有花卉和戏曲人物两大类主题,其中尤以戏曲人物________,囊括了不同时代的一两百出戏剧里众多不同的人物。1.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A.它既是一道制作蔚县剪纸的重要工序,又是体现蔚县剪纸艺术特色的关键所在。B.它既是制作蔚县剪纸的一道重要工序,又体现了蔚县剪纸艺术特色的关键所在。C.它既是制作蔚县剪纸的一道重要工序,又是体现蔚县剪纸艺术特色的关键所在。D.它既是一道制作蔚县剪纸的重要工序,又是体现蔚县剪纸艺术特色的问题所在。C[A项,“一道”语序不当;B项,“又体现了”与前一句的“既是”不能呼应;D项,“它……又是……问题所在”主宾搭配不当,且前句“一道”语序不当。]2.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2A.蔚县剪纸艺人中流传着“三分刻,七分染”的说法B.点染技艺对于蔚县大多剪纸艺人来说已相当熟悉C.蔚县剪纸艺人对点染这道工序尤为青睐D.“三分刻,七分染”成为蔚县剪纸艺人追求的目标A[段末“这种看法”是针对“三分刻,七分染”来说的,排除B、C两项;“三分刻,七分染”只是人们对点染这道工序的看法,不能是“追求的目标”,排除D项。因此,A项最恰当。]3.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3分)()A.首当其冲姹紫嫣红穷形尽相独树一帜B.首屈一指五彩斑斓浓墨重彩独树一帜C.首当其冲姹紫嫣红浓墨重彩独具匠心D.首屈一指五彩斑斓穷形尽相独具匠心B[首当其冲:指最先受到攻击或遭遇灾难(冲:要冲)。首屈一指:指居第一位,引申为最好的、最强的、第一。从文中看,主要强调“点染”的地位,应用“首屈一指”。五彩斑斓:形容颜色多,色彩错杂灿烂,且耀眼。姹紫嫣红:形容各种颜色的花卉艳丽、好看。文中是说色彩“绚丽”,故选“五彩斑斓”。穷形尽相:原指描写刻画十分细致生动,现在也用来指丑态毕露。浓墨重彩:指绘画或描述着墨多。文中是讲蔚县剪纸“在传统用色上”的风格,应选用“浓墨重彩”。独树一帜:指有独特的风格。独具匠心:指有独特的构思。文中是讲蔚县剪纸在“戏曲人物”方面的独特风格,故选用“独树一帜”。]4.下列对古代文化常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名,一般指姓名,幼年时一般由父亲命名;多用于自称,或用于做传时介绍传主。B.行陈,亦称“行伍”,古代兵制,五人为伍,二十五人为行,代指军队。C.薨,古代称诸侯或有爵位的高官死去,也可用在皇帝的高等级妃嫔和所生育的皇子公主,或者封王的贵族身上。D.乾道,年号名,古代纪年的一种常见方式;改元,指同一皇帝在位期间更换年号。B[B项,行陈,是巡行军阵的意思。]5.在下面文段的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3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5分)树木每年都会增长形成一圈年轮,通过__①__,科学家可以确定树木的年龄。树木年轮的差异__②__,直径较大的年轮暗示着当年树木处于较好的生长季节。研究人员发现,树木生长和海洋生态系统健康状态存在着反向关系。冬季我们看到树木健康生长,__③__。①②③【解析】回答这个问题,要关注语段的意思和横线前后语句的具体内容。①处,由前面“树木每年都会增长形成一圈年轮”和后面“科学家可以确定树木的年龄”可推断该空应填“观察分析年轮的圈数”。②处,由后面“直径较大的年轮暗示着当年树木处于较好的生长季节”可知,该空应填树木年轮的差异与树木所处的季节好坏的关系。③处,由前面“树木生长和海洋生态系统健康状态存在着反向关系”可知,当冬季树木健康生长时,海洋生态系统却较差。【答案】①观察分析年轮的圈数(2分)②揭示着生长的好季节和差季节(2分)③却发现海洋生态系统较差(1分)6.下面是我国国民食品安全认知素养的调查图表,请根据三个图表中的调查数据分别概括它们所反映的情况。要求内容完整,表述准确,语言连贯,每条不超过30个字。(6分)【解析】根据民众对食品安全的关注习惯的图表来看,我国国民普遍缺乏主动关注食品安全的习惯。而第二个图表主要反映的是民众了解食品安全知识的主要渠道,从数据比例来看,首要渠道是互联网,权威可靠的渠道所占比例不大。第三个图表主要是民众食品安全维权的做法,从数据比例来看,多数民众遇到食4品安全问题会通过适当的渠道维权。【答案】①我国国民普遍缺乏主动关注食品安全的习惯(或:我国国民关注食品安全信息的主动性不强);②民众了解食品安全知识的首要渠道是互联网,而非权威可靠的渠道(或:民众了解食品安全知识的渠道多样,以互联网为主);③多数民众遇到食品安全问题时会通过适当的渠道维权(或:多数民众有维权意识,但仍需加强)。(写出一条结论给2分,意思对即可;如有其他答案,只要符合要求,可酌情给分;字数超出要求,酌情扣分)二、古诗文阅读阅读下面这首明诗,完成7~8题。(11分)梅花九首(其一)高启琼姿只合在瑶台,谁向江南处处栽?雪满山中高士卧,月明林下美人来。寒依疏影萧萧竹,春掩残香漠漠①苔。自去何郎②无好咏,东风愁寂几回开?【注】①漠漠:形容植物密布。②何郎:南朝诗人何逊,他写有不少关于梅花的诗。7.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A.“琼姿只合在瑶台”起笔不凡,为梅花定位,既见梅花之形,又显梅花之灵;梅花玉树临风,有美玉之质,有仙人之姿,本应住在瑶台仙宫。B.“谁向江南处处栽”点出了梅花的生长地——江南。作者酷爱梅花,所以梅的生长地在诗人心中也是美的,只是天仙般的梅花为何到了人间?C.“雪满山中高士卧”写大雪满山,高士酣卧。此句以远离人迹烦嚣的高士喻梅,以满山的大雪衬托梅,神形兼备,手法高妙。D.“月明林下美人来”写明月清风,林泉幽谷,美人款款,超逸娴雅,清丽动人,只是把梅花比喻成美人,落入俗套,实为败笔。E.“寒依疏影萧萧竹”进一步为梅花塑形,使它更加完美,手法是衬托。梅花孤高绝俗,严冬来袭,紧紧依偎那萧萧寒竹。DE[D项,“只是把梅花比喻成美人,落入俗套,实为败笔”理解错误,这句写月下梅花如清雅的美人从林间款款而来,化静为动,生动形象地刻画出梅5花的神韵,给人广阔的想象空间,突出了梅花孤傲高洁的精神风貌。E项,“使它更加完美”分析不当。]8.本诗体现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6分)【解析】本诗是一首咏物言志诗,借梅花写诗人自己,首联梅花形如“谪仙人”,写其出身和才华。颔联写其高洁的品质,诗人把梅花人格化了,表现自己高洁的品质与高超的才华。颈联“寒依”“萧萧竹”“春掩”“漠漠苔”衬托其高才,却无人赏识。尾联说自从南朝诗人何逊去世后,梅花便难逢知己,再也没有像《咏早梅》那样的咏赞自己的好诗了,抒写知音难觅的苦闷。【答案】全诗托物言志,以梅自喻,表现了诗人高贵雅洁、超凡脱俗、怀才不遇、寂寞愁苦的情感。(2分)①首联写梅花本应住在天宫之中,却落到人间江南,来表现自己出身高贵却被贱待。(1分)②颔联以“高士”“美人”为喻,也是自比,表现自己高洁的品质与高超的才华。(1分)③颈联写萧萧寒竹来依偎,漠漠春苔护残香,是为了衬托梅花的高洁,其实还是写自己无人赏识,不受重视。(1分)④尾联先借何逊的典故,后直抒胸臆,表达了诗人不被理解的寂寞与愁苦之情。(1分)三、论述类文本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9~11题。(9分,每小题3分)近期多档文化类节目受到热捧。冷静来看,这些节目正是在众多浮躁、模仿、抄袭、千篇一律的真人秀中的一次突围,是在反智、游戏、嘻哈氛围中的高标独立。节目的成功,反映了传播者在文化建设、价值坚守、节目创新上的自信、自觉与自新,为我们找到一个讲好中国故事的钥匙,发现并开掘了观众的真正需求,引领了时代风潮。传播者对中华传统文化充满自信与坚持,深知这片土地氤氲成长的文化具有强劲的生命力和时代价值。从《中国诗词大会》到《朗读者》,这种别开生面的节目创作并不是一蹴而就的。在很多人效仿欧美模式、膜拜韩国风潮的时候,这些节目坚守自己最熟悉的题材而渐入佳境,抵达当下的热度。创作者们从成语、6谜语、汉字、诗词、书信这些最习以为常的中国传统文化元素中,寻找承载节目风骨和精、气、神的支撑。“以古人之规矩,开自己之生面”,找到了丰沛的历史资源和文化底蕴。诗词书信有乾坤,里面透露出的意境、情怀、神采等等都是我们中国人最富生命力和独特气质的元素,而这些精髓一旦释放,能量无限。一个有担当的媒体不应去跟风、迎合甚至媚俗,而应自觉引领观众。这种引领是在媒体专业操守与大众需求之间的反复考量、磨合与融合。尤其在当前自媒体纷纷扰扰的时代,专业性弥足珍贵。但专业性是正襟危坐?是精深难懂?是曲高和寡?答案当然是否定的。所谓的专业性是用专业理念去引领、激发和满足大众需求。文化类节目已经到了讲故事诉情怀的时代。文化内涵的融入,让节目增添了意趣和底蕴,让观众在娱乐中还能细细品味。在同质化节目都在浅表游戏打闹时,这类节目真正触到了观众的痛点,引发了观众的共鸣。诗词不仅是传统文化的载体,也是我们日常生活的情感共鸣、流行歌词的灵感来源,更重要的是诗词里有天地、有历史、有社会、有故事、有人生、有情怀。而书信亦如是。它们让观众领略到了爱到深处的言之切切、情到浓处的低沉婉转、悲到痛处的肝肠寸断。节目的成功也让传播者看到,原来观众并非都追求低俗浅薄,寻求感官刺激。一个缺乏故事的节目是没有力量的。这里的故事不仅指参赛选手背后的故事,也指节目设计的叙事环节,更是对故事的核心——人与情感的重视。《中国诗词大会》经过巧妙设计,冲突、悬念、延宕形成很强的叙事张力。选手背后的故事足以引发观众的共鸣。在春节期间,《中国诗词大会》关于选手和主持人的微信推送放大了口碑效应。文化节目火了,要警惕一哄而上,又形成新的抄袭模仿。任何题材和形态的产品同质化地推出,生命力都不会长久。希望它能不喧哗,润物无声,成风化人。而这需要创作者更高的智慧、更大的耐心、更开放的心态,从自己的文化中寻求滋养,用最好的故事手段,把自己最擅长最熟悉的东西做到极致,其他一切纷至沓来。(选自《人民日报》,有删改)9.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A.一些文化类节目从真人秀中成功突围,才为我们找到了一个讲好中国故事的钥匙。7B.有担当的媒体对观众的引领其实就是要极力发挥其弥足珍贵的专业性的问题。C.成功的文化类节目中,选手背后的故事比节目设计的叙事更能引发观众的共鸣。D.同质化的节目,是指模仿、抄袭、千篇一律的节目,这样的节目生命力不会长。D[A项,一些文化类节目成功,并不是唯一讲好中国故事的钥匙,以前也不一定没有。B项,有担当的媒体对观众的引领,除了发挥专业性,还要与大众需求相融合。C项,“选手背后的故事比节目设计的叙事更能引发观众的共鸣”错。]10.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文章对一些跟风、媚俗节目的批评,是为了强化对一些文化类节目成功的肯定。B.文章详细地阐述了中国传统文化元素的特质,表明了作者对传统文化研究的号召。C.文章更多的是从媒体这个传播者的角度展开立论,显示了文章鲜明的价值趋向。D.对于一些文化类节目的成功,文章先指出其价值,再深入分析,最后提出建议。B[B项,作者的目的并非“对传统文化研究的号召”。]11.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如果没有对传统文化的自信与坚持,《中国诗词大会》这样的文化节目就不会产生。B.当前文化类节目也需要娱乐,但如果不能讲故事诉情怀,就很难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