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一六、简答题(每小题6分,共30分)1、如何理解金融范畴。2、简述利率在经济中的作用。3、凯恩斯的货币需求理论。4、怎样运用宏观紧缩政策治理通货膨胀?5、如何理解金融发展对经济发展的作用?七、论述题(15分)结合利率的功能和作用,论述我国为什么要进行利率市场化改革?试题二六、简答题(每小题6分,共30分)1、简述商业银行的负债管理理论。2、直接融资中的中间人与间接融资的金融中介的根本区别是什么?3、简述金融市场的基本功能。4、简述商业信用与银行信用的区别。5、国际结算的主要方式和工具由哪些?七、论述题(15分)试析我国金融市场存在的问题和发展策略。试题三六、简答题(每小题6分,共30分)1、存款货币银行的表外业务。2、如何理解货币供求与市场总供求之间的关系?3、简述恶性通货膨胀的危害。4、利率作为货币政策中介指标有何利弊?5、如何理解货币的两个最基本的职能?七、论述题(15分)试述当代金融国际化的特点及其影响。试题四六、简答题(每小题6分,共30分)1、试述名义利率和实际利率对经济的影响。2、简述金融工具的基本特征。3、简述一国金融机构体系的构成。4、简述商业银行经营的流动性原则。5、国际收支失衡的原因有哪些?七、论述题(15分)试评述汇率决定的购买力平价理论。试题五六、简答题(每小题6分,共30分)1、优先股与普通股的主要区别是什么?2、简述投资基金的特点及功能。3、简述资金缺口分析。4、金融监管的目标与基本原则。5、国际货币体系的主要内容。七、论述题(15分)试分析在宏观调控中货币政策与财政政策相互配合的意义。试题六1、简述直接融资的优点与局限性。2、简述利率的决定与影响因素。3、简述中央银行产生的必然性。4、费雪方程式与剑桥方程式的区别。5、货币层次划分的依据和意义。七、论述题(15分)试述如何完善我国的金融机构体系。试题七六、简答题(每小题6分,共30分)1、简述信用货币制度的主要特点。2、简述商业信用的作用与局限性。3、简述远期合约、期权合约、互换合约。4、为什么说中央银行的资产业务规模会影响其货币供应量?5、外汇储备过大带来的负面影响有哪些?七、论述题(15分)试述货币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试题八六、简答题(每小题6分,共30分)1、简述货币形态的演化。2、简述消费信用的积极作用与消极作用。3、什么是场外交易市场?其特点是什么?4、商业银行何以有信用创造能力?影响商业银行信用创造的因素是什么?5、货币需求分析的宏观角度与微观角度。七、论述题(15分)论述商业银行管理理论的演变过程。试题九六、简答题(每小题6分,共30分)1、利息转化为收益的一般形态,其主要原因是什么?2、简述固定汇率制与浮动汇率制的优缺点。3、什么是国际金融危机?其主要表现形式有哪些?4、简述在我国研究市场效率的意义。5、中央银行选择货币政策中介目标的依据主要有哪些?七、论述题(15分)论述外汇收支对国民经济的调节作用。试题十六、简答题(每小题6分,共30分)1、影响和决定货币创造乘数的因素有哪些?2、什么是存款保险制度?3、现代信用制度的节约性表现在哪里?4、简述金融服务业与一般产业的异同之处。5、简述货币政策最终目标及含义。七、论述题(15分)试述通货膨胀的成因,并提出相应对策。《试题一》参考答案六、简答题(每小题6分,共30分)1、答:在信用货币制度下,信用与货币不可分割地联系在一起,货币制度也建立在信用制度之上,没有不含货币因素的信用,也没有不含信用因素的货币,任何信用活动也同时都是货币的运动。信用的扩张意味着货币供给的增加,信用的紧缩意味着货币供给的减少,信用资金的调剂则影响着货币的流通速度和货币供给的部门构成和地区构成。当货币的运动与信用的活动不可分析地联系在一起时,就产生了由货币和信用相互渗透而形成地新范畴——金融。因此,金融是货币运动和信用活动地融合体。2、答:利率作为经济杠杆,在宏观与微观经济活动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表现在:(1)在宏观经济方面:①利率能够调节货币供求;②利率可以调节社会总供求;③利率可以调节储蓄与投资;(2)在微观经济方面:①利率可以促使企业加强经济核算,提高经济效益;②利率可以影响个人的经济行为。3、答:(1)第一次明确提出货币需求的三个动机,即交易动机、预防动机和投机动机;(2)推出货币需求函数,即:Md=M1+M2=L1(y)+L2(r),说明的是,由交易动机和预防动机决定的货币需求是收入水平Y的函数,且与收入正相关;而由投机动机决定的货币需求则是利率水平R的函数,且与利率负相关。4、答:(1)运用紧缩性货币政策治理通货膨胀,主要手段包括通过公开市场业务出售政府债券、提高再贴现率和提高商业银行的法定准备率;(2)运用紧缩性财政政策治理通货膨胀,主要手段包括削减政府支出和增加税收;(3)运用紧缩性的收入政策治理通货膨胀,主要手段包括确定工资—物价指导线、管制或冻结工资以及运用税收手段。5、答:金融发展对经济的作用:(1)金融发展有助于实现资本积聚与集中,可以帮助实现现代化大规模生产经营,实现规模经济效益。(2)金融发展有助于提高资源的使用效率,从而提高社会经济效率。(3)金融发展有助于提高用金融资产进行储蓄的比例,因而有助于提高社会的投资水平。七、论述题(15分)答:(1)市场经济中,价格机制是其核心机制,利率作为金融市场的价格,在宏微观经济运行中都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2)利率在宏观与微观经济运行中的作用;(3)我国已初步建立起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市场价格的调节作用日益重要,利率的作用也日益受到重视,但利率充分、有效发挥其调节作用的基本条件就是市场化的利率决定机制,因为只有如此,才能形成一个适当的利率水平,一个合理的利率结构。因此,我国应该进行利率市场化改革。《试题二》参考答案六、简答题(每小题6分,共30分)1、答:这是20世纪60年代开始的金融创新中发展起来的理论。由于直接融资的发展,商业银行深感资金缺乏、竞争激烈、加之流动性的巨大压力,商业银行不得不从货币市场引进资金来保证资产流动性的要求。负债管理认为银行的流动性不仅可以通过加强资产的管理来获得,也可以通过负债管理,即向外借款来提供。其核心是:银行主动借入资金来保持自身的流动性,从而扩大资产业务,增加银行收益。但负债管理也有明显缺陷:①提高了银行的融资成本。②因为金融市场的变幻莫测而增加了经营风险③忽视自有资本的补充,不利于银行的稳健经营。2、答:间接融资的媒介主要通过各种负债业务活动集聚资金,然后在通过各种资产业务活动分配这些资金;直接融资的机构则主要是促成贷款人与借款人与借款人接上关系,而并非主要在接待双方之间进行资产负债的业务经营活动。3、答:(1)聚敛功能。金融市场引导众多分散的小额资金汇聚成为可以投入社会再生产的资金集合。(2)配置功能。表现为资源的配置、财富再分配和风险的再分配。(3)调节功能。指金融市场对宏观经济的调节作用。(4)反映功能。反映国民经济情况的变化。4、答:(1)商业信用是工商企业之间买卖商品时,以商品形式提供的信用,典型的方式为赊销。典型的商业信用中包含着两个同时发生的行为:买卖行为与借贷行为。商业信用属于直接信用。商业信用在方向、规模、期限上具有局限性。(2)银行信用是银行或其他金融机构以货币形态提供的信用,属于间接信用。银行信用突破了商业信用在方向、规模、期限上的局限性。5、答:国际结算的主要方式和工具有:(1)汇兑,是银行根据付款人的要求通过海外联行或代理行将款项汇给收款人。主要的工具是电汇、信汇和票汇。(2)托收,是债权人所在地银行受债权人委托,通过联行或代理行,向国外债务人收取有关款项的方式,可分为跟单托收和光票托收两种。(3)信用证,开证银行根据申请人的要求和指示向出口商开出的一定金额、在一定期限内凭信用证规定单据进行付款的书面承诺。(4)旅行支票,由银行或大旅行社为了方便旅客支付沿路费用而发行的定额票据。(5)信用卡,由银行发行,供客户办理存取款和转账支付的新型金融工具。七、论述题(15分)答:我国金融市场还存在一些问题:(1)和直接金融不成比例;(2)资本市场发育不平衡;(3)金融市场利息机制僵化,还须进一步发展和完善,其重要意义为:①发展和完善金融市场是市场经济运行机制的需要;②是发展多种经济形式和多种经营方式的要求;③是横向经济联系和联合的需要。发展策略:(1)努力发展直接信用市场,改变直接信用和间接信用的比例;(2)货币市场和资本市场要合理配置;(3)进一步加快利率市场化的步伐;(4)减少垄断,搞活金融市场。《试题三》参考答案六、简答题(每小题6分,共30分)1、答:银行所从事的未列入银行资产负债表以及不影响资产和负债总额的经营活动。狭义的表外业务通常专指金融创新中产生的一些新的业务:如互换、远期利率协议、期权和票据发行便利等业务;广义的表外业务还包括传统的中间业务,如承兑、汇兑、代理和各类信用保证等业务。2、答:(1)总供给决定货币需求;(2)货币需求引出货币供给;(3)货币供给成为总需求的载体;(4)总需求对总供给有巨大影响;(5)单纯控制需求难以保证实现均衡的目标。3、答:(1)恶性通货膨胀会使正常的生产经营难以进行;(2)恶性通货膨胀会引起突发性的商品抢购和挤兑银行的风潮,甚至引发政治动荡;(3)最严重的恶性通货膨胀会危及货币流通自身,可能导致货币制度的崩溃。4、答:利率作为货币政策中介指标的优点:可控性强,中央银行可以直接控制再贴现率;可测性强,能够观察到市场利率水平及结构;货币当局能够通过利率影响投资和消费支出,从而调节总供求。利率作为终结指标的不足之处:利率是内生变量,随着经济周期变化而波动,再经济高涨和经济低迷时期,政府很难判断自己的政策操作是否得当。5、答:(1)价值尺度和流通手段是货币的两个基本职能,价值尺度和流通手段的统一就是货币。(2)价值尺度为各种商品规定价格,表现商品的价值;流通手段是货币在商品流通中充当交换的媒介;当这两个功能由一种商来满足,这种商品就取得货币的资格。(3)货币的其他职能以及货币相关联的诸范畴都是从这点展开。七、论述题(15分)答:金融业的国际化和一体化成为当今世界的主要潮流,出现如下若干特点:(1)金融活动以境外市场为依据,受到的管制极少,甚至于几乎没有什么管制;(2)在世界范围内活动,影响面宽;(3)银行从事的国际性经营活动,于国内经营活动密切交织在一起。因此,金融业国际化在推动国际资本流动、促进国际贸易和经济发展的同时,对国内金融业必然产生重大影响。消极影响表现在:(1)对金融体系稳定性的潜在威胁。表现为:国际融资便利条件容易导致信用规模膨胀,乃至出现债务危机;金融市场国际化和各种金融创新技术的出现,使资产转换的充分便利。但如果金融市场遇到重大震荡时,这种转换可能受阻,从而在更大程度上暴露资产的流动性危机;许多大银行统一经营国内外业务,国际业务经营失利常会冲击整个银行的稳定。(2)给实施货币政策和外汇政策带来困难,如开放程度较高的国家,大量资本流动冲击货币供应、利率和汇率,货币政策和外汇政策目标难以把握。《试题四》参考答案六、简答题(每小题6分,共30分)1、答:(1)实际利率是指物价不变从而货币购买力不变条件下的利率;名义利率则是包含了通货膨胀因素的利率。通常情况下,名义利率扣除了通货膨胀率即可视为实际利率。(2)当名义利率高于通货膨胀率时,实际利率为正利率;正利率会刺激居民储蓄。(3)当名义利率低于通货膨胀率时,实际利率为负利率;负利率对经济不利,它扭曲了借贷关系。(4)当名义利率等于通货膨胀率时,实际利率为零利率。它对经济的影响介于正利率和负利率之间。2、答:(1)偿还期限。债务人必须全部偿还本金之前所经历的时间。(2)流动性。金融工具迅速变现的能力。(3)风险性。购买金融工具的本金有否遭受损失的风险。(4)收益率。持有金融工具收益和本金的比例。3、答:(1)银行金融机构体系,包括:中央银行、商业银行、投资银行、专业银行;(2)非银行金融机构,包括:证券公司、保险公司、信用合作社、信托公司、租赁公司、财务公司等。4、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