充分利用现有的农机化教育资源,结合各类培训项目,加大对农民机手的教育和培训;依托科研项目、重点学科、科研基地,加强农机化科技创新团队建设,培育农机化科研领军人才;坚持在实践中锻炼人才,不断更新知识结构,努力建设一支素质全面、业务精通、理论功底扎实、技能娴熟、结构合理、充满活力、开拓创新的农机化技术推广和管理人才队伍。进一步加强农机与农艺的结合,推动农业文明生产、农村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构建和谐社会,发展和谐农业,为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发展拓展广阔空间。加快完善规范化种植技术体系,提高农业机械的适应性,充分发挥农业机械在生态环境建设和保护中的作用。科技含量高、功能多、能耗低、效益好、适应性强的农业机械的大规模应用,必将极大地改善农业劳动生产条件和农村的村容村貌,提高农民的生活水平,推进农业产业化、规模化、集约化经营,推动自然农业、有机农业、生态农业、观光农业、设施农业的稳步发展,把新型职业农民培养作为关系长远、关系根本的大事来抓,通过技术培训、政策扶持等措施,留住一批拥有较高素质的青壮年农民从事农业,不断增强农业农村发展活力,为构建和谐社会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作出积极的贡献。结束语:总的来说,培育职业农民,是一项长期工作,也是一个系统工程,我们必须立足当下,着眼长远,以市场调控为基础,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并调动农民自身的主动性,制订科学规划。创造有利的社会环境,筛选好培育对象,构建科学教育培训体系,培训一批有别于传统农民,具有职业性、科学性和创造性的新型农民,让他们接受一定培训或学习,具有较高素质、以农民为职业的,让他们成为集经营管理、生产示范、技术服务为一体的新一代农田管理者和经营者。基于对未来“谁来种地”和“谁会种地”的思考,首先要考虑的就是“人”的问题,只有通过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作,让越来越多的有知识、懂科技、能创业的中青年劳动力重新回到广阔的农村来,让他们真正发展成为有作为的新型职业农民,才能从根本上解决当前农业劳动力短缺、农业生产后继乏人、农业科技成果难以转化等一系列突出问题,才能真正让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得以实现。新型职业农民的培育的目的是稳定农业、壮大农业、发展现代农业,调结构、促升级、保总产、抓安全。通过职业农民培育解决目前农村和农业生产的突出矛盾,人力资源短缺、可耕地蚕食严重,单产增加困难加大,农业结构性矛盾突出。所有这些今后都要依靠培养一支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职业农民队伍,综合运用农机、农艺、植保以及施肥等技术,一心一意专门从事农业生产这项职业,进而解决今后“谁来种地”和“谁会种地”等问题。肯定的说,缺失农机技术培训的职业农民培育过程也是注定要失败的。农机化技术是先进科技在农业转化的桥头堡,农业机械化是农业发展中一件带有方向性的大事,随着农业劳动力结构快速变化,农民对农机作业的需求越来越迫切,农业对农机应用的依赖越来越明显,实现农业机械化是发展现代农业的关键环节,我们要充分认识发展农业机械化的重要意义,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扎实推进农业机械化技术培训与职业农民培育现结合,正真建设好社会主义新农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