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蚕种繁育技术一、繁育制度(一)基本要求1.蚕品种确定2.繁育原则蚕种繁育实行三级繁育、四级制种原则。原原种原原母种一代杂交种原种(二)饲育区规模单蛾区育:原原母种、原原种蛾区蚁量育:原种、一代杂交种(三)制种形式饲育批-制种批原原母种、原原种→采种蛾区(10)→异蛾区交配→14蛾→框制种原种→异饲育区交配制种杂交原种→根据组合→→→→→28蛾散卵原种→≤300张杂交蚕种→根据组合(四)种性保持1.留种原则各级蚕种都必须达到相应的种茧调查合格标准,并选除不符合品种固有特性和不良的卵、蚕、茧、蛹、蛾。2.双重保种凡推广的蚕品种,实行生产单位和品种育成单位同时保种,定期(3y~5y)调查比较两个保种单位的品种、品系性状,必要时可更换相应的品种、品系。(五)质量预控各级蚕种须严格按规定实行分区饲育。凡是蚕期发育明显不齐,暴发蚕病、中毒等导致健康度严重下降而大批淘汰的饲育区,不得制种。按饲育区,对收蚁后的残蚁(死卵)、各龄期迟眠蚕进行微粒子病预知检查,及时淘汰有微粒子病发生的饲育区。各级蚕种的繁育必须严格选择,防止品种、品系混杂,淘汰不良性状的饲育区与个体。三眠蚕、五眠蚕可计算收茧量,但不得制种;原原种选除茧率超过60%的蛾区不得留种,原种选茧后良茧率在99%以上才可制种;原种以上各级,双宫茧不能制种。原原种蛾区选除率不得低于28%,蛾区内个体选除率不得低于25%,原种个体选除率不少于入选区总收茧量的10%。制散卵原种的,需先淘汰有微粒子病的蚕种,铲除空蛾卵圈、双蛾圈和不良卵超出框制种标准及良卵数在200粒以下的卵圈,方可制成散卵。微粒子病检验袋蛾。原原种、原种的母蛾必须全部按张号、蛾号分格袋蛾;一代杂交种的母蛾按批(段)实行抽样袋蛾。二、桑园培育与管理(一)桑园规划1.基本条件气象、水文、土壤、环境污染、桑树病虫害等2.桑园面积根据蚕种生产规模确定桑园面积,一般按春期饲养蚁量每1000g配备专用桑园10hm2~12hm2,其中小蚕用桑园占15%~20%。3.桑品种因地制宜选择适应当地条件的优良桑品种,注意早、中、晚熟桑品种搭配,要兼顾春、秋季的用叶要求,防止品种单一,但同一地块的桑品种要纯正。4.树型养成树型养成采用中干或低干拳式。中干定拳高度85cm-90cm,主干高度为35cm~40cm,第一支干25cm-30cm,第二支干25cm左右。低干定拳高度60cm-65cm,主干高度为25cm左右,第一支干20cm左右,第二支干15cm左右。5.群体结构栽植密度为每亩600株-750株,行距约为1.7m,株距0.5m-0.7m。按此栽植密度,养成定型后,每亩留健壮拳约2500个-3000个,有效条约7000根-8000根,总条长为9000m以上。(二)桑园管理1.桑园土壤2.桑园水利3.桑园施肥4.除草5.翻耕6.摘芯7.伐条8.疏芽9.剪梢、修桑(三)桑叶收获1.桑叶估产2.桑叶采摘3.桑叶运输(四)病虫防治1.冬季防治2.春季防治3.夏秋季防治(五)桑园更新改造三、养蚕制种(一)生产条件1.专业蚕种场基本条件2.原蚕区基本条件3.生产用房配备每100g蚁量生产用房配备(单位:m2)房屋类别蚕室蔟室贮桑室附属室一代杂交种100705070原种10010050100•原原种、母种:按每4蛾区折合1g原种计算(二)催青收蚁1.催青(1)出库日期(2)催青标准(3)转青卵抑制2.收蚁(1)收蚁准备(2)收蚁方法(三)原蚕饲养严格按照饲养标准(温度、湿度、用叶、眠起处理、消毒等)。•春蚕期各龄用叶标准龄别叶色叶位含水率(%)收蚁当日黄绿色生长芽最大叶上1叶78~801龄嫩绿色生长芽最大叶77~782龄绿色生长芽最大叶下1-3叶75~763龄较深绿色止芯芽叶或生长芽成熟片叶754龄深绿色止芯芽叶或成熟片叶74~755龄深绿色全部采摘71~73•秋蚕期各龄用叶标准龄别叶色叶位含水率(%)收蚁当日黄绿色最大叶上1叶78~801龄嫩绿色最大叶77~782龄浅绿色最大叶下1叶75~763龄绿色第6-7叶754龄较深绿色第8-12叶74~755龄深绿色除基部5~6叶外,均可71~73•迟眠蚕检查各龄须抽取部分迟眠蚕进行微粒子病预知检查,及时淘汰发生微粒子病的饲育区。(四)种茧保护1.上蔟(1)蔟中环境上蔟初期温度应保持在25℃~25.5℃,茧壳形成后保持温度24℃,相对湿度以75%以下为宜。(2)蔟具蔟具以塑料折蔟为宜,蔟下垫吸水性强的材料。原原种上蔟须加覆蔟网,待形成茧壳后,揭去覆蔟网,抽去铺垫材料。(3)上蔟方法原原种以蛾区为单位分区上蔟;原种以饲育区为单位分区上蔟;一代杂交种以饲育批为单位分批上蔟。覆蔟网(4)上蔟时期蚕见熟时随熟随上;待大批进入适熟时,可挑出迟熟蚕另行给桑,适熟蚕一齐上蔟;最后少量迟熟蚕基本熟后,一次性上蔟。(5)上蔟密度上蔟密度为500头/m2左右,下层蔟应适当降低上蔟密度。(6)促进化蛾检查每批取部分早熟蚕单独上蔟,用27℃-29℃、80%-85%相对湿度保护,促进提前化蛾,检查微粒子病并酌情决定制种与否。2.采茧种茧实行早采茧。以上蔟后60h左右为采茧适期,采茧前应剖茧观察,于化蛹前采茧;若已开始化蛹,则应改为迟采茧,待全部化蛹后采茧。3.种茧保护保护温度为23℃-25℃,相对湿度75%-80%;见苗蛾后,相对湿度为80%-85%;羽化前夜保持黑暗。若用燃料加温应定时进行换气。4.选茧剔除不符合品种固有性状的茧和淘汰薄皮茧、烂茧、畸形茧、绵茧、有色茧、深束腰茧、球形茧、尖头茧、穿孔茧、特小茧等不良茧及裸蛹。抽取部分选下的薄皮茧、烂茧进行微粒子病预知检查,根据检查结果,酌情决定制种与否。5.种茧调查项目和要求原蚕区收茧制种的,结合种茧评级进行种茧调查6.削茧、鉴蛹削茧,鉴蛹适期为蛹体复眼着色后,掌握在发蛾前结束;削茧要求做到“一削、二倒、三轻放”,并妥善处理病死蛹。鉴蛹人员要求剪短指甲;鉴蛹前先挑出病蛹、死蛹、出血蛹、半蜕皮蛹、特小蛹和畸形蛹等不良蛹,再行鉴蛹,初鉴后必须进行复鉴。复鉴后抽样调查错鉴率,错鉴率大于1%则必须重鉴。鉴蛹后雌雄蛹分别摊放。(五)制种袋蛾1.发蛾调节种茧期发蛾调节应及时观察发育程度,做好温湿度调节工作,并根据品种发蛾习性,做好“提头、留尾、对大批”工作,确保对交品种雌雄蛾数量基本平衡。从上蔟至发蛾期间,在21℃-27℃范围内,每升降1℃,可提前或延迟1d发蛾;从蛹体复眼着色至发蛾期间,每升降2℃,亦可提前或延迟1d发蛾。(五)制种袋蛾2.发蛾、捉蛾、选蛾(1)发蛾发蛾当日,春期和早秋期,可在早晨3时左右感光;中晚秋期在4-5时感光。(2)捉蛾掌握在蚕蛾鳞毛充分干燥,蛾翅展开,蛾体收缩后进行。上午6时-7时开始,先中系品种,后日系品种,先雌后雄,先落地蛾、匾边蛾,后自上而下逐匾进行。捉出的蚕蛾均匀置于蚕匾中。雌蛾每匾放置200只~250只。(3)选蛾在捉蛾、投蛾、交配过程进行。及时选除病态蛾、半蜕皮蛾、大腹蛾、特小蛾、黑节蛾和鳞毛脱落蛾等不良蛾以及纯对蛾、苗末蛾等。(五)制种袋蛾3.交配、拆对(1)交配发蛾后3h-4h进行。将雄蛾均匀撒在雌蛾匾内,数量多于雌蛾5%-10%,新鲜雄蛾与再交雄蛾分别使用。雄蛾交配次数中系以2次为限,日系以3次为限,交配时间在4h-6h,交配室内应确保无风、弱光、安静。交配室温度为23℃-25℃,相对湿度75%-80%。(2)理对交配5min-10min后进行,捉出单只雌雄蛾,另行交配。交配对间隔以蛾翅不相碰为宜。(3)拆对按交配时间先后进行,注意动作轻巧。拆对后轻轻震动雌蛾匾使之充分排尿,同时选除不良蛾及雄蛾。(五)制种袋蛾4、投蛾、巡蛾、产卵(1)投蛾雌蛾充分排尿后迅速送产卵室,产卵室温度为25℃-25.5℃、相对湿度为75%,室内要保持黑暗,注意换气,切忌闷热。框制产卵按框投蛾,平附产卵以每10cm2左右投1蛾,平产一层为度。(2)巡蛾、产卵投蛾后固定专人巡蛾。捉出逸出蛾,扶正朝天蛾,选出雄蛾,吸干蛾尿,框制种对准框线,补足空蛾圈。对产卵性差、残存卵多的品种,除适当迟交、长交外,产卵室温度可适当偏高。5.蚕蛾保护新鲜雄蛾和再交雄蛾应分别冷藏保护。冷藏室温度为5℃-10℃,并保持黑暗。冷藏时间以3d为限。雌蛾应当日利用,尽量避免冷藏。(五)制种袋蛾6.袋蛾、送种(1)袋蛾从投蛾产卵至袋蛾的时间,即时浸酸种在10h以内;冷藏浸酸种在12h以内;越年种在16h以内,不受精卵多的品种应适当缩短时间。原原母种、原原种和原种按制种批全部对号袋蛾。一代杂交种袋蛾抽样按规定进行。(2)送种即时浸酸种在中心卵龄14h内送达指定浸酸场所,冷藏浸酸种于产卵36h内送达指定冷库。送种途中防止日晒雨淋,途中温度以21℃-27℃为安全。7.蛾盒处理蛾盒须存放在通风干燥、无虫鼠害场所,不得堆积,于袋蛾后3d-5d方可日晒或用70℃以下温度烘干。干燥后要妥善保管,防止发霉、虫蛀、鼠害和遗失,并及时送达检种场所。(五)制种袋蛾8.蚕种估产未经加工整理的蚕种称为毛种。毛种按规定加工整理后的成品称为净种。折净率是指调查的原种样品中,底板卵圈数占调查卵圈总数的百分比。原原母种、原原种和原种按框制毛种所抽样本的合格卵圈数除以总卵圈数,即得折净率,再乘以毛种总张数,即为估产数。一代杂交种以制种批(段)为单位进行称重,扣除散卵布或蚕连纸重量,即得毛卵重。再扣除后期损耗,除以该品种的张种卵量,即为估产数。越年种的损耗率为20%左右,浸酸种的损耗率为10%左右。四、养蚕卫生(一)清洁1.养蚕前清洁2.蚕期中清洁3.养蚕后清洁(二)消毒1.消毒要求2.消毒方法(三)综合防病1.控制病源传播2.加强饲养管理3.桑叶清洁消毒桑叶叶面消毒五、蚕种保护(一)保护要求1.保护设施保温性能良好的保护室,并配备一定数量的冷暖空调、吸湿机、电扇等温湿度调节设备。2.蚕种安置蚕种须用排笔逐张(块)掸卵后,分别按品种、批次与窗面垂直悬挂在蚕种保护室内,并离地、墙1m以上,卵面间距,散卵布为6cm、蚕连纸为1cm。(二)保护标准1.春制越年蚕种的保护标准•春制越年蚕种保护标准保护时期温度(℃)湿度(%)注意事项产卵后一周内2475~80对容易产生不越年卵的蚕品种,在产卵后用20℃温度保护5~7日。6月下旬至2575~80避免接触28℃以上高温,注意通风换气。9月上旬9月下旬至24~1875~80温度应顺序逐步下降,如室温低于18℃,11月上旬要加温调节至18℃。含多化性血统品种不低于20℃,直到浴种。11月中旬18~1375~8011月中、下旬前阶段保护温度宜偏高。11月下旬至13~1075~8012月份温度力求偏低,避免接触13℃以上12月上旬温度。浴种后至入库7~575~80避免接触7℃以上温度。2.秋制越年蚕种的保护标准•早秋制越年蚕种保护标准保护初期中期后期浴种后时期至入库前保护产卵后5日内30日每2日降低1℃,或每日时间降低0.5℃,降至与春制越年种同温保护。温度24255~7(℃)湿度75~80(%)注意对容易产生不越年卵的防止干燥,避免接触7℃事项蚕品种,在产卵后用及时补湿。以上温度20℃温度保温5~7日。•中晚秋制越年蚕种保护标准保护初期中期后期浴种后时期至入库前保护产卵后至蚕卵固有色。15日每2日降低1℃或每日时间降低0.5℃,降低与春制越年种同温保护。温度24255~7(℃)湿度75~8075~8075~80(%)注意含多化性血统蚕品种事项须保护30日。3、滞育卵洗落保护(1)洗落适期以产卵后15d~20d为洗落适期。(2)洗落水温滞育卵洗落最适温度为25℃,避免21℃以下和28℃以上的温度。(3)洗落技术要点该技术适用于化性稳定,不易发生不越年卵(生种)的品种。洗落时按常规脱粒、过筛、漂洗后用含有效氯0.2%的漂白粉药液浸渍5min,脱药干燥后摊卵保护,保护标准与常规方法相同,冬季再按常规标准浴种。(三)浴消整理1.浴消前的准备蚕种浴消前,应将所有浴消用房及用具进行清洗消毒,晾种室和蚕种保护室要有降温、防冻措施,安装好空调机,准备好仪器、药品等。做好不良卵、有微粒子病蚕种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