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精英集团、制度能力与国家的军事效仿行为*=,。,。、:,、;,、。,,,。=;;;=,。(:200433)=D80=A=1006-9550(2010)09-0088-21*感谢陈志瑞教授、刘丰博士、任晓教授、唐世平教授、信强副教授、吴心伯教授和袁正清研究员对文章提出的修改建议,文章的观点由笔者负责。)88)20109国家学习强者,效法先进国家的技术、制度和文化,这不仅是人类社会理性的体现,也是历史上持续出现的社会运动。德国著名政治经济学家弗里德里希#李斯特(FriedrichList)在总结欧洲各国家和地区兴衰的历史经验时指出:/历史告诉我们,技术和商业是会从这一个城市移转到另一个城市,从这一个国家移转到另一个国家的。0¹而实现这种国家之间的转移,其核心动力之一就是彼此之间的效仿(emulation)行为。在国际政治中,在军事技术、军事制度和军事理念上效仿体系中最强大的国家,这是一国缓解自身安全压力经常采取的战略。这种国家之间的军事效仿行为也加速了军事创新的扩散,从而成为推动国际体系变迁的重要动力。在学习和效仿他国成功经验的过程中,有些国家取得了成功,有些国家则以失败告终。那么,国家为什么会采取军事效仿的战略?为什么有的国家可以大幅且快速地进行效仿,而其他国家的军事效仿则举步维艰?国内精英集团的选择和国家制度能力对国家军事效仿的作用是什么?重新思考和解答这些问题对理解当今世界的安全形势和军事变迁有着重要意义。一对国家军事效仿行为的现有解释军事效仿意指一个国家学习其他国家先进军事实践(包括军事技术、军事制度和军事理念)的行为。军事效仿与普通的军事改革有所区别,效仿有明确的模仿对象,并且在组织建制和实际做法上有学习强者的明显特征,而普通军事改革则没有明确的学习对象。º在近代历史的大国角逐中,各国无一例外都在相互效仿,以保证国势兴隆。从近代各国效仿法国的义务兵役制和普鲁士的总参谋部制度,到海湾战争后各国效仿美国的先进军事技术、制度和理念,军事效仿一直在国际体系的演进中扮演着不可或缺的角色。然而,国家军事效仿行为是学术界长期忽视的一个领域,缺少系统的论述和整理。近年来,随着学术的积累,逐渐出现了一些文章和著作,对这一问题的解释做了进一步拓展。对于国家为什么进行军事效仿以及什么因素影响效仿的规模、速度和程度,学术界对此主要有以下几类解释。())89)¹º[德]弗里德里希#李斯特著,陈万煦译,蔡受百校:5政治经济学的国民体系6,北京:商务印书馆1961年版,第100页。军事效仿和普通军事改革的区别,感谢刘丰博士在此问题上对笔者的提醒。学习(learning)行为包括学习自身的经验教训和学习他人成功经验两种形式,效仿(emulation)属于学习他人成功经验的学习行为。本文探讨的是一国学习他国的行为,因而国家对历史经验的学习不在本文的探讨范围之内。在外交政策中,关于国家对历史经验教训学习的探讨,可参见JackS.Levy,/LearningandForeignPolicy:SweepingaConceptualMine2field,0InternationalOrganization,Vo.l48,No.2,1994,pp.279-312。现实主义的解释始于肯尼思#华尔兹(KennethN.Waltz)的零散论述。华尔兹强调,在国际体系中安全资源是匮乏的,各国处于竞争状态,国际体系中的竞争促使各国调整自我,使之成为最强的国家,外部的安全压力是国家效仿的根本动力。他认为,/各国紧密共存,一旦某一国家未能遵循成功的实践,便将使自身处于不利境地,这一切促进了国家间的趋同。0¹国际结构通过行为体的社会化(socialization)和国家间竞争两种方式约束和塑造国家行为,/彼此竞争的国家会效仿实力最强、最具智慧的国家创造的军事革新0。º竞争压力和社会化的结果是各国之间的趋同效应。»也就是说,军事竞争使得政治实体的类型和组织形式越来越相似。这种政治实体的趋同性一方面表现在不适应竞争的实体逐渐被淘汰的过程上,也体现在不同实体向先进实体的学习过程上。¼在华尔兹研究的基础之上,有两个学者对这一议程做了进一步拓展。约奥#勒森德-桑托斯(JoÃoResende-Santos)沿着华尔兹的思路,进一步提出了五个核心论点:军事效仿是对外部威胁做出的安全提升战略;效仿是制衡行为的一种形式;国家存在于一个动态和竞争的国际体系;国家偏好于效仿已经被政治标准证明有效的国家;军事效仿的时机、速度和程度随着国家外部安全竞争的烈度变化而变化。½从桑托斯的论述来看,他基本认同华尔兹的观点,但在两点内容上有所拓展:一是阐明了国家的军事效仿行为是内部制衡行为的手段之一;二是军事效仿的幅度与外部安全环境的烈度成正比。科林#埃尔曼(ColinElman)用美国和苏联在两次世界大战期间装甲部队发展的案例来检验新现实主义和组织模式的解释,他认为两个解释模式都只能部分解释这两个案例,比较来看,现实主义的解释力更强一些。埃尔曼综合了两个解释模式,并对其加以修正,他认为国家如何应对其他国家的军事实践,主要依赖新的军事实践对应对国的威胁和提供的机遇、国家对新实践掌握的信息质量以及战争的可能性和烈度。¾近年来,活跃的新古典现实主义也在试图解答这一问题。这些学者谋求整合体系)90)、¹º»¼½¾KennethN.Waltz,TheoryofInternationalPolitics,Mass.:Addison-Wesley,1979,p.128.KennethN.Waltz,TheoryofInternationalPolitics,p.127.刘丰:5均势生成机制的类型与变迁6,载5欧洲研究6,2009年第4期,第16-17页。朱天飚:5比较政治经济学6,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第27页。桑托斯的主要论述,参见JoÃoResende-Santos,Neorealism,States,andtheModernMassArmy,Cam2bridge:CambridgeUniversityPress,2007;JoÃoResende-Santos,/AnarchyandtheEmulationofMilitarySys2tems:MilitaryOrganizationandTechnologyinSouthAmerica,1870-1930,0SecurityStudies,Vo.l5,No.3,1996,pp.193-260。ColinElman,TheLogicofEmulation:TheDiffusionofMilitaryPracticesintheInternationalSystem,Ph.D.dissertation,ColumbiaUniversity,1999.20109层次和单元层次的变量,构建一个国际-国内互动的模型。他们认为体系结构是其首要变量,但结构压力通过国内变量来起作用,国内权力关系、战略领导层和利益集团等对国家的军事实践有着重要的影响。¹杰弗里#托利弗(JeffreyTaliaferro)提出了一个资源提取模型(resource-extractionmodel)。他认为,国际体系的竞争本质刺激国家效仿领先国家成功的政治、军事和技术实践,或者通过创新回应这些实践。国家能力(statepower)能够塑造国家追求的国内制衡战略的形态,并对外部安全压力、国家权力与国家的效仿战略之间的复杂互动关系做出了阐述。即使国家面临着巨大的安全压力,如果其资源提取能力和动员能力低下,军事效仿行为也是很困难的。º综合华尔兹、桑托斯、埃尔曼和托利弗的观点,我们可以发现,这一研究路径注重外部威胁对国家军事效仿的根本性推动,强调各国竞争和安全资源稀缺的重要作用。尽管这一解释有其合理性,但是,它首先忽视了国内政治对国家行为的影响,也就是否认了国家具有自主性(autonomy),忽视了国家能够独立自主决策,并不完全受制于国际体系。其次,这些学者忽视了国家社会结构的作用,也忽视了一些微观的因素,例如文化、宗教、意识形态、精英集团的变迁等,新古典现实主义在这一点上有所突破,但是仍然没有摆脱以外部威胁作为第一推动的藩篱。最后,新古典现实主义对国际结构和国内因素如何互动、国内因素如何过滤结构压力等问题也没有深入探讨。()组织社会学是从社会学的路径来研究组织、解释组织问题的学科。»组织社会学中的新制度学派旨在探讨为什么现代社会中的组织会越来越类似这一问题。针对社会组织趋同性的问题,有些学者坚持社会学的路径,对这一趋势做出了解释。例如,约翰#迈耶(JohnW.Meyer)和布莱恩#罗恩(BrianRowan)从组织和环境的关系出发,解释了美国各地教育制度为何存在趋同性的疑问。¼保罗#迪玛乔(PaulJ.DMi2aggio)和沃尔特#鲍威尔(WalterW.Powell)沿着这一思路,探讨为何不同的组织会采纳相似的组织模式,他们认为组织趋同主要是因为三个动力机制的存在,即强迫性)91)¹º»¼TomDyson,/ConvergenceandDivergenceinPost-ColdWarBritish,French,andGermanMilitaryRe2forms:BetweenInternationalStructureandExecutiveAutonomy,0SecurityStudies,Vo.l17,No.4,2008,pp.726-727.对新古典现实主义更详细的介绍,参见StevenE.Lobel,let.,aleds.,NeoclassicalRealism,theState,andForeignPolicy,Cambridge:CambridgeUniversityPress,2009。JeffreyW.Taliaferro,/StateBuildingforFutureWars:NeoclassicalRealismandtheResource-Extrac2tiveState,0SecurityStudies,Vo.l15,No.3,2006,pp.464-495.周雪光:5组织社会学十讲6,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3年版,第6页。JohnW.MeyerandBrianRowan,/InstitutionalizedOrganizations:FormalStructureasMythandCeremo2ny,0TheAmericanJournalofSociology,Vo.l83,No.2,1977,pp.340-363.趋同(coerciveisomorphism)、模仿过程(mimeticprocesses)和规范压力(normativepressures)。¹这些学术努力极大地推动了组织社会学中新制度学派的发展,确立了解释组织趋同的组织社会学路径。在国际关系学科中,有些学者坚持组织社会学的研究路径,他们自我标榜为社会学制度主义,探讨规范如何在跨国组织内发展,如何在跨国网络中扩散以及如何塑造国家发展军事实力。达纳#艾尔(DanaP.Eyre)和马克#萨奇曼(MarkC.Suchman)认为,武器扩散并非因为各国在技术能力和国家安全需要之间的竞争,而是基于国内军队及其装备高度象征性、规范性的本质,也就是说,国际文化规范对国家军事实践有着重要的影响,武器的扩散是由制度化的规范结构所驱使和塑造的,各国为了合法性,接受了国际文化规范。他们认为,/并不是军队塑造了现代国家;相反,是世界政治和社会体系塑造了现代民族国家,国家进而建设了现代化的军事力量和获取现代化的武器设备。0º西奥#法雷尔(TheoFarrell)则认为,世界文化和跨国界的规范能够塑造国家军事力量建设的方式,其中传统战争的规范给军事组织提供了模板,人道主义法律的标准定义了军事行动中什么是符合道德的。»这些研究谋求解释行为体在应对威胁时,如何在不违背规范、保证其合法性的前提下变更它们的军事实践。这就需要探究军事组织的内部需求,探讨这些需求与维持合法性之间的关系。作为组织社会学的研究维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