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SCP分析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我国物流产业SCP分析作者:陈萍作者单位:厦门海洋职业技术学院工商管理系物流管理教研室,福建厦门,361021刊名:经济师英文刊名:CHINAECONOMIST年,卷(期):2010,(3)引用次数:0次参考文献(9条)1.何枭吟.WTO时代我国物流产业现状与发展趋向剖析[J].产业与企业,2007(1)2.傅成红.从物流本质论我国物流产业发展[J].物流平台,2007(4)3.王丰,王开勇.构建我国和谐物流SCP分析[J].权威,2007(2)4.张鹏.基于拓展SCP框架下的物流产业成长与对策研究[J].研究与探讨,2007(1)5.杨公朴,夏大慰.现代产业经济学[M].上净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19996.李悦.产业经济学[M].北京:中国人民出版社,19987.泰勒尔.产业组织理论[M].北京:中国人民出版社,19978.杨海棠.现代物流系统与管理[M].北京:北京邮电大学出版社,20039.李严锋,杨琦.产业物流与供应链理论、应用、个案[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5相似文献(5条)1.学位论文张意翔中国非再生能源安全战略与政策研究2008能源尤其是非再生能源(煤炭、石油、天然气)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是关系国家经济命脉和国防安全的重要战略物资,它的开发利用程度是衡量一个国家的经济发展和科学技术水平的重要标志。世界各国在制定国家经济发展战略时,都把能源战略提到了一个重要的位置上,为了获得稳定、可靠、经济的能源资源,世界各国展开了国际间的博弈、较量和争夺,有时甚至不惜发动战争,能源日益成为各国在制定对外政策和处理外交关系时必须认真考虑的重要因素。本文以可持续发展理论、能源经济学、产业经济学、战略管理理论、现代数学的理论为支撑,以中国非再生能源安全战略和政策为研究对象,综合运用了比较、实证、计量经济学和模糊评价等方法,对该选题开展了深入研究。对能源安全战略和政策进行研究就是对战略效果进行评价,对政策内容进行分析。对能源安全战略综合评价,就是运用科学的分析方法,对已经付诸实施的能源安全战略所产生的效果、执行情况及其带来的各种影响等内容进行客观的、系统性的考察与评价。其目的在于通过将这些信息直接或间接地反馈给战略制定者和政策执行人员,促使他们适时做出战略反应,及时调整不当的战略,废除无效的战略,改善战略执行行为,从而提高制定战略和实施战略的质量,从根本上解决我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所需要的能源数量、质量、价格和品种,这对于促进我国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宏伟战略目标的实现,构建节约型社会、和谐社会和环境友好型社会都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本文的主要内容和基本观点如下:第一部分是绪论部分。主要是介绍选题背景、研究目的及意义、相关研究综述、研究内容及研究方法、主要创新点等。第二部分在我国非再生能源安全现状及发展趋势进行分析的基础上,综合运用各种定量预测方法,对我国非再生能源安全进行了预测。首先,随着经济的持续发展,我国经济发展对非再生能源的依存度在不断增大;其次,除1997-2000年外,自1993年起我国非再生能源安全度处于不断下降的趋势;最后,在未来十五年内,我国非再生能源的供需缺口不断加大,2010年该缺口只有37415.14万吨标煤,但到2015年就增加到73568.16万吨标煤,五年间就几乎增加了1倍;随后,该缺口不断加大,到2025年更是猛增到105345.8万吨标煤,是2010年的2.82倍。不断加大的非再生能源供需缺口说明我国非生能源安全状况将会不断恶化。第三部分主要是对我国非再生能源安全战略进行综合评价。首先,我国非再生能源安全战略发展历程、主要内容及其实施效果进行了回顾;其次,以能源供应战略、节能战略、环境战略、替代战略、研究战略和国际战略为基本指标构建了我国非再生能源安全战略指标体系框架;最后,运用模糊综合评价理论,对中国非再生能源安全战略的实施效果进行了综合评价,并得出了我国非再生能源安全战略的总体效果是比较好的,取得令人满意效果的比例达到了67.6%,其中,实施效果非常好的占了13%、比较好的占23.5%、好的31.1%、效果一般的占19.9%、不很好的只有12.5%的结论。第四部分对影响中国非再生能源安全战略实施效果的因素进行了分析,并以我国非再生能源产业的有效竞争为例,分析了产生这些因素的原因。首先,从能源供应战略、节能战略、环境战略、替代战略、研发战略和国际战略等方面分析了我国非再生能源安全战略存在的问题;其次,从能源管理机制、能源中长期发展战略本身、国内能源市场化和价格形成机制、公众参与度等方面分析了产生这些问题和影响我国非再生能源安全战略实施效果的原因;最后,运用产业组织理论中的SCP理论评价了我国非再生能源市场有效竞争的现状,在分析影响其有效竞争形成原因的基础上,从合理调整政府管理体制,转变政府职能,建立与能源产业形成有效竞争相适应的政府管理制度、深化产权制度改革,优化产业组织结构,通过有效的资本运营改善企业经营状况、加强市场建设,形成多元化的投资主体、竞争主体和合理的价格调控管理体系、加快推进资源使用、天然气行业管理等的市场化步伐和加强有关法律法规的制订等方面给出了几点建议。第五部分从分析国家非再生能源安全战略动力机制着手,分析了其支撑体系的形成。首先,国家非再生能源安全战略形成和发挥作用的动力源包括内在动力和外在动力两个方面,国家非再生能源安全战略动力机制的作用机理就是在动力源的作用下,其作用对象,即国家非再生能源安全战略的行为主体,按照市场规律调节自己的行为,推动国家非再生能源安全战略的形成和作用的发挥。其次,国家非再生能源安全战略的支撑体系应具备较强的综合和统筹能力、内容全面、涵盖影响非再生能源安全战略的主要方面等特征。我国非再生能源支撑体系由七个相互联系的子支撑体系构成:政策支撑体系,法律支撑体系、市场支撑体系、技术支撑体系、资源供给支撑体系和信息技术服务体系。最后,以形成我国可持续非再生能源政策体系为例研究了如何形成我国非再生能源安全支撑体系。在分析非再生能源财税政策对非再生能源安全的保障功能的基础上,通过分析财税政策与我国非再生能源消费关系的动态分析揭示了非再生能源财税政策对我国能源消费的动态影响;结合国际先进经验,构建了我国可持续再生能源财税政策框架。第六部分基于新世界能源局势,构建了新能源安全观指导下的我国非再生能源安全战略体系框架。首先,对于非再生能源进口国来说,可以从国内供给状况的变化、国内需求的合理化、充分利用国际市场等方面来制定国家非再生能源安全战略。其次,考虑到当前的国际政治经济格局,在相当长的时期内,中国的非再生能源安全至少包括以下五重含义:非再生能源供给安全、价格安全、环境安全、运输安全及勘探、开发与利用的研发安全。再次,结合国际经验和我国实际情况,我国的非再能源安全战略可作如下选择:“自主、开放”的安全模式、“三位一体”的供应体系、全面推进能源节约以及配套保障措施等四个部分。最后,分析了我国非再生能源效率的发展趋势和调整政策。总结了我国能源效率的变化趋势和国内研究现状以及发达国家工业化与能源效率变化之间的联系。采用较为先进的因素分解方法对我国能源效率变化原因进行了阶段性分析并分析了产业结构重型化条件下我国能源效率的变化趋势,结合我国产业结构变化趋势,从把提高能源与资源利用效率、减少污染排放作为经济结构调整的重要标准;运用宏观调控手段,保持经济的适度增长;完善能源价格体系,充分发挥价格税收的调节作用;把提高能源利用效率作为自主创新和技术进步的重要目标;运用法律与行政手段,加强能源生产与消费的外部性监管;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推动结构优化和产业技术进步;走新型城市化道路,带动结构调整和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等方面提出提高我国能源效率的建议。第七部分,论文总结和研究展望。本文在广泛研究国内外学者的有关文献,汲取有价值的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对中国非再生能源的安全战略问题进行认真地学习、观察、思考和研究,力求做深做细并有所创新。本文的主要成果和创新之处在于:(1)利用SCP模型对非再生能源市场的有效竞争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我国非再生能源市场的结构、行为、绩效之间,己呈现出一种互动局势,但相互间的影响尚不充分。从合理调整政府管理体制,转变政府职能,建立与能源产业形成有效竞争相适应的政府管理制度、深化产权制度改革,优化产业组织结构,通过有效的资本运营改善企业经营状况、加强市场建设,形成多元化的投资主体、竞争主体和合理的价格调控管理体系、加快推进资源使用、天然气行业管理等的市场化步伐和加强有关法律法规的制订等方面给出了建议。(2)从政策支撑体系,法律支撑体系、市场支撑体系、技术支撑体系、资源供给支撑体系和信息技术服务体系等方面构建了我国非再生能源安全战略支撑体系。(3)通过建立非再生能源财税政策与能源消费的脉冲响应函数((ImpulseResponseFunctions,IRF)分析了财税政策与我国非再生能源消费关系的动态关系,并合国际先进经验,构建了我国可持续非再生能源财税政策框架。(4)运用对数平均D氏指数方法(logarithmicmeanDivisiaindex,LMDI)对影响我国非再生能源效率波动的因素进行了阶段性分析。分析结果认为,对我国不同阶段的能源效率变化原因要具体分析;2000年以前的能源效率上升的主要原因是效率的提高,2001-2006年能源效率的下降则是由于产业结构的变迁;在产业结构重型化特征日趋明显情况下我国能源效率会随之不断下降。2.学位论文刘晓我国证券行业市场结构、行为与绩效的实证分析2006伴随着我国资本市场不断走向成熟,我国的证券业在这些年中获得了巨大的发展。然而,随着近些年来证券市场阶段性调整的出现,作为行业主体的证券公司在经营上陷入了严重的危机,其资本规模、业务创新和盈利能力等因素已成为制约证券业进一步发展的瓶颈,提高我国证券业的核心竞争力已经刻不容缓。而行业的核心竞争力无疑与其市场结构有着密切的关系,不同的市场结构也将会决定不同的企业行为和绩效。对我国证券业的市场结构和市场行为因素进行分析,既有助于为市场微观竞争主体产业竞争战略的制定提供一个决策依据,也有助于为证券监管部门产业政策的制定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本文将以现代产业结构组织理论即SCP理论和效率理论为框架,以实证研究为主要手段,以计量经济学方法为工具,采用Translog成本函数和因子分析的方法对我国证券行业的市场结构、证券公司的市场行为、外部环境以及这些因素与公司的经营绩效进行了系统的分析,提出了存在的问题,并且从调整市场结构、优化市场行为、改善市场环境、提高市场绩效的角度出发,提出了相应的对策。此外,本文还将一些美国投资银行的相关因素与我国证券公司进行对比,寻找差异,并从美国投资银行的发展中获得启示,为将来与国际投资银行的竞争做好准备。3.学位论文劳春燕中国传媒产业整合的经济学分析2002论文以产业组织理论为基石,以经典SCP理论为主要框架,围绕竞争与垄断,研究中国传媒产业的发展特征和趋势,探讨中国传媒产业整合发生的背景条件、行为特征和对产业结构造成的影响.文章先提出传媒产业这一概念,论述传媒产业作为信息服务业和文化产业交叉的边缘性产业所具有的独特经济属性及其在国民经济中的重要地位,进而论文回顾中国传媒产业发展的历史沿革,分析中国传媒业产业政策的变化和市场主体的发育过程,指出市场化、商品化、企业化因素的加强极大地推动了中国传媒产业化进程,也使得传媒产业的整合成为可能.在第二章中,论文还分析了以美国为代表的西方成熟传媒产业的历史、现状以及以扩张与兼并为主题的全球传媒产业整合趋势.第三章,论文具体论述了中国传媒产业市场结构的演变,指出产品判别化和政策性壁垒对中国传媒产业市场结构的决定作用.第四章,论文对入世之际中国传媒产业环境的变化进行深入分析,集中论述了媒体规模经营的重要性并比较中外传媒集团之间的规模差异,指出中国传媒产业进行整合的重要性和迫切性.在第五章中,论文具体论述中国传媒产业整合的目的、手段、途径和对市场绩效的影响,以及产业政策需要进行的相关调整

1 / 5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