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届全国“教学中的互联网搜索”优秀教案评选《海底世界》江苏省常熟市报慈小学金妮《海底世界》学习网站一、教案背景1.面向学生:小学三年级2.学科:语文3.课时:1课时4.学生课前准备:(1)了解课文内容,提出疑问。(2)学生浏览与海洋相关的网站,对海洋有初步的认识。(3)能熟练操作电脑,能熟练运用WINDOWS附件里的画图软件。二、教学课题:《海底世界》根据新课标提出的三维目标体系,根据三年级学生的特点,我确立了如下学习目标:知识与技能——探究课文第2—5自然段,通过感受作者生动形象的语言,了解海底是个景色奇异、物产丰富的地方。在特定的语境中理解“窃窃私语”等词语,能用“窃窃私语”造句。培养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的能力过程与方法——通过网上学习,通过多样化的表达,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搜集信息、处理信息等综合实践能力,更促进学生学会自主、探究、合作。情感、态度、价值观——理解课文内容,激发学生热爱自然、探索自然界奥秘的兴趣。三、教材分析《海底世界》是苏教版语文第六册第七单元的一篇科普知识性美文,作者通过生动有趣、准确形象的语言描绘了一个神奇美丽的海底世界。课文主要分为两大部分,一部分重点介绍了海底的动物,另一部分介绍了海底的植物、地貌、矿物等,层次十分清楚。教学中若只让学生知道课本上动物、植物容易,若在学生脑海中形成广而深,景色奇异、物产丰富的海底世界是有难度的,必须为学生创设一个“研究”的空间,使学生进一步了解广博的海底世界。于是我设计了基于网络环境下的教学流程。四、教学方法本课是三年级学生在网络环境中自主学习的一堂实验课。在教学中,我充分激发学生对海底世界的兴趣,采用“创设情境——确立目标——自主学习——讨论交流——网上测评——拓展延伸”的模式组织教学,让学生在自主学习的过程中获得最大收获。五、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激发探究欲望1、师述:同学们,上节课我们一起潜入了课文中的海底世界,初步了海底风光,你对海底世界有了哪些了解?(生交流)师板书:声音动物植物矿物2、你觉得海底是个怎样的世界?师板书:景色奇异物产丰富3、是啊,海底的景色是奇异的,物产是丰富的,今天,我们将再次潜入海底去美美地游览一番。还等什么呢,赶快穿上潜水服,背上氧气瓶出发吧!二、浏览网页,自主探究1、我们向大海深处游去,游啊,游啊,(示网站,师演示)大家快看,我们已经来到了那神奇的海底世界,向四周看一看,有动物,有植物,还有矿物,仔细听一听,海底还有声音呢,你你最感兴趣的是什么?(学生说说自己最感兴趣的内容)今天,我们就要选择自己最感兴趣的去游览一处。2、介绍网站,引导游览(师点击海底声音)如果你想听海底的声音,就可点击进入。先读读游览导航(指名读)你可根据这几个问题进行游览。先读读课文段落,思考第一个问题,在研究研究资料,戴上耳机听听其他的海底声音。其他的地方的游览也一定要按照这个方法。明白了吗?下面,就让我们分散活动吧。请双击桌面上的海底世界主题网站图标进入。3、学生自行研究,教师做相应辅导。三、反馈研究成果,感悟文本过渡:各位游客,时间过得真快,集合的时间到了,相信大家一定有了不少收获。愿意和大家一起分享吗?版块一:海底声音1、海底的声音一定非常有趣,刚才,我看到很多小游客都戴着水中听音器听得津津有味呢,哪位先来给大家读读这一段,介绍介绍你听到了哪些声音,没有去游览的同学可要仔细倾听了,看看你能听到哪些海底声音?(指名朗读后学生交流)2、出示句子:如果你用上特制的水中听音器,就能听到各种各样的声音:有的像蜜蜂一样嗡嗡,有的像小鸟一样啾啾,有的像小狗一样汪汪,有的像人在打呼噜……(1)请你再细细读读这句话,你能感受到些什么?(声音的多和有趣,板书:各种各样)(2)那就让我们戴上耳机,再次去听听各种各样的海底声音。(学生听)(3)谁能将自己听到的声音像作者一样来说一句话?(出示句式,指名说说)3、这么多的声音,如果你不戴上特制的水中听音器能听到吗?为什么?(回答后板书:窃窃私语)(1)“窃窃私语”是怎样的说话?(2)把自己想象成海底的一只小动物,和边上的同伴窃窃私语一番。(3)用上“窃窃私语”说一句话。4、海底动物发出的声音原来这么轻啊,就像人们在窃窃私语一样,那听老师来读读这句话。师范读:如果你用上特制的水中听音器,就能听到各种各样的声音:有的像蜜蜂一样嗡嗡,有的像小鸟一样啾啾,有的像小狗一样汪汪,有的像人在打呼噜……(1)听了老师的朗读,你感受到了什么?(2)学着老师的样子读一读。5、海底原来有这么多声音啊,时高时低,时缓时急,虽然我们听不懂,可他们的同伴却明白着呢,因为他们像我们人类一样,吃东西的时候……行进的时候……遇到危险还会……。6、来到海底,仿佛聆听了一场美妙的音乐会,此时此刻,你最想说什么?7、师小结:海底真是个景色奇异的世界。版块二:海底动物的活动过渡:海底动物的声音可真是有趣啊,它们的活动方式也十分奇妙呢!让我们一起去看看吧。1、(出示第三自然段)请你先读读这段文字,看看这里给我们介绍了哪几种动物?(读完后交流)2、你最感兴趣的是谁呢,请你找到它,好好的研究研究,看看它是怎么活动的?有什么特点?(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研究一种动物)3、学生交流海参:(1)交流运动方式:靠肌肉伸缩爬行。(2)通过“每小时只能前进四米”体会爬行速度的缓慢,同时体会语言文字的魅力。(3)朗读体会。梭子鱼:(1)交流,从“每小时能游几十千米”“比普通的火车还要快”体会梭子鱼游泳速度的快。(2)通过梭子鱼和海参的比较,梭子鱼和普通火车的体会其速度之快,体会语言文字的魅力。(3)朗读体会。乌贼和章鱼:看动画,体会利用水的反推力后退的特点。贝类:(1)演示轮船开过,请一学生上前抓一个,说说自己的感受,体会“巴”。(2)给“巴”换个字来体会作者用词的准确、生动。(3)读好句子。深水鱼:体会会发光的特点,从比喻中感受它们的美。4、看来,海底动物还真是各有各的活动特点呢!(板书:各有各的活动特点)我知道还有很多游客刚才还看到了很多海底动物呢,你能简单地来给大家介绍介绍吗?(指名介绍海底动物的运动方式)5、认识了这么多的动物,让我们来做个小测试吧。我们可点击“我要发言”进入留言板,你可用复制粘贴的方法把动物的名称,他们的活动方式,活动特点一一填好,然后点击添加发言就可以了。这样,老师和同学就都能看到你的发言,还能对你的发言进行评价呢!(学生发言,教师即时作出评价)板块三:海底的植物和宝藏1、师述:小游客们,海底是个景色奇异物产丰富的世界,海底究竟有些什么植物,蕴藏着多少宝藏呢,这次的海底之旅,我们将继续探寻。2、学生利用网站自主学习。3、进行交流,感受海底的景色奇异、物产丰富。四、夸夸作者擂台赛1、作者写得多好啊,我们在为海底世界赞叹的同时可也别忘了作者,是他用生动的语言打动了我们,现在,我们就来个夸夸作者擂台赛,你认为课文里哪些句子写的生动有趣,就画出来,然后读给大家听,并说说作者这样写好在哪里。看谁读得最好,夸得最棒。2、学生夸一夸。3、教师总结。五、想象未来今天,我们在海底痛痛快快地过了一把瘾,据科学家预测,二十年后,人类将移居海底,你们相信吗?现在,我们将进行海底家园电脑绘画赛,让我们来比比,谁的家园最美丽。1、学生打开WINDOWS附件里的画图软件,自主作画。2、提交完成的作品,欣赏并评比。六、教学反思“网络”是当今时代的代名词,互联网正以惊人的速度“飞入寻常百姓家”,渗透到教育教学的各个层面。二十一世纪的今天,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也已成为教育改革的一道亮丽的风景线。作为一名普通的教师,我看到了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和广泛运用,看到了它对语文教学产生的深刻的影响,然而,信息技术和语文学科怎样才能有机地整合呢?在此之前,我一直都是“雾里看花”,而这一次执教了《海底世界》后,我顿时“豁然开朗”了一些。一、“整合”为学生创设了良好的语文学习情境。创设良好的教学情景是唤醒学生主体意识、产生强烈探求欲望的“敲门砖”。由于多媒体计算机可以提供丰富的图像及声音信息,这在创设与教学内容相一致的、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教学情境上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可见,创设良好的情景是学习语文的必要条件。《海底世界》是一篇科普知识性美文,作者通过生动有趣、准确形象的语言描绘了一个景色奇异、物产丰富的海底世界。课文主要分为两大部分,一部分重点介绍了海底的动物,另一部分介绍了海底的植物、地貌、矿物等,层次十分清楚。这篇课文具有一般阅读课文的共性,也有其个性。海底,对于学生来说,是个神秘的领域,海底里的生物、矿物,学生更是闻所未闻。课文中所描写的动物们在窃窃私语,各种动物的运动方式等,学生都不清楚。因此,学生理解课文的难度就很大。如果按照传统教学,难免枯燥、抽象,学生肯定不感兴趣。基于这点,我运用现代多媒体计算机技术,制作了与课文相配套的学习网站,创设情境,让学生进入角色观看海底奇异的景色。学生的心灵与文本产生撞击,既有经验与文本产生冲突,孩子心跳与文本重心合拍,自然而然就产生了移情效应。他们置身情境,强烈地感受着无形之“力”的作用,情不自禁地关注、向往、投入。二、“整合”能有效突破知识难点,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海底世界》一文的重难点是理解海底世界景色奇异、物产丰富的特点。三年级的学生还是处于思维、理解能力的培养阶段,对这些概括性强的知识并不能深刻地理解。利用多媒体学习网站创设情景,把学生带入神秘的海底,亲耳听听奇妙的声音,亲眼看看丰富的物产,从而有效地突破难点。1、化虚为实,启发学生对课文重点词句的理解。如在教学第二自然段时,通过听声音、看文字和生动的画面理解海底的动物会发出各种声音,启发学生想象自己还会听到什么样的声音。用“有的像……有的像……有的像……还有的像……”的句式说话,让学生从这声音中感受到海底世界的奇异。再通过朗读去体会“窃窃私语”一词,边读边体会语言的生动性。通过放录像,把蓝色的海水、凶猛怪诞的大鱼、美丽的珊瑚等这些奇妙的东西尽情展现在学生的面前,帮助学生将已有的知识经验通过书本、网络所提供的资源进行整合,从而实现意义建构。2、化静为动,强化学生对课文内容的领悟。学生对第三自然段中举例描写的几种动物:海参、梭子鱼、乌贼、章鱼、贝类的活动方式都不是很熟悉,于是,我借助动画演示了各种动物的活动方式,使它们栩栩如生,趣味盎然。这既加深了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又培养了学生思维的灵活性。不仅如此,我又利用网络资源,让学生浏览了一些其他动物的活动方式,学生在欣赏后马上产生了要说一说的欲望。此时,让他们交流,利用网站的“我要发言”平台发表自己的看法,既培养了学生说写的能力,又实现了多方的互动。正如《语文课程标准》提出:“语文教师应高度重视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多方面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本着这一思想,我们通过信息技术,运用网络,以文、声、图、像的形式把海底世界的动植物、矿产等知识呈现在学生面前。学生通过课文学到理性的精髓,在网络中获得感性的形象,网络教学和传统教学优势互补,相得益彰。一堂课中,学生用手又用脑,通过自主探究,运用信息技术来丰富自己的知识,能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海底世界》学习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