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词2-欧阳修的踏莎行(上课用)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踏莎行欧阳修走进作者欧阳修(1007——1072),吉州永丰(今属江西省)人,欧阳修自称庐陵人,因为吉州原属庐陵郡。天圣八年进士。官至枢密副使、参知政事。北宋时期政治家、散文家和诗人。他是北宋诗文革新运动的领袖,属于“唐宋古文八大家”之一。字永叔,号醉翁,晚号六一居士(客有问曰:“六一,何谓也?”居士曰:“吾家藏书一万卷,集录三代以来金石遗文一千卷,有琴一张,有棋一局,而常置酒一壶。”客曰:“是为五一尔,奈何?”居士曰:“以吾一翁,老于此五物之间,是岂不为六一乎?”)谥号“文忠”.著有《欧阳文忠公集》。•【早年经历】•北宋景德四年(1007年),欧阳修出生于绵州(今四川绵阳),当时他父亲任绵州推官,已经56岁了。3年后,父亲去世。欧阳修是家里的独子,与母亲郑氏相依为命,孤儿寡母只得到湖北随州去投奔欧阳修的叔叔。叔叔家不是很富裕,好在母亲郑氏是受过教育的大家闺秀,用荻秆在沙地上教欧阳修读书写字。•欧阳修自幼喜爱读书,常从城南李家借书抄读,他天资聪颖,又刻苦勤奋,往往书不待抄完,已能成诵;少年习作诗赋文章,文笔老练,有如成人,其叔由此看到了家族振兴的希望,曾对欧阳修的母亲说:“嫂子不必担忧家贫子幼,你的孩子有奇才!不仅可以创业光宗耀祖,他日必然闻名天下。”十岁时,欧阳修从李家得唐《昌黎先生文集》六卷,甚爱其文,手不释卷,这为日后北宋诗文革新运动播下了种子。•【科举之路】•欧阳修的科举之路可谓坎坷。天圣元年(1023年,16岁)和天圣四年(1026年,19岁)两次参加科举都意外落榜。•天圣七年(1029年,22岁)春天,欧阳修就试开封府最高学府国子监。同年秋天,欧阳修参加了国子监的解试。欧阳修在国子学的广文馆试、国学解试中均获第一名,成为监元和解元,又在第二年的礼部省试中再获第一,成为省元,也算是“连中三元”。•欧阳修觉得,在即将到来的殿试中,自己肯定也能夺得状元,于是特意做了一身新衣服,准备到时候穿。欧阳修在广文馆有个同学,叫王拱辰,才19岁,也获得了殿试资格。一天晚上,王拱辰调皮地穿上欧阳修的新衣服,得意地说:“我穿状元袍子啦!”没想到,殿试那天,真的是王拱辰中了状元。天圣八年(1030年,23岁),由宋仁宗主持的殿试在崇政殿举行。殿试放榜后,欧阳修被仁宗皇帝唱十四名,位列二甲进士及第。据欧阳修同乡时任主考官晏殊后来对人说,欧阳修未能夺魁,主要是锋芒过于显露,众考官欲挫其锐气,促其成才•【步入官场】•虽然没中状元,欧阳修也获得了不错的名次,被授予官职。金榜题名的同时,他也迎来了洞房花烛。宋代有“榜下择婿”的风俗,朝中高官都喜欢在新科进士中挑选乘龙快婿。欧阳修刚一中进士,就成了他的恩师胥偃的女婿。新婚不久,欧阳修就辞别家人,到洛阳去做官。天圣九年(1031年,24岁),欧阳修任西京(今洛阳)留守推官,与梅尧臣、结为至交,互相切磋诗文。•景祐元年(1034年),召试学士院,授任宣德郎,28岁的欧阳修回京做了馆阁校勘,参与编修《崇文总目》。他开始担负起社会责任。•【仕途崎岖】•当时,北宋王朝积贫积弱的弊病开始显现,贫富差距拉大,社会矛盾日益突出。景祐三年,与欧阳修交往颇深的范仲淹着手呼吁改革,他把社会问题归咎为腐败,而欧阳修看得更深刻,认为冗官冗员才是根本问题。最终,范仲淹的改革冒犯了既得利益者,受到了打击,被贬饶州。欧阳修作为范仲淹一派也受牵连,被贬为夷陵(今湖北宜昌)县令。•康定元年(1040年,33岁),欧阳修被召回京,复任馆阁校勘,编修崇文总目,后知谏院。庆历三年(1043年,36岁),范仲淹、韩琦、富弼等人推行“庆历新政”,欧阳修参与革新,成为革新派干将,提出改革吏治、军事、贡举法等主张。但在守旧派的阻挠下,新政又遭失败。五年,范、韩、富等相继被贬,欧阳修上书分辩,因被贬为滁州(今安徽滁州)太守。后又改知扬州、颍州(今安徽阜阳)、应天府(今河南商丘)。在滁州,欧阳修写下了不朽名篇《醉翁亭记》,古文艺术达到成熟。•欧阳修高中进士时所娶的胥氏夫人,新婚不久便去世了。被贬后不久,欧阳修娶了已故宰相薛奎的二女儿。值得一提的是,薛奎的大女婿不是别人,就是跟欧阳修一起参加殿试而获得了状元的王拱辰。后来,王拱辰的夫人去世了,他又娶了薛奎的三女儿,继续做薛家的女婿、欧阳修的连襟。欧阳修写诗调侃他说:“旧女婿为新女婿,大姨夫作小姨夫。”•皇祐元年(1049年,42岁)回朝,先后任翰林学士、史馆修撰等职。至和元年(1054年,47岁)八月,已经在京做了高官的欧阳修,又遭受诬陷被贬。命令刚刚下达,仁宗皇帝就后悔了,等欧阳修上朝辞行的时候,皇帝亲口挽留说:“别去同州了,留下来修《唐书》吧。”就这样,欧阳修做了翰林学士,开始修撰史书。与宋祁同修《新唐书》,又自修《五代史记》(即《新五代史》)。•嘉祐二年(1057年,50岁)二月,已届知天命之年的欧阳修做了礼部贡举的主考官,以翰林学士身份主持进士考试,提倡平实文风,录取苏轼、苏辙、曾巩等人,对北宋文风转变有很大影响。•嘉祐三年(1058年)六月,欧阳修以翰林学士身份兼龙图阁学士。嘉祐五年(1060年),拜枢密副使。次年(1061年,54岁)任参知政事。后又相继任刑部尚书、兵部尚书等职。•【晚年生活】•神宗熙宁二年(1069年,62岁),王安石实行新法。欧阳修对青苗法有所批评,且未执行。神宗熙宁三年,除检校太保宣徽南院使等职,坚持不受,改知蔡州(今河南汝南县)。此年改号“六一居士”。神宗熙宁四年六月,以太子少师的身份辞职。居颍州(今安徽阜阳)。神宗熙宁五年闰七月二十三日(1072年9月22日,65岁),欧阳修卒于家,追赠太子太师,谥号文忠。踏莎(suō)行·欧阳修候馆梅残,溪桥柳细,草薰风暖摇征辔(pèi)。离愁渐远渐无穷,迢迢不断如春水。寸寸柔肠,盈盈粉泪,楼高莫近危阑倚。平芜尽处是春山,行人更在春山外。【理解诗意】【候馆梅残,溪桥柳细,草薰风暖摇征辔。离愁渐远渐无穷,迢迢不断如春水。】——春暖了,旅舍的寒梅日渐凋谢,只剩细细碎碎几片残瓣儿;溪桥边的柳树却萌出了浅绿嫩芽。暖暖的春风在大地上拂过,风中带了花草芳香,远行的人,摇着缰绳,跨上马鞍,也都在这时动身了。在这美好的春光里,我也送走了你。你渐行渐远,我的愁绪也渐生渐多,就像眼前这一江春水,来路无穷,去程不尽。•【寸寸柔肠,盈盈粉泪,楼高莫近危阑倚。平芜尽处是春山,行人更在春山外。】•——我肝肠寸断,泪流满面,别上楼去倚着那高高的阑干痴望,绵绵无绝的春草原野,原野尽处是隐隐青山。而你,更在遥远的青山之外,渺不可寻!【候馆梅残,溪桥柳细,草熏风暖摇征辔。】1、开头三句描绘的是一幅怎样的图画?有什么作用?洋溢着春天气息的溪山行旅图:旅舍旁的梅花已经开过了,只剩下几朵残英,溪桥边的柳树刚抽出细嫩的枝叶。暖风吹送着春草的芳香,远行的人就在这美好的环境中摇动马缰,赶马行路。梅残、柳细、草薰、风暖,暗示时令正当仲春。这正是最易使人动情的季节。从“摇征辔”的“摇”字中可以想象行人骑着马儿顾盼徐行的情景。以上三句的每一个静态或动态的景象,廖廖数语,便写出了时间、地点、景物、气候、事件和人物的举动、神情。2、上片运用那些表现手法?请结合诗句具体分析。上片运用了抑扬结合和反衬的表现手法。抑扬结合。先写春色之美,将春色饱满地描写一番,让人觉得春光实在明媚可爱,然后通过“摇征辔”笔锋一转,由春色之美折入旅人的怀人之情,离愁无穷,先扬后抑。情景反衬。以乐景写哀情,以明媚的春光,反衬离愁别绪,把离情浓愁加以夸张,加以渲染,形成强烈的艺术效果。这两句运用了比喻和夸张的修辞手法。这明媚的春景并没有给旅人增添一点快乐,相反,他离家越来越远,就越来越感到那一片离愁的沉重,似乎在逐渐的扩散开来,变成了一片无穷无尽、看不到头尾的绵绵不断的春水。抽象的感情,在词人的笔下,变成了具体的形象,使人容易感受,容易理解。此二句即景设喻,即物生情,以水喻愁,写得自然贴切而又柔美含蓄。3、“离愁渐远渐无穷,迢迢不断如春水。”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什么表达效果?上片写行人在旅途上的离愁。下片写想象中家室的离愁。两地相思,一种情怀——离愁。下片两对句,由陌上行人转笔写楼头思妇。“柔肠”而说“寸寸”,“粉泪”而说“盈盈”,运用对偶、叠词的手法,表现了思妇思绪的缠绵深切,表达了思妇对远人不尽的思念之情。4、赏析“寸寸柔肠,盈盈粉泪”•5、“楼高”以下三句,运用了怎样的表现手法?请结合诗句具体分析。•这三句运用了从对面着笔的写法。•这三句是游子想象闺中人凭高望远而不见所思之人的情景:展现在楼前的,是一片杂草繁茂的原野,原野的尽头是隐隐春山,所思念的行人,更远在春山之外,渺不可寻。•这几句不但写出了楼头思妇凝目远望、神驰天外的情景,而且透出了她的一往情深,正越过春山的阻隔,一直伴随着渐行渐远的征人飞向天涯。把游子和思妇的闺怨别情表达的更为哀婉深挚。平芜尽处是春山,行人更在春山外。这首词上片写行者的离愁,下片写行者的遥想即思妇的别恨,从游子和思妇两个不同的角度深化了离别的主题。全词以优美的想象、贴切的比喻、新颖的构思,含蓄蕴藉地制造出一种“迢迢不断如春水”的情思,一种情深意远的境界。小结背诵——踏莎行候--------,溪------,草-------。离-----------,迢迢---------。寸-------,盈-------,楼-------。平-----------,行----------。

1 / 26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