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修1教材教法分析2012.9(陈晓霞)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必修1分子与细胞教材分析及教学方法交流陈晓霞2012.9.13具体内容标准活动建议分析细胞学说的建立过程。使用显微镜观察多种多样的细胞。有条件的学校可以组织学生参观电子显微镜实验室简述细胞膜系统的结构和功能。举例说出几种细胞器的结构和功能。观察线粒体和叶绿体阐明细胞核的结构与功能尝试建立真核细胞的模型第二章细胞的结构课标要求浙科版人教版第二章细胞的结构第3章细胞的基本结构第一节细胞概述第二节细胞膜和细胞壁第三节细胞质第四节细胞核第五节原核细胞第1节细胞膜—系统的边界(介绍了细胞壁的成分及作用)第2节细胞器—系统内的分工合作(介绍了细胞的生物膜系统)第3节细胞核—系统的控制中心(细胞学说的建立和真核细胞、原核细胞已经在第1章介绍过了)教材比较本章的地位及作用第一章细胞的分子组成(物质基础)第二章细胞的结构(结构基础)第三章细胞代谢第四章细胞增殖与分化本章知识体系及内容细胞概述细胞器细胞溶胶细胞质细胞的结构细胞的大小数目和种类细胞学说动植物细胞结构的异同点活动:模拟探究细胞表面积与细胞体积的关系细胞核的结构和功能活动:观察多种多样的细胞质膜的选择透过性:细胞壁质膜的结构模型细胞膜和细胞壁活动“验证活细胞吸收物质的选择性”细胞核原核细胞1、知识目标(详见北京市生物教学指导意见):分析细胞学说的建立过程。使用显微镜观察多种细胞。简述细胞膜系统的结构和功能。举例说出几种细胞器的结构和功能。阐明细胞核的结构和功能建立真核细胞的模型本章的教学目标2、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体验生物学事实的发展过程,正确认识科学发展过程。形成生物体部分与整体相统一的观点。形成细胞结构和功能相统一的观点。本章的教学目标3、能力目标:制作临时装片,使用显微镜观察几种细胞,比较不同细胞间的异同。探究细胞中线粒体和叶绿体的数量、分布和形态。能尝试建立真核细胞的模型具体教学方法及策略第一节细胞概述1.细胞学说人眼:0.1mm显微镜:200nm(1mm=103微米=106nm)显微镜是肉眼的500倍人们对生物的认识也是随着工具的进步由宏观到微观生物体→系统→器官→组织→细胞人血涂片运动神经元蚕豆叶下表皮骨骼肌细胞细胞具有多样性细胞包括细胞膜、细胞质和细胞核等基本结构。细胞具有统一性各种细胞的共同结构有哪些?细胞学说的要点修正⑴所有的生物都是由一个或多个细胞组成的除病毒外……⑵细胞是所有生物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一切生命活动离不开细胞⑶所有的细胞必定是已存在细胞产生的新细胞是通过细胞分裂,由已存在细胞产生的细胞学说及其修正具体教学方法及策略第一节细胞概述1.细胞学说2.细胞的大小、数目及种类琼脂块的边长/cm表面积/cm2体积/cm3相对表面积NaOH扩散深度/cmNaOH扩散体积/整个琼脂块的体积)1236162483542720.50.50.5约为1约为7/8约为19/27具体教学方法及策略第二节细胞膜和细胞壁你在光学显微镜下真的看到细胞膜了吗?细胞膜的发现材料1:科学家用显微注射器将一种叫做伊红的物质注入变形虫体内,伊红很快扩散到整个细胞,却不能逸出细胞。细胞作为一个完整的系统,是有边界的。这个边界就是细胞膜。结论:细胞膜的发现材料2:1895年欧文顿(E.Overton)用500多种物质对植物细胞进行上万次的通透性实验,发现脂质更容易通过细胞膜。膜的组成成分中有脂质。结论:细胞膜的发现材料3:科学家对细胞膜化学成分深层分析发现,细胞膜会被蛋白酶分解。细胞膜的组成成分中含有蛋白质。结论:细胞膜的成分磷脂蛋白质多糖主要成分亲水头部疏水尾部磷脂是一种由甘油,脂肪酸和磷酸所组成的分子,磷脂“头”部是亲水的,脂肪酸“尾”部是疏水的。小资料材料4:1925年,美国生物化学家高特等人发现,红细胞细胞膜所含的脂类若铺展成一个单分子层的话,其面积等于红细胞表面积的两倍。设计活动:学生思考并画出磷脂分子的排列方式流动镶嵌模型材料5:1970年LarryFrye等将人和鼠的细胞膜用不同的荧光抗体标记后,让两种细胞融合,杂交细胞的一半发红色荧光、另一半发绿色荧光,放置一段时间后发现两种荧光抗体均匀分布。膜的结构特点:一定的流动性材料6:用凉水洗红苋菜,水不变红;煮苋菜汤,汤却是红色的。细胞膜的功能:保护、信息传递、控制物质进出细胞膜的功能特点:具有选择透性具体教学方法及策略第三节细胞质1.各种细胞器的结构和功能2.线粒体和叶绿体的比较比较线粒体和叶绿体的结构与功能线粒体叶绿体分布动植物细胞中主要在绿色植物叶肉细胞中结构内外膜(双层膜)、嵴、基质内外膜(双层膜)、基粒、基质成份蛋白质、磷脂、酶、DNA蛋白质、磷脂、酶、DNA、色素功能有氧呼吸的主要场所绿色植物光合作用的场所具体教学方法及策略第三节细胞质1.各种细胞器的结构和功能2.线粒体和叶绿体的比较3.各种细胞器的比较比较几种细胞器内质网高尔基体核糖体中心体溶酶体分布形态结构功能生物膜系统概念:细胞器膜和细胞膜、核膜等结构,共同构成细胞的生物膜系统。这些生物膜的组成成分和结构很相似,在结构和功能上紧密联系。具体教学方法及策略第四节细胞核1.功能①伞藻实验②变形虫实验伞藻实验示意图AB变形虫实验死亡具体教学方法及策略第四节细胞核1.功能2.结构3.动植物细胞的区别区别动植物细胞最可靠的依据是:细胞壁具体教学方法及策略第四节细胞核1.功能2.结构3.动植物细胞的区别第五节原核细胞原核细胞真核细胞细胞大小细胞核细胞壁染色质较小较大没有成形的细胞核,组成核的物质集中在拟核区。无核膜,无核仁。有成形的、真正的细胞核。有核膜,有核仁。含纤维素、果胶主要含糖类和蛋白质由蛋白质和DNA分子组成无染色质,只是丝状DNA分子原核细胞与真核细胞的比较细胞质只有核糖体有许多复杂的细胞器具体内容标准活动建议说明物质进出细胞的方式。通过模拟实验探究膜的透性。观察植物细胞的质壁分离和复原。说明酶在代谢中的作用。探究影响酶活性的因素。(酶的特性及影响因素)解释ATP在能量代谢中的作用。说明光合作用以及对它的认识过程。叶绿体色素的提取和分离。研究影响光合作用速率的环境因素。说明细胞呼吸,探讨其原理的应用。探究酵母菌的呼吸方式。第三章细胞代谢课标要求浙科版人教版第三章细胞的代谢第4章细胞的物质输入和输出第一节细胞与能量第二节物质出入细胞的方式第三节酶第四节细胞呼吸第五节光合作用第5章细胞的能量供应和利用第1节降低化学反应活化能的酶第2节细胞的能量“通货”—ATP第3节ATP的主要来源—细胞呼吸第4节能量之源—光与光合作用教材比较课标中的具体内容标准浙科版教材的相应变动能通过模拟实验探究膜的透性无相关描述说明细胞呼吸,探讨其原理的应用细胞呼吸过程及其生理意义说明光合作用以及对它的认识过程。描述光合作用过程建议活动:探究酵母菌的呼吸方式演示:乙醇发酵实验课标要求与教材比较化能合成作用新陈代谢的类型本章的地位及作用第一章细胞的分子组成(物质基础)第二章细胞的结构(结构基础)第三章细胞代谢第四章细胞增殖与分化本章知识体系及内容细胞与能量细胞代谢酶物质出入细胞的方式细胞呼吸光合作用细胞内物质能量的转化1、知识目标(详见北京市生物教学指导意见):说明物质进出细胞的方式。说明酶在代谢中的作用。解释ATP在能量代谢中的作用。说明光合作用以及对它的认识过程。研究影响光合作用速率的环境因素。说明细胞呼吸,探讨其原理的应用。本章的教学目标2、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体验科学家研究酶和光合作用的思路和方法本章的教学目标3、能力目标:能通过模拟实验探究膜的透性能使用显微镜观察植物细胞的质壁分离和复原能设计实验,探究影响酶活性的因素能提取和分离叶绿体中的色素,探究光合色素的种类、颜色等能设计实验,探究酵母菌的呼吸方式具体教学方法及策略第一节细胞与能量1.能量转化、吸能反应和放能反应不要省略2.引入ATP是直接能源物质的设计具体教学方法及策略第一节细胞与能量1.能量转化、吸能反应和放能反应不要省略2.引入ATP是直接能源物质的设计是生物体进行生命活动的主要能源物质。糖类是生物体内贮存能量的物质。油脂这其中的能量能不能直接被生物体利用呢?⑴取离体蛙腓肠肌,放在滴有0.65/dL氯化钠溶液的载玻片上,并且使肌肉呈直线状,测量并记录肌肉的长度。⑵间歇电刺激肌肉,直到肌肉疲劳不能收缩为止。⑶向刚丧失收缩功能的离体肌肉滴一滴1.2g/dL的葡萄糖溶液,电刺激肌肉,测量并记录其长度——肌肉不收缩⑷用吸水纸吸去离体肌肉上的葡萄糖溶液。向离体肌肉上滴一滴ATP溶液,电刺激肌肉,测量并记录其长度——肌肉收缩资料分析:具体教学方法及策略第一节细胞与能量1.能量转化、吸能反应和放能反应不要省略2.引入ATP是直接能源物质的设计3.ATP的结构(ATP与核糖核苷酸的关系)腺嘌呤(一种含N碱基)磷酸基团核糖腺苷三磷酸(ATP)ATP的结构具体教学方法及策略第一节细胞与能量1.能量转化、吸能反应和放能反应不要省略2.引入ATP是直接能源物质的设计3.ATP的结构(ATP与核糖核苷酸的关系)4.合成ATP所需能量的来源(强调植物细胞中也主要来自于细胞呼吸)5.ATP是物质具体教学方法及策略第一节细胞与能量1.能量转化、吸能反应和放能反应不要省略2.引入ATP是直接能源物质的设计3.ATP的结构(ATP与核糖核苷酸的关系)4.合成ATP所需能量的来源(强调植物细胞中也主要来自于细胞呼吸)5.ATP是物质6.ATP是“能量通货”的理解具体教学方法及策略第二节物质出入细胞的方式1.渗透过程中水分子的扩散方向(低浓度→高浓度)2.主动转运、被动转运是否需要能量是由物质运输方向决定的。3.通过能量、载体、运输方向能够判断物质运输的方式具体教学方法及策略第二节物质出入细胞的方式1.渗透过程中水分子的扩散方向(低浓度→高浓度)2.主动转运、被动转运是否需要能量是由物质运输方向决定的。3.通过能量、载体、运输方向能够判断物质运输的方式4.实验:质壁分离及复原(探究实验)具体教学方法及策略第三节酶1.酶的引入具体教学方法及策略第三节酶1.酶的引入叶绿体:CO2+H2O(CH2O)+O2光能酶线粒体:C6H12O6+6H2O+O26CO2+12H2O+能量酶核糖体:氨基酸多肽酶脱水缩合具体教学方法及策略第三节酶1.酶的引入2.科学史教学:酶的发现(不断完善酶的概念)具体教学方法及策略第三节酶1.酶的引入2.科学史教学:酶的发现(不断完善酶的概念)3.酶催化反应的原理4.酶的特性(实验:专一性、高效性、pH对过氧化氢酶的影响)比较过氧化氢酶和Fe3+催化效率酶的特性:1、酶是否具有高效性?(设计实验)序号项目试管121H2O2溶液2mL2mL2肝脏研磨液2滴/3FeCl3溶液/2滴4结果现象复燃不复燃酶的特性:1、酶具有高效性探索淀粉酶对淀粉和蔗糖水解作用淀粉溶液淀粉酶溶液沸水浴1min斐林试剂斐林试剂砖红色沉淀蔗糖溶液淀粉酶溶液60OC5min2、酶是否具有专一性?(设计实验)序号项目试管121注入可溶性淀粉溶液2mL/2注入蔗糖溶液/2mL3注入新鲜淀粉酶溶液2mL2mL4结果现象砖红无酶的特性:2、酶具有专一性项目试管123淀粉酶溶液1mL1mL1mL蒸馏水1mL//NaOH/1mL/HCl//1mL淀粉溶液2mL2mL2mL结果现象砖红无砖红无砖红酶的特性(分析本实验的变量是什么?)酶的名称最适PH过氧化氢酶(肝)6.8唾液淀粉酶6.8脂肪酶8.3胰蛋白酶8.0~9.0胃蛋白酶1.5~2.2酶的特性:具体教学方法及策略第四节细胞呼吸细胞呼吸细胞呼吸就是糖的氧化需氧呼吸的三个阶段糖酵解柠檬酸循环电子传递链厌氧呼吸细胞呼吸是细胞代谢的中心细胞呼吸的意义乳酸发酵乙醇发酵课时安排:3课时第一课时:细胞呼吸的实质需氧呼吸第二课时:实验探究酵母菌的呼吸方式第三课时:厌氧呼吸细胞呼吸的原理应用及意义重点和难点:需氧呼吸的三个阶段细胞呼吸是细胞代谢的核心具体教学方法及策略第四节细胞呼吸高等多细胞动物呼吸全过程细胞呼吸O2CO2呼吸道外界空气肺泡肺部的毛细血管血液循环组织处的毛细血管组织细胞O2CO2

1 / 162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