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地理必修二错题集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1-ABCD人口时间人口时间人口时间人口时间ABCDABCD人口时间人口时间人口时间人口时间第一章一、选择题读最佳人口规模示意图,回答1题。1.关于图中人口规模的叙述正确的是()(双选)A.P为较低生产力水平条件下的合理人口容量B.P′为环境承载力C.P′为较高生产力水平条件下的合理人口容量D.P为环境承载力图为中国人口变化图(人口自然增长率-城镇社会劳动者增长率=剩余劳动力增长),回答2~3题2.关于图中①②③④各时段我国人口增长状况的说法,正确的是()A.①时期,人口出生率大幅下降,导致人口自然增长率降低B.②时期,人口增长暂时处于“低-低-低”模式C.③时期,经济的快速发展,导致人口自然增长率下降D.④时期,人口增长速度比较平稳3.图示时期,大多数年份我国社会剩余劳动力增长率较大,说明我国()A.人口自然增长率高B.人口出生率高C.新增就业岗位有限D.城市化进程快读近三十年来我国某省四个不同年份的人口年龄构成示意图,回答4~5题。4.四个年份的先后顺序是()A.①②③④B.④③②①C.③②①④D.④①②③5.按照联合国标准,如一地区≥60岁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达10%,则可视为进入老龄化社会,该省开始进入老龄化社会的时间在()A.①以后,②之前B.②以后,③之前C.③以后,②之前D.④以后,①之前图为“中国、美国(本土)两国不同时期的国内人口迁移示意图”。分析完成6~8题。6.二战之后,美国国内人口迁移的主要原因是()①东北工业区的吸引②美国的南北战争③环境因素④新兴产业的吸引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7.与20世纪50-80年代中期相比,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来我国国内人口迁移主要表现在()①自发性人口迁移、流动的规模较大②向西部地区迁移、流动的规模较大③务工、经商成为人口迁移与流动的主要动力④民工流动的人数已大大减少A.①②B.①③C.③④D.②④8.关于中美两国人口迁移的叙述,正确的是()A.都是由人口多的地区迁往人口少的地区B.都是经济因素决定的C.增加迁入地的环境压力D.对迁出地不产生经济影响读某发达国家四城市人口的年龄、性别结构示意图,回答9—10题。9.人口的年龄、性别结构受人口迁移影响明显的一组城市是()A.abcB.acdC.abdD.bcd10.据人口年龄、性别结构判断,文化教育在城市服务功能中占主要地位的是()A.aB.bC.cD.d11.右图与我国目前人口增长状况相符的是()A.甲B.乙C.丙D.丁右图表示人口数量变动状况(迁移差额率正值表示人口迁入),据此完成12~14题。12.图中丙点表示的人口变动状况正确的是()A.人口增加B.人口减少C.变动较大D.基本不变13.能正确反映西亚地区人口变动状况的是()A.甲B.乙C.丙D.丁14.能正确反映目前伦敦市区人口变动状况的是()A.甲B.乙C.丙D.丁人口增长模式对人口的增长和人口年龄结构都有密切的关系,读图回答15~19题。15.下列正确反映从阶段(1)到阶段(4)的人口数量的变化是()16.下列国家和地区中,人口再生产类型属于第(3)阶段的是()A.美国、加拿大B.澳大利亚、韩国C.巴西、埃及D.中国、新加坡17.图中第一阶段和第四阶段的人口自然增长率均较低,根本的原因在于()A.第一阶段的低自然增长率是由低出生率引起的B.第四阶段的低自然增长率是由高出生率引起的C.第一阶段的低自然增长率是由高死亡率引起的D.第四阶段的低自然增长率是由低死亡率引起的18.人口年龄结构呈老年型,世代更替缓慢的是()A.第一阶段B.第二阶段C.第三阶段D.第四阶段19.“十五”计划中要求把我田人口控制在13.3亿,为此我国应采取的人口模式是()生活质量-2-A.第一阶段B.第二阶段C.第三阶段D.第四阶段人类与环境相互影响、相互制约,人类的发展要受到环境承载力和合理人口容量的影响,据此完成20题。20.我国北方地区比西北地区承载着更多的人口,这说明北方地区比西北地区()A.空间条件优B.矿产资源丰富C.资源利用条件优越D.草场资源丰富下图为“2007年重庆市外来人口由外省(市)迁入人员分布图”,据此完成21题。21.关于重庆市外来人口的叙述,正确的是()A.西部各省区都有大量人员迁往重庆市B.50%以上的外来人员来自周边省区C.重庆市劳动力短缺是吸引外来人员的主要原因D.距离越远的省区迁往重庆市的人员越少22.与P、Q两国目前人口迁移情况类似的两个国家是()A中国、澳大利亚B.墨西哥、中国C.墨西哥、美国D.美国、澳大利亚23.近年来珠江三角洲某市人口机械增长呈下降趋势,其原因正确的是()A.该市因经济发展速度减缓而出现“民工荒”B.该市生态环境恶化,人口迁入量逐年减少C.由于京津唐、长江三角洲地区经济的发展D.农村生存环境已好于城市根据我国某省人口数据统计表,回答24—25题。年份总人口(万)65岁以上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城镇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家庭人口规模(人)19533767.294.4914.784.1919644452.213.3714.834.0919826052.115.5515.823.9119906705.686.7921.243.6620007438.078.7641.493.232010(预测)7966.249.9445.863.1824.从上面表格中可以得出,1990—2010年期间,该省()A.家庭户数呈减少势头B.社会负担明显加重C.城市化速度逐渐加快D.人口自然增长率在上升25.导致上题中问题的主要原因是()A.家庭观念变化,离婚率呈上升趋势B.医疗卫生事业在全国处于领先地位C.人均GDP增长快,乡镇企业比较发达D.老龄人口比重大,医疗保险费用增加下图为中国劳动适龄人口(15-64岁)比重预测图,读图回答26—27题。26.对2010年后劳动适龄人口比重下降趋势的预测是基于()A.国家较早实施计划生育B.国际劳工会大量输出C.人口死亡率显著下降D.人口自然增长率略有增长27.中国劳动适龄人口比重的下降()A.有助于解决中国人口老龄化问题B.短期内会导致中国劳动力不足C.短期内会导致国外劳力的大量输入D.长远看会缓解中国就业压力读“我国南部沿海某城市人口增长统计示意图”。回答28题。28.2007年,该市流动人口大约是有户籍人口的()A.2倍B.4倍C.6倍D.8倍图甲表示我国2008年某市人口出生率和死亡率,图乙为“我国不同阶段人口增长状况图”。读图回答以29--31题。29.关于图甲所示城市人口自然增长特点的叙述,正确的是()A.高出生率、高死亡率B.高出生率、低死亡率C.人口数量呈下降趋势D.人口数量增长较缓慢30.图甲所示城市人口自然增长状况最接近图乙中的()A.Ⅰ阶段B.Ⅱ阶段C.Ⅲ阶段D.Ⅳ阶段31.该城市在今后人口工作中应()①加强老年人的社会保障工作②鼓励生育,提高少年儿童比例③大量吸纳农村剩余劳动力④继续保持较低的人口生育水平A.①③B.①④C.②③D.③④下图反映了亚洲某国人口增长与构成的变化及其发展趋势。读图回答以下32题。-3-32.人口金字塔示意图所示的亚洲某国,最可能是()A.中国B.日本C.印度D.泰国目前伊拉克社会混乱,经济倒退,约有八分之一的人口处于逃难和流离失所状态,导致中东地区出现了近五十年来最大规模的人口流动。结合所学知识,回答33题。33.迁往其他国家的难民会对被迁入国家产生一定的影响,下列分析不正确的是()A.难民的迁入会对该国的社会稳定产生一定的负面影响B.难民可以创造一定财富,会大大促进该国的经济发展C.难民的安定需要一定的扶持,这样会增加被迁入国的负担D.对于难民的管理,会有困难34.影响我国西部环境人口容量的“短板”是()A.土地资源B.淡水资源C.热量资源D.能源资源35.影响美国环境人口容量的“短板”是()A.资源B.科技发展水平C.人口的生活和文化消费水平D.传统习惯下图是“某国人口自然增长率随时间变化示意图”。读图回答36—37题。36.关于该国人口特征的叙述,正确的是()A.①时期人口出生率最高B.②到③期间,人口总数不断增加C.④时期人口变化幅度最小,人口总数稳定D.③与⑤时期相比,人口总数一定相等37.该国人口达到顶峰的时期为()A.①B.②C.③D.④38.目前人口增长特点与②时期可能相符合的国家是()A.尼日利亚B.韩国C.中国D.美国表一是2005年若干国家的人口资料。读图回答39—40题。39.图2是某种型态的人口金字塔。表一中哪两个国家的人口金字塔,最接近上图的是()A.甲、丁B.乙、戊C.丙、己D.庚、辛40.图3是己国人口增长率下降状态的人口增长情况,图中所统计的起始年份的人口总数约为()A.40万B.2000万C.200万D.2340万41.关于环境人口容量的正确叙述是A.准确地说是指某国家或某地区目前所能持续供养的人口数量B.简单地说,环境人口容量就是环境所能容纳的最大人口数C.人口容量具有相对性,所以不必老虑对环境的影响D.指在有效和持续地利用资源、环境并获得最大经济效益的情况下,一定地区能容纳的人口数量42.下列对世界人口增长不具有影响的是()A.人口出生率的变化B.国际人口迁移C.人口死亡率的变化D.某些国家的生育政策下图示意1978-2008年我国四城市人口变动统计情况(注:人口迁移差额率为人口迁入与迁出的差额占总人口的比重)。读图回答43~44题。43.关于四个城市人口变动的表述,正确的是()A.甲城市的人口增长速度加快B.乙城市一直是人口净迁出区C.丙城市由净迁出区转为净迁入区D.丁城市的人口增长速度减慢44.下列省区中,最符合丁所反映的人口变动情况的是()A.四川B.贵州C.安徽D.浙江读我国某省2003年与2030年人口年龄结构比较图,完成45~46题。45.2030年与2003年相比,下列说法最不可能的是()A.出生率下降B.自然增长率下降C.死亡率下降D.人口总数上升46.近几年,该省可能面临的社会问题是()A.就业压力大B.养老负担重C.老龄化的速度加快D.劳动力短缺47.为缓解人口压力,我国应采取图所示人口增长模式中的()A.①B.②C.③D.④读某地“人口性别与年龄构成图”,回答48题。48.若乙图X为女性,则该国家和城市的主要产业最有可能是A.资源密集型B.劳动力密集型C.市场指向型D.动力指向型我国劳动力约是美国、欧盟、日本劳动力总和的2倍,因此成为“世界工厂”。但近些年来外商开始抱怨劳动力短缺、工资上涨过快,导致生产成本提高。据此完成49题。49.近二十年来,我国20~29岁的劳动力数量迅速减少,其原因主要是()A.人口迁移B.人口老化C.出生率下降D.死亡率提高50.右图中甲、乙、丙是我国三个不同地区,有关甲、乙、丙三地区当今人口迁移的说法,正确的是()A.属国际人口迁移图2-4-B.迁移方向主要是由城市到农村C.人口主要由乙、丙迁往甲地D.人口主要由甲地迁往乙、丙两地下面四幅人口变化曲线图中,横轴表示时间,读图回答51题51.若纵坐标表示人口自然增长率,四图中表示新中国成立以来的变化趋势是A.甲B.乙C.丙D.丁52.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材料一在2010年“两会”上,一份由全国政协人口资源环境委员会提出的“人口老龄化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的调研报告引起高度关注,这份沉甸甸的调研报告再次表明,我国应对人口老龄化问题已刻不容缓。材料二我国人口到2030年将达到约14.5亿,到2050年约为13.59亿。材料三中国人口年龄性别结构:2000年(灰色)和2050年(白色)1)由材料二可知我国人口到2030年将达到约14.5亿,到2050年却约为13.59亿,这是为什么?2)根据材料三,请说明我国在本世纪中叶人口年龄结构呈现出怎样的特征?这会带来哪些人口问题?试说明采取的措施有哪些?53.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材料1:中国发展门户网2007年3月20日报道安徽省近年劳务输出逐年增长,其中2006年输出突破1000万人。材料2:2005年中国GDP总量和人均GDP地区GDP总量(亿元)人均G

1 / 12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