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脓性脑膜炎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化脓性脑膜炎化脓性脑膜炎(简称化脑),系由各种化脓菌感染引起的脑膜炎症.小儿,尤其是婴幼儿较常见。临床以发热、呕吐、头痛、烦躁不安、精神萎靡、嗜睡或出现昏迷为主要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白细胞总数及中性粒细胞明显增加;血培养在早期、未用抗生素治疗者可得阳性结果;脑脊液可见典型化脓性改变(外观混浊或稀米汤样,压力增高)。常见护理问题有:1、舒适的改变:头痛2、体温升高3、有窒息的危险4、有体液不足的危险5、营养不足6、潜在并发症——脑疝7、有外伤的危险8、家属焦虑一、舒适的改变:头痛相关因素:颅内压增高主要表现:患儿头痛、恶心、呕吐;婴幼儿前囟隆起,脑性尖叫。护理目标:患儿头痛减轻或消失,舒适感增加。护理措施:1、保持病房安静、整齐、清洁,减少噪声,室内光线柔和,工作人员操作轻柔。2、限制陪护与探视,减少外界刺激与干扰3、去枕平卧位,头偏向一侧。4、遵医嘱给予脱水、止痛、镇静剂。5、使用脱水剂后,注意脱水及电解质紊乱的表现。6、对于年长患儿,应多与其交流,特别是疼痛时应做好患儿安抚工作。如将故事、听音乐、看电视等,转移患儿注意力,减轻疼痛。重点评价:1、患儿头痛是否减轻。2、生命体征、神志、瞳孔的变化。二、体温升高相关因素:与感染有关主要表现:患儿发热,体温超过正常范围。护理目标:1、将体温维持在38度以下,并逐步恢复正常。2、家属能叙述物理降温的方法。护理措施:1、保持病室空气新鲜,每天通风两次,维持室温18-22度,湿度50%-60%。2、给予清淡、易消化的高蛋白、高热量、高维生素饮食,鼓励患儿多饮水。3、遵医嘱静脉补液。4、保持衣着及盖被适中,出汗后及时更换内衣,注意保暖。5、物理降温:在头部、腋下、腹股沟等大血管处置冰袋或采用32-34度的温水擦浴,年长儿可采用30%-50%酒精擦浴。6、遵医嘱使用药物降温,并密切观察病情,防止虚脱。7、降温后半小时复测体温并做好记录,同时观察呼吸、脉搏、血压等的变化。8、严重者给予氧气吸入0.5-1L/min。9、口腔护理每天两次,鼓励多漱口:唇干裂者,涂甘油、石蜡油或护唇膏。10、指导患儿家属识别体温异常的早期表现,并介绍简单的物理降温方法。重点评价:体温、热型及伴随症状。三、有窒息的危险相关因素:1、气管内分泌物增加。2、患儿不能有效排痰。主要表现:面色紫绀,呼吸急促,喉部痰鸣音,痰液粘稠,不易咳出。护理目标:患儿呼吸道保持通畅,无窒息发生。护理措施:1、保持病室空气新鲜、流通,温度在50%-60%。空气干燥时,室内可喷洒水以增加湿度。2、病情许可时将患儿头部抬高30度,偏向一侧,便于吐痰。3、给患儿多喂水,保证足够液体量,防止因体液不足致分泌物粘稠而不易排出。4、遵医嘱超声雾化,每天两次,雾化后及时拍背、吸痰。5、密切观察患儿面色、口唇及呼吸的频率、节律等。6、患儿由咳嗽动作,指导年长患儿有效排痰,指导患儿取坐位或半坐位,先进行几次深呼吸,然后再深吸气后,再用力进行数次短促的咳嗽,将痰从深部咳出。7、婴儿进食或喂奶后,应抱起拍背,排出胃内空气,然后致右侧卧位,头偏向一侧,以防溢奶或呕吐致误吸。8、痰多、稠不易咳出,可用吸引器经口吸痰,无效者,可行气管切开。9、遵医嘱给予氧气吸入。重点评价:患儿呼吸道是否通畅,能否有效排痰。四、有体液不足的危险相关因素:1、摄入不足2、发热3、呕吐主要表现:皮肤粘膜干燥、弹性差,尿量减少,血压下降。护理目标:1、皮肤粘膜湿润、弹性好。2、维持体液平衡。护理措施:1、密切观察患儿生命体征,特别是血压、脉搏、囟门,末梢循环情况、神志状态、每天出入水量、尿量等。2、监测血清电解质。3、按医嘱进行补液,并注意输液速度,记录24小时出入水量。4、将患儿体温控制在38度以下。5、增加口服部液量,鼓励患儿多饮水。重点评价:1、皮肤弹性是否改善。2、患儿血压、尿量有无变化。五、营养不足相关因素:摄入不足主要表现:患儿体重减轻护理目标:体重不减或有所增加护理措施:1、向患儿及家属讲解摄取营养物质的重要意义,依据患儿体重及营养状态评估患儿所需热量。2、指导家属正确配置饮食,以高热量、高蛋白、高维生素为宜,如牛奶、蛋黄、水果、蔬菜等。3、提供患儿喜爱的食物;食欲不振时少食多餐,耐心喂养。4遵医嘱静脉补充脂肪乳、氨基酸等。5、意识障碍者遵医嘱鼻饲流质,每天4-6次。6、每天检查患儿皮肤弹性,每周称体重1-2次。重点评价:1、监测每天出入水量。2、体重有无增减。六、潜在并发症——脑疝相关因素:颅内压增高主要表现:意识模糊,双测瞳孔不等大,对光反射迟钝,循环和呼吸系统障碍。护理目标:颅内压正常,无脑疝发生。护理措施:1、保持环境安静,必要时住单人间;避免声光等外界刺激,限制陪护探视人员。2、保持患儿安静,必要时使用镇静剂,尽可能地减少搬动,护理操作集中进行。3、抬高头肩部30度卧位,若有前驱症状时,应平卧或头略低。4、鼻导管持续吸氧0.5-1L/min。5、遵医嘱使用降颅压药物,并注意观察药物疗效。6、密切观察生命体征,若患儿呼吸不规则、血压升高、囟门隆起、瞳孔不等大、对光反射不灵敏,应警惕脑疝的发生。重点评价:1、生命体征、意识状态的变化。2、瞳孔大小及有无对光反射。七、有外伤的危险相关因素:神志不清或昏迷、抽搐。主要表现:舌咬伤、摔伤、皮肤擦伤。护理目标:皮肤粘膜完整,不发生外伤。护理措施:1、保持环境安静,避免室内嘈杂声,对患儿的一切操作要动作轻柔,避免刺激而导致躁动。2、将护理操作尽可能集中进行,减少对患儿的过多打扰。3、将患儿的指甲剪平,避免自己抓伤。4、使用床档,对躁动厉害者,必要时约束四肢,防止碰伤。5、抽搐时有专人守护。6、密切观察患儿四肢皮肤情况,防止抽搐时擦伤皮肤,输液时用约束带或夹板固定。7、患儿发生抽搐时,可置包裹纱布的压舌板于上、下臼齿之间,防止舌咬伤。8、遵医嘱及时使用镇静或止惊剂,尽可能减少抽搐发生。9、抽搐时不可强行按压肢体,只能轻轻握持肢体,以防骨折。重点评价:1、皮肤粘膜是否完整,患儿有无受伤。2、观察镇静药的效果。八、家属焦虑相关因素:1、家属缺乏疾病及护理知识。2、对疾病的预后不了解。3、缺乏信息来源。主要表现:1、情绪急躁,对医务人员的期望值过高,不能正确配合治疗护理。2、悲观、失望、哭泣。护理目标:家属消除焦虑心理,积极配合治疗护理。护理措施:1、在关心患儿的同时应同情关心家属的感受,多与他们沟通,鼓励他们说出内心的感受及需要询问的问题,并做详细解答。2、评估家属对患儿病情了解的程度及对护理知识掌握的程度,以便制定相应的护理计划。3、告知家属稳定的情绪对患儿心理有安慰、支持作用。4、向患儿或(和)家属讲述疾病的一般常识、治疗方案、检查项目、用药的目的和方法,使他们能了解一些基本知识,减少盲目性和焦躁情绪。5、指导与协助患儿家属参与患儿的生活护理。6、向患儿家属经常通报疾病的治疗效果,鼓励他们树立对患儿的治病信心。重点评价:患儿家属情绪是否稳定,能否主动配合治疗、护理。

1 / 4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