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农村初中现代教育技术在课堂教学中的运用研究开题报告一、课题的提出1.研究的背景和意义近几年,随着现代教育技术的飞速发展和教育教学改革不断深入,现代教育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作用越来越明显。它作为一种现代的教学手段,通过利用文字、实物、图像、声音等多种媒体向学生传递信息,逐渐成为教学过程中一个极为重要的因素。多媒体技术的出现和在教学上的普及应用,引发了一场教育技术的革命。作为一名当代教师,如果能够熟悉现代化教学手段的理论和操作技能,并能依据课程标准的要求,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合理选择现代化教学媒体,即对教具、学具、CAI课件、录像、投影等进行综合运用,且使之与传统的教学媒体合理结合,就能够极大地丰富课堂教学手段,改变课堂教学结构,使课堂教学进入一个全新的时期;能够促进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培养学生的各种能力,提高学生的素质,大大提高教学效果。从现阶段的教育现状分析,现代教育技术虽然已经零星使用,但是群体氛围还没有形成,以计算机为主的多媒体技术作为一种辅助方法应用到学校教学的工作尚处于起步或示范阶段,现代教育技术在常规教学中的潜能作用还没有充分体现,与学科教学的整合也没有形成体系,传统手段、传统方法仍然在学校教育中占据主要地位,学生的主体性和创造性无法得到体现。目前,国内外在现代教育技术这一领域也进行了一定的研究。我国发达地区几年前已做了一些探索。但各地各学校的基础设施不同,教师运用现代技术的能力不同;现代教育技术仅是课堂教学中的一种手段和一个因2素,在其发展和运用中也必然会遇到不少新情况、新问题。我校是一所农村初中,跟同类学校比,近年来,我校虽然在各专业学科的教学中,运用了投影、录音、录像、多媒体技术等现代教育技术,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益,但是在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方面仍存在一些问题:如有些教师运用现代教育技术不考虑教学内容的实际,存在“一刀切”、“一哄而上”的盲目性;一些教师热衷于追大求洋,滥用现代教学媒体,存在重“有”不重“用”,求“新”不求“实”的形式主义。正因为如此,我们从合理运用现代教育技术,优化教学过程的角度出发,确定了《农村初中现代教育技术在课堂教学中的运用研究》这一课题,力争通过本课题的研究,实现多现代教育技术与课堂教学的有机融合,实现教育技术与教育思想的有机融合,最大限度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2.课题的界定(1)教育技术:各种文献中引用较多的有两种:一种是上海教育出版社1990年出版的《教育大辞典》,定义教育技术为:“人类在教育活动中所采用的一切技术手段的总和,包括物化形态的技术和智能形态的技术两大类。”另一种是美国教育传播与技术学会(AECT)1994年发布的定义:“教育(教学)技术是对学习过程和学习资源进行设计、开发、运用、管理和评估的理论与实践。”AECT04新定义:教育技术是通过创造、使用、管理适当的技术性过程和资源,以促进学习和提高绩效的研究与符合伦理道德的实践。归纳这两个权威性的定义,可从三方面来理解教育技术的内涵:①教育技术是教育过程中所用到的各种物化..手段。从最基本的黑板、粉笔、文字教材、教具、投影仪、幻灯机、电视机、有线与无线扩音系统、视频展示台到多媒体计算机;闭路电视教学网络系统、计算机双向传输交互网络系统等都是教育技术的硬件组成部分。②教育技术又是经过精心选择和合理组织的学习教材,这些学习教材应当满足社会和学生个人学习的需要,还必须符合认知规律,适合于学生的学习。这是教育技术的软件组成部分。3③教育技术还是设计、实施和评价教育、教学过程的方法。诸如夸美纽斯的直观教学法、赫尔巴特的四段教学法以及中国古代教育家孔子所提倡的启发式教学法等。这也是教育技术的一个组成部分。所以,包含教学手段的硬件、软件和方法组成的系统是完整的教育技术的概念。换句话说,教育技术是教学硬件、软件和教学方法组成的系统。(2)现代教育技术:就是运用现代教育理论和现代信息技术,通过对教与学过程和教学资源的设计、开发、利用、评价和管理,以实现教学优化的理论和实践。现代教育技术以信息技术为主要依托,教育、教学过程实质上是信息的产生、选择、存储、传输、转换和分配的过程,而信息技术正是指用于上述一系列过程的各种先进技术的应用,包括微电子技术、多媒体技术、计算机技术、计算机网络技术和远距离通讯技术等方面。把这些技术引入到教育、教学过程中,可以大大提高信息处理的能力,即大大提高教与学的效率。现代教育技术可以集声、文、图、像于一体,使知识信息来源丰富,且容量大,内容充实,形象生动而更具吸引力。为学生创造一个宽阔的时域空间,既可以超越现实时间,生动地展示历史或未来的认知对象,又能够拓宽活动范围,将巨大空间与微观世界的事物展示在学生面前加以认知。应用现代教育技术教学系统改变了传统教学方式,使学生占有的时空不断扩大。(3)课堂教学:是教师和学生根据特定的教学目的,围绕一定教学内容所进行的一系列的有效教学活动。本课题中特指农村初中阶段的课堂学习。(4)运用研究:即本课题着重研究现代教育技术在课堂教学中的实践运用,兼顾一些新理论的学习。二、国内外同一研究领域现状与研究的价值目前,在世界上发达国家正在积极探讨现代教育技术在教育教学领域中的应用。美国早就提出:“在2002年前,所有小学、中学、图书馆、学4院和大学全部接入全国的学习网”。多媒体教学、网络教学以及网上学习等等,都已经在全国大部分城市中、小学中开展起来了。在中国农村初中,目前对相关理论、运用的研究还较少,虽有一些尝试性的思路和研究课,但还未形成一整套可利用的方案和模式。因此,本课题要在这些方面进行有效的尝试,并在基于现代教育技术环境下,教学互动的开展上进行突破。三、理论依据1.系统科学理论所谓系统科学即是控制论、信息论及系统论的统称,又称“三论”,它的思想观点和方法对教育技术学学科的形成和发展有着广泛和深远的影响,成为现代教育技术最重要的理论基础。系统论是把研究的对象放在系统的形式中,从整体上、联系上、结构的功能上,精确地考察整体与部分(要素)之间、整体与外部环境之间的关系,以求获得最优处理的一种方法。从系统科学角度看,运用现代教学技术,就是把课堂教学看作一个系统,现代教学手段是其中一要素,利用现代教育媒体,激发和强化这个系统的构成要素,实现各要素的优化组合,使教学过程系统的整体功能得以加强,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控制论是把研究对象看成一个整体(被控系统),它包括信息的输入和输出两部分,教师通过现代教学媒体与手段把信息传递给学生,学生将反馈信息传递给教师,教师以此了解学生掌握知识的情况,不断改进教学,从而提高教学质量。信息论研究问题是用联系的、转化的观点来研究整个系统运动的过程,我们在信息论的启示下来研究教学过程,教师不但要考虑怎样使信息易为学生接受,还要考虑学生怎样接受信息,教师根据学生反馈调节教学活动。从信息论的角度看,现代教育媒体有丰富的表现力,在规定时间内可以比传统媒体承载更多的信息,可以将传统媒体不易表述清楚的信息表述得清晰、明确,可以优化信息储存形态,使某些教学难点迎刃而解,可5以拓宽信息传输通道、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接受信息。2.传播理论传播理论已成为现代教育技术重要的理论基础。它指出,传播是一种信息传递过程,也是一种双向的互动过程,这一过程通过反馈机制循环进行。在传播过程中传者和受者都是积极的传播主体。教育作为一种信息传播活动,它是按照确定的教学目标,通过教学媒体将相应的教学内容传递给教学对象的过程。在教学这个传播者通过传播媒体传输教学信息的双向或多向动态过程中,教师与学生是教育传播过程的传播主体;媒体是教学信息的载体,又是教学的信息来源渠道。因此教学设计要重视教学双方活动的设计,充分利用反馈信息,加以调整与控制,以达到预期教学目标。3、心理学的相关理论根据“刺激—反应”理论,单调的刺激,易使大脑疲劳、思维困乏;而多方面的刺激、丰富多彩的直观形式,则可以直接引起学生的感知兴趣,激发学习动机,使大脑的不同功能区交替活动,产生积极学习的情绪、兴趣、动机、意志等非智力因素的综合效应。多媒体教学调动了多感官参与学习,能提高学习效率。心理学实验也证明,人们学习同一份材料,如采用口授方式,让学生只是听(纯听觉),3小时后能记住60%,如果让学生只是看(纯视觉),3小时后能记住7O%;如果听觉、视觉并用,3小时后能记住90%。3天后三种学习方法的记忆率分别为15%、4O%、7O%。多媒体教学注重现代视听媒体的充分合理应用,强调教师依托直观图像讲解,真正做到视听组合,动脑、动口、动手相结合,全方位地调动学生的多感官参与学习,更加符合学生学习与认识事物的规律,促进了学生对知识(技能)的理解、掌握与应用,可以显著地提高学习效率。四、研究的目标、内容(或子课题设计)与重点1.研究的目标①促进现代教育技术与学科整合,提高课堂教学质量,促进教师的专6业发展;②结合新课改的理念,继承中国传统教育的优势,学习国外的先进经验,提高学生利用现代教育技术学习的能力,为未来的人生发展提供帮助;③农村初中教师要在认知主义学习理论和其他现代教育理论的指导下探索现代教育技术的运用,把现代教育技术和信息资源作为学生认知的工具,通过教育设计运用教育信息化改革学科的教学过程;④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合作精神,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2.内容①进一步完善学校的硬件体系。②组织有经验的教师选择和编写相关教学材料,形成学校特有的现代教育技术思想体系。③主要研究现代教育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整合,形成鲜明的方法体系(包括资源库、课堂运用、教育教学评价等方面)。3.重点使现代教育技术成为教师日常教学的重要工具,利用课堂教学及网络活动激发学生的探索欲望和学习兴趣。五、研究的思路与方法此项课题研究主要采用行动研究法。把实现研究内容的措施转化为学习方式构建的工作行为,在研究过程中步步落实,根据实效随机调整、修正及补充,力求随着研究的深入,使行为和效果达到最佳相关状态。同时,我们将辅以文献法、个案研究、经验总结法等方式进行操作,突出教师和学生的双主体地位,实现与各课程的有效整合,以带动学生素质的全面提高,确保研究的实效性。六、主要观点与可能的创新之处1、促进课堂教学实践改革的深入和发展7该课题的研究力求通过在现代教育技术教学环境中的教学实践,创造出一种在新课程理念下具有实际使用价值的课堂教学操作样式,构筑现代教育技术与课堂教学实践间的桥梁,帮助老师走出理念耳熟能详,实践盲目无助的迷茫,努力攀升教师教学技能,做到课程改革从文本变为行动,从理论走向实践,功夫用在课外,本领显在课内。2、促进学生个性健康发展课堂教学在为学生今天的学习(或成长)服务的同时,还要为明天的可持续发展奠基。该课题的研究努力追求在新课标理念的指引下,“为学生的发展而教学”,从传统的教学媒介(主要是教科书)转向多维的立体,将课堂教学的中心转移到人的身上来,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使获得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过程同时成为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让学生具备一定的自我学习能力和很好的信息能力,努力使理念变为现实,为学生的健康发展建构通道。3、丰富课堂教学的内涵该课题研究力求在实践中引领教师实施“三大转向”(以教师的教为本位的教学观转向以学生的学为本位的教学观,由以书本为本位的价值观转向以学生发展为本位的价值观,以知识传授为本位的教学观转向以全面发展为本位的教学观),在反复探索实践中,从具体案例的剖析中,让教师成为学习的组织者和协调者、学习网络的促进者和学生信息能力的培养者,从而形成网络环境下课堂教学的操作样式,创生动态开放,不断生成的课堂教学,从操作层面上,丰富网络环境下课堂教学的“实用理论”。七、研究过程本课题预期研究三年,具体计划如下:第一阶段:落实课题,完善细则(2012年5月~2012年12月)1.添置实验所必备的硬件设备和配套的软件资料。2.完善课题实施细则,制定课题实施方案。83.确定课题组人员分工,落实课题研究计划。4.组织课题组成员学习现代教育理论,并进行信息技术培训。第二阶段:课题实施,积累材料(2013年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