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务院关于实行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的意见》解读沈阳农业大学钱巍副教授qwaym@163.com以人为本第一部分:问题的提出水资源短缺水污染严重严格水资源管理提高水利用效率控制水污染实行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水利改革发展的决定(2010年12月31日)一、新形势下水利的战略地位二、水利改革发展的指导思想、目标任务和基本原则三、突出加强农田水利等薄弱环节建设四、全面加快水利基础设施建设五、建立水利投入稳定增长机制六、实行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七、不断创新水利发展体制机制八、切实加强对水利工作的领导一、新形势下水利的战略地位(一)水利面临的新形势。1、人多水少、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是我国的基本国情水情。2、粮食安全3、水利设施薄弱4、水资源严重短缺(二)新形势下水利的地位和作用是经济社会发展不可替代的基础支撑,是生态环境改善不可分割的保障系统,具有很强的公益性、基础性、战略性。《决定》二、水利改革发展的指导思想、目标任务和基本原则1、指导思想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2、目标任务(定性而含糊)全国年用水总量力争控制在6700亿立方米以内万元国内生产总值和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明显降低农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提高到0.55以上“十二五”期间新增农田有效灌溉面积4000万亩《决定》二、水利改革发展的指导思想、目标任务和基本原则3、基本原则1)坚持民生优先2)坚持统筹兼顾3)坚持人水和谐4)坚持政府主导5)坚持改革创新《决定》三、突出农田水利等薄弱环节建设(一)大兴农田水利建设(二)加快中小河流治理和小型水库除险加固(三)抓紧解决工程性缺水问题(四)提高防汛抗旱应急能力。(五)继续推进农村饮水安全建设《决定》四、全面加快水利基础设施建设(一)继续实施大江大河治理(二)加强水资源配置工程建设(三)搞好水土保持和水生态保护(四)合理开发水能资源(五)强化水文气象和水利科技支撑《决定》五、建立水利投入稳定增长机制(一)加大公共财政对水利的投入(二)加强对水利建设的金融支持(三)广泛吸引社会资金投资水利《决定》(一)建立用水总量控制制度(二)建立用水效率控制制度(三)建立水功能区限制纳污制度(四)建立水资源管理责任和考核制度六、实行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决定》七、不断创新水利发展体制机制(一)完善水资源管理体制(二)加快水利工程建设和管理体制改革(三)健全基层水利服务体系(四)积极推进水价改革《决定》八、切实加强对水利工作的领导(一)落实各级党委和政府责任(二)推进依法治水(三)加强水利队伍建设(四)动员全社会力量关心支持水利工作《决定》用水总量控制制度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用水效率控制制度水功能区纳污限制制度水资源管理责任和考核制度水资源配置的管理水资源节约管理水资源保护管理第二部分:意义管理工作的保证可持续利用民生问题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两大基本目标提升水的社会管理能力提升水的公共服务能力水资源的开发水资源的利用水资源的防灾减灾路径水资源的配置路径水资源的保护路径水资源的节约路径路径路径《国务院关于实行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的意见》国发〔2012〕3号前言:当前我国水资源面临的形势十分严峻,水资源短缺、水污染严重、水生态环境恶化等问题日益突出,已成为制约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主要瓶颈。为贯彻落实好中央水利工作会议和《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水利改革发展的决定》的要求,现就实行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提出以下意见:第三部分:内容一、总体要求(一)指导思想。1、以水资源配置、节约和保护为重点。——科学发展观2、强化用水需求和用水过程管理。——目标得以实现的保障(二)基本原则1)坚持以人为本2)坚持人水和谐3)坚持统筹兼顾4)坚持改革创新5)坚持因地制宜(三)主要目标1、水资源开发利用总量制红线到2015年:全国用水总量力争控制在6350亿立方米以内;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比2010年下降30%以上。到2020年:全国用水总量力争控制在6700亿立方米以内;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降低到65立方米以下。到2030年:全国用水总量控制在7000亿立方米以内。(三)主要目标到2015年:农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提高到0.53以上。到2020年:农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提高到0.55以上。到2030年:用水效率达到或接近世界先进水平,农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提高到0.6以上;2、水资源开发利用效率控制红线(三)主要目标到2015年:重要江河湖泊水功能区水质达标率提高到60%以上到2020年:重要江河湖泊水功能区水质达标率提高到80%以上,城镇供水水源地水质全面达标。到2030年:主要污染物入河湖总量控制在水功能区纳污能力范围之内,水功能区水质达标率提高到95%以上。3、水功能区限制纳污控制红线二、加强水资源开发利用控制红线管理,严格实行用水总量控制(一)严格规划管理和水资源论证(二)严格控制流域和区域取用水总量。(三)严格实施取水许可(四)严格水资源有偿使用(五)严格地下水管理和保护(六)强化水资源统一调度三、加强用水效率控制红线管理•(一)全面加强节约用水管理。•各级人民政府要建立健全有利于节约用水的体制和机制。稳步推进水价改革。各项引水、调水、取水、供用水工程建设必须首先考虑节水要求。水资源短缺、生态脆弱地区要严格控制城市规模过度扩张,限制高耗水工业项目建设和高耗水服务业发展,遏制农业粗放用水。三、加强用水效率控制红线管理•(二)强化用水定额管理。•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要根据用水效率控制红线确定的目标,及时组织修订本行政区域内各行业用水定额。对纳入取水许可管理的单位和其他用水大户实行计划用水管理,建立用水单位重点监控名录,强化用水监控管理。新建、扩建和改建建设项目应制订节水措施方案,保证节水设施与主体工程“三同时”制度实施,对违反“三同时”制度的,由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有关部门或流域管理机构责令停止取用水并限期整改。•(三)加快推进节水技术改造•制定节水强制性标准,逐步实行用水产品用水效率标识管理,禁止生产和销售不符合节水强制性标准的产品。加大农业节水力度,大力发展管道输水、喷灌、微灌等高效节水灌溉。加大工业节水技术改造,充分考虑不同工业行业和工业企业的用水状况和节水潜力,合理确定节水目标。加大城市生活节水工作力度,逐步淘汰公共建筑中不符合节水标准的用水设备及产品,着力降低供水管网漏损率。鼓励并积极发展污水处理回用、雨水和微咸水开发利用、海水淡化和直接利用等非常规水源开发利用。三、加强用水效率控制红线管理•(一)严格水功能区监督管理•加强水功能区动态监测和科学管理。水功能区布局要服从和服务于所在区域的主体功能定位,符合主体功能区的发展方向和开发原则。严格控制入河湖排污总量。各级人民政府要把限制排污总量作为水污染防治和污染减排工作的重要依据。流域管理机构要加强重要江河湖泊的省界水质水量监测。严格入河湖排污口监督管理,对排污量超出水功能区限排总量的地区,限制审批新增取水和入河湖排污口。三、加强用水效率控制红线管理四、加强水功能区限制纳污红线管理•(二)加强饮用水水源保护•禁止在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内设置排污口,对已设置的,责令限期拆除。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要完善饮用水水源地核准和安全评估制度,公布重要饮用水水源地名录。加快实施全国城市饮用水水源地安全保障规划和农村饮水安全工程规划。加强水土流失治理。四、加强水功能区限制纳污红线管理•(三)推进水生态系统保护与修复•编制全国水生态系统保护与修复规划,加强重要生态保护区、水源涵养区、江河源头区和湿地的保护,开展内源污染整治,推进生态脆弱河流和地区水生态修复。四、加强水功能区限制纳污红线管理(一)建立水资源管理责任和考核制度要将水资源开发、利用、节约和保护的主要指标纳入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综合评价体系,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主要负责人对本行政区域水资源管理和保护工作负总责。国务院对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的主要指标落实情况进行考核,水利部会同有关部门具体组织实施,考核结果交由干部主管部门,作为地方人民政府相关领导干部和相关企业负责人综合考核评价的重要依据。五、保障措施(二)健全水资源监控体系抓紧制定水资源监测、用水计量与统计等管理办法,健全相关技术标准体系。加强省界等重要控制断面、水功能区和地下水的水质水量监测能力建设。流域管理机构对省界水量的监测核定数据作为考核有关省、自治区、直辖市用水总量的依据之一,对省界水质的监测核定数据作为考核有关省、自治区、直辖市重点流域水污染防治专项规划实施情况的依据之一。五、保障措施(三)完善水资源管理体制进一步完善流域管理与行政区域管理相结合的水资源管理体制,切实加强流域水资源的统一规划、统一管理和统一调度。强化城乡水资源统一管理,对城乡供水、水资源综合利用、水环境治理和防洪排涝等实行统筹规划、协调实施,促进水资源优化配置。五、保障措施(四)完善水资源管理投入机制各级人民政府要拓宽投资渠道,建立长效、稳定的水资源管理投入机制,保障水资源节约、保护和管理工作经费,对水资源管理系统建设、节水技术推广与应用、地下水超采区治理、水生态系统保护与修复等给予重点支持。五、保障措施(五)健全政策法规和社会监督机制抓紧完善水资源配置、节约、保护和管理等方面的政策法规体系。广泛深入开展基本水情宣传教育,强化社会舆论监督,进一步增强全社会水忧患意识和水资源节约保护意识,形成节约用水、合理用水的良好风尚。对在水资源节约、保护和管理中取得显著成绩的单位和个人给予表彰奖励。五、保障措施第四部分:解析与建议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用水总量控制制度水资源管理责任与考核制度水功能区限制纳污制度用水效率控制制度江河水量分配制度水资源论证制度取水许可制度地下水管理保护制度水资源统一调度制度国家水权制度(一)解析第四部分:解析与建议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用水总量控制制度水资源管理责任与考核制度水功能区限制纳污制度用水效率控制制度用水效率指标体系制定用水定额与计划管理节水技术改造节水强制标准建设项目节水“三同时”(一)解析第四部分:解析与建议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用水总量控制制度水资源管理责任与考核制度水功能区限制纳污制度用水效率控制制度入河排污口管理制度水体水质监测制度水源地管理制度水生态补偿机制水体水质预警制度(一)解析第四部分:解析与建议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用水总量控制制度水资源管理责任与考核制度水功能区限制纳污制度用水效率控制制度水资源管理责任人制度水资源保护责任人制度水资源管理的考核制度(一)解析1.因地制宜细化三条红线管理目标和指标。2.注重强化微观基底制度系统的构建。3.要大力完善制度实施的基础物质设置4.完善实施最严格水资源管理的科技支撑体系5.建立健全最严格水资源管理的工作机制(二)几点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