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滑轮》说课稿尊敬的各位评委:大家好!我说课的题目《滑轮》,是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八年级物理滑轮一节的内容,下面我从教材分析、教法、学法、教学思路、教学评价与反思五个方面来说这节课。一.说教材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新课程标准要求课堂应注重让学生经历从生活到物理,从自然到物理的认识过程,经历基本的科学探究实验和活动,从被动到主动,在锻炼能力的过程中掌握知识、技能,了解科技发展,从而融入到现代社会中。一、教材分析(一)教材的地位和作用本节课是建立在学生探究了杠杆知识之后,对简单机械的引申扩展。本节课既是对杠杆原理的延伸,又是对后面学习“功的原理、机械效率”作准备,所以,本节课是简单机械的重要内容。这节课有两个突出特点:一是有大量的学生探究活动,在实践中得到规律,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二是本节课贴近生活,趣味性强,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二)教学目标1、知识技能要求学生认识滑轮,知道滑轮的作用及在实际中的应用。2、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会组装定滑轮、动滑轮、滑轮组)和分析综合能力(根据定滑轮、动滑轮的作用,推想滑轮组的作用)。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的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发现问题的良好习惯,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的自觉性、主动性。(三)教学重点难点在使用定滑轮、动滑轮是有什么特点,滑轮组有什么好处,在具体应用时应如何组装滑轮组?是这节课的重点。而如何让学生通过实验探究得到正确的规律,则是难点。另外,通过学生活动,归纳使用定滑轮、动滑轮、滑轮组不省功也是一个重要的内容。所以,做好对学生探究活动的指导是解决问题的关键。(四)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支架、滑轮(2个)、细绳(两端拴有小铁丝钩)、钩码、测力计、铁架台。二、教法和学法1、教法分析:从整体上,本着“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的新课程理念,指导学生认识滑轮在生活和生产中的应用,再探知认识滑轮的作用。依据六环节教学法,指导学生认识滑轮的作用时,根据循序渐进的教学原则,先分别认识定滑轮和动滑轮的作用,然后再认识滑轮组的作用。2、学法指导通过科学探究,学生利用实验法、讨论法、分析归纳法寻求知识,从而培养初步的探究能力,提高应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教学流程知识链接;小组合作、提出问题、思考分析;进行假设、小组展示;实验探究、班级展示;得出结论达标测评、加以应用。三、教学思路(一)复习旧知、引入新课通过复习杠杆原理、分类等知识,为学生进一步认识滑轮的本质预先打下伏笔,做到前后照应。利用升旗仪式的课件,吸引学生的注意力,通过提问的方式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进而介绍滑轮。这样的引课,自然贴切,易于学生接受。(二)新课教学1、引申指导在学生初步认识了滑轮的结构的基础上,展示在各种场合下,滑轮都是被怎样应用的。由学生依据观察,利用给定的器材,小组合作设计并组装滑轮,而且能够提升重物。此时教师应参与到学生中间,观察学生的活动,并适时给予指导,在学生能够正确组装的情况下,教师通过点评加强学生的印象。2、活动探究(1)定滑轮提出猜想:①定滑轮有什么作用?这有什么好处?②使用定滑轮提起其他重物省不省力呢?设计实验:学生分组讨论,师生共同研究,提出实验要求:探究拉力与物体重力的关系,探究拉力自由端移动距离与物体上升高度的关系。并设计记录表格。动手探究:学生采用小组合作的方式,开始探究实验此时教师也应参与到学生中间,观察学生的活动,并适时给予指导。对于由于实验误差导致的数据偏离,教师要及时纠正,以免导致错误实验结论的得出。分析归纳:根据学生的实验数据,进行分组讨论、分析并归纳,总结出定滑轮的使用特点:使用定滑轮不省力,但可以改变力的方向;自由端移动距离等于物体上升的高度;使用定滑轮不省功。合作交流:让学生自主提问,谈谈实验设计和操作的体会等,最后教师利用多媒体课件进一步揭示定滑轮的本质:定滑轮可以看作一个等臂杠杆。(2)动滑轮在定滑轮的探究结果之上,引导学生探究动滑轮的使用特点。提出猜想:①动滑轮的作用与定滑轮的作用是否相同?如果不同,会有什么不同?②只用一个动滑轮提起重物的时候,要使重物往上升,人必须往哪个方向拉绳子?这说明动滑轮能不能改变用力方向?③动滑轮省不省力呢?为什么会这样?其他过程与实验一相同,学生探究实验,测的实验数据,分析讨论总结规律。教师利用多媒体课件进一步揭示动滑轮的本质。(3)滑轮组通过以上的探究,学生对定滑轮、动滑轮已有初步的认识,滑轮组的出现已是呼之欲出,为使学生能够对使用滑轮组的好处和特点有更深的印象。采用电脑动画的形式,展示单独使用定滑轮、动滑轮的种种不便之处。提出猜想:如何克服困难。探究设计:依据定滑轮和动滑轮的特点,由学生设计装置。教师进行点评。合作交流:学生与教师集体讨论分析滑轮组的特点:①使用滑轮组时,既可以改变用力方向,又可以省力。②使用滑轮组时,物体由几股绳承担重力,拉力就是重力的几分之一,自由端移动距离等于物体上升高度的几倍。(不考虑滑轮的重力及摩擦力)达标测评滑轮:周边有槽,能绕轴转动的小轮。1、定滑轮:使用定滑轮不省__,但可以改变施力的___,是等臂杠杆,不费距离。2、动滑轮:使用动滑轮可以__但不能改变施力的__,是动力臂为阻力臂两倍的省力杠杆,要费物体升高高度一倍的距离。3)滑轮组1、采用电脑动画的形式,展示单独使用定滑轮、动滑轮的种种不便之处。2、提出猜想:如何克服困难。3、探究设计:依据定滑轮和动滑轮的特点,由学生设计装置。教师进行点评。4、合作交流:学生与教师集体讨论分析滑轮组的特点:①使用滑轮组时,既可以改变用力方向,又可以省力。②使用滑轮组时,物体由几股绳承担重力,拉力就是重力的几分之一,自由端移动距离等于物体上升高度的几倍。(不考虑滑轮的重力及摩擦力)实践性作业1、完成课后自我评价部分的练习2、观察生产和生活中,还有哪些地方应用了滑轮?说明其作用3、自己设计几种滑轮组比较其作用有何不同四、教学评价与反思作为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物理学科,教师决不能仅仅停留在如何“教会”学生记住结论,“学会”套用公式解题这个层面上,更应多方面关注学生的“学”。让学生在体验平台上,手脑并用地参与科学探究活动,既能动地认识和生成了科学知识,赋予知识以个性化的意义,又学到了科学方法,发展了科学探究所需要的能力,进而真切地体验到科学探究过程的曲折和乐趣,真正的去感悟科学,这不正是我们在物理新课堂中所追求的目标吗?本课将研究“滑轮”这一新的简单机械,通过教学,研究定滑轮、动滑轮工作时是否改变用力的方向、是否省力两个特征。旗杆的顶部有一个可以转动的轮子,在塔吊或吊车的吊钩上有一个一边转动一边随重物移动的轮子……在生活中这些现象只要留心都可能观察到。从生活中的实际事例出发,可以让学生感受到机械对生产生活的影响。在课堂上通过科学实验活动帮助学生认识定滑轮和动滑轮的机械原理,再把学生引向滑轮组的探索中。教学中,我认为要关注学生在前几课学习基础上,重在自主设计实验方案,自主提出研究主题,我自己尝试中,也感觉难度不是很大,效果还是可以的。下面我对本节教学设计进行一下自我评价1、实验以学生探究为主。根据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和重点的要求,为了让学生更确切的理解定滑轮、动滑轮的作用,安排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有目的的亲自动手操作,通过读取数据、分析修正,让学生自己得出滑轮特点,在探究中拓展了学生团队合作和交流能力,培养学生实事求是和勇于探索精神。2、对比演示,让学生一目了然。在分析和区分动滑轮和定滑轮时,我先引导学生组装出两种滑轮使用方式,并进行对比演示过程,提出明确的观察目标,在学生认真分析观察的基础上给这两种滑轮命名。轻松地区分出定、动滑轮,并使学生体会到叫定滑轮或动滑轮并非是滑轮结构的区别,而是使用方式的不同,培养了学生观察能力和概括能力,暗示学生认识事物要抓本质,既要研究共性,又要重视差异性。二、本节课容易出现的问题时间容易过于仓促。学生由于平时亲自动手操作不多,对实验的要求不明确,还有器材的组装,测力计的校对,读数等都会延缓课堂的教学速度。本节课中,通过学生分组实验,亲自经历探究过程,实事求是的得出了拉力的数据,培养了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加深了对滑轮作用的理解,这是我们设计的初衷,但也正是这一点会占用大量的课堂时间,使课堂出现了前紧后更紧的局面,影响教学任务的完成。所以在实验前要明确实验方向,研讨实验方法,实验时教师一定要加强指导,及时纠正。以上是我对这节教材的认识和对这堂课的整体设计,由于本人水平有限,上面过程肯定有许多缺点和漏洞,希望各位专家多多批评指正,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