绍兴黄酒论文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1课程论文题目绍兴黄酒文化班级学号姓名指导教师完成时间:2012年12月绍兴黄酒文化摘要:绍兴黄酒以味甘、色清、气香、力醇徵誉海内外,被封为黄酒中的上品.绍兴老酒声誉斐然,清朝时被评为全国十大名产之一。黄酒作为我国历史最悠久的酒种,经过历代炎黄子孙几千年的养育和呵护,已经与中华民族文化相融相随、密不可分,同时,黄酒又承载着中华民族文化中的一种礼仪、一种精神、一种艺术、一种习俗。2关键词:历史典故制造工艺礼仪风俗养生功能一、绍兴黄酒的起源与发展绍兴有酒的文字记载当推《吕氏春秋》和《左氏春秋》。《左氏春秋》中的“越语”篇中记载越王为增加国家人口补充兵力和劳力,曾采用过一系列奖励生育的政策和措施,内中有“生丈夫,二壶酒,一犬;生女子,二壶酒,一豚。”由此可见当时已把酒作为生儿育女的奖品。《吕氏春秋》记载,越王句践在出师伐吴时,父老向他献酒,他把酒倒在河的上流,与将士们一起迎流共饮,历史上称之为“箪醑劳师”。绍兴酒至少有2500多年历史的说法,就是从以上两部《春秋》中来的。最早以绍兴地名作为地方名酒之名的当推南朝梁元帝萧绎所著的《金缕子》,书中提到“银瓯一枚,贮山阴甜酒”,其中山阴甜酒中的山阴即今之绍兴。晋代嵇含所著笔记《南方草木状》中第一次提到了女酒,也可知道当时酿酒已普及到家庭中,嵇含为今上余人,此女酒即后来声誉鹊起的女儿酒“花雕酒”的前身。唐代的绍兴酒,其名气不及当时的浙江乌程(今浙江吴兴)的若下酒,但不像若下酒在宋以后便销声匿迹。在唐代,绍兴酒以其独特的地方魅力,仍然吸引着无数地名人墨客、名人志士,“酒八仙”之首的贺知章、诗仙李白等都曾在越地留下了不少对越酒的吟咏和高歌。绍兴酒到宋代才真正定名,宋以前绍兴一直是越国越州的都城,州治,下辖会稽、山阴等郡县,到1131年赵构皇帝以“绍万世之宏休,兴百王之不绪”之义,改年号为绍兴元年。时越州官吏军民僧道士联合上表,乞赐府额。赵构皇帝即升越州为绍兴府,取“承继前业,振兴昌盛”之意,绍兴之名由此而来,由于绍兴酒业的兴盛,各种酒名也在这一时期大量出现,如“竹叶青”、“瑞露酒”、“蓬莱春”、“堂中春”等。明清时期,可算得上绍兴发展的第一高峰,不但花色品种繁多,而且质量上乘,确立了中国黄酒之冠的地位。当时绍兴生产的酒就直呼绍兴,到了不用加“酒”字的地步,特别是清代设立于绍兴城内的沈永和酿坊,以独创的“善酿酒”享誉海内外,康熙年间的“越酒行天下”之说即是当时盛况的最好写照。3民国时期由于酒税的加重,酿户大为减少,然大酿坊在减少产量的同时花力气提高质量,保证质量。1915年,绍兴酒参加在美国旧金山举办的巴拿马太平洋万国博览会,“云集信记”酒坊的绍兴酒获得金奖。1929年在杭州举办“西湖博览会”上,绍兴“沈永和墨记”酿坊的“善酿酒”荣获金奖。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绍兴加饭酒”获历届全国评酒会金奖,成为国家名酒,同时屡获国际酒类大赛和食品、饮料、酒类等博览会金奖。1988年,绍兴“古越龙山”牌加饭酒、花雕酒进入国宴,并当作一种国粹用来赠送外国友人,借此绍兴黄酒以其独有的品质享誉世界各地。近几年,在以古越龙山为代表的绍兴黄酒以高档、时尚、文化的品牌形象引领下,中国黄酒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发展壮大,浙江、江苏、上海、福建、山东、湖南、辽宁、江西、安徽等省市都在扩建和新建黄酒生产基地,掀起了一股投资热,黄酒蛋糕越做越大。由于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消费观念的悄然改变,黄酒的低度、营养、保健的优势得到显现,喝黄酒(特别是绍兴黄酒)成为一种享受、一种陶醉、一种休闲、一种温馨。彻底改变了以往地域性强、产品档次低、消费人群单一的传统形象。[1]二、绍兴黄酒的礼仪文化礼仪规范——黄酒之本黄酒是作用于精神的东西,可使人为善,也可使人为恶。酒虽有利弊,但适度把握,裨益颇多,酒功能有三:一可解除疲劳,恢复体力;二可药用治病,滋补健身;三可成礼。中国儒家主张的礼治与黄酒的温文而雅可谓是一脉相承,有着异曲同工之妙。在中国古代,祭祀是君王向臣民推行礼治的示范,它体现出来的是上下尊卑的等级名分,直到今天,酒宴席位的尊卑有别,仍然是以礼为核心的。经过千百年的洗礼、沉淀,酒礼约定俗成,自觉不自觉地成为各个阶层人士的一种行为规范,渗透到伦理道德、风俗习惯等各个方面,扎根形成了古朴厚重、生生不息的酒礼文化。[2]胆剑精神——黄酒之魂正如俄罗斯人与伏特加,法国人与白兰地,黄酒也正是中国民族精神的写照。儒家主张人们应该以“齐家、治国、平天下”为努力方向,要有为社会大众贡献才智的人生价值取向和不怕艰险、百折不挠的胆剑精神。从古到今,儒家思想的探求者努力进取、一往无前的人生态度和价值观念,从黄酒得以见证,借黄酒得以升华。42500年前的越王句践卧薪尝胆,十年生聚,十年教训,投醪劳师,一举灭吴,报仇血耻。在称霸中原后,句践置酒文台,举酒庆功。“鉴湖女侠”秋瑾把酒拔剑,“吾辈爱自由,勉励一杯酒”,与黑暗势力决斗,不愧为一代女豪杰。徐渭才华横溢,倔强不驯,不畏权贵,杯不离手,醉中作画,留下不朽之作。与徐渭一样,当时绍兴一大批文人进入官府当官,他们作为儒生这样一个特定的知识群体,“学而优则仕”,抱负“治国平天下”的理想。他们有智有谋,刚柔并济,如同黄酒之秉性,不会轻易为五斗米折腰,道不同不相为谋,和则用,不和则去。正如清代袁枚《随圆食单》中赞美:“绍兴酒如清官廉吏,不参一毫假而其味方真;又如名士耆英,阅尽世故而其质愈厚。”袁老夫子把黄酒比作廉吏,不仅是对黄酒的由衷赞叹,更是对黄酒之魂的精辟提炼[3]。文学艺术——黄酒之韵绍兴,饮酒者并不都是文人,但文人大多都嗜酒,绍兴黄酒的美味陶醉了诸多文人墨客、名人志士等千古风流的人物,演绎了无数人文佳话。最令人称道的当属“曲水流觞”这一千古风雅酒会。东晋永和九年,大书法家王羲之和当时名士谢安、孙绰、许询、支遁等四十二人在会稽(今绍兴)兰亭举行了一场别开生面的诗歌会,曲水流觞,即兴赋诗。王羲之更是乘着酒兴写下名震千古之《兰亭集序》,传说王羲之后来多次书写都不能达到原来的境界,不仅表明艺术珍品需在天人合一的环境下造就,也在一定程度上表明了酒的神力。唐宋大诗人大词人对酒也情有独钟,经常借酒作诗抒情。贺知章晚年从长安回到故乡,寓居“鉴湖一曲”,饮酒自娱。[4]李白《重忆》中“稽山无贺老,却棹酒船回”,表达了他对贺知章的深深怀念之情。陆游曾自称“放翁烂醉寻常事”,他在《醉中书怀》一诗中写到:“平生百事懒,惟酒不待劝”,表达了他对酒的喜爱之情。然,说到文人,不能不提近代的大文豪鲁迅,现在凡来绍兴的游客,都要光顾他笔下的咸亨酒店,学一学孔乙己摸样,买一碗绍兴黄酒、一碟茴香豆,慢慢体会一下其中的意境。酒以城而名,城以酒而扬,绍兴黄酒已经成为绍兴一张金灿灿的名片。三、绍兴黄酒的制作工艺绍兴酒的酿造是一门综合性的发酵工程科学,涉及到多种学科知识。先人们虽然不可能去理会这些科学知识,但凭藉无数次的实践——总结——再实践,把经验转化为技能和技巧,于是形成了传至现今的一套娴熟完善的绍兴酒工艺。绍兴酒以糯米为原料,经酒药、麦曲中多种有益微生物的糖化发酵作用,酿造而成的一种低酒度的发酵原酒。明代《天工开物》记载:“凡酿酒,必资曲药成信,无曲即佳米珍黍,空造不成。”说明了酒药和麦曲在酿酒中的重要作用。[5]1.酒药,又称小曲、白药、酒饼,是我国独特5的酿酒用糖化发酵剂,也是我国优异的酿酒菌种保藏制剂。东晋嵇含是浙江上虞人,他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讲到“小曲(药曲)”的人,他的被誉为古代植物学大全的《南方草木状》中记述制曲原料中加入植物药料,为我国酿酒时用酒药之始。他这样论述“小曲”:“草曲,南海多矣。酒不用曲蘖,但杵米粉,杂以众草药,治葛汁,滌溲之,大如卵,置蒿蓬中荫蔽之,经月而成,用此合糯为酒。”他的意思是说,用草药做的酒,南方很多,做酒不用传统的曲蘖,只要把米舂成粉,添加各种草叶,准备葛草的汁(辣蓼草之类的植物),一起混合搓成鸡蛋大小,用蓬蒿盖好(保温,让微生物繁育),隔一个月就成熟了,用它和糯米混合做成酒。这段记载,说明了中国制曲技术上的一项重大改进。酒药一般在农历七月生产,其原料为新早籼米粉和辣蓼草。[6]酒药中的糖化(根霉、毛霉菌为主)和发酵(酵母菌为主)的各种菌类是复杂而繁多的。绍兴酒就是以酒药发酵制作淋饭酒醅作酒母(俗称酒娘),然后去生产摊饭酒。它是用极少量的酒药通过淋饭法在酿酒初期进行扩大培养,使霉菌、酵母逐步增殖,达到淀粉原料充分糖化的目的,同时还起到驯养酵母菌的作用。这是绍兴酒生产工艺的独特之处。酒药还有白药、黑药二种,白药作用较猛烈,适宜于严寒的季节使用,至今绍兴酒传统工艺仍采用白药;黑药则是在用早籼米粉和辣蓼草为原料的同时,再加入陈皮、花椒、甘草、苍术等中药末制成,作用较缓和,适宜在和暖的气温下使用。现在因淋饭酒酿季在冬天,用的都是白药,黑药已基本绝迹。[7]2.利用粮食原料,在适当的水份和温度条件下,繁殖培养具有糖化作用的微生物制剂叫做制曲。麦曲作为培养繁殖糖化菌而制成的绍兴酒糖化剂,它不仅给酒的酿造提供了各种需要的酶(主要指淀粉酶),而且在制曲过程中,麦曲内积累的微生物代谢产物,亦给绍兴酒以独特的风味。麦曲生产一般在农历八、九月间,此时正值桂花盛开时节,气候温湿,宜于曲菌培育生长,故有“桂花曲”的美称。70年代前,绍兴的酒厂还是用干稻草将轧碎的小麦片捆绑成长圆形,竖放紧堆保温,自然发酵而成,称“草包曲”。但这种制曲方法跟不上规模产量日益扩大的需要,至70年代后期,改进操作方法,把麦块切成宽25厘米,厚4厘米的正方形块状,堆叠保温,自然发酵而成,称为“块曲”。麦曲中的微生物最多的是米曲霉(即黄曲霉),根霉、毛霉次之,此外,尚有少量的黑曲霉、青霉及酵母、细菌等。成熟的麦曲曲花呈黄绿色,质量较优,有利于酒醪升温和开耙调温。由于麦曲是多菌种糖化(发酵)剂,其代谢产物极为丰富,赋与绍兴酒特有的麦曲香和醇厚的酒味,构成了绍兴酒特有的酒体与风格。3.淋饭酒,俗称“酒娘”,学名“酒母”,原意为“制酒之母”,是作为酿造摊饭酒的发酵剂。一般在农历“小雪”前开始生产,其工艺流程为“糯米——过筛——加水浸渍—6—蒸煮——淋水冷却——搭窝——冲缸——开耙发酵——灌坛后酵——淋饭酒(醅)。经20天左右的养醅发酵,即可作为摊饭酒的酒母使用。因将蒸熟的饭用冷水淋冷的操作方法,故称“淋饭法”制酒。淋饭酒娘在使用前都要经过认真的挑选,采用化学分析和感官鉴定的方法,挑选出酒精浓度高,酸度低,品味老嫩适中,爽口,无异杂气味优良酒醅作为摊饭酒的酒母,这称之为“拣娘”。它对摊饭酒的正常发酵和生产的顺利进行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4.摊饭酒,又称“大饭酒”,即是正式酿制的绍兴酒。一般在农历“大雪”前后开始酿制。其工艺流程为:糯米——过筛——浸渍——蒸煮——摊冷(清水、浆水、麦曲、酒母)——落缸—前发酵(灌坛)——后发酵——压榨——澄清——煎酒——成品。因采用将蒸熟的米饭倾倒在竹簟上摊冷的操作方法,故称“摊饭法”制酒。因颇占场地,速度又慢,现改为用鼓风机吹冷的方法,加快了生产进度。摊饭法酿酒是将冷却到一定温度的饭与麦曲、酒娘、水一起落缸保温,进行糖化发酵。为了掌握和控制发酵过程中各种万分适时适量的生成,必须适时“开耙”,即搅拌冷却,调节温度,这是整个酿酒工艺中较难掌握的一项关键性技术,必须由酿酒经验丰富的老师傅把关。摊饭法酿酒工艺是边糖化边发酵同时进行,故也称“复式发酵”。此项工艺质量控制繁杂,技术难度较大,要根据气温、米质、酒娘和麦曲性能等多种因素灵活掌握,及时调正,如发酵正常,酒醪中的各种成分比例就和谐协调,平衡生长,酿成的成品酒口感鲜灵、柔和、甘润、醇厚,质量会达到理化指标要求。摊饭酒的前后发酵时间达90天左右,是各类黄酒酵期最长的一种生产方法,所以风味优厚,质量上乘,深受各阶层人士的喜爱。5.压榨,又称过滤。经80多天的发酵,酒醅已将成熟。此时的酒醅糟粕已完全下沉,上层酒液已澄清并透明黄亮;口味清爽,酒味较浓;有新酒香气,无其他异杂气。经化验糖酒酸理化指标达到质量标准要求,说明发酵已经完成。但因酒液和固体糟粕仍混在一起,必须把固体和液体分离开来,所以

1 / 9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