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发达的古代农业(1)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高三一轮复习原创课件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的经济结构和特点第1课发达的古代農業授课:王湘凯老师2017.7.12【II】1.农业起源①起源早:距今约一万年;②自成体系:南稻北粟2.早期农业的耕作方式刀耕火种(2)第二阶段:原始社会末期至夏朝----耜耕(石器锄耕)(3)第三阶段:商周--(1)第一阶段:原始社会中前期--金石并用(以石制农具为主,青铜农具为辅)总之,早期农业比较粗放,劳动工具和技术都比较落后,不会精耕细作。采用集体劳作,生产力水平较低。原始先民火耕之后进行播种的情景耒耜1.铁犁牛耕的发展时期阶段及表现春秋战国两汉隋唐开始使用和逐渐推广改进和进一步推广(曲辕犁)成熟、完善(铁犁、牛耕)(耦犁、犁壁)二、精耕细作的传统农业“宗庙之牺,为畎亩之勤”----《国语‧晋语》由于农民拥有的土地有限,故而他们在有限的土地上更注重提高耕作技术,灌溉施肥技术等等。于是,农民就会在一定面积的土地上,投入较多的生产资料和劳动,采用先进的技术措施,进行细致耕作,这就是精耕细作技术。【2010浙江】农耕技术的发明与改进,推动了农业经济的发展,比较右侧两图,其中图8(1)所示的耕作技术始见于A.战国B.秦C.西汉D.东汉【解析】图(1)是东汉时期出现的一人一牛(一牛挽犁)图(2)是西汉时期出现的耦犁(二牛抬杠)曲辕犁结构合理、使用轻便、回转灵活,能调节深浅,耕作平稳、深浅一致,适应水田耕作。曲辕犁刀耕火种金石并用铁犁牛耕耜耕(石器锄耕)归纳:耕作方式的发展【本课归纳】中国古代农业耕作方式的发展阶段:(1)原始社会中前期:刀耕火种(即火耕)(2)原始社会末期至夏朝:耜耕(即石器锄耕)(3)商周:金石并用(4)春秋战国以后:铁犁牛耕。2.耕作技术的进步(1)耕作方法①春秋战国:垄作法②西汉:代田法(2)耕作制度③魏晋南北朝:耕耙耱mò、耕耙技术。稻麦轮作的一年两熟制和一年三熟制。理解:在不同地势和水分的条件下,分别采取高田低作或低田高作的办法。指同一块地上的沟垄隔年代换。“上田弃亩(垄),下田弃畎(沟)”--《吕氏春秋》代田法示意图第一年第二年沟垄沟垄耙(碎土)耱(平整土地)(1)水利工程此句称赞都江堰对成都平原的作用。3.水利灌溉(2)灌溉工具“水旱从人,不知饥馑;时无荒年,谓之天府。”(依靠人力)(依靠水力)①曹魏时发明翻车②唐朝时发明筒车“疑是蝤蛴美容颜,蛾眉婉转天地间。高低上下隋唐始,举重若轻似等闲。”这首诗所描述的是哪种生产工具?()(蝤蛴:qiúqí,天牛的幼虫,身体弯曲细长。)A.曲辕犁B.翻车C.耧车D.耒耜公元829年,日本的《太政府符》一书中记载:“水田之难,尤其旱损。传闻唐国之风,渠堰不便之处,多构水车。无水之地,也斯不失其利。其以手转、足踏、服牛回,备随便宜。”这段记载描述的是()A.筒车B.翻车C.耧车D.水排“翻倒,翻倒,喝得醉来吐掉,转来转去自行,千匝万匝未停。未停,未停。禾苗待我灌醉。”——徐来军《调笑令》此诗描述的是哪种农业工具?()A.筒车B.翻车C.耧车D.水排【2016·江苏】《无锡道中赋水车》咏颂:“翻翻联联衔尾鸦,荦荦确确蜕骨蛇。天公不念老农泣,唤取阿香推雷车。”这里“水车”的使用()A.开启农具自动化的先河B.提高了农田抗旱的能力C.标志着灌溉技术的成熟D.使农业摆脱自然的束缚B【考点】古代中国的农业生产技术【解析】从材料中工具形状和使用动力可知是灌溉工具翻车。标志着灌溉技术成熟的是筒车。中国古代农业不可能摆脱自然的束缚。【2015·天津】“其制两柄上弯,高可三尺……其所盛种粒,各下通足窍,仍旁挟两辕,可容一牛,用一人牵,傍一人执耧,且行且摇,种乃自下。”这段话描述的农具是()B【2015·江苏】唐人写淮北多有“稻垄泻泉声”之类的诗句,北宋仍有“水阔人间熟稻天”的描写。但1678年,河道总督的奏疏已是“田地皆成沙土,止产粟米”,两年后就有人感叹是“沟洫之制,水陆失宜”。淮北农耕变化表明古代农业()A.注重作物品种选择B.需要政府合理作为C.重视农田生态保护D.全凭兴修水利工程B【2015·全国卷Ⅱ】唐宋时期,江南经济迅猛发展,南宋时全国经济重心已移至江南。促成这一转变的主要动力之一是()A.坊市制度瓦解B.土地集中加剧C.农业技术进步D.海外贸易拓展C2.阶段:(1)魏晋南朝:南方大规模开发,逐渐趋向平衡;(2)隋唐五代:开始南移,南北平衡;(3)宋:最终完成南移,南宋时南方完全超过北方。知识补充:经济重心南移1.原因:①北方战乱频繁,南方相对稳定;②北民南迁,带去先进工具技术;③江南政权重视经济发展;④南方生产条件和自然环境优越。【2007·广东】下列选项中,能反映商朝农耕生产的是()殷墟戴刑具陶俑牛耕图甲骨文铁犁ABCDC【2012·四川】表中国古代农业科技成绩(部分)时期内容备注春秋战国牛耕、铁农具都江堰、郑国渠测知二十四节气有利于安排农事秦汉楼车提高播种效率选种、育秧提高产量的重要途径魏晋南北朝翻车《齐民要术》隋唐筒车、曲辕犁宋元踏犁人力操作,弥补耕牛不足《农桑辑要》元政府研发的农业指导书《十二气历》明清《农政全书》根据材料概括精耕细作这一特点表现在哪些方面?(4分)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形成这一特点的主要原因(6分)。精耕细作是中国古代农业的显著特点。根据材料三概括这一特点表现在哪些方面?(4分)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形成这一特点的主要原因(6分)表现:①发明创新农业生产工具;②改进耕作技术;③兴修农田水利;③重视农时;④总结推广农业经验。(4分)原因:①人多地少;②小农经济长期占据主导地位;③重农抑商观念的长期影响。(6分)【2014·福建】明清皇帝每年春都要举行一种祭祀仪式。读下图,从中透析出的核心信息是()A.皇室祭祀的隆重排场B.专制君主的权威至上C.以农为本的立国理念D.统一国家的繁荣昌盛C图7【2013·安徽】下图是据有关资料绘制的汉唐间安徽境内水利兴修统计图。它反映了这一时期()A.安徽农业生产居全国领先水平B.安徽农业生产总体呈发展态势C.长江流域为农业生产重要区域D.我国经济重心已经转移到南方B【2013·江苏】现代考古在秦、魏等国故地出土了许多生铁铸造的农具。1950~1951年河南辉县发掘了5座大型魏墓,1号墓出土铁器65件,其中农具占58件,包括钁、锄、铲、镰、犁铧等一整套铁农具。材料说明战国时期()A.生铁铸造由魏国独断经营B.成套铁农具有利农业精耕细作C.铁制农具成为随葬必备品D.铁制农具最早出现于河南辉县B春秋战国时期(2)原因:(1)时间:①以家庭为生产生活的基本单位;②农业与家庭手工业相结合(男耕女织);③自给自足;④精耕细作;⑤是中国古代农业生产的基本模式。①铁犁牛耕的出现;②封建土地所有制的确立。1.形成2.特点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归纳小农经济的特点材料“徐州古丰县,有村曰朱陈。……机梭声札札,牛驴走纭纭。女汲涧中水,男采山上薪。……有财不行商,有丁不入军。家家守村业,头白不出门。”——白居易《朱陈村》D(2016·新课标全国Ⅰ卷文综·25)下图为汉代画像砖中的农事图。此图可以用来说明当时(A.个体农户的生产劳作状态B.精耕细作农业的不断发展C.土地公有制下的集体劳作D.大地主田庄上的生产情形【考点】土地私有制【解析】此图反映的是集体劳动的场景,而非个体农户分散的生产劳作状态,故A项错误;此图没有反映出耕作技术的进步来提高单位面积产量,因此不能说明精耕细作农业的不断发展,故B项错误;汉代封建土地私有制已经确立,故C项错误;此图反映出汉代豪强地主在庄园内驱使农民集体生产的情形(汉代庄园经济),故D项正确。小农经济的它特点(版本二):①分散性(以家庭为单位);②稳定性(小农是赋税的主要承担者,封建政府保护;男耕女织的生产模式);③脆弱性(难抵天灾人祸、容易破产);④封闭性(自给自足)⑤落后性(生产方式简单,排斥先进生产力)“(小农经济)一锄、一镰、一犁、一个主要劳力加上一些辅助劳力,一旦和土地结合,就可以到处组织起简单再生产。”以下各说法中对这段话最正确的理解是()A.小农经济具有稳定性B.小农经济具有顽强的生命力C.小农经济非常脆弱D.小农经济只需要一些简单的劳动工具【2010·浙江】下列是从古诗“二月卖新丝,五月粜新谷,医得眼前疮,剜却心头肉”中读出的信息,其中错误的是()A.农民生活艰辛B.土地兼并严重C.农副产品进入流通领域D.小农业和小手工业紧密结合材料中说中国古代农民“交了粮,自由王”,你赞同此观点吗?简要说明理由,并结合,理解“小农是影响统治者效用函数最重要的变量”?(10分)赞同,中国小农以家庭为单位,生产经营自主性强,对地主的人身依附关系较轻。不赞同,中国小农除了交纳国家赋税外,还受到地主剥削,并承担国家的徭役、兵役等任务。变量:小农经济是封建社会的经济基础,是政府财政赋役收入的主要来源;其稳定有利于缓和阶级矛盾,稳定国家政权。中国农村原本是一个自治的社会,“皇权不下县,都是如此。广大农民“交了粮,自由王”,强制他们的力县下是宗族,宗族皆自治。自治出于伦理”,几千年来量也并不多。相反,小农们对封建国家有很强的约束力,直接决定着社会的治乱,经济的衰荣,是影响统治者效用函数最重要的变量。——李成贵《国家、利益集团与三农困境》材料二:《汉书》曰:农,天下之本也。方今之务,莫若使民务农而已矣。《史记》载:汉高祖将田租减为“什五而税一”,文帝时减为三十税一,中间还免田租12年。《史记》载:“蜀守李冰凿离堆,辟沫水之害,穿二江成都之中。此渠皆可行舟,有余则用溉浸,百姓飨其利。”三国时诸葛亮专置“堰官”加以保护都江堰。汉武帝时为推广代田法,命赵过创制耦犁和耧车,并遣专人“授田器,学耕种养苗状”。东汉南阳太守杜诗“造作水排、铸为农器,用力少,见功多,百姓便之”。隋文帝时为救荒始建义仓,宋代董全面系统总结了前人有关救荒的政策和措施,写下了专著《救荒活民书》。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归纳小农经济在发展中存在的有利因素。小农经济得以发展的原因:①生产力的进步,铁犁牛耕逐渐推广;②农民拥有一定生产资料,生产积极性较高;③历代统治者推行重农抑商,注意减轻农民负担,扶持小农经济。④农学书籍的指导和农业技术的推广。⑤学习少数民族和外国先进经验。材料二今农夫五口之家,其服役者不下二人,其能耕者不过百亩,百亩之收不过百石。春耕夏耘,秋获各藏,伐薪樵,治官府,给徭役。春不得避风尘,夏不得避暑热,秋不得避阴雨,冬不得避寒冻。四时之间,亡日休息。又私自送往迎来,吊死间疾,养孤长幼在其中。勤苦如此,尚复被水旱之灾,急政暴虐,赋敛不时,朝令而暮改。当具有者半贾而卖,亡者取倍称之息。于是有卖田宅,鬻子孙,以偿债者矣。—《汉书·食货志》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归纳小农经济在发展中存在的不利因素。阻碍小农经济发展的原因:①小农经济自身的弱势:经营规模小、分散,生产条件简陋,缺乏必要的积累和储备能力;②统治集团腐朽,封建剥削和土地兼并严重;③自然灾害和战争的破坏。理解:小农经济的地位①是中国古代农业生产的基本模式。②小农经济是封建社会的经济基础,是政府财政赋役收入的主要来源;③它排斥任何先进的生产力因素,是延滞商品经济发展和封建社会长期延续的重要原因。小农经济产生于春秋战国时期,其属于自然经济范畴,基本属性是家庭经营。自然经济产生于原始社会,基本特征是“自给自足”。自耕农经济是小农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小农经济除了自耕农经济外,还包括租佃制经济。商品经济是直接以交换为目的的经济形态,与自然经济相对立。区分中国古代几种经济模式四.土地制度的演变土地国有制(1)特点:③奴隶集体耕种(“千耦其耘”)氏族公社公有制1.原始社会:2.奴隶社会:①土地属于国王(实质是土地私有制)②层层分封(只有经营权,无所有权,缴纳贡赋)(井田制)④耕地呈现井字形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2)地位:井田制是奴隶制度的经济基础。土地制度是我国古代生产关系的基础与核心。历代统治者都通过不断调整土地制度以适应不断发展的生产力。材料春秋时期,铁器牛耕的出现,使私田的开垦越来越多,各诸侯国的改革(如齐国“相地而衰征”、鲁国“初

1 / 55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