暨南大学《经济学》考博历年真题详解(宏观经济学部分)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学习资料收集于网络,仅供学习和参考,如有侵权,请联系网站删除学习资料宏观经济学部分国民收入核算1.国民经济核算,流量、存量。(2011简)答:(一)核算GDP可用生产法、支出法和收入法。常用的是后两种方法。(1)支出法核算GDP用支出法核算GDP,就是通过核算在一定时期内整个社会购买最终产品的总支出即最终产品的总卖价来计量GDP,谁是最终产品的购买者呢,只要看谁是产品和劳务的最后使用者。在现实生活中,产品和劳务的最后使用,除了居民消费,还有企业投资、政府购买及出口。因此,用支出法核算GDP,就是核算经济社会(指一个国家或一个地区)在一定时期内消费、投资、政府购买以及出口这几方面支出的总和。消费(指居民个人消费)支出包括购买耐用消费品、非耐用消费品和劳务的支出。建造住宅的支出不包括在内。投资指增加或更换资本资产(包括厂房、住宅、机械设备及存货)的支出。投资包括固定资产投资和存货投资两大类。固定资产投资指新厂房、新设备、新商业用房以及新住宅的增加。存货投资是企业掌握的存货价值的增加。政府对物品和劳务的购买指各级政府购买物品和劳务的支出。政府购买只是政府支出的一部分,政府支出的另一些部分如转移支付、公债利息等都不计入GDP,理由是转移支付只是简单地把收入从一些人或一些组织转移到另一些人或另一些组织,没有响应的物品或劳务的交换发生。净出口指进出口的差异,即出口-进口。表示老外对中国产品的购买。把上述四个项目加总,用支出法计算GDP的公式可写成:GDP=C+I+G+(X-M)(2)收入法核算GDP收入法即用要素收入即企业生产成本核算国内生产总值。严格来说,最终产品市场价值除了生产要素收入构成的成本,还有间接税、折旧、公司未分配利润等内容,因此用收入法核算的GDP应包括以下一些项目:①工资、利息和租金等这些生产要素的报酬。工资包括所有对工作的酬金、津贴和福利费,也包括工资收入者必须缴纳的所得税及社会保险税。利息在这里指人们给企业所提供的货币资金所得的利息收入如银行存款利息、企业债券利息等,但政府公债利息及消费信贷利息不包括在内。租金包括出租土地、房屋等租赁收入及专利、版权等收入。(2)非公司企业主收入,如医生、律师、农民和小店铺主的收入。他们使用自己的资金,自我雇佣,其工资、利息、利润、租金常混在一起作为非公司企业主收入。(3)公司税前利润,包括公司所得税、社会保险税、股东红利及公司未分配利润等。(4)企业转移支付及企业间接税。这些虽不是生产要素创造的收入,但要通过产品价格转嫁给购买者,故也应视为成本。企业转移支付包括对非营利组织的社会慈善捐款和消费者呆账,企业间接税包括货物税或销售税、周转税。(5)资本折旧。它虽不是要素收入,但包括在应回收的投资成本中,故也应计入GDP。这样,按收入法计得的国民总收入=工资+利息+租金+利润+折旧+间接税+企业转移支付。(3)生产法是从生产过程中创造的货物和服务价值入手,剔除生产过程中投入的中间货物和服务价值,得到增加价值的一种方法。国民经济各产业部门增加值计算公式:增加值=总产出-中间投入。将国民经济各产业部门按生产法计算的增加值相加,得到国内生产总值。生产法用公司表示为:GDP=Σ各产业部门的总产出-Σ各产业部门的中间消耗。(二)流量与存量流量指变量在一个时间段内积累的数量;存量是指变量在一个时间点上测量出来的数量。给出一个流量必须指出相应的时段,给出一个存量必须指出相应的时点。流量与存量有着密切的关系。两个不同时点上的存量之差就是相应时段内的流量。某国的总财富是一个存量,在年初这个时点上度量则为年初总财富,在年末这个时点上度量则为年末学习资料收集于网络,仅供学习和参考,如有侵权,请联系网站删除学习资料总财富。这个量是不能在时段上度量的,因为它在任一时段内的每一时点上通常都有不同的值。新生产的财富是一个流量,它是在一定时段内度量的量。这个量是不能在时点上度量的,因为新生产的财富绝不可能在某一瞬间冒出来。同理,漏出的财富也是一个流量。两个流量之差亦为流量,它就是所考虑的时段上的财富净增量,即财富净增量=新生产的财富-漏出的财富。这个量是正数,也可以是负数或零,它与期初和期末总财富的关系是:期末总财富=期初总财富+财富净增量。一般而言,某期间的流量就等于期末存量与期初存量之差:期末存量=期初存量+期间流量资本存量表示某一时点上的资本品总量,净投资表示某一时段上的资本品净增量,总投资表示某一时段上新生产的资本品,折旧表示某一时段上消耗掉的资本品(死亡的资本)。这四个量的关系就是:净投资=总投资-折旧=期末资本存量-期初资本存量国民收入决定理论1.凯恩斯简单国民收入决定理论及其经济意义(2008年论)(1)两部门经济国民收入决定总需求/买方:GDP=c+i总供给/卖方:GDP=y而:c=a+by从而:y=(a+i)/(1-b)从上式中可以看出,均衡国民收入由三个因素决定:自发消费a、投资i和边际消费倾向b。这三个量都与均衡收入正相关。作为经济中的注入,投资与均衡收入正相关是显而易见的。自发消费和边际消费倾向越大,经济社会消费水平就越高。凯恩斯主义的分析针对的是短期内资源未得到充分利用的情况,此时提倡刺激消费以提高总需求是合适的。(2)三部门经济国民收入决定(以混合税为例)总需求/买方:GDP=c+i+g总供给/卖方:GDP=y而:c=a+b[y-(T0+ty-Tr)]从而:y=(a+i+g-bT0+bTr)/(1-b+bt)(3)四部门经济国民收入决定(以混合税为例)总需求/买方:GDP=c+i+g+(x-m)总供给/卖方:GDP=y而:c=a+b[y-(T0+ty-Tr)](x-m)=x-(m0+γy)从而:y=(a+i+g-bT0+bTr+x-m0)/(1-b+bt+γ)2.实际利率变动对消费者决策的影响。(2006年简)答:答题要点:第一期消费比第二期消费更为昂贵,第一期的消费的价格为1,则第二期消费的价格为1+r。当r提高,即第一期消费的价格提高,从而将会产生收入效应和替代效应。利率的提高能否使家庭的消费率提高,是一个颇为复杂的问题。直观地讲,利率提高是鼓励储蓄的一个重要手段,因为利率提高,一笔同样的存款,可以给债权人带来更高的收益,因此债权人愿意增加存款,以赚取更高的回报。但是,我们也可以从另外一个角度来思考问题,当家庭为了将来退休时享受一定水平的消费,他有一个从存款获得收入的标准,比如说每年10000元。为了在退休时期获得每年10000元的收入,在存款利率为5%时,他现在可能每月要存1000元(假定),但是当利率提高到10%时,他现在每月需要存入的钱就可能大大减少,说只要650元。因此,从这个例子我们得到的推理是:利率提高,人们的储蓄倾向可能下降。实际的经验数据也显示,实际利率提高对家庭储蓄的效应并不显著。为什么会这样呢?理论上我们可以把实际利率提高的效应分为替代效应和收入效应,就像上面给出的例子一样,两种效应的学习资料收集于网络,仅供学习和参考,如有侵权,请联系网站删除学习资料符号是不一样的,因而总效应的符号就难以确定了。所谓利率提高的替代效应,是指利率提高后将来的消费变得更便宜,因此人们愿意放弃现时消费,使得相对便宜的将来消费多一些,这就相当于消费者面对两种可替代的商品时,一种商品的价格下降可以诱使该消费者多消费一些该商品,这种相对价格变动对不同商品需求量的影响,我们称之为替代效应。在现时消费和将来消费的选择问题上,家庭放弃一个单位的现时消费C,可以带来(1+r)C。的将来消费,当利率升高时,放弃同样一个单位的现时消费,却可以带来比原来高得多的将来消费,这就相当于将来消费变得便宜了。所谓利率提高的收入效应,是指利率变化以后家庭的实际收入发生了变化,这一变化导致家庭对现时消费和将来消费决策的变化。但是这种变化的方向又取决于家庭在现时是充当债权人角色还是债务人角色,因此我们要区别两种情况,然后再分别讨论。如果家庭在现时的消费小于其收入,他就是债权人,即将现时的多余资金借给其他人,这时利率的提高,意味着他的总收入提高。总收入提高以后,家庭就会增加现时消费和将来消费,因此储蓄就可能降低。家庭在现时是债务人的话,家庭在现时的消费大于其收入,即借款利率提高,该家庭在将来就需要为现时消费支付更多的利息,利率提高使该家庭的实际收入下降,家庭对此的反应将是减少当前的消费,增加储蓄。如果家庭在现时既不是债权人也不是债务人,家庭在现时的消费正好等于储蓄,那么利率提高就不会产生收入效应,这时利率提高的惟一效应是替代效应。综合上述分析,我们可以把利率提高对家庭消费的效应列在下表中:作为净债权人作为净债务人替代效应当前消费(-)当前消费(-)收入效应当前消费(+)当前消费(-)总效应当前消费(不确定)当前消费(-)实际利率的变动对家庭消费和储蓄决策者有着重要的影响,但是这个影响究竟如何,要根据具体情况,具体分析。一般说来,实际利率的提高,意味着将来消费相对于现在消费来讲,更加便宜。这样家庭就愿意多储蓄,以备将来多消费,利率上升的这种效应被称为替代效应。但同时,实际利率的上升,对一个储蓄者来说,他变得更加富有,他会同时增加现在消费和将来消费。因此,实际利率变动对消费和储蓄效应的最终符号:一是根据替代效应和收入效应的比较来决定;二是根据消费者是借款者还是贷款者来决定。3.比较和分析不同的消费理论。(2010论)/2.4种消费理论的述评(2004论)答:(1)该恩斯的消费函数凯恩斯根据内省和偶然的观察作出有关消费函数的三个猜测,并使消费函数成为他的经济波动理论的中心,从那时起这种消费函数在宏观经济分析中起了关键的作用。凯恩斯的第一个,也是最重要的猜测是边际消费倾向—增加的1美元收入中用于消费的数量—在0-1之间。当人们的收入增加时,人们会增加他们的消费,但增加量不会像收入的增加那么多。边际消费倾向对凯恩斯关于如何减少普遍失业的政策建议是至关重要的。财政政策影响经济的力量—用财政政策乘数来表示—产生于收入和消费之间的反馈。凯恩斯的第二个猜测,称为平均消费倾向的消费与收入的比率随收入增加而下降。他认为,储蓄是一种奢侈品,因此,他语言,富人收入中用于储蓄的比例高于穷人。虽然平均消费倾向随收入增加而下降这个前提对凯恩斯本人的分析并不是基本的,但它已成为早期凯恩斯主义经济学的一个中心部分。凯恩斯的第三个猜测,凯恩斯认为收入是消费的主要决定因素,而利率并没有重要作用。这种猜测正好与他之前的古典经济学家的信念相反。古典经济学家认为,较高的利率鼓励储蓄,而抑制消费。凯恩斯承认,就理论而言,利率会影响消费。但他认为,利率对个人既定收入中支出的短期影响是第二位的和较不重要的。评述:凯恩斯所引进的消费函数把现期消费和现期收入联系在一起。但是,这种关系充其量也是不完全的。当人们决定消费多少和储蓄多少时,他们既要考虑现在,又要考虑未来。人们今天享受的越多,明天能享受的就越少。在作出这种交替时,家庭必须提前看到他们在未来预期得到的收入,以及它们希望能承受的物品与劳务的消费。学习资料收集于网络,仅供学习和参考,如有侵权,请联系网站删除学习资料(2)费雪的时际选择①时际预算限制。考察一个生活在两个时期的消费者面临的决策,第一个时期代表消费者的青年时期,而第二个时期代表消费者的老年时期。在第一个时期消费者转到收入Y1并消费C1,第二个时期消费者赚到Y2并消费C2。且以r代表实际利率,则有:C1+C2/(1+r)=Y1+Y2/(1+r)。它表示消费者时际预算限制。②消费者偏好。涉及两个时期消费者的消费者偏好可以用无差异曲线来表示。无差异曲线表示可以使消费者同样幸福的第一期消费与第二期消费的组合。无差异曲线任何一点的斜率表示为了补偿第一期消费减少一单位,消费者要求得到的第二期消费是多少。这种斜率是第一期消费与第二期消费之间的边际替代率。③最优化。在最优处,无差异曲线的斜率等于预算限制线的斜率。无差异曲线与预算限制线相切。无差异曲线的斜率是边际替代率MRS,而预算限制线的斜率是1+r。我们得出的结论是:MRS=1+r。即消费者选择的两个时期消费要

1 / 44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