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_读天下学术探讨346INSIGHT摘要:习近平同志在纪念中国共产党建党95周年大会上作了重要报告,其中重点阐述了第四个自信“文化自信”。在认真学习领会习近平同志讲话精神的过程中,感受到正确理解文化自信是一个重要问题。本文试图从文化自信的内涵、中国历史发展和未来发展的角度来论证开放包容是文化自信的题中之义,同时从全球视野和发展战略的高度来阐述坚持文化自信的开放包容。关键词:文化自信;开放包容;全球视野;战略高度众所周知,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是人民的精神家园。中华民族有着悠久灿烂的历史文化,在中国历史发展的长河中,文化一直是民族发展的纽带、基础和魅力的展现,是我们宝贵的财富。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文化建设被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在继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明确提出“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努力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战略目标之后,在2016年7月1日纪念建党95周年大会上提出:“全党要坚定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提出了第四个“自信”——文化自信。习近平认为:“文明特别是思想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无论哪一个国家、哪一个民族,如果不珍惜自己的思想文化,丢掉了思想文化这个灵魂,这个国家、这个民族是立不起来的”。一、问题的提出在中国改革开放历时38年之际,习近平提出文化自信这一时代课题,有着深刻的现实意义。当今时代,文化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日益重要,谁占据了文化发展的制高点,谁就能够更好地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掌握主动权。因此,提高我国文化软实力,不仅关系到我国自身的政治、经济、外交等,更关系到我国的国际地位和国际影响力。但从目前情况看,中国虽然有强大的文化根基和强劲的文化发展势头,但中国目前还只是一个文化大国而不是一个文化强国,我们文化软实力的表现与物质硬实力的日益强大并不相称。习近平审时度势,提出文化自信。我们在深入学习领会习近平讲话精神的同时,对于习总书记关于文化自信该如何正确理解的问题就摆在了我们面前,而且这也是当前一个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因为这关系到我们该如何看待中国文化与西方文化关系的问题,也关系到中国的改革开放能否顺利进行的问题,还关系到中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能否实现的问题。笔者认为正确理解习总书记关于文化自信的讲话精神,其指出的文化自信自始至终都贯穿了一个非常重要的精神——开放包容的精神。因此,开放包容应是文化自信的题中之义。认清这点,对于我们的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建设,以及文化发展的重要地位将会有更全面的认识。二、开放包容是文化自信的题中之义文化自信是一个民族、一个国家以及一个政党对自身文化价值的充分肯定和积极践行,并对其文化的生命力持有的坚定信心。之所以特别指出开放包容是文化自信的题中之义,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第一,孕育中国传统文化的中国历史发展体现了开放包容的精神。文化是一个非常广泛和最具人文意味的概念,也是一个历史的概念。一般认为文化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文化是指人类所创造的物质财富与精神财富的总和。狭义的文化是指作为观念形态的、与经济、政治并列的,有关人类社会生活的思想理论、道德风尚、文学艺术、教育和科学等精神方面的内容。无论广义还是狭义的文化,可以确定的是:历史孕育了文化,中国悠久的历史孕育了灿烂辉煌的文化。纵观中国的历史发展,可以总结出一条重要的规律,即在中国历史上比较开放的时期,往往也是文化发展较好的时期。中国的历史文化发展经历过春秋战国的百家争鸣、汉唐盛世的博大魅力、魏晋南北朝时期的“魏晋风度”或“魏亚风流”,还有宋朝文化在理学、文学、史学、艺术以及科学技术领域取得的丰硕成果。总体上看,这些时期都是中国历史上比较开放的时期,正是因为开放,才有了民族的大融合,才有了广泛的国际交往,才有了灿烂辉煌的中国文化。比如,山西大同市城西武周山南麓的中国四大名窟之一的云岗石窟里的佛像、乐伎刻像和第20窟的释迦坐像露天造像,充分展现了云岗石窟融合了印度、波斯、甚至古希腊和中国各民族文化元素,体现了北魏时期的开放包容。同时,我们从西方国家发展的经验来看,西方国家的迅速发展与其走向海洋有着密切关系,这此过程中孕育了开放包容的海洋文化。中华文化亦如此,她之所以能源远流长,正是在于其开放包容的精神气质,不断吸收各种文明发展的成果,即使是在遭遇外族或列强的入侵,也仍然具有强大的生命力,生生不息。第二,文化自信中的“文化”本身就体现了开放包容的精神。习近平同志指出:在5000多年文明发展中,我们有优秀传统文化的底蕴,也有在中国革命、建设、改革的伟大实践过程中孕育的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由此,让中国人“自信”的“文化”,至少包括三个层面: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这既是对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发展,同时也是面向世界、积极吸纳世界优秀文明成果的产物,充分体现了开放包容。中华民族有着悠久的历史文化,历经时间历史的演变,从远古至秦、汉,为中国人创造文化及继续发达之时期;汉朝之后,历经在北方异族多次入侵与统治,而被鲜卑、蒙古人、满洲人等统治中国的影响。汉唐时期借由丝路,亦传入了大量西域文化。正是由于各大古代文明长期相互影响融合,才有了一个拥有灿烂文化的中国。例如,以云岗石窟为代表的佛教文化艺术,特别是第20窟的释迦坐像露天造像,面部安详,深目高鼻、眼大唇薄、大耳垂肩、两肩齐挺,造型雄伟,气势浑厚。该造像深目高鼻类似于西域人甚至是古希腊人,眼大唇薄类似于印度人,面部安详及所披袈裟又融合了中国文化的特点,充分体现了我们传统文化的开放包容,同时也展现了当时中国文化的自信。中国共产党从成立之日起,就明确把马克思列宁主义确定为指导思想,并且在领导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伟大实践过程中实现了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形成了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两大理论成果,孕育了独特的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从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实践来看,在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而且农民占人口的绝大多数的国家进行革命,这是任何一个政党都没有面对过的问题。而中国共产党创造性地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紧密结合中国国情,走出了一条中国独特的革命道路。中国共产党在领导中国的建设和改革实践中,从起初的学习“苏联模式”到探索适合中国特点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再到改革开放的开启,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开放、学习、包容、实践都是重要的精神。第三,引领中国发展的文化应该是开放包容的。习近平同志指出: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可以为治国理政提供有益启示,也可以为道德建设提开放包容应是文化自信的题中之义黄雪梅读天下学术探讨347INSIGHT供有益启发”,“我国今天的国家治理体系,是在我国历史传承、文化传统、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上长期发展、渐进改进、内生性演化的结果”;“只有坚持从历史走向未来,从延续民族文化血脉中开拓前进,我们才能做好今天的事业”。由此可见,文化的发展对于中国未来的发展具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中国30多年来发展成就的取得,得益于全球化的世界潮流,中国以开放的姿态,拥抱世界、融入世界,因此,开放成为当代中国最鲜明的特色。文化的发展亦如此,引领中国发展的文化也应该要开放包容的。曾经我们发出过这样的感叹:“熊猫、功夫都是中国的,可《功夫熊猫》为什么是美国的呢?”其实美国的秘诀就在于其开放包容,它能将中国的熊猫文化、功夫文化,加之以本土的牛仔文化、阿甘精神,将古老的功夫故事改造成现代传奇。从当今世界文化实力发展较好的美国、日本、韩国等国家来看,无一例外的都是外来文化和本土文化的结合,就象日本文化,中国学者把日本文化比喻成“洋葱头”,它虽没有核,但每一片洋葱中都包含了日本文化的元素在内。从这些国家文化发展的经验可以看出,真正强大的、可持续性的文化一定是开放包容的文化。中共十七届六中全会中央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任务,题中之义就是要求我们要具有强大的文化力量。这种力量既表现为具有高度文化素养的国民,也表现为发达的文化产业,还表现为强大的文化软实力,即要使得中华文化影响力不断增强。从国民素质的提高、文化产业的发展和文化影响力的提升来看,都离不开世界这个舞台。因此,我们文化强国的建设需要有开放的视野和包容的胸襟,闭关自守是建设不了文化强国的。三、坚定文化自信要坚持开放包容习近平总书记曾多次指出:“增强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是坚定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的题中应有之义”、“中国有坚定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其本质是建立在5000多年文明传承基础上的文化自信”、“文化自信,是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的自信”。由此可知,文化自信在坚定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中的地位和作用。因此,该如何坚定文化自信是当前需要面对的一个重大问题,笔者认为坚定文化自信非常关键的一点是应该坚持开放包容。这就必须要求做到以下两点:第一,坚定文化自信要有全球视野。全球视野是指拥有放眼于国际的敏锐眼光和明晰的洞察力,看清国际经济事件背后的实质,在理解问题时不受思想禁锢,站立在国际各方视角多角度地全面考虑问题,善于吸收国内外先进的思想理念并能融会贯通。从中国近代以来的历史经验教训不难发现,缺乏全球视野的结局必然是固步自封,难有发展进步。在文化的发展上,坚定文化自信必须要有一个高度的文化自觉。文化自觉是指生活在不同文化当中的人,对自身文化要有自知之明基础上,了解其他文化及其自身文化相关的这些问题,必须要善于反思。为了适应时代的变化,我们的民族文化自然不能仅仅停留于原有文化的维持上,因为全球化的现实所提出的许多新课题是传统文化不能直接回答的,传统文化必须要在创新中才能展现其价值和生命力。要做到有效的自我反思,必须要有全球视野,自觉地将自己放到全球文化格局中来考量。力争做到文化的发展既能立足中国,又能面向世界;既能继承优秀传统文化,又能弘扬时代精神。中国改革开放30多年的成功经验,在于坚定地融入世界主流文明,同时探索中国特殊的现代性道路。在全球化的浪潮下,闭关锁国只能保持暂时的文化“自大”,却可能造成长期的文化僵化与落后。要象费孝通先生说的:要“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天下大同”。第二,坚定文化自信要有战略高度。当下中国的经济、政治和军事实力及影响与日俱增已是不争的事实。与此同时,中国在迈向全球性大国的过程中不断遭遇外部世界的不解和疑惑,甚至是敌视和排斥,比如“中国威胁论”、“中国崩溃论”等等。鉴于此,要改变这种局面,必须要调动自身的“软实力”,通过提升“软实力”,以期感化人心,消弭敌意,改善形象,增加认同。正如习近平指出的:“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要努力展示中华文化独特魅力”,“要以理服人,以文服人,以德服人,提高对外文化交流水平,完善人文交流机制,创新人文交流方式,综合运用大众传播、群体传播、人际传播等多种方式展示中华文化魅力”。当前,我们的文化来源既包含从未间断的传统文化,也包含以一种开放心态兼容并蓄吸收包括马克思主义文化在内的世界一流先进文化,还包含不断壮大的综合实力和繁荣稳定的社会环境,是一个来源广泛、构成多元的文化。但中华民族自近代以来的积贫积弱和自身人为的破坏,造成我们对自己几千年留下来的宝贵文化遗产和精神财富越来越失去信心。中国共产党在历史发展的关键时期提出建设文化强国,提出文化自信,正是从国家发展战略的高度做出的定位。而建设文化强国的一个关键点就在于需要培养高度的文化自信。正如华东师大的许纪霖教授在《我是无法归类的蝙蝠》一文中写道的:“深切感受到中国不仅需要现代文明制度,而且要落实为中国自身的文化认同”。因此,坚定文化自信,可以助推文化强国的建设。综上,我们在发展的大潮中,既要有“自信人生二百年,会当水击三千里”的自信和豪迈,又要“不忘初心,继续前进”的毅力,坚持开放包容,坚持“四个自信”,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一定能够实现。(作者单位:广州科技贸易职业学院思政部)作者简介:黄雪梅,广州科技贸易职业学院思政部教师,副教授。参考文献[1]文化自觉与全球视野,臷于《…光明日报…》(2014年6月4日16…版)[2]许纪霖:我是无法归类的蝙蝠,载于南都网,2014-04-22[3]习近平:在建党95周年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