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金融监管体制相关的国内外研究文献综述教学内容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与金融监管体制相关的国内外研究文献综述与金融监管体制相关的国内外研究文献综述1、关于国内外金融风险理论研究文献的综述金融风险理论研究的主要代表人物和观点,概括起来,主要为:(1)金融风险主要源于金融系统存在的脆弱性持这种观点的代表人物有明斯基(HymanP.Minsky)、戴蒙德(Diamond)、迪布维格(Dybvig)、克瑞格(J.A.Kveget)、和卡布林(Caplin)等。(a)明斯基的金融脆弱性假说。他在《金融体系内在脆弱性假说》一书中通过对资本主义从繁荣到衰退长达半个世纪的分析,认为在延长了的经济繁荣时期就播下了金融危机的种子。在经济出现繁荣形势的诱导和追求更高利润的驱动下,金融机构逐渐放宽了贷款条件越来越宽松,而借款人则受宽松的贷款条件鼓励,不断扩大再生产,采取更高的负债比率,从而埋下金融危机的隐患。(b)戴蒙德和迪布维格的银行挤兑理论。他们认为,银行提供期限转换机制,借短贷长,这种独特的经营使银行业存在多个挤兑均衡状态。由于三方面的原因,银行挤兑平衡会被打破,一是短借长贷和部分准备金制度导致了金融机构内在的非流动性;二是在资产负债表中,主要是金融资产而不是实物资产,致使其在金融机构之间相互依赖;三是因为银行系统本身具有的脆弱性而引发客户的挤兑。(c)克瑞格的安全边界理论。安全边界指银行收取的风险报酬,体现在借款人给银行支付的贷款利息中。克瑞格认为,利息承诺的收益保障是安全边界的最全面衡量手段。银行的信贷决定主要是遵守所谓摩根规则(JPMorganRule),即是否贷款主要看借款人过去的信贷记录,而不用太关注未来预期。这种注重历史,不管未来的做法,实际上是假定未来是过去的重复,经济扩张使商业银行和企业有了更多想法,有良好信用记录的借款人增多,安全边际也相应地降低,尽管有些投资决定可能有误,但被市场的繁荣景象所掩盖。在经济稳定扩张时,随着时间推移,实际情况越来越多地印证甚至超过预期,使得借款人对自己的投资决定越发地充满信心。而银行即使对预期有所怀疑,也会因其他银行的行为和抢占市场份额而打消怀疑。这些不断扩大的信用风险敞口降低了安全边界,增大了金融脆弱性,当安全边界减弱到最低程度时,即使经济现实仅仅略微偏离预期,也会引起借贷关系的紧张,进而触发经济紧缩,进一步引发金融危机。(d)施蒂格勒的信息不对称理论。2001年的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施蒂格勒(Stigler)在1961年发表《信息经济学》一文,奠定不对称信息经济学的基础。信息不对称必定导致信息拥有方为牟取自身更大的利益使另一方的利益受到损害,这种行为在理论上就称作道德风险和逆向选择。金融市场是信息不对称理念运用最广泛的领域。由于信息不对称,金融机构对借款人的筛选和监督并不能保证准确,借款人为获得借款机会,往往会隐瞒自身资信状况,夸大所投项目的获得能力,使银行资产存在风险隐患。另外,存款人与金融机构间信息不对称会引发金融风险。当部分存款人获得关于银行资产存在风险的不利传闻时,会发生挤兑,而挤兑行为会引发集体的非理性行为,导致金融机构资金耗尽出现支付困难。由于金融业务的关联性和风险的传染性,一家银行的倒闭会加速其他银行的倒闭,最后引发整个金融市场的危机。(2)金融风险是资产价格过度波动所致凯恩斯(Keynes)提出金融风险主要来自于股市和汇率的过度波动。证券市场中的过度投机和市场操纵行为,使得其价格极度不稳定。还有投机性的投资行为具有明显的短期行为特征。由于资金周转周期短,表面上安全性大,银行也乐于贷款,进一步增加货币供应量。相应的投资增长往往是虚假繁荣的表现,出现“泡沫经济”。在“泡沫”初期,资产价格呈现的上升趋势,使投资具有良好的盈利预期,吸引更多为获取短期利益的投机性资金。一旦经济不景气,投资者对未来预期悲观,个人的非理性行为会引发整个市场的崩溃。在浮动汇率制度下,虚拟资本国际化进程加快,汇率的过度波动和错位会经常出现,增加了国际金融市场的脆弱性和风险,削弱了货币当局对虚拟资格流动的控制能力,加速了金融危机在全球的传导和蔓延。(3)金融风险主要是道德风险。麦金农(Mckinnon)和皮尔(Pill)最早提出道德风险的理论。即“从事经济活动的人在最大限度地增进自身效用的同时做出不利于他人的行动”。这一理论认为,金融机构间既是竞争对手又有很强的外部关联性,使金融机构间存在或明或暗的存款担保。金融机构牵一发而动全身,“大而不能倒”的现状会使其存在冒险动机,为获得高收益而投入高风险项目。金融监管部门作为各利益集团的协调和代言人,经常扮演“最后贷款人”角色,助长了道德风险。如果多数金融机构都有这样的冒险动机,整个金融机构业就会变得非常脆弱。(4)金融过度自由化会产生金融风险。卡明斯基(Kaminsky)和古德斯坦(Goldstein)发现,金融机构如果从被保护环境转向放松管制的环境,审慎的行为有可能会被机会主义行为所代替。金融过度自由化与滞后的金融监管法律规章使道德风险盛行,最终导致金融风险。(5)不稳定的国家资产和负债结构会产生金融风险。沈超(2003)认为金融危机爆发的充分条件是一个具有不稳定资产负债结构的国家遭受了足够大的冲击,并且导致国家债务结构不断恶化。樊纲(2000)提出“国家综合负债”和“国家综合金融风险”概念,涵盖了有关宏观经济波动的的各种因素。他认为扩张型的经济政策短期内对解决金融风险有利,长期仍需体制改革才能降低金融风险。吴敬琏(2003)认为中国目前主要的风险来自以下三个方面首先是银行系统大量不良债务可能引起的银行兑付风险;其次是股票市场形成的泡沫可能引发的金融系统;最后是社会分配不均引发的风险。2、关于金融监管的国内外研究文献综述(1)以新古典微观经济学理论为基础的研究该理论体系认为,政府实施金融监管是为了保护社会公众利益,而对市场过程中出现的不合适或低效率现象进行管理,是为纠正金融市场垄断性、外部性、传染性、脆弱性所引起的市场失灵而进行的制度安排。对金融监管存在的必要性研究,目前占主流的有两个理论:公共利益理论和金融脆弱性理论。(a)公共利益理论。公共利益理论在施蒂格勒于1971年提出的管制的目的是“为了保护生产者利益”这一论点之前。弗兰斯(Frans)认为市场是脆弱的,如果放任自流就会趋向不公正和低效率,而公共管制是在存在公共物品、外部性、自然垄断、不完全竞争、不确定性、信息不对称等市场的行业中,为了纠正市场的不完全性缺陷,维护公众的利益,需要政府进行适当的干预。金融市场同样存在失灵,金融监管作为一种公共产品,是一种降低或消除市场失灵的手段。(b)金融脆弱性理论。明斯基(Mishkin)认为,正是因为存在信息不对称所导致的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以及存款者的“囚徒困境”可能引起的存款市场上的银行挤兑,银行等金融业具有内生脆弱性特征。银行利润最大化目标促使其系统内增加风险抵押性业务和活动,从而导致系统的脆弱性,一旦经济基础恶化,金融脆弱性就会导致金融市场崩溃,引发金融危机甚至经济危机,因此需要对银行的经营行为监管。金融监管就是弥补金融机构的脆弱性,尽力将风险控制在一定范围。(2)从政治经济学角度进行的研究建立在政治经济学分析方法基础上的理论认为,金融监管是为了满足各既得利益集团的需要。Roe指出,任何管制和监管都是由于政府推行并由政治家策划的。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首先,国家垄断货币发行权是为了扩张政府可支配的资源,利用发行货币来对财政赤字进行融资;其次,国家实施法定准备金制度是为了获取潜在的存款税收;再次,政府实施的其他管理,在于为政府创造干预经济的借口,以扩张权力的范围,同时为获取而创造机会。(3)以利益集团论和多元经济利益为基础的研究彼特曼(Peltzman)认为,金融监管是利益集团通过政治斗争而形成决策的产物,不同的社会经济利益集团是金融监管的需求者,而政府中的政治决策机构则是金融监管的监管制度的供给者。

1 / 7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