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4页第页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生建设摘要:改革发展进入关键时期、民生问题格外突出的时代条件下,注重解决民生问题,把人民群众的新要求新期待当做执政的第一信号,是我们党求真务实的生动体现。如何实现改革发展成果的分享,不仅涉及一系列社会矛盾的化解,而且受到社会各界的高度关注,成为党和国家决策中的重大问题之一。在以人为本的框架内,改革发展成果分享的主体必然是所有社会成员;在认识改革发展成果分享问题时,应当坚持人本主义与科学主义相结合的认识论原则,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在解决改革发展成果分享时,应当以关注并改善民生状况作为基本方向,逐步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建立福利国家;关键词:民生;以人为本;社会公平;社会建设;民生建设是一个永恒的社会主题,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改革开放30年来,我国民生建设经历了生存型民生、发展型民生、和谐型民生三个阶段,呈现出由低到高、逐层递进的逻辑演进趋势。系统考察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领导民生建设的历程,总结民生建设的基本经验,对于我们党在新阶段进一步推动我国的民生建设、更好地坚持执政为民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导意义。一、主要民生问题“民生”在《辞海》里的解释是“人民的生计”,生计问题自然是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也是人类社会生存发展的基本问题。民生问题解决的好坏直接关系到国家的前途和命运,因而成为世界各国治国理政的根本问题。我们党的历代领导人向来都非常重视民生问题。目前中国正经历着“四个深刻变化”,即经济体制深刻变革,社会结构深刻变动,利益格局深刻调整,思想观念深刻变化,这种空前的社会变革,一方面给中国经济社会发展带来巨大活力,使中国的发展速度令全世界惊奇,改革开放以来,尤其是近五年来,中国经济一直保持着高于世界平均水平的“超高速度”;另一方面,也必然带来这样那样的矛盾和问题,这包括发展承受着人口资源环境方面的巨大压力,社会保障体系不完善,社会治安问题突出,阶层不平等、教育不平等,性别不平等以及城乡不平等和地区不平等在加剧,而且生态灾难的阴影又逐渐逼近。这些矛盾导致中国阶层之间,地区之间甚至民族之间面临巨大的离心趋势,一旦面临全球性的大的经济和政治危机,我们将缺少有利的回旋余地。因此,在改革发展进入关键时期、民生问题格外突出的时代条件下,我们应该注重解决民生问题;二、民生问题分析人口多,底子薄,地区发展不平衡,科技教育文化落后,人民生活水平较低,生产力不发达,社会主义制度还不够完善等现状方式尚未根本改变;社会主义市共4页第页场经济体制初步建立,同时生产力水平总体上还不高,自主创新能力还不强,长期形成的结构性矛盾和粗放型增长影响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依然存在,改革攻坚面临深层次矛盾和问题;人民生活总体上达到小康水平,同时收入分配差距拉大趋势还未根本扭转,城乡贫困人口和低收入人口还有相当数量,统筹兼顾各方面利益难度加大;协调发展取得显著成绩,同时农业基础薄弱、农村发展滞后的局面尚未改变,缩小城乡、区域发展差距和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任务艰巨;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不断发展、依法治国基本方略扎实贯彻,同时民主法制建设与扩大人民民主和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还不完全适应,政治体制改革需要继续深化;社会主义文化更加繁荣,同时人民精神文化需求日趋旺盛,人们思想活动的独立性、选择性、多变性、差异性明显增强,对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提出了更高要求;社会活力显著增强,同时社会结构、社会组织形式、社会利益格局发生深刻变化,社会建设和管理面临诸多新课题;对外开放日益扩大,同时面临的国际竞争日趋激烈,发达国家在经济科技上占优势的压力长期存在。可以预见和难以预见的风险增多,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要求更高。当前中国改革发展进入关键时期,出现了一系列阶段性特征,迫切要求加强社会民生建设。三、民生问题解决解决民生问题,关键要抓主要矛盾,目前,民生问题的主要矛盾是民生方面存在的不公平不公正问题,目前,民生问题的主要矛盾是民生方面存在的不公平不公正问题,因此解决民生问题必须从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着手。民生问题解决行动的主体应该是政府,建立服务型政府具有积极意义;亚里士多德认为,人类创造政府的宗旨就是为了个人能够过上理性的正义生活。政府行为的价值就在于创造和保护公民或社会的“公共幸福”。托马斯·阿奎那主张,政府的价值在于“殚精竭虑地增进公共福利”。洛克则认为,政府是人们自愿通过协议联合组成的“共同体”,其目的是保护他们的财产。由此可见,政府产生于人民的公意达成和公意授权,其宗旨是为了使人民过上幸福正义的生活,其价值在于增进和满足公共利益的需求。而建立服务型政府正是通过强化服务责任与服务职能,实现政府的价值与宗旨。同时民生问题的解决需要人民共同努力,遵循以人为本理念,大力推进民生建设。以人为本作为一个基本的哲学命题,是对倡导回归生活世界的人本主义的概括与提炼。在现实意义上,社会民生问题的实质就是个人与个人、个人与集体、个体与类的关系以及群体与群体的关系问题。人是实践的主体,即人类文明进步是人的共同创造与行动的结果,同时人的实践是解决民生问题的根本法宝。在以人为本的社会利益分配主体的价值结构中,为我性是价值关系的本质特征,为他性是为我性的另一种表现方式。这就将社会成果分享的目的与手段关系纳入道德价值的约束,每个成员都应当享受社会改革发展的成果,都有权利主张共4页第页从社会改革发展中受益,但每个成员在自己追求幸福的同时必须尊重别人追求幸福的权利。而在社会权利的框架内,不能强调孤立的个人利益,而应认同社会成员权利与利益的相互依赖性。社会民生建设的目的不是为了少数人的利益,而是为了不断满足全体社会成员不断增长的物质文化生活、健康安全及全面发展的需要。因此民生问题的解决有赖于社会成员之间利益的合理分享。四、解决民生问题具体措施1、教育、医疗等公益事业发展滞后,公共产品与公共服务提供不足。公立学校、公立医院等都应该是非营利组织,随着“教育产业化”、“医疗市场化”的倾向,导致“上不起学”、“看不起病”的现象时有发生,并引发了医患关系紧张、教育质量下降等社会问题,成为新的社会不稳定因素。中国的教育规模以全世界最快的速度急剧扩张,财政教育支出占GDP的比重并未上升。因此,政府应该大幅度提高财政教育占GDP的比重,保证每一个人都有公平的受教育权利并保证受教育的质量。同时为解决医疗问题,也应该大力支持医疗服务行业发展,建立健全的社会医疗服务保障体系。2、社会治安和公共安全问题较为突出,社会控制职能亟待加强。一方面,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人口流动加剧,新科技广泛运用,现代社会不稳定因素逐步增多,社会治安问题已经呈现突发、隐蔽、复杂等特点。另一方面,近几年安全生产领域和公共卫生领域事故频发、地方性疫情突发。因此,政府要加强公共安全管制,规范网络应用,创建绿色网络环境。同时出台全国性紧急情况应急措施,并时常在民众中进行宣传和演练。并明确相关部门的责任,甚至明确每一个人的责任。在法律发面出台公共安全法律法规等。3、劳动就业问题和社会公平问题突出,要求强化社会保障职能。当前农村剩余劳动力需要转移、下岗职工再就业和大中专毕业生就业是一个非常沉重的社会话题,同时,以农民工、下岗工人为代表的困难群体基本生活并没有完全解决。这就要求政府大力发展繁荣的市场,增大市场对劳动力的需求,同时发布相关措施保障大学生以及农民工就业。遵循“以市场为导向,自主就业”方针。而为解决困难户基本生活问题,应该提高困难户基本生活保障费,同时提供相关的专业职业技能培训,真正做到让其自立,而不是一直处于贫困状态。4、城乡差距日益扩大使城乡问题日益突出。中国是个十多亿人口而且农业人口占绝大多数的国家,农村的民生问题得不到解决,就不可能从根本上解决中国的民生问题。关注民生、重视民生、保障民生、改善民生,必须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从统筹城乡发展的要求出发,将民生问题的解决和民生的改善置于城乡联动和经济社会协调发展之中,形成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的新格局。按照统筹城乡发展的要求,一方面要更加注重农村发展,加强农业基础地位,走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全面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另一方面要贯彻工共4页第页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的方针,建立起以工促农、以城带乡长效机制,实现城乡互动、协调发展,并形成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的新格局。5、人口与环境问题突出,要求加强社会协调职能,社会公民建立促进“资源节约型”“生态友好型”社会的建立的理念,人与自然和谐相处,悉心呵护人类共同的生活家园地球。参考文献[1]吴忠民:《走向公正的中国社会》,山东人民出版社2008版,第311-312页。[2]郑成功:《解决民生问题始终是政府的核心任务》,《南方周末》,2007-03-01。[3]柳礼泉:《新中国民生六十年》,湖南大学出版社2009年版,第5页。[4]邓伟志,卜佳慧:《民生论》,《上海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第4期。[5]马秀贞,于慎澄:《民生问题的要义解读与现实思考》,《理论学习》2008年第7期。[6]曹文宏:《民生政治:民生问题的政治学诠释》,《天府新论》,2008年第1期。[7]苗贵山:《马克思恩格斯人权理论及其当代价值》,人民出版社2007年,第218页。[8]徐显明:《法理学教程》,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4年版,第377页。[9]数据来源:《中国统计年鉴2008》。[10]《邓小平文选》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10-11页。[11]胡锦涛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人民日报,2007-10-25。[12]《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243。[13]《人民日报》,2007-11-16(2)。[14]建立健全保障和改善民生长效机制,南方日报,2010-11-29(2)。[15]建立健全保障和改善民生长效机制,南方日报,2010-11-2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