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倒吸装置(思考:下列装置是否都能防止倒吸?)••方案中的A、E、H不能防止倒吸。•从装置的简约性和操作的安全性等方面的审美思考来看,使用G装置最好!•防倒吸用个漏斗倒扣就好了。漏斗倒扣在溶液上,如果发生倒吸,溶液进入漏斗,由于漏斗的容积比较大,溶液就会离开原来的液面,然后由于重力的作用,就会落回。就防止了倒吸。在导气管的末端连接一个比较大的容器,使倒吸上来的液体不至于通过容器进入到容器后的导气管中去就行了。所以除了选择像漏斗这样的大体积容器之外,还要注意漏斗放在烧杯中的位置,不能深入太多,只要漏斗面和液面接触就行了在今年山东理综的试卷第30题,考了一个防倒吸装置,是用来回收氨气的,其中,第四个装置:有多孔球泡。我在别的地方看到过这个防倒吸装置,但正确答案没有选。我想知道为什么•倒吸是因为有些气体极易溶于水,一溶入水后就会使装置里的压强小于大气的压强,这样溶液就会回流到装置里去,影响实验。所以防倒吸装置的关键是可以化解这种负压,使得装置内外压强相等。那个多孔球泡能不能达到这样的效果呢?它可以增加气体和水的接触面积,加快溶解,但是不能化解内外压强差,所以不选它。防倒吸视频装置气密性检查方法汇总•在高考及平时的化学测试中,装置气密性检查问题是考察热点,也是同学学习的薄弱环节。主要有哪几类检查方法呢?•A类:固+固加热或固(液)+液加热装置•B类:液差法(加水法)•C类:带有刻度的注射器类A:固+固加热、固(液)+液加热装置•如下图(a)、(b),手热法、直接加热法a手热法:把导管一端浸入水中,用双手捂住烧瓶或试管,借助手的热量使容器内的空气膨胀,容器内的空气则从导管口冒出,把手拿开,过一会儿,水沿导管上升,形成一段水柱,说明装置不漏气。b直接加热法:当装置构成的密封体系较大时,用手捂或热毛巾不易引起空气发生体积变化时,采用酒精灯直接对装置加热。B类:液差法(加水法)液差法(加水法)•方法:如图所示。关闭导气管活塞,从球形漏斗上口注入水,待球形漏斗下口完全浸没于水中后,继续加入适量水到球形漏斗球体高度约1/2处,做好水位记号静置几分钟,水位下降的说明漏气,不下降的说明不漏气。C类:带有刻度的注射器类•方法:向外轻轻拉动注射器的活塞,浸没在水中的玻璃导管口有气泡冒出,证明装置的气密性良好!总结1、形成封闭体系2、产生压强差3、观察现象(浸水/关闭活塞/夹住夹子)(加热/加水)(气泡/液柱)检查下面有长颈漏斗的气体发生装置的气密性。•方法1:用弹簧夹夹住橡皮管,从长颈漏斗中向试管内加水,长颈漏斗中会形成一段液柱,停止加水,静置数分钟,液柱不下降,说明装置的气密性良好,否则说明有漏气现象。•方法2:先从长颈漏斗中向试管内加水,使长颈漏斗下段形成液封,将导管的另一端放入盛水的容器中,在向长颈漏斗中加水,如果盛水的容器中有气泡出现,证明装置的气密性良好.•方法:向B、D中加水,使B中长颈漏斗下端、D中导管口浸没在水面下,关闭分液漏斗活塞,打开活塞K,微热A中的圆底烧瓶,D中导管有气泡冒出;停止加热,关闭活塞K片刻后,D中导管倒吸入一段水柱,B中没入液面的长颈漏斗下端出口会产生气泡。有这些现象说明气密性良好。例题•(1)关闭图A装置中的止水夹a后,从长颈漏斗向试管口注入一定量的水,静置后如图所示。试判断:A装置是否漏气?判断理由:。•(2)关闭图B装置中的止水夹a后,开启活塞b,水不断往下滴,直至全部流入烧瓶。试判断:B装置是否漏气?判断理由:。•答案:•(1)不漏气•由于不漏气,加水后试管内气体体积减小,导致压强增大,长颈漏斗内的水面高出试管内的水面。•(2)无法确定•由于分液漏斗和烧瓶间有橡皮管相连,使分液漏斗中液面上方和烧瓶中液面上方的压强相同,无论装置是否漏气,都不影响分液漏斗中的液体滴入烧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