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省2020年高三年级模拟试题(―)文科综合能力测试(考试时间:上午9:00-11:30)注意事项:1.本试卷分第一部分(必考题)和第二部分(选考题)两部分。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写在本试卷上无效。3.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相应位置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4.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第一部分(必考题共85分)一、选择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至少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24.春秋末年,一些诸侯国内出现了一种官吏性质的家臣,这种家臣不再有封地,而以粮食为俸禄。这说明了A.君主专制权力强化B.家国政治影响深远C.官僚政治初步显现D.分封制度彻底瓦解【答案】C【解析】材料是春秋战国时期,所以君主专制制度还没有确立,A项错误;诸侯国的君主与臣下不一定存在血缘关系,B项错误;分封制在战国后期瓦解,D项错误。诸侯不再分封土地而是以粮食作为俸禄,这是官僚政治的表现之一,故选C。【考点】中国古代政治制度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25.南朝时,梁武帝“少时学周孔”,“中复观道书”,“晚年开释卷”;陶弘景一手创立了道教的神仙世界,却在晚年宣称,自己是胜力菩萨下凡。这反映出当时A.文化信仰的多元化B.儒学受到严重冲击C.佛教开始传人中国D.政府注重道德教化【答案】A【解析】材料中的梁武帝在不同的年龄阶段崇尚不同的学派或宗教,道教神仙体系创始人陶弘景晚年又信仰了佛教,说明这一时期文化发展具有多元性,故选A。材料中没有体现对儒学的冲击,B项错误;佛教在西汉传入中国,C项错误;材料中没有体现出道德教化的内容,D项错误。【考点】中国古代思想文化中国古代儒家思想26.唐初三省并重;自光宅(唐睿宗年号)以后,政事堂由门下移至中书,中书省遂居三省之首;玄宗以后,封驳诏奏之权,亦逐渐分散。这反映出A.中书省决策权扩大B.专制皇权得到强化C.行政效率有所提高D.宰相议政职能加强【答案】B【解析】材料反映了三省的权力变化,由唐出三省并重,到中期转移,后期分散。三省的权力越弱,皇权越强,故选B。在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下,决策权是属于皇帝的,A项错误;材料不涉及行政效率和宰相职能,C项和D项错误。【考点】唐代的政治制度27.据统计,新航路开辟后的一百多年间,美洲白银总产量的将近一半输向了中国。与此同时,中国的米价一直维持在一种超稳定状态。据此推知白银的大量流人A.没有促成中国经济的转型B.促进了商品经济的发展C.迫使政府放弃了抑商政策D.提高了民众的生活水平【答案】A【解析】从题干信息中可以看出,大量白银流入中国,但中国米价并没有变化,说明白银没有进入生产领域和消费领域,B和D错误,所以没有导致中国经济转型,A项正确。中国明清政府一直贯彻重农抑商政策,C项错误。【考点】中国古代经济明清时期中国经济发展特点28.中英《天津条约》规定:两国“约定照各大邦和好常规,亦可任意交派秉权大员,分诣大清、大英两国京师”,并对驻外公使待遇、来往礼节等作了规定。这反映出晚清时期A.天朝体制趋于瓦解B.传统社会彻底终结C.中英邦交实现平等D.外交政策基本成熟【答案】A【解析】《天津条约》是第二次鸦片战争后签订的,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性质加深,故B项和C项错误。二鸦后,清政府逐步放弃天朝外交,外交政策开始近代化,故D项错误。【考点】中国近代旧民主主义革命《天津条约》第二次鸦片战争29.下图为19世纪末中国知识分子政治性社团成立年份分布图。据此可知当时A.国人的民族民主意识觉醒B.清政府支持维新变法C.政治变革的氛围逐渐形成D.改良已成为主流思潮【答案】C【解析】图中知识分子政治性团体的数量在甲午战后快速增长,说明这一时期知识分子政治热情高涨,故C项正确。A项国人的民族民主意识开始觉醒材料无法体现;戊戌变法是被清政府镇压的,B项错误;材料没有对比,看不出改良是否为主流思潮,故D项错误。【考点】在中国近代思想解放的潮流30.1927年2月,毛泽东在给中共中央委员会的一篇报告中,把农村运动的发展过程分为三个时期:组织农会时期、农村革命时期和建立统一战线时期,并强调第二阶段是必不可少的。毛泽东的这一认识A.肯定农民是革命的主导力量B.是对农村革命的有益探索C.引领了国民革命的发展方向D.有利于巩固革命统一战线【答案】B【解析】题干中毛泽东强调“农村革命时期”是必不可少的,这一认识是对国民大革命失败后农村革命的一次有益探索。A、C、D表述有误。【考点】国民大革命,土地革命31.下表为1979年与1997年中国部分经济数据对比表。该表数据发生变化的主要原因是A.市场经济体制得以建立B.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化C.中国加人世界贸易组织D.对外贸易主导经济发展【答案】B【解析】从题干中可以看出,1979年以后,对外贸易和国内生产总值都有大幅度增长,其原因是改革开放的进行。A选项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是在21世纪初,时间不符;C项中国加入世贸组织是2001年,时间不符;D项“主导”二字表述有误。【考点】改革开放32.在古代雅典,智者学派教人辩论,收取酬金。苏格拉底认为,他们是“知识的批发商”,出卖智慧就是贬低智慧,获得朋友比获得金钱的好处更多。这表明苏格拉底A.反思雅典民主政治弊端B.强调思想自由的重要性C.否定了智者学派的思想D.重视知识与道德的结合【答案】D【解析】题干中苏格拉底认为智者学派是“知识的批发商”,是在“贬低智慧”,并且指出获得朋友比获得金钱好处更多,苏格拉底的认识体现了他的思想:“知识即美德”,即重视知识与道德的结合,故本题选D。【考点】人文精神的起源,苏格拉底33.20世纪初,内阁成为英国宪政制度的核心。内阁将一些有可能发挥多种职能的不同权力结合在一起,使英国政府体系达到了统一。英国强化内阁制A.使内阁成为最髙权力机关B.破坏了议会至上的原则C.偏离了正常民主政治轨道D.提高了政府的工作效率【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英国民主代议制的发展。题干中内阁权力不断加强,有利于提高政府行政效率。A项中英国为议会制君主立宪制,最高权力机构为议会;B项并未破坏议会至上的原则;C项“偏离了”表述有误。【考点】英国君主立宪制,责任内阁制34.1929-1945年苏联和外国公司之间约有200个技术援助协议在执行,其中1930年执行的104个技术援助协议,约有84个是和美国、德国公司签订的。这说明当时苏联A.经济政策不受意识形态限制B.加强与西方政府间的合作C.经济建设受国际形势的影响D.工业化取决于西方的援助【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苏联经济建设相关内容。从题干中时间看出,1929年经济大危机和1939年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为苏联获得技术援助提供了有利的国际环境。A项“不受限制”,B项“政府间的合作”及D项“取决于”表述有误。【考点】苏联社会主义经济建设35.2016年全球贸易增长率为2.5%,创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以来新低,国际投资的增长也陷入停滞。这表明A.各国贸易壁垒愈演愈烈B.国际金融危机持续加剧C.经济全球化受到了挑战D.世界经济发展走向衰落【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经济全球化相关内容。从题干中全球贸易增长率和国际投资情况,说明全球经济形势不佳,全球化发展受到挑战。A项题干未涉及“贸易壁垒”,B项“持续加剧”表述有误,D项“走向衰落”不符合史实,故本题选C。【考点】经济全球化二、非选择题:共2小题,共37分。4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5分)材料一1634年,后金(注:清前身)统治者在不改变蒙古原有习俗的基础上,对原先以血缘关系为纽带的蒙古各部,实行重新编旗划界的盟旗制度。旗具有行政与军事合一的性质,旗之上设盟,商讨各旗的重大事务。后金政权中设置与六部平行的“蒙古衙门”,后更名为理藩院,制定《理藩院则例》和《蒙古律例》等,作为统治蒙古的主要政策。清朝统治者还实行“北不断亲”的策略,历代皇帝将蒙古王公子弟招为“额附”,建立姻戚关系。“以黄教柔顺蒙古”,是清朝统治者抚驭蒙古的重要政策之一。清政府严禁蒙古各部之间通婚来往,限制蒙古各旗之间直接联系,禁止内地汉族农民到蒙古地区开垦耕种土地。清朝政府严格禁止蒙古贵族延请内地书吏,并严禁蒙古人学习汉语、汉字,更严禁蒙汉通婚结亲。——摘编自卢明辉《略析清朝前期治理蒙古的几项重要政策》材料二1945年10月,中共中央发出《关于内蒙工作的意见》,明确指出:“内蒙古的基本方针,在目前是实行区域自治。”11月,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内蒙古自治运动联合会成立。经过一年多努力,大部分民族上层人士被团结起来,民族民主统一战线日益壮大。1947年4月,内蒙古人民代表大会召开,会议选举产生内蒙古自治政府,其中蒙古族占87.7%。1949年12月,内蒙古自治政府改称内蒙古自治区人民政府。1950年春,农业区的1991个村基本完成村选工作,建立起普选的村人民代表会议,产生村政府委员,成立了村人民政府。到1952年底,自治区各级各界人民代表会议普遍召开,即使是人口最少的少数民族,在人民代表会议中也有一定的代表名额。工人、农民、军人、医务工作者、爱国民主人士等均占一定比例,其中妇女比例为12.6%。1952年,自治区8个旗(县)代表会议共收到提案11476件。人民群众通过代表会议,广泛提出了对各项工作的意见,发挥了对政府工作和干部的监督作用。——摘编自庆格勒图《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前后内蒙古的民主建政》(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清朝前期治理蒙古的政策。(10分)(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建国前后中国共产党在内蒙古民主建政的创新之处及其意义。(15分)【答案】(1)政策:实行盟旗制度;在中央设立专管机构,制定专门政策;实行政治联姻;利用宗教控制蒙古;限制各旗之间及与内地的联系;实行愚民政策。(10分,答出五点即可)(2)创新之处: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建立民族民主统一战线;进行基层民主建设;实行民族平等;人民代表具有广泛性;发挥人民代表的监督作用。(8分,答出四点即可)意义:有利于内蒙古的发展;为其它民族地区实行自治提供经验借鉴;促进民族团结和各民族共同繁荣;推动了统多民族国家的发展;为建国初期全国的民主建设提供经验借鉴。(7分,答出四点即可。)【解析】本题以清朝和新中国治理蒙古为背景材料,考查学生概括问题和分析意义的能力。第(1)问要求从材料中概括清朝前期治理蒙古的政策,需要学生对材料信息进行整理分类。第(2)问要求概括中共在内蒙古民主建政的创新之处,并基于此分析其意义。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和建立民族民主統一战线促进了民族团结和各民族共同繁荣,推动了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发挥人民代表的监督作用为建国初期全国的民主建设提供经验借鉴。【考点】中国古代少数民族治理和中国现代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4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材料人类历史发展为世界历史,经历了一个漫长的过程。这个过程包括两个方面:纵向发展和横向发展。这里说的纵向发展,是指人类物质生产史上不同生产方式的演变和由此引起的不同社会形态的更迭;所谓横向发展,是指历史由各地区间的相互闭塞到逐步开放,由彼此分散到逐步联系密切,终于发展为整体的世界历史这一客观过程。纵向发展和横向发展并不是平行的、各自独立的。纵向发展所达到的阶段和水平,规定着横向发展的规模和广度。横向发展一方面受纵向发展的制约,一方面又对纵向发展具有反作用,它们共同的基础和最终的推动力量是物质生产的进步。——据吴于廑、齐世荣主编《世界史》整理评析材料中的观点(任意一点或整体),得出结论。(要求:结论不能重复材料中观点,持论有据,论证充分,表述清晰。)【答案】评分标准:观点2分,评析8分,结论2分。①观点明确,表述清晰;(2分)观点表述不准确或没有观点。(0分)②能对观点进行逻辑严密的论证,多角度多史实论证充分;(8-6分)逻辑较严密,论证较充分:(5-3分)逻辑不严密,缺乏史实或史实错误(2-0分)③结论有提升,不是简单重复观点;(2分)结论错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