猪疫病基础知识(一)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猪疫病检疫技术一流光朔雪xx市xx区动物卫生监督所一、检疫对象•猪病检疫对象主要包括以下病种:•口蹄疫、猪瘟、高致病性猪蓝耳病、炭疽、猪丹毒、猪肺疫、猪副伤寒、猪Ⅱ型链球菌病、猪支原体肺炎、副猪嗜血杆菌病、丝虫病、猪囊尾蚴病以及旋毛虫病。二、猪疫病的临床表现及病理特征•1.口蹄疫•1.1口蹄疫定义•口蹄疫是世界上危害偶蹄动物的头号传染病,在过去十多年时间里,曾经取得了“攻坚克敌”辉煌业绩的传统口蹄疫疫苗在应用中弊端逐渐显现,急需更新换代。•口蹄疫是偶蹄动物的一种急性、热性、高度接触性传染病,其病毒变异和流行传播速度都极快,可感染70多种家养和野生的偶蹄动物,在世界范围内对畜牧业及相关产业造成相当大的影响,世界动物卫生组织将其列为必须申报的传染病,我国将其列在一类动物传染病的首位。•口蹄疫病毒属于微核糖核酸病毒科口蹄疫病毒属。其最大颗粒直径为23纳米,最小颗粒直径为7—8纳米。目前已知口蹄疫病毒在全世界有七个主型cA、O、C、南非1、南非2、南非3和亚洲1型,以及65个以上亚型。•O型口蹄疫为全世界流行最广的一个血清型,我国流行的口蹄疫主要为O、A、C三型及ZB型(云南保山型)。•1.2临床症状•该病潜伏期1—7天,平均2—4天病畜精神沉郁,闭口,流涎,开口时有吸吮声,体温可升高到40一41℃。发病1—2天后,病畜齿龈、舌面、唇内面可见到蚕豆到核桃大的水疱,涎液增多并呈白色泡沫状挂于嘴边。采食停止。•水疱约经一昼夜破裂,形成溃疡,这时体温会逐渐降至正常。在口腔发生水疱的同时或稍后,趾间及蹄冠的柔软皮肤上也发生水疱,也会很快破溃,然后逐渐愈合。有时在乳头皮肤上也可见到水疱。•本病一般呈良性经过,经一周左右即可自愈;若蹄部有病变则可延至2—3周或更久;死亡率1%--2%,该病型叫良性口蹄疫。•有些病畜在水疱愈合过程中,病情突然恶化,全身衰弱、肌肉发抖,心跳加快、节律不齐,食欲废绝,行走摇摆、站立不稳,往往因心脏麻痹而突然死亡,这种病型叫恶性口蹄疫,死亡率高达25%~50%。•猪在蹄冠、蹄叉、蹄踵和附蹄,间或在腕关节和跗关节以下的皮肤上,可见红斑、水疱和干疤。鼻端、舌和上腭有时有水疱和烂斑。•牛在唇内面、齿龈、舌面、颊部粘膜或乳头等部位有蚕豆大至核桃大的水疱或浅表面边缘较整齐的红色烂斑。在蹄叉、蹄冠软皮肤上有水疱或烂斑,有时出现溃疡或坏死部分。羊在蹄部和口腔部都有病变。•1.3病理特征•除口腔和蹄部病变外,还可见到食道和瘤胃粘膜有水疱和烂斑;胃肠有出血性炎症;肺呈浆液性浸润;心包内有大量混浊而粘稠的液体。恶性口蹄疫可在心肌切面上见到灰白色或淡黄色条纹与正常心肌相伴而行,如同虎皮状斑纹,俗称“虎斑心”。•1.4临床诊断•口蹄疫病变典型易辨认,故结合临床病学调查不难作出初步诊断。其诊断要点为:•①发病急、流行快、传播广、发病率高,但死亡率低,且多呈良性经过;•②大量流涎,呈引缕状;•③口蹄疮定位明确(口腔粘膜、蹄部和乳头皮肤),病变特异(水泡、糜烂);•④恶性口蹄疫时可见虎斑心;•⑤为进一步确诊可采用动物接种试验、血清学试验及鉴别诊断等。•口蹄疫与牛瘟的区别:牛瘟传染猛烈,死亡率高;瘤柘膜可见糜烂但蹄部无病变;胃肠炎严重;真胃及小肠粘膜有溃疡。1.5口蹄疫临床及病理图片病猪蹄部出现水疱并溃烂蹄冠软皮肤上出现溃疡以及坏死部分心肌切面上可见灰白色条纹,如同虎皮状斑纹,俗称“虎斑心”2.猪瘟•2.1定义•猪瘟俗称“烂肠瘟”,是由黄病毒科猪瘟病毒属的猪瘟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发热、接触性传染传染病。具有高度传染性和致死性。•1885年首先在美国发现,以后传播到世界各大洲。中国大部分省都有发生。1903年美国兽医学家德希尼兹和多赛特鉴定本病的病原是披盖病毒科的瘟病毒属(Pestivirus)中的猪瘟病毒。•主要通过直接接触,或由于接触污染的媒介物而发病。消化道、鼻腔粘膜和破裂的皮肤均是感染途径。一年四季都可发生,以春夏多雨季节为多。2.2流行特点•本病在自然条件下只感染猪,不同年龄、性别、品种的猪和野猪都易感,一年四季均可发生。病猪是主要传染源,病猪排泄物和分泌物,病死猪和脏器及尸体、急宰病猪的血、肉、内脏、废水、废料污染的饲料,饮水都可散播病毒,猪瘟的传播主要通过接触,经消化道感染。•此外,患病和弱毒株感染的母猪也可以经胎盘垂直感染胎儿,产生弱仔猪、死胎、木乃伊胎等。2.3临床表现•一般潜伏期为5—7天,根据临床症状可分为最急性、急性、慢性和温和型四种类型。•A:最急性型:病猪常无明显症状,突然死亡,一般出现在初发病地区和流行初期。•B:急性型:病猪精神差,发热,体温在40—42℃之间,呈现稽留热,喜卧、弓背、寒颤及行走摇晃。食欲减退或废绝,喜欢饮水,有的发生呕吐。结膜发炎,流脓性分泌物,将上下眼睑粘住,不能张开,鼻流脓性鼻液。•初期便秘,干硬的粪球表面附有大量白色的肠粘液,后期腹泻,粪便恶臭,带有粘液或血液,病猪的鼻端、耳后根、腹部及四肢内侧的皮肤及齿龈、唇内、肛门等处粘膜出现针尖状出血点,指压不退色,腹股沟淋巴结肿大。公猪包皮发炎,阴鞘积尿,用手挤压时有恶臭浑浊液体射出。•小猪可出现神经症状,表现磨牙、后退、转圈、强直、侧卧及游泳状,甚至昏迷等。•C:慢性型:多由急性型转变而来,体温时高时低,食欲不振,便秘与腹泻交替出现,逐渐消瘦、贫血,衰弱,被毛粗乱,行走时两后肢摇晃无力,行走不稳。有些病猪的耳尖、尾端和四肢下部成蓝紫色或坏死、脱落,病程可长达一个月以上,最后衰弱死亡,死亡率极高。•D:温和型:又称非典型,主要发生较多的是断奶后的仔猪及架子猪,表现症状轻微,不典型,病情缓和,病理变化不明显,病程较长体温稽留在40℃左右,皮肤无出血小点,但有淤血和坏死,食欲时好时坏,粪便时干时稀,病猪十分瘦弱,致死率较高,也有耐过的,但生长发育严重受阻。2.4病理特征•屠宰检疫时通常见到患猪瘟的胴体、肉尸,皮肤色泽苍白,并有针尖大小的暗红色或鲜红色出血点。少数败血型猪瘟,在皮肤上有或大或小的暗红色出血点、斑。•剥皮的胴体、肉尸,在皮下脂肪同样可见到出血点或出血斑,特别是在股部内部更为明显。此外,在肌肉、脂肪、浆膜、粘膜、喉头、胆囊、膀胱、大肠、骨膜、骨髓等处也有出血点。•全身淋巴结稍肿胀,切面呈周边或网状出血,出现红、白相间的大理石样变,有的淋巴结高度出血,呈现紫黑色。•肾脏一般不肿大,贫血呈灰褐色或土黄色,表面有针尖大小的出血点,切面肾盂乳头出血明显。•脾脏,边缘可见三角形的暗红色出血性梗死灶。心脏外膜,特别是冠状沟或冠状脂肪有时有出血点。胃肠粘膜潮红,有出血点,大肠和直肠相接处粘膜出血,在回盲瓣口常见纽扣状肿。•亚急性和慢性猪瘟,病变主要见于肺和大肠。前者肺的切面呈暗红色,质地致密,间质出血水肿,肺表面局部有红色网状;后者肺表面有黄白色纤维素,间质增宽,呈大理石样变。大肠病变主要见于结肠和盲肠,粘膜上有扣状肿。2.5猪瘟病理图片脾出血性梗死,脾脏边缘呈紫黑色、边界清楚的隆起斑块【慢性型猪瘟】肠系膜淋巴结肿大、出血,呈紫色【慢性型猪瘟】精神沉郁、消瘦、贫血败血型病理变化体表弥漫性发绀、出血温和型猪瘟在病理变化方面比典型猪瘟轻,耳,颈,胸腹部及后肢皮肤呈暗红色(出血点)猪瘟引起的淋巴结出血猪瘟导致体表有针尖状出血点猪瘟引起心外膜出血斑猪瘟--喉头、膀胱出血点猪瘟--肾脏出血点3.高致病性猪蓝耳病(PRRSV)•3.1定义•本病曾称为“神秘猪病”、“新猪病”、“猪流行性流产和呼吸综合症”、“猪生殖与呼吸综合症”、“蓝耳病”、“猪瘟疫”等,我国将其列为二类传染病。•猪繁殖和呼吸障碍综合征病毒为单股正链RNA病毒,属套式病毒目,动脉炎病毒科,动脉炎病毒属。•病毒的增殖具有抗体依赖性增强作用,好在中和抗体水平存在的情况下,在细胞上的复制能力反而得到增强。该病毒在外界环境中的抵抗力相对较弱,对高温敏感。•在深冻组织中病毒可存活数年,但在4℃仅存活1个月,37℃存活18h,56℃存活15min以内。在pH6.0时稳定,在pH5.0以下和pH7.0以上均易失活,将肉尸保存于4℃18h仍能发现其中有活病毒。3.2临床症状•本病的潜伏期差异较大,引入感染后易感猪群发生PRRS的潜伏期,最短为3天,最长为37天。本病的临诊症状变化很大,且受病毒株、免疫状态及饲养管理因素和环境条件的影响。•低毒株可引起猪群无临诊症状的流行,而强毒株能够引起严重的临诊疾病,临诊上可分为急性型、慢性型、亚临诊型等。A、急性型:•发病母猪主要表现为精神沉郁、食欲减少或废绝、发热,出现不同程度的呼吸困难,妊娠后期(105~107天),母猪发生流产、早产、死胎、木乃伊胎、弱仔。•母猪流产率可达50%~70%,死产率可达35%以上,木乃伊可达25%,部分新生仔猪表现呼吸困难,运动失调及轻瘫等症状,产后1周内死亡率明显增高(40%~80%)。少数母猪表现为产后无乳、胎衣停滞及阴道分泌物增多。•生长猪和育肥猪表现出轻度的临诊症状,有不同程序的呼吸系统症状,少数病例可表现出咳嗽及双耳背面、边缘、腹部及尾部皮肤出现深紫色。感染猪易发生继发感染,并出现相应症状。•种公猪的发病率较低,主要表现为一般性的临诊症状,但公猪的精液品质下降,精子出现畸形,精液可带毒。B、慢性型:•这是目前在规模化猪场PRRS表现的主要形式。主要表现为猪群的生产性能下降,生长缓慢,母猪群的繁殖性能下降,猪群免疫功能下降,易继发感染其他细菌性和病毒性疾病。猪群的呼吸道疾病(如支原体感染、传染性胸膜肺炎、链球菌病、附红细胞体病)发病率上升。C、亚临诊型:•感染猪不发病,表现为PRRSV的持续性感染,猪群的血清学抗体阳性,阳性率一般在10%~88%。3.3病理表现•猪蓝耳病感染后由于继发感染的影响,会表现许多不同的临床症状。共同症状是发热,体温达40.0~41.5度,体表皮肤发绀、出血,皮肤严重发绀时呈蓝紫色,耳部发绀呈蓝紫色的频度最大,因此,又把猪繁殖与呼吸障碍综合症成为“蓝耳病”。•体表皮肤发绀、出血是繁殖与呼吸障碍综合症病程发展的一个重要症状阶段。一般表现五种情况。(1)毛囊出血•毛囊出血又常见两种情况:一种是出血点密布全身,针尖大,不会扩大,若病情好转,出血点会逐渐消失。另一种是患猪皮肤、特别是颈部和背部皮肤密布铁锈色或蓝紫色出血点。(2)保育-生长猪•发病常突然出现厌食,体温升高达40.0~41.5度,出现眼眶浮肿,发绀呈蓝紫色,吻突发绀呈蓝紫色,耳发绀呈蓝紫色的三蓝现象。(3)哺乳仔猪发病往往是经胎盘感染后生下的弱仔•这种弱仔多在产后24小时死亡,不死的3~4天后就出现毛焦、消瘦、鼻唇干燥、呼吸困难、体温升高、发抖、四肢做游泳状姿势、蹄边发绀呈蓝紫色、站立不起、拉稀、无力吸乳,死亡率高。(4)阴囊出血是公猪最常见的症状•阴囊皮肤刚开始出血时是密密麻麻的淡血点,远看似淡血斑,随之越来越明显,越来越严重,变为蓝紫色,再进一步发展蓝紫色出血灶坏死、干固、硬结,类似蓝紫色球形结痂。(5)粒状出血•这种出血先是菜籽粒大,逐渐增大到芝麻粒大乃至绿豆大,最后增至指头大小,边增大边成蓝紫色,到了指头大就坏死、干固、硬结,最后成为一个个蓝紫色凹陷的瘢痕。猪蓝耳病引起的耳朵发紫双耳背面、边缘、腹部及尾部皮肤出现深紫色3.4病理图片间质性肺炎—水肿4.猪丹毒•4.1定义•猪丹毒是猪丹毒杆菌引起的一种急性热性传染病,其主要特征为高热、急性败血症、皮肤疹块(亚急性)、慢性疣状心内膜炎及皮肤坏死与多发性非化脓性关节炎(慢性)。目前集约化养猪场比较少见,但仍未完全控制。本病呈世界性分布。•猪丹毒杆菌是一种革兰氏阳性菌,具有明显的形成长丝的倾向。本菌为平直或微弯纤细小杆菌,大小为0.2~0.4微米×0.8~2.5微米。•在病料内的细菌,单在、成对或成丛排列,在白细胞内一般成丛存在,在陈旧的肉汤培养物内和慢性病猪的内心膜疣状物中,多呈长丝状,有时很细。本菌对盐腌、火熏、干燥、腐败和日光等自然环境的抵抗力较强。•在病死猪的肝、脾内4℃159天,毒力仍然强大。露天放置27天的病死猪肝脏,深埋1.5米231天的病猪尸体,12.5%食盐处理并冷藏于4℃148天的猪

1 / 149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