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中心主义是跨文化沟通的障碍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民族中心主义是跨文化沟通的障碍摘要:民族中心主义的思维模式使人们在跨文化沟通时遇到很大障碍,其影响体现在人们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并且,这一思维模式的无意识性使其负面影响更难消除。然而,通过接触多种不同文化、对其他文化持包容态度等手段,能够达到成功地进行跨文化沟通的目的。关键词:民族中心主义跨文化沟通缓解途径1.引言当今社会,“全球化”这一概念为大多数人所熟悉,人们总是在谈论这一项趋势带来的便利。我们可以和来自世界各地的人进行交流,信息的传递速度和范围都达到一个新的水平。然而我们也应该注意到,人们在交流时都会带着各自的社会和文化背景,这就为跨文化交际带来了很多难以克服的障碍。其中,民族中心主义应该引起我们的重视。2.民族中心主义2.1概念民族中心主义这一概念首见于summer(1940)的著作。在群体关系和文化研究中,民族中心主义是指将自己的群体看做万事万物的中心,并以自己的群体为标准,衡量和评判其他群体的现象。由定义我们不难看出,人们理解和评价其他文化的方法就是将之与自己的文化进行比较。如果该文化与自身文化相近,那么这种文化就会被认可;反之,该文化中的风俗或信仰就会被认为是荒诞的、不理智的。民族中心主义几乎存在于任何一种文化当中,其影响力也是非常深远的。例如,不同国家绘制世界地图时,会选用不同的角度,以便达到将自己国家在世界地图中凸显出来的目的。这是民族中心主义在地理意义上的呈现,在文化研究中其影响同样深远。2.2起因民族中心主义并非人们有意为之,或是人们选择的结果。就像文化本身一样,民族中心主义大多是在无意识的层面形成的(samvor,&porter,2007)。在人们的文化习得与传承过程中,民族中心主义就像宗教信仰和风俗习惯一样,在潜移默化中深入人心。之后,当人们开始对其他文化的宗教和风俗进行评价时,民族中心主义就会在人们无意识的情况下发挥作用。在跨文化交流的过程中,正是民族中心主义的这种“潜伏性”,使其危害更大。当能够意识到自己的民族中心主义倾向时,我们可以时刻提醒自己,有意识地消除这种倾向。在日常交往中,人们往往没有意识到自己正在拿自己的标准衡量植根于另一文化、有着自己独特背景的事物。2.3影响民族中心主义思维的影响体现在人们日常生活中的很多方面。大多数时候,人们总会觉得“我们是对的”、“他们(来自其他文化的人群)是错的”。例如,当中国人首次接触欧美电影时,会对其中女性的衣着暴露感到不适应。这是因为,对于女性着装的得体,中国与西方有着不同的评价标准。当中国人拿自己的标准衡量欧美女性时,便会觉得对方的行为是不得体的。民族中心主义另一影响的例子体现在宗教文化上。在多数的宗教中,信仰者都相信他们是神最钟爱的人群。“几乎所有民族的民间传说,在讲到世界的起源时,都会强调其自身民族的优越感,并且为自己的某些传统打上‘神的旨意’的标签”(keesing,1965)。3.结语虽然民族中心主义的影响根深蒂固,但并不是说人们就无法进行成功的跨文化沟通。在我们成长的过程中,家庭、学校和社会教育可以发挥积极作用,消除民族中心主义带来的不利影响。例如,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我们可以为他们创造尽量多的接触其他文化的机会,让他们认识到本身文化并不是唯一的。对于同一事物,不同国家或地区的人们会有不同的评价体系和标准。在这种环境下成长起来的孩子,就会从小树立文化多元性的意识,也可以认识到自己民族中心主义的倾向,从而有意识地避免其负面影响。跨文化交往中,我们还可以通过彼此宽容的手段缓解民族中心主义的不利影响。杰弗逊说过,不管我的邻居如何看待上帝的问题,是认为没有上帝还是有二十位上帝,对我都没有什么影响。在认识到文化差异之后,人们应当学会容许这种差异的存在,应该意识到,即使是家庭成员之间,有时还会意见相左,更何况是来自不同国家、不同文化背景之间的人们呢?只要人们意识到自己民族中心主义的思维模式,并努力克制这种倾向,跨文化沟通就会变得更容易。家庭成员之间大多时候都可以找到妥协之法的,相信21世纪“地球村”的村民们同样可以做到。参考文献:[1]blair,j.g.&mccormack,j.h.westerncivilizationwithchinesecomparisons[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7.[2]keesing,f.m.culturalanthropology:thescienceofcustom[m].newyork:holt,rinehart,&wwinston,1965.[3]klopf,d.w.interculturalencounters:thefundamentalsofinterculturalcommunication[m].englewood,nj:morton,1998.[4]samvor,l.a.&porter,r.e.(ed.).interculturalcommunication:areader(tenthedition)[m].shanghai:shanghaiforeignlanguageeducationpress,2007.[5]sumner,w.g..folkways[m].boston:ginn&co.,1940.[6]南怀瑾.南怀瑾讲述生活与生存[m].苏州:古吴轩出版社,2006.

1 / 4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