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利工程地质参考答案花岗岩:属酸性深成岩,多呈肉红色、浅灰色。其主要矿物成分为钾长石、酸性斜长石、石英,次要矿物为黑云母、角闪石等。全晶质等粒状就够,块状构造。产状多为岩基、岩株,可作为良好的建筑物地基及天然建筑石料。辉长岩:属基性深成岩,呈黑色或黑灰色,矿物成分以斜长石和辉石为主,也有少量的角闪石、橄榄石等。呈辉长结构或中、粗粒结构,块状构造。常呈小侵入体或岩盘、岩床、岩墙产出。流纹岩:属酸性喷出岩,呈岩流状产出,大都灰、灰白和灰红等较浅颜色。斑状结构,细小的斑晶为正长石和石英等矿物,基质为隐晶或玻璃质,常见流纹构造。玄武岩:属基性喷出岩,呈黑、灰绿及暗褐等色。其主要矿物成分与辉长岩相同,多呈斑状结构、细粒结构或无斑隐晶质结构。气孔状构造及杏仁状构造较普遍。闪长岩:属中性深成岩,浅灰至灰绿、肉红色,其主要矿物成分分为斜长石、角闪石,其次为黑云母、辉石及石英等。呈等粒状结构,块状构造,分布广泛,多为小型侵入体产出。安山石:属中性喷出岩,呈灰、红褐或浅褐色。斑状结构,斑晶为斜长石、角闪石和辉石等,基质为隐晶或玻璃质。常为块状或气孔状、杏仁状构造。有不规则板状或柱状原生节理,常呈岩流产出。闪长玢岩:属中性浅层岩,其主要矿物成分分为斜长石、角闪石,其次为黑云母、辉石及石英等。呈斑状或似斑状结构,斑晶以斜长石和角闪石为主。常为灰色,如有次生变化,则多为灰绿色,块状构造。常呈岩脉活在闪长岩体边产部产出。正长斑岩:矿物成分同正长岩,多为浅灰或肉红色。斑状结构,斑晶多为正长石,有时为斜长石,基质为微晶或微晶结构。块状构造。第一章用肉眼鉴定常见造岩矿物时,主要依据哪些特征?主要依据矿物颜色、晶形、硬度、透明度、光泽、解理,断口、条痕,有时也利用比重、双晶形态等特征2.写出下列各组造岩矿物的鉴定特征及主要区别:1石英-长石-方解石2角闪石-辉石-黑云母3方解石-白云石-石膏。1-3简述深成岩,浅成岩,喷出岩的结构及构造特征。深成岩结构特征:块状构造特征:全晶质等粒状浅成岩结构特征:块状构造特征:隐晶质似斑状细粒喷出岩结构特征:流纹状、气孔状、杏仁状、块状构造特征:玻璃质隐晶质火山碎屑斑状1-4酸性,中性,基性,超基性火成岩的矿物成分有何区别?岩浆岩主要由SiO2、A12O3、Fe2O3,、FeO、MgO、CaO、Na2O、K2O和H2O等氧化物组成。其中SiO2是最多最重要的,它是反映岩浆性质和直接影响岩浆岩矿物成分变化的主要因素。从超基性岩至酸性岩,随着SiO2增加,FeO、MgO逐渐减少;K2O、Na2O逐渐增加;CaO和A12O3由超基性的纯橄榄岩至基性的辉长岩增加较大,随后向酸性的花岗岩则减少。酸性,主要是正长石石英次要是黑云母角闪石中性,主要是正长石次要是角闪石黑云母主要斜长石角闪石次要黑云母辉石基性,主要是斜长石辉石次要是角闪石橄榄石超基性,主要是橄榄石辉石次要角闪石1-5简述下列各组岩石的鉴定特征:花岗岩与辉长岩;流纹岩与玄武岩;闪长岩与安山石;正长斑岩与闪长玢岩。花岗岩与辉长岩:主要鉴别颜色,肉红色、浅灰色为花岗岩,黑色或黑灰色为辉长岩。流纹岩与玄武岩:主要鉴别颜色,流纹岩颜色为灰、灰白和灰红等较浅颜色,玄武岩为黑、灰绿及暗褐等深色。闪长岩与安山石:可先依据颜色进行鉴别,闪长岩多为浅灰至灰绿、肉红色,安山石多呈灰、红褐或浅褐色。其次可以根据结构判断,闪长岩呈等粒状结构,安山石为斑状结构。正长斑岩与闪长玢岩:可先依据颜色鉴别,正长斑岩多为浅灰或肉红色,闪长玢岩常为灰色,少数为灰绿色。其次还可依据结构判定,正长斑岩为微晶或微晶结构,闪长玢岩呈斑状或似斑状结构。1-6简述沉积岩与火山岩在成因,结构,及物质成分方面的差别。(一)岩浆岩又称火成岩,是由岩浆冷凝固结后形成的岩石。1、按岩石中矿物结晶程度划分(1)全晶质结构(2)半晶质结构(3)玻璃质结构2、按岩石中矿物颗粒的绝对大小划分(1)显晶质结构(2)隐晶质结构:3、按岩石中矿物颗粒的相对大小划分(1)等粒结构(2)不等粒结构岩浆岩主要由SiO2、A12O3、Fe2O3,、FeO、MgO、CaO、Na2O、K2O和H2O等氧化物组成。(二)沉积岩是在地壳表层常温常压条件下,由风化产物、有机物质和某些火山作用产生的物质,经搬运、沉积和成岩等一系列地质作用而形成的层状岩石。沉积岩的结构1、碎屑结构2、泥质结构3、化学结构4、生物结构沉积岩的划分就是根据成分划分的,泥岩、碳酸盐岩、石英(长石)砂岩。所以沉积岩就以某种成分为主。1-7以角砾岩和正长斑石为例,说明沉积岩中的碎屑结构与火成岩中的斑状结构的区别。斑状结构特点是岩石在成分和结构上是均匀的,无定向排列,是岩浆岩中最常见的一种。碎屑结构碎屑物质被胶结物粘结起来而形成的一种结构。结构的坚固程度由胶结物和胶结方式决定。1-8陆源沉积碎屑岩与火山碎屑岩的区别?二者都是经过水或空气的搬运、降落、沉积、固结形成的岩石。火山碎屑岩是火山活动是形成的火山碎屑物质,一般由小于2mm的火山灰和碎屑固结而成,孔隙率大,重度小,性质软弱,强度低,易风化,具有很高的可塑性和膨胀性。陆源碎屑结构岩类具有碎屑结构,接岩石是由粗粒的碎屑和细粒的胶结物两部分组成。依据粒径大小进行分类,其颜色、磨圆度、分选、力学性质与形成过程和其胶结方式有很大关系。1-9试述火成岩中的流纹构造与变质岩的片理构造及沉积岩的层理构造的区别。流纹构造,是由不同颜色的矿物、玻璃质和拉长的气孔等沿熔岩流动方向作定向排列所形成的一种流动构造。是酸性熔岩中最常见的一种构造。岩石上有其它明显的流动轨迹。片理构造,指岩石中矿物定向排列所显示的构造,是变质岩中最常见、最带有特征性的构造。整个岩石的矿物成分或岩石颜色,都是比较均匀分布的,并不能看到稳定、持续的“层”。层理构造,层理沉积岩在形成过程中,由于先后沉积下来的矿物或岩屑的颗粒大小、成分、形状和颜色在垂直方向发生变化而显示的成层现象。它的层厚度相对比较稳定或者呈现出有规则的纹理(平行的或者相交的)。1.10支出下列各组岩石的主要区别;1片麻岩-片岩;2千枚岩-页岩-片岩-板岩;3片麻岩-花岗岩;4石英岩-石英砂岩-大理岩;5石灰岩-白云岩-泥灰岩。1-11岩石的主要物理性质指标有哪些?1)岩石块体的密度和重度ρ=m/v,γ=9.80ρ2)岩石颗粒密度ρp=ms/Vs3)孔隙率n=Vv/V4)岩石的吸水性ωa=(ma-md)/md*100%5)岩石的抗冻性Lƒ=(ms-mƒ)/ms*100%1-12试述风化作用级其基本类型和特征。1)物理风化作用,只产生单纯的机械性破坏,由温度变化和水的冻胀引起,结果是最初使岩石产生大小不等、方向无序的裂隙,裂隙发展增多,最后形成大小不等的岩屑堆积。2)化学风化作用,包括1氧化作用,2溶解作用,3水化作用,4水解作用。结果是岩石中的矿物成分发生化学变化,改变或破坏岩石的性状,并可形成次生矿物。1-13试述影响风化作用的诸因素。气候、地形、地下水岩石性质、断层、裂隙1-14如何对岩体风化进行分带?各特征带及主要区别是什么?依据声波纵波速度、点荷载强度指数及回弹值三项指标,将岩石风化程度分为以下5类。1)残积土,它是岩石风化的最终产物,多为含砂砾的粘性土,承载力很低,一般在0.1~0.3MPa之间2)全风化带,未扰动时保持原岩结构的外观,扰动后呈土夹砂砾状堆积。承载力在0.2~0.6MPa之间。孔隙率较大,压缩性中等,崩解性强,抗冲刷能力低。3)强风化带,风化带中最不均一的一个带,孔隙率,吸水率较高,渗透性很强,抗压强度低。允许承载力为0.5~1.0MPa。4)中等风化带,常沿裂隙风化较重,可有全、强风化的夹层、槽或带分布,渗透性强。。5)微风化带物理力学性质比新鲜岩石稍有降低,仅沿裂隙面有风化侵染现象岩浆岩表岩石类型酸性中性基性超基性化学成分特点富含Si,Al富含Fe,MgSio含量(%)大于6565~5252~45<45颜色浅色(灰白,浅红,褐)→深色(深灰,黑,暗绿)主要的正长石石英正长石斜长石角闪石斜长石辉石橄榄石辉石次要的黑云母角闪石角闪石黑云母黑云母辉石角闪石橄榄石角闪石喷出岩流纹状气孔状杏仁状块状玻璃质隐晶质火山碎斑状黑曜岩,浮岩,火山颍灰岩,火山集块岩流纹岩粗面岩安山岩玄武岩苦橄岩侵入岩浅成岩块状隐晶质似斑状细粒伟晶岩,细晶岩,煌斑岩等各种脉岩类花岗斑岩正长斑岩闪长玢岩辉绿岩苦橄玢岩深成岩块状全晶质等粒状花岗岩正长岩闪长岩辉长岩橄榄岩辉石岩沉积岩表岩类结构主要矿物成分主要岩石碎屑岩粒状结构(颗粒粒径d>2.00mm)岩石碎屑或岩块角砾岩砾岩砂质结构(颗粒粒径d=0.05~2.00mm)石英、长石、云母、角闪石、辉石石英砂岩、长石砂岩粉砂质结构(颗粒粒径d<2.00mm)石英、长石、粘土矿物、碳酸盐矿物粉砂岩粘土岩泥质结构(d<0.005mm)粘土矿物为主,含少量石英、云母泥岩、页岩化学岩及生物化学岩化学结构及生物结构致密状、粒状、鲕状方解石,白云石、粘土矿物泥灰岩、石灰岩白云石、方解石白云质灰岩、白云岩结核状、鲕状、纤维状、致密状石英、蛋白石、硅胶燧石岩、硅藻岩钙、钾、钠、镁的硫酸盐及氯化物石膏岩、石盐岩、钾盐岩碳、碳氢化合物、有机质煤、油页岩变质作用构造、结构岩石名称主要矿物成分原岩区域变质片麻状构造变晶结构片麻岩石英、长石、云母、角闪石中、酸性岩浆岩,砂岩,粉砂岩,粘土岩片状构造变晶结构片岩云母、请示、化石、绿泥石、石英粘土岩、砂岩、泥灰岩、岩浆岩、凝灰岩千枚状构造变晶结构千枚岩绢云母、石英、绿泥石粘土岩、粉砂岩、凝灰岩板状构造变余结构板岩粘土矿物、绢云母、绿泥石、石英粘土岩、粘土质粉砂岩区域变质接触变质块状构造变晶结构石英岩石英为主,有时含绢云母砂岩、硅质岩大理岩方解石、白云石石灰岩、白云岩动力变质碎裂结构碎裂岩原岩石块各类岩石糜棱机构糜棱岩原岩碎屑各类岩石第二章2.1地质历史如何划分?熟记代、纪、新生代的世和主要构造运动的名称、顺序。答:地质历史划分为若干大小级别不同的时间段落或时期。按时间的长短依次为宙、代、纪、世、期。代的名称(从远到近):(古中新)太古代、(古中新)元古代、(早晚)古生代、中生代、新生代。纪的名称(从远到近):长城纪、蓟县纪、青白口纪、南华纪、震旦纪、寒武纪、奥陶纪、志留纪、泥盆纪、石炭纪、二叠纪、三叠纪、侏罗纪、白垩纪、古近纪、新近纪、第四纪。新生代的世(从远到近):古近纪(古新世、始新世、渐新世)、新近纪(中新世、上新世)、第四纪(早更新世、中更新世、晚更新世、金新世)。主要的构造运动:1.按照地壳运动方向划分的类型(着眼于空间表现)、垂直运动(“升降运动”、“造陆运动”——沿地球半径方向)、水平运动(“造山运动”——沿地球切线方向)2.按照构造运动发生的时期划分的类型(着眼于时间分布)、新构造运动(晚第三纪以来)、古构造运动(晚第三纪以往)。2.2地质的相对时代如何确定?答:地层层位法、古生物化石法、岩性对比法、地层接触法(整合接触、平行不整合接触、角度不整合接触)。2.3何谓岩层产状的三要素?答:走向(岩层面与水平面的交线称为走向,其交线称为走向线)倾向(倾向及岩层的倾斜方向,是倾斜线的水平投影所指的方向)倾角(倾角纪岩层的倾斜角度,是层面与水平面所夹的最大锐角,也就是倾向线与倾斜线的夹角)2.4试述褶皱形态的分类及主要特征。答:1、按轴面和两翼岩层产状分类(1)直立褶皱。轴面直立,两翼岩层倾向相反,倾角大致相等。(2)倾斜褶皱。轴面倾斜,两翼岩层倾向相反,倾角不相等。(3)倒转褶皱。轴面倾斜,两翼岩层倾向相同,倾角相等或不相等,一翼岩层层位正常,另一翼层位倒转。(4)平卧褶皱。轴面和两翼岩层近水平,一翼岩层位正常,另一翼倒转。(5)翻卷褶皱。为轴面弯曲的平卧褶皱。2.5在野外如何识别有无褶皱现象的存在?答:首先,垂直于地层走向进行观察,当地层重复出现并对称分布是,便可肯定有褶皱构造。其次,再分析地层新老关系组合关系,中间是老地层,两边对称分布的是新地层,故为背斜;中间是新地层,两边的是老地层,故为向斜。2.6构造节理有几种类型?主要特征是什么?(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