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国民收入核算的理论与方法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云南民族大学经济学院潘海岚博士、教授E-mail:pan_hailan@163.com宏观经济学Macroeconomics布利丹毛驴的选择经济学是选择的科学,我们从《拉封丹寓言》中的那头布利丹毛驴,进入经济学的圣殿。人生何尝不是一门选择的学问。思考:经济学与我新学期致辞‚……我们非常羡慕你,首次远航去经济学的世界从事激动人心的探险。这种惊心动魄的经历你一生只有一次。因此,当你开始之时,我们要说:‘祝你一帆风顺!’……‛(1970年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保罗·萨缪尔森《经济学》致全体经济学初学者)经济学是一门迷人的学问。而最令人着迷的是,它的基本原理如此简单,只要一张纸就可以写完,而且任何人都可以了解,然而真正了解的人又何其稀少。----M.弗里德曼人喜欢习惯,因为造就它的就是自己。愿景EnjoyEconomicsEnjoyLearningHaveOwnBelief教材:《西方经济学》(宏观部分)第四版,高鸿业主编,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7。参考教材:《经济学原理》(宏观经济学分册)第四版,曼昆,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经济学》(第17版),保罗·A·萨谬尔森、威廉·D·诺德豪斯,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04。《宏观经济学》袁志刚,樊潇彦,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经济学》下册,斯蒂格利茨,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7。推荐课外读物:《经济学家茶座》山东人民出版社《南风窗》杂志《21世纪经济报道》《经济观察报》本课程学习安排:先修要求本课程属于初级程度,要求学生具备经济数学基础知识。课程目标本课程的主要目标是帮助学生掌握宏观经济学的基本概念和分析框架,并能运用这些知识解释和预测现实中的经济现象,也为今后研究生阶段的学习和研究提供理论基础。课程准备学生如果在课前预习指定教材的相关内容将有所裨益。考试分数平时作业+考勤+课堂表现(个人思考)30%期末考试70%相关规则作业不能缺漏,“个人思考”表现突出可加分计入总评目录国民收入核算的理论与方法简单国民收入决定理论IS-LM模型—产品市场与货币市场一般均衡时的国民收入总需求—总供给模型(AD-AS模型)失业与通货膨胀理论经济周期与经济增长理论宏观经济政策开放经济理论简要回顾微观经济学拉封丹寓言的启示宏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之旅现代宏观经济学的产生宏观经济学产生的两个理论前提1936年凯恩斯《通论》发表;提出国民收入决定理论20世纪40-50年代库兹涅茨提出国民收入核算体系现代宏观经济学之父国民生产总值之父(一)理解宏观经济学需要注意的问题(二)宏观经济学的基本假设(三)宏观经济学的基本内容一、宏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Macroeconomics)以整个国民经济为研究对象,通过研究经济中各有关总量的决定及其变化,来说明资源如何才能得到充分利用的理论。宏观经济学以整个国民经济活动作为考察对象,研究社会总体经济问题(经济波动、经济增长、就业、通货膨胀、国家财政、进出口贸易、国际收支)以及相应的经济变量的总量(国民收入、就业量、消费、储蓄、投资、物价水平、利息率、汇率)是如何决定的及其相互关系。要分析的根本问题:经济资源如何决定国民收入或就业量商品、货币市场如何决定国民收入和物价水平国民收入水平和物价水平的波动与经济周期及经济增长宏观经济学主体居民户(家庭)企业政府国外部门商品市场金融市场要素市场国际市场理解宏观经济学要注意四个方面第一,其研究对象是整个经济;第二,解决的问题是资源利用;(暗含什么假设?)第三,其中心理论是国民收入决定理论;第四,研究的方法是总量分析。总量是能够反映整个经济运行情况的经济变量。一类是个量的总和;另一类是平均量。宏观经济学的基本假设现代宏观经济学产生于20世纪30年代,其基本内容基于三个前提条件:第一,市场机制是不完善的;→“市场失灵”第二,政府有能力调节经济,纠正市场机制的缺点;第三,宏观经济分析的制度前提是混合经济制度。值得注意的是:政府干预往往出现‚政府失灵‛,特别在发展中国家主要内容主要内容:国民收入决定理论、就业理论、通货膨胀理论、经济周期理论、经济增长理论、财政与货币政策理论、开放经济理论二、微观经济学与宏观经济学的联系第一,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互为前提,相互补充。第二,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是互相渗透的,也就是说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三、经济学的研究方法实证分析和规范分析个量分析与总量分析边际分析法均衡分析法1960’s后期开始,发生了至少四个方面的变化:非凯恩斯学派宏观经济学的复兴;凯恩斯学派对供给总量与规范经济学问题的强调;凯恩斯与非凯恩斯学派宏观经济学的互相渗透;宏观经济学的微观经济学基础问题。四、现代宏观经济学进一步发展和演变新的进展:1980’s以后:理性预期学说的兴起及其影响的扩大;非均衡理论的影响不断增加;对经济增长问题的关注显著增大;政府调节失效或‚政府失灵‛问题引起广泛的注意。国民生产总值和国内生产总值国民收入核算的方法与国内生产总值相关的宏观经济变量国民收入核算中的恒等关系第一章国民收入核算理论与方法第一节国民收入核算的方法研究整个社会的经济活动,首先必须要对我们所研究、处理的对象—总产出或总收入进行定义、计量和描述的一套方法,正如做生意要记帐,管仓库要称量。国民收入核算就是研究这套方法的(SNA)核算国民经济活动的核心指标是国民(内)生产总值。(GDP)一、国民生产总值1.国民生产总值(GNP)国民生产总值(GrossNationalProduct,简称GNP)是指一定时期(通常为1年)内一国或地区内常住居民在国内和国外所生产的所有最终产品和提供劳务的市场价值总和。例:看一个从棉花到制成服装的例子,假设所有价值都是当年新生产的价值,不计生产棉花消耗的肥料、种子等价值。棉花售价为50元,纺成棉纱后售价为60元,棉纱织成棉布后售价为70元,棉布制成服装后售价为90元。在这个过程中,社会所创造的新价值并不是50+60+70+90=270元,因为棉花价值50元在棉纱、棉布和服装中共重复计算过3次,而棉纱的价值在棉布和服装中重复计算过2次,同理,棉布的价值在服装中也被重复计算了。棉花棉纱棉布服装506070新增价值506070909010102050新增价值原有价值图:如果我们把重复计算的部分除去,则棉纱厂新创价值10元,织布厂新创价值10元,服装厂新创价值20元。本年中全社会新创造的总价值50+10+10+20=90元,正好等于服装最终卖给消费者的价格是90元。中间产品与最终产品上例中,服装由作为最终使用者的消费者购买并消费,是最终产品;而棉花、棉纱、棉布都被用于再出售、再次加工,以生产另外的产品,属于中间产品。1.最终产品:在一定时期内生产的并由最后使用者购买的产品和劳务。2.中间产品:用于再出售以供生产另外产品用的产品。国内生产总值(GDP)与国民生产总值(GNP)国内生产总值(GDP)是指某个特定国家在一定时期内所生产的全部最终产品和劳务的市场价值的总和。这里的特定国家是按照地理上的国境范围来理解的,即本国领土范围内生产的全部最终产品与劳务的市场价值的总和构成一国一定时期的GDP。国民生产总值(GNP)也是指某个特定国家一定时期内生产的全部最终产品和劳务的市场价值总和。但是,这里的特定国家是按照人口统计来衡量的。具体说,国民生产总值是指本国常住居民所生产的全部最终产品和劳务的市场价值的总和。常住居民一般包括:居住在本国领土内的本国公民暂住在外国的本国公民常年居住在本国但未加入本国国籍的外国公民国民生产总值与国内生产总值的关系GDP与GNP的区别GDP是与所谓国土原则联系在一起的。凡是在本国领土上创造的收入,不管是不是本国国民所创造的,都被计入本国的GDP。如外国公司在本国子公司所得利润应计入本国的GDP,而该国企业在国外子公司创造的利润就不计入本国GDP。GNP是与所谓国民原则联系在一起的。凡是本国国民(包括本国公民以及常驻外国但未加入外国国籍的居民)所创造的收入,不管生产要素是否在国内,都被计入本国GNP。如一国企业处于国外的子公司的利润收入应该计入该国的GNP,而外国公司位于本国的子公司所创造的利润收入则不应被计入该国的GNP。GNP与GDPGNP=GDP+本国公民在国外的资本和劳务所创造的全部产值与收入-外国公民在本国的资本和劳务所创造的全部产值和收入GDP=GNP-本国公民在国外的资本和劳务所创造的全部产值与收入+外国公民在本国的资本和劳务所创造的全部产值和收入二者关系:GNP=GDP+国外要素支付净额其中,国外要素支付净额=本国生产要素在世界其他国家获得的收入-本国付给外国生产要素在本国获得的收入。理解GDP注意事项:1.市场价值的概念:最终产品的单位市场价格×产量2.最终产品的价值:为避免重复计算,中间产品不计入。(既包括产品,也包括服务→按其获得的报酬收入计)3.一定时期内所生产而非售卖的最终产品价值:区别于销售总值。本年度生产但未卖出的产品可看作是企业的存货投资。4.是流量而非存量:从无到有生产出来的过程、能力。只计量一次。5.一般仅指市场活动导致的价值:家务劳动、自给自足的生产活动不计入GDP。二、国民收入的核算方法根据GDP的概念,从理论上说,只要将所有最终产品的市场价值加总就能得到GDP的数值。即GDP=P1*Q1+P2*Q2+P3*Q3……但是,事实上难以这样计量:难以明确区分最终产品与中间产品。即使区分开来,清单也会太长。一般采用如下方法:支出法:核算整个社会在一定时期内购买最终产品的支出总额。收入法:核算整个社会在一定时期内获得的收入总额。部门法:核算各行各业在一定时期生产中的价值增值总额。最常用的是前两种,即支出法和收入法。(一)支出法(expenditureapproach)支出法:又称为产品流动法、产品支出法或最终产品法。它是从产品的使用出发,把一年内购买各项最终产品的支出加总起来,计算出该年内生产出来的产品与劳务的市场价值。即把购买各种最终产品所支出的货币加在一起,得出社会最终产品的流动量的货币价值总和。用支出法核算GDP通过核算在一定时期内整个社会购买最终产品的总支出来计量GDP。1.消费(C):居民个人消费,包括购买耐用消费品(小汽车、电视机、洗衣机等)、非耐用消费品(食物、衣服等)、劳务(医疗、旅游、理发等)的支出。建造(购买)住宅的支出不包含在内。用支出法核算GDP2.投资(I):增加或更换资本资产(包括厂房、住宅、机械设备及存货)的支出。资本物品与中间产品的区别:中间产品在生产别的产品时全部被一次消耗掉,而资本物品只是部分被消耗。资本物品由于损耗造成的价值减少被称为折旧。资本物品被当作最终产品。折旧包括资本物品的物质磨损与精神磨损。用支出法核算GDP投资包括:固定资产投资与存货投资两大类。固定资产投资:新厂房、新设备、新商业用房、新住宅的增加。存货投资:企业掌握的存货价值的增加或减少。投资是一定时期内增加到资本存量中的资本流量,而资本总量则是经济社会在某一时点上的资本存量。总投资=净投资+重置投资例:某企业机器厂房设备共有存量1000万元,每年消耗即折旧100万元,则10年后全部损耗光。如果投资300万元,其中100万元用于补偿旧资本消耗,200万元用于添加新设备。即:重置投资为100万元,净投资为200万元,总投资为300万元。类比:总投资相当于入水管流量,折旧相当于出水管流量,水池中的水量相当于资本存量,净投资对应的是水池中水量的变化量。用支出法核算GDP3.政府购买(G)政府购买是指各级政府购买产品与劳务的支出。但是,政府购买只是政府支出的一部分,政府支出中还包括转移支付,这一部分支出是不计入GDP的。政府转移支付、公债利息、救济金不计入GDP,因为它们只是简单地把收入从一部分人(组织)转移到另一部分人(组织)手中,没有实际的相应的物品或劳

1 / 70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