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会计准则与国际财务报告准则趋同论文结构绪论会计准则趋同概述IASB与高质量会计准则IFRS的最新变化对我国的影响分析我国实现会计准则趋同的策略结论绪论为应对席卷全球的国际金融危机,20国集团于2008年11月15日召开了华盛顿峰会,会议深刻分析和总结了金融危机的根源,提出了应对金融危机的对策,以及改进国际会计准则理事会的治理结构和建立全球统一的高质量会计准则的目标。2009年9月2日,财政部印发了《中国企业会计准则与国际财务报告准则持续全面趋同路线图(征求意见稿)》向国内外广泛征求意见。倡导会计理论和实务界全面深入地参与IFRS的制定,促进IASB在会计准则重大修改中充分考虑新兴市场经济国家的情况,为建立全球统一的高质量会计准则作出应有的贡献。研究背景研究目的研究意义绪论总目标:提出我国会计准则与国际财务报告准则持续全面趋同的构想。具体目标:①分析IASB对IFRS的修改情况及对我国准则的影响。②探讨我国企业会计准则与IFRS的持续全面趋同策略。研究背景研究目的研究意义绪论研究背景研究目的研究意义理论意义:①有助于提高对高质量会计准则的认识。②为我国会计准则国际趋同路线选择提供理论基础。应用价值:①有利于推进参与IFRS的修改②有助于我国会计准则等效,推动我国市场经济地位的承认。会计准则趋同概述会计准则国际趋同的涵义会计准则国际趋同的必然性我国会计准则的趋同历程会计准则国际趋同的涵义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影响下,在国际强势集团的推动下,各国国内会计准则在不断的国际比较和协调中,向现在大部分国家和地区比较认可的国际会计准则靠拢甚至吻合的一个发展过程。是进步,是方向不等同于相同需要一个动态的过程是一种互动会计准则国际趋同的必然性2001年IASC改组为IASB,改组后的IASB的一个主要目标就是积极与国家准则制定机构合作,促使国家会计准则和国际财务报告准则高质量地趋同。目前,世界上几乎所有的国家都在以某种方式向IFRS靠近,许多国家已经采用IFRS或者以IFRS为基础制定自己的准则。发展国际贸易的必然要求跨国公司发展的必然要求降低成本、提高效率的必然要求各国的推动作用经济发展的必然要求我国会计准则的趋同历程2006会计准则的发布2006年2月,财政部发布企业会计准则,顺应了我国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实现了与国际财务报告准则的实质性趋同,是我国会计准则改革与发展的重要里程碑,对于完善市场经济体制,维护市场经济秩序,促进社会和谐,保障社会公众利益具有重要意义。该会计准则体系的发布,作为“中国会计史上新的里程碑”,它既是旧阶段的终点也是新阶段的起点,标志着中国会计准则与国际财务报告准则实现了实质性趋同。具体方面与国际财务报告只存在极少数差异,包括:关联方关系及其交易的披露、资产减值的转回、同一控制下的企业合并、政府补助等方面。我国会计准则的趋同历程会计准则等效会计准则等效是指使世界上其他国家或地区,在会计准则内容和实施上与中国相互认可对方的准则,使我国企业会计准则与其他国家或地区会计准则等效,并获得对方上市地监管机构的接纳。我国发布新企业准则后,随即启动了会计准则等效工作,推动我国会计准则得到主要市场经济国家和国际的认可,实现与国际财务报告准则具有同等效力。先后实现了我国内地和香港的会计准则等效、中欧会计准则等效、中美会计准则等效。我国会计准则的趋同历程持续全面趋同•IASB修改了《国际会计准则第27号——合并财务报表和单独财务报表》,删除了成本法,同时修改《国际财务报告准则第1号——首次采用国际财务报告准则》•IASB参照我国准则修改了IAS24•2009年11月4-5日,我国发起亚洲——大洋洲会计准则制定机构组(AOSSG)•2010年4月,财政部印发了《中国企业会计准则与国际财务报告准则持续全面趋同路线图》IASB与高质量会计准则•高质量会计准则的提出•G20和FSB的推动•IASB最新动态修订金融工具准则修订公允价值准则修订财务报表列报准则高质量会计准则•要以公认的财务报告概念框架的核心概念为基础•准则必须能实现可比性、透明度和充分的信息披露,可供投资者在不同期间都能进行公司业绩的分析•准则必须严格地加以解释和应用内容标准立项、发布和实施时间作出恰当的选择基本结构符合财务会计概念框架的要求术语的定义、确认标准、计量属性选择和对披露要求清晰、明确、易懂、严密、完整导向目标而不是规则制定有组织保证程序公开透明执行、解析和运用保持严格的一致性认定经过一定实践,并通过专家和公众的评估环境条件准则制定人员的素质、上市公司的公司治理结构、高质量审计准则等一些基本结构G20和FSB的推动二十国集团(G20)是1999年由八国集团的财长在华盛顿宣布成立的。G20是布雷顿森林体系框架内非正式对话的一种新机制,推动发达国家和新兴市场国家之间就实质性问题进行讨论和研究,寻求合作并促进国际金融稳定和经济的持续增长。G20会议当时只是由各国财长或各国中央银行行长参加,自从2008年由美国引发的全球金融危机使金融体系成为全球的焦点,举行G20首脑会议才扩大了各个国家的发言权。金融稳定论坛(FSF)是七国集团(G7)为应对亚洲金融危机,维护全球金融稳定而发起并设立的国际论坛。该论坛自成立以来在促进金融体系稳定方面做出了积极努力。美国金融危机的爆发并全球蔓延使金融稳定问题成为国际社会关注的重要议题。2009年4月,G20伦敦金融峰会达成一致,决定新建金融稳定理事会(FSB),在更强健的组织基础上重构金融稳定论坛,采取更切实的措施维护全球金融稳定。G20峰会和FSB为应对金融危机、推进建立高质量会计准则做出了突出的贡献。金融工具分类与计量•将金融资产由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当期损益的金融资产、持有至到期投资、贷款和应收款项及可供出售金融资产简化为按公允价值计量和按摊余成本计量两类。•金融资产同时满足企业业务经营模式与合同现金流量特性的两个条件时,可采用摊余成本计量金融资产。其余按公允价值计量。公允价值变动计入损益或其他综合收益。是是否是否是是否否金融资产整体是否一项权益投资?金融资产整体是否一项独立衍生工具?持有金融资产的业务模式的目标是否为了收取合同现金流量?金融资产的合同现金流量仅仅是本金以及未付本金的利息的付款额?主体是否运用了公允价值计量选择权以减少会计计量的不匹配?以摊余成本计量权益投资是否是为交易而持有?主体是否已作出不可撤消的指定,将权益投资指定为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其他综合收益?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其他综合收益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损益是否否否是金融工具分类与计量金融负债(整体或部分)以摊余成本计量或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损益。为交易而持有的金融负债(如衍生负债)、以及运用公允价值选择权进行指定的贷款承诺和财务担保合同将继续以公允价值计量,所有公允价值变动均计入损益。对于所有其他运用公允价值选择权指定为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损益的金融负债,适用修订后的负债信用风险指引,即归属于信用风险变动的负债公允价值变动金额计入其他综合收益,而余下的公允价值变动金额则计入损益,但是如果归属于信用风险的公允价值变动计入其他综合收益会产生或增加会计不匹配,则主体应将公允价值变动的全额计入损益。所有其他金融负债将应用IAS39的现行标准以摊余成本计量。金融工具减值引入预期损失法,要求主体在初始计量时就要确定金融资产的预计信用损失,并在此基础上计算实际利率,在金融资产的存续期间按分摊到每一期的初始信用损失计提减值准备,同时将其从合同利息收入中扣除,并且在每个会计期间内还要重新估计预期信用损失。通过考虑以摊余成本计量的金融资产在存续期内的预计未来信用损失,来实现损失的提前确认。方法已发生损失法预期损失法实际利率的初始确定基于初始账面金额净值和预计的未来现金流量,忽略预计未来信用损失基于初始账面金额净值和针对预计未来信用损失而调整的预计现金流量减值的触发事件必须具备;以指标(减值客观证据)为基础没有触发事件修正后的账面金额的计量将反映已发生损失的预计现金流量按原实际利率(针对固定利率工具)折现无公允价值调整不反映仍未发生的预计未来信用损失持续更新反映预计损失的预计现金流量,按原实际利率(针对固定利率工具)折现无公允价值调整反映预计未来信用损失减值的确认计入损益计入损益后续减值如果发生未来损失通过持续重新估计现金流量自动确认减值后的收入确认基于原实际利率(针对固定利率工具)基于实际利率转回如果确认减值损失后存在触发事件则必须转回转回后的金额不得超过摊余成本通过调整预计现金流量自动转回(无需触发事件)转回后的金额不得超过按实际利率折现的全额合同现金流量公允价值计量将公允价值定义为“计量日市场参与者在有序交易中出售资产或转移负债所收取或支付的价格”。按三层级进行估值确定时,首先看是否适用第一层的标准,不适用的情况下再逐级向第二层、第三层判断。层级金融产品类别估值依据第一层级有活跃市场交易活跃市场报价第二层级交易不活跃市场参考同类产品在活跃市场中的报价或者采用由客观数据支持的价值模型第三层级没有交易市场主观判断和市场假设建立估值模型公允价值计量公允价值计量的核心是向报告主体可以进入的最有利市场的参与者出售资产(或转移负债)所获得的价格。最有利的市场是指报告主体在参考交易成本和运输成本后以收取最高金额出售资产(或以支付最低金额转移负债)的市场。然而,交易成本并不属于公允价值计量的一部分,因为它不是资产或负债的属性。若地点是资产的一种属性(例如对商品而言),最有利市场中的价格应根据将资产运至(或运出)该市场所发生的成本(如有)进行调整。主体一般交易所在的市场即被假定为最有利的市场。公允价值计量在确定主体最有利市场中的参与者为取得一项资产而支付(或承担一项负债而收到)的价格时需运用判断。为此,应假设市场参与者:不是报告主体的关联方;熟悉市场情况;并且自愿对资产或负债进行交易。根据相关建议,主体无需执行详细分析以确定每位市场参与者愿意为取得资产而支付(或承担负债而收到)的价格。在计量日可能不存在对资产或负债的实际交易(如在报告期末对资产或负债进行后续计量时确定公允价值)。未发生实际交易并不改变公允价值的计量目标。公允价值计量根据市场参与者对资产或负债进行定价所采用的假设,假定交易在计量日发生。如果交易可以从市场中直接观察到,则公允价值的确定相对更为直接。如果交易不可以从市场中直接观察到,则运用估值技术确定公允价值。公允价值计量在考虑市场参与者购买资产所支付的价格时,主体应考虑市场参与者通过使用资产或将资产授予能够实现其最高和最佳使用的其他市场参与者而产生经济利益的能力。“最高和最佳使用”是指能够使某一资产(或其所在资产或负债组)价值最大化的使用,假设在计量日该资产的使用在技术上可能、在法律上允许、在经济上可行。财务报告准则•改变了报表项目分类理念和方法,IASB和FASB支持按主体业务活动列报,根据管理层的意图进行分类而不是按约定俗成的要素进行分类。提议的财务报表列报模式要求主体提供的一套完整财务报表包括:财务状况表、全面收益表、现金流量表和权益变动表及附注,并要求分别列报其有关创造价值的方式(业务活动)和为业务活动融资的方式(融资活动)。财务报告准则•主体在经营活动部分应该进一步将业务活动与投资活动的信息分别列示。•主体应根据融资来源分别列报业务融资的信息。具体来说,主体应分别列示有关非所有者来源和所有者来源的资金及其变化。•主体应分别列示非持续经营与其筹资活动相关的信息。•主体在财务状况表和现金流量表中应分别列示所得税信息与其他信息。主体在综合收益表中应单独列示持续经营收益(即来自经营活动和融资活动的净收益或净损失)和非持续经营收益和其他全面收益项目(税后金额列示)。财务状况表综合收益表现金流量表营业经营资产和负债投资资产和负债营业经营收入和支出投资收入和支出营业经营现金流投资现金流筹资筹资资产筹资负债筹资筹资资产收入筹资负债支出筹资筹资资产现金流筹资负债现金流所得税所得税所得税终止经营终止经营(扣除所得税后的净额)终止经营其他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