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数学下册知识点总结归纳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1八年级数学(下册)知识点归纳总结第十六章二次根式【知识回顾】1.二次根式:式子a(a≥0)叫做二次根式。(1)含二次根号;(2)被开方数为非负数2.最简二次根式:必须同时满足下列条件:⑴被开方数中不含开方开的尽的因数或因式;⑵被开方数中不含分母;⑶分母中不含根式。3.同类二次根式:二次根式化成最简二次根式后,若被开方数相同,则这几个二次根式就是同类二次根式。4.二次根式的性质:(1)a≥0(a≥0);(2)(a)2=a(a≥0);(4)ab=a·b(a≥0,b≥0);(5)bbaa(b≥0,a0).5.二次根式的运算:(1)二次根式乘法法则即被开方数相乘,二次根号不变。(2)二次根式除法法则即被开方数相除,二次根号不变。(3)二次根式的加减:(一化,二找,三合并)①将每个二次根式化为;②找出其中的③合并。注意:二次根式的加减类似于合并同类项,关键是把合并。(4)分母有理化。(5)二次根式的混合运算:①运算律(、、)仍然适用.②多项式的乘法则仍然适用.包括:单乘单、单乘多、多乘多以及乘法公式平方差公式:完全平方公式③二次根式的运算中,最后结果应化为。6、二次根式化简常用的两种方法第十七章勾股定理1.勾股定理:如果直角三角形的两直角边长分别为a,b,斜边长为c,那么a2+b2=c2。2.勾股定理逆定理:如果三角形三边长a,b,c满足a2+b2=c2。,那么这个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0)(0)aaa2(3)(0,0)abab(0,0)aabbacbab23.经过证明被确认正确的命题叫做定理。我们把题设、结论正好相反的两个命题叫做互逆命题。如果把其中一个叫做原命题,那么另一个叫做它的逆命题。(例:勾股定理与勾股定理逆定理)4.直角三角形的性质(1)、直角三角形的两个锐角互余。可表示如下:∠C=90°∠A+∠B=90°(2)、在直角三角形中,30°角所对的直角边等于斜边的一半。∠A=30°可表示如下:BC=21AB∠C=90°(3)、直角三角形斜边上的中线等于斜边的一半∠ACB=90°可表示如下:CD=21AB=BD=ADD为AB的中点5、常用关系式由三角形面积公式可得:ABCD=ACBC,可得斜边上的高CD=ABBCAC6、直角三角形的判定1、有一个角是直角的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2、如果三角形一边上的中线等于这边的一半,那么这个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3、勾股定理的逆定理:如果三角形的三边长a,b,c有关系222cba,那么这个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7、证明的一般步骤(1)根据题意,画出图形。(2)根据题设、结论、结合图形,写出已知、求证。(3)经过分析,找出由已知推出求证的途径,写出证明过程。第十八章平行四边形1.四边形的内角和与外角和定理:(1)四边形的内角和等于360°;(2)四边形的外角和等于360°.2.多边形的内角和与外角和定理:(1)n边形的内角和等于(n-2)180°;(2)任意多边形的外角和等于360°.ABCD1234ABCD33.平行四边形的性质:ABCD是平行四边形.321)对角线互相平分;(;)对角相等,邻角互补(;)两组对边平行且相等(4.平行四边形的判定:是平行四边形)对角线互相平分()一组对边平行且相等()两组对角分别相等()两组对边分别相等()两组对边分别平行(ABCD54321.5.矩形的性质:因为ABCD是矩形.3;2;1等)对角线互相平分且相()四个角都是直角()对边平行且相等(6.矩形的判定:平行四边形)对角线相等()三个角都是直角(一个直角)平行四边形(321四边形ABCD是矩形.7.菱形的性质:因为ABCD是菱形.321分对角)对角线垂直平分且平(;)对角相等,邻角互补(;)对边平行,四边相等(8.菱形的判定:边形)对角线垂直的平行四()四个边都相等(一组邻边等)平行四边形(321四边形四边形ABCD是菱形.9.正方形的性质:因为ABCD是正方形.321等,平分对角)对角线垂直平分且相()四个角都是直角;()对边平行,四边相等(10.正方形的判定:对角线垂直)矩形(一组邻边相等矩形)(一个直角)菱形(对角线相等)菱形(4321四边形ABCD是正方形ABDOCCDBAOABDOCCDBAOADBCOADBCOCDABCDAB411.三角形中位线定义:连接三角形两边中点的线段叫做三角形中位线。定理:三角形的中位线平行第三边,并且等于它的一半三角形.三公式:1.S菱形=底乘高=对角线乘积的一半S矩形=长宽2.S平行四边形=底乘高S正方形=边长边长=对角线乘积的一半四规律:※1.若n是多边形的边数,则对角线条数公式是:2)3n(n.2.规则图形折叠:折痕两旁的图形全等。3.如图:平行四边形、矩形、菱形、正方形的从属关系.4.常见图形中,仅是轴对称图形的有:角、等腰三角形、等边三角形、正多边形、等腰梯形……;仅是中心对称图形的有:平行四边形;既是轴对称图形又是中心对称图形的有:线段、矩形、菱形、正方形、偶数边的正多边形、圆…….第十九章一次函数一.常量、变量:在一个变化过程中,数值发生变化的量叫做变量;数值始终不变的量叫做常量。二、函数的概念:函数的定义:一般的,在一个变化过程中,如果有两个变量x与y,并且对于x的每一个确定的值,y都有唯一确定的值与其对应,那么我们就说x是自变量,y是x的函数.三、函数中自变量取值范围的求法:(1)解析式为整式的函数,自变量的取值范围是全体实数。(2)解析式为分式的函数,自变量的取值范围是使分母不为0。(3)解析式为二次根式的函数,自变量的取值范围是使被开方数为非负数。(4)若解析式由上述几种形式综合而成,须先求出各部分的取值范围,然后再求其公共范围,即为自变量的取值范围。(5)对于与实际问题有关系的,自变量的取值范围应使实际问题中各变量都有意义。四、函数图象的定义:一般的,对于一个函数,如果把自变量与函数的每对对应值分别作为点的横坐标和纵坐标,那么在坐标平面内由这些点组成的图形,就是这个函数的图象.五、用描点法画函数的图象的一般步骤1、列表(表中通过计算列出一些自变量的值及其对应的函数值。)注意:列表时自变量由小到大,相差一样,有时需对称。EDCBA平行四边形矩形菱形正方形52、描点:(在直角坐标系中,以自变量的值为横坐标,相应的函数值为纵坐标,描出表格中数值对应的各点。3、连线:(按照横坐标由小到大的顺序把所描的各点用平滑的曲线连接起来)。六、函数有三种表示形式:(1)列表法(2)图像法(3)解析式法七、正比例函数与一次函数的概念:一般地,形如y=kx(k为常数,且k≠0)的函数叫做正比例函数.其中k叫做比例系数。一般地,形如y=kx+b(k,b为常数,且k≠0)的函数叫做一次函数.当b=0时,y=kx+b即为y=kx,所以正比例函数,是一次函数的特例。直线y=kx+b可看做是由直线y=kx向上(或向下)平移b个单位而得到的,b0,向上移;b0,向下移。其规律是:上加下减。八、正比例函数的图象与性质:(1)图象:正比例函数y=kx(k是常数,k≠0))的图象是经过原点的一条直线,我们称它为直线y=kx。(2)性质:当k0时,直线y=kx经过一,三象限,从左向右上升,即随着x的增大而增大;当k0时,直线y=kx经过二,四象限,从左向右下降,即随着x的增大而减小。九、求函数解析式的方法:(待定系数法):1、先根据题意和函数类型设出函数解析式,2、再把已知函数对应值或函数图象上点的坐标代入所设函数解析式中,得到方程或方程组3、解方程或方程组,确定解析式中未知的系数,4、把解得的未知系数代入原设中,从而写出具体的函数解析式。十、一次函数与方程或方程组及不等式之间的关系十、一次函数与方程或方程组及不等式之间的关系1、一次函数y=kx+b图像(直线y=kx+b)与x轴交点的横坐标就是一元一次方程kx+b=0的解.2、一次函数y=kx+b图像(直线y=ax+b)在x轴上方(或下方)的部分所对应点的横坐标的取值范围就是一元一次不等式kx+b>0或kx+b0的解集3、求两函数图象(两直线)交点坐标(a,b)就是由两函数解析式所组成方程组的解x=a,y=b.十一、一次函数与正比例函数的图象与性质一次函数概念如果y=kx+b(k、b是常数,k≠0),那么y叫x的一次函数.当b=0时,一次函数y=kx(k≠0)也叫正比例函数.图像过(0,b)和(-kb,0)的一条直线6性质k>0时,直线由左到右上升,y随x的增大而增大;k<0时,直线由左到右下降,y随x的增大而减小。当b0时,直线与y轴的交点坐标在正半轴上。当b0时,直线与y轴的交点坐标在负半轴上直线y=kx+b(k≠0)的位置与k、b符号之间的关系.(1)k0,b>0图像经过一、二、三象限;(2)k0,b<0图像经过一、三、四象限;(3)k0,b=0图像经过一、三象限;(4)k<0,b>0图像经过一、二、四象限;(5)k<0,b<0图像经过二、三、四象限;(6)k<0,b=0图像经过二、四象限。一次函数表达式的确定求一次函数y=kx+b(k、b是常数,k≠0)时,需要由两个点来确定;求正比例函数y=kx(k≠0)时,只需一个点即可.与坐标轴交点及围成三角形面积1、一次函数y=kx+b图像与X轴交点坐标为(-kb,0),与Y轴交点坐标为(0,b)。与坐标轴围成三角形面积为S=kb22直线位置关系(1)两直线平行比例系数k相等(2)两直线相交与y轴上同一点b值相等十二、函数图像与函数解析式及函数值之间的关系1、函数图象上点的坐标一定满足(代入解析式两边值相等)函数解析式。2、函数图像由左到右上升,函数值随自变量增大而增大;函数图像由左到右下降,函数值随自变量增大而减小;函数图像与x轴平行,函数值不变。3、函数图像在x轴上方,即函数值大于零;函数图像在x轴下方,即函数值小于零;函数图像与x轴交点函数值等于零。第二十章数据的分析一、数据的代表:平均数、众数、中位数、极差、方差1.统计学的几个基本概念总体:所考察对象的全体。样本:抽取的一部分考察对象个体;每一个考察对象。样本容量:样本中个体的数目。2.基本统计量(平均数、众数、中位数、极差、方差)的数学定义:(1)平均数:把一组数据的总和除以这组数据的个数所得的商。平均数反映一组数据的平均水平,平均数分为算术平均数和加权平均数。7算术平均数的计算公式:nxxxxxn3213、.加权平均数:若在一组数字中,出现次,出现次,…,出现次,那么叫做、、…、的加权平均数,其中,、、…、分别是、、…、它们的权。(2)众数:在一组数据中,出现次数最多的数据(有时不止一个),叫做这组数据的众数(3)中位数:将一组数据按大小顺序排列,把处在最中间的一个数(或两个数的平均数)叫做这组数据的中位数.(4)极差:一组数据中的最大值减去最小值所得的差称为极差,极差=最大值-最小值。(5)方差:各个数据与平均数之差的平方的平均数,记作s2.用“先平均,再求差,然后平方,最后再平均”得到的结果表示一组数据偏离平均值的情况,这个结果叫方差,计算公式是:s2=[(x1-)2+(x2-)2+…+(xn-)2]方差是反映一组数据的波动大小的一个量,其值越大,波动越大,也越不稳定或不整齐。(6)、标准差:方差的算术平方根,记作s。3.数据的收集与整理的步骤:(1).收集数据;(2).整理数据;(3).描述数据;(4).分析数据;(5).撰写调查报告;(6).交流。4.平均数、方差的三个运算性质如果一组数据x1,x2,x3,……,xn的平均数是x,方差是s2,那么(1)一组新数据x1+b,x2+b,x3+b,……,xn+b的平均数是x+b,方差是s2;(2)一组新数据ax1,ax2,ax3,……,axn的平均数是ax,方差是a2s2;(3)一组新数据ax1+b,ax2+b,ax3

1 / 7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