授课时间年月日午教学内容1、强化课堂常规,明确平时成绩的内容及记录方法。2、复习音阶、各种节奏、音符。教时数总第课时教学目标1、细化平时成绩内容,公布各类之星于音乐教室墙面上,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2、能区别八分音符与附点八分音符,唱准附点八分音符的时值。教学重难点提出新学期要求和计划;附点八分音符时值的演唱。教学准备教学过程二次备课及设计理念一、组织教学1、安排好学生座位。2、师生问好。二、强化课堂常规1、说明本学期音乐书的使用方法。每组选一个小组长负责音乐书的发放与收起,并由一个课代表总负责。2、明确本学期音乐平时成绩的内容及记录方法,及墙面光荣榜的使用。三、复习乐理知识1、复习各种节奏及音符(1)用有节奏的一问一答的形式复习各种时值的节奏(要求划拍齐答)出示各种节奏:××××-×---师:这是几分节奏念几拍?生:这是四分节奏念一拍。(2)出示各种音符、休止符,指名个别学生回答。00555.5.难点在附点音符的名称及时值。2、复习音阶(1)出示音乐台阶,请生说说在从中知道了什么?A、在这个音乐台阶中,有三个音区,分别是低音区、中音区、高音区。B、在音乐台阶中,34;71;是半音,其余是全音。(2)听师钢琴弹奏,用手势1表示全音,2表示半音。(3)跟琴唱一唱音阶。四、小调查(以不记名的形式,要求学生不讨论,真实反馈自己的想法)1、各项音乐技能中,你最擅长什么?(可以是唱、舞、乐器、表演、记歌特别快、听音乐挺有自己的想法等)2、最不擅长什么?(比如歌谱、节奏、舞蹈等)3、音乐课上你最喜欢干什么?4、最讨厌干什么?5、音乐课上你想了解些什么知识?6、(我)音乐老师的优点7、(我)的缺点8、最想对老师说的一句话教学反思第一单元五彩民歌风授课时间年月日午教学内容《我的祖家是歌乡》教时数总第课时教学目标1、能够感受、体验高山族的风土人情,感受与其相关的音乐艺术文化。2、能用自然圆润的声音,欢快活泼的演唱歌曲《我的祖家是歌乡》;3、积极参与民歌的聆听、演唱、伴奏等实践活动。教学重难点重点:用自然圆润的声音歌唱,注意有些乐句节奏演唱的准确性难点:用杵乐节奏或舞蹈的方式来配合歌唱教学准备教学过程二次备课及设计理念一、舞蹈导入、节奏训练1、欣赏舞蹈视频片段《杵舞》,问:这是哪个民族的舞蹈?欣赏时间1分钟,及时截图看一看他们的服装,看一看他们赤着脚载歌载舞,你知道是哪个民族吗?————高山族他们手中拿着的乐器叫什么?——————杵(chu)幻灯片,文字:杵是高山族最具特色的一种乐器,由舂米工具木杆演变而来,音色动听,常用于歌舞伴奏。2、出示“杵”,竹制的,谁来试一试,敲击一下?你想想怎样来敲这个杵?能自己创编节奏吗?如果不能,老师试一下,然后请他自己创编一条。及时表扬,然后让大家拿出笔来,当作小杵,跟着这个同学大杵敲一敲。真棒。大家把小杵放好,老师给你一节奏,你试试看。来看一条节奏谱。3、跟着老师来感受一下节奏。分条出示,分条练习1、老师打一遍,学生感受,学生打打看,不好,就来念一下。2、学生念一下,老师指着谱子领念一遍3、拿起小杵,同学们打一遍,没问题就ok4、处理,要求重音记号处,打一下,有问题再指导。我们能不能打得难一些,把节奏反过来,把它打好呢?出示第二条节奏。1、老师念一遍,学生在念一遍。2、给你一分钟,大家一起练一练,四个人一组,相互比较倾听一下。教师巡视,找到正确的同学,请他上台来试一试。3、让学生上台试一试,大家表扬,然后大家一起练一练。表扬:节奏感非常强,(导入部分节奏不能过长,5—7分钟即可)二、歌曲伴奏练习(高山族的人民不但能用杵打节奏,还喜欢用杵为歌曲伴奏)出示歌谱,放音乐,教师敲大杵,大家看节奏谱。第二遍,大家一起试一试,教师指着节奏谱。前奏是提前喊“1、2、3、走”为歌曲伴节奏。跟着老师,听着音乐,试一试,用小杵敲出节奏。然后叫一个学生敲大杵,其余同学敲小杵,前两句大杵敲在第一拍上,后两句敲在第二拍上。小杵敲,和部分三、歌曲教学1、揭题:这一首就是今天我们要学习的高山族民歌——《我的祖家是歌乡》,静静的来听这一首歌曲,感受一下情绪。听后回答:基本情绪,活泼欢快2、按节奏教师领读歌词,你知道“祖家”是什么意思?祖家就是高山族人民对家乡的称呼。高山族人民为什么会称赞自己的家乡是歌乡呢?小结:高山族人民在黎明刚来的时候就开始唱歌,到了月亮上山了还在唱歌,真是一个名副其实的歌乡。4、接下来,让我们跟着高山族人民一起放声歌唱吧,感受这种每时每刻都有音乐环绕的美妙生活吧!试着唱第一段歌词。跟着音乐,学生跟唱。教师伴奏,学生试唱。在演唱过程中你感觉哪里唱得不够流畅?我们发现,第三乐句比较难唱,老师来唱一遍,我们来唱一唱,四个字“月亮上山”唱一唱,然后第三句唱一唱,个别同学唱一唱。第三句一起唱一遍,“唱歌”注意,我们接着连到第四乐句,非常棒。跟着琴唱三四两个乐句,加上节奏打一打。训练以下。突破节奏难点。第二段的三四两个乐句,女同学来尝试一下。女同学唱对了吗?----“明天上山”试一试,第二段第四句一起来男同学第二段的三四两句跟进来。完整的唱一唱,面带微笑,姿势坐好,教师伴奏,带前奏,评价:总体来说还是不错的,不好的地方及时弥补练习。再分两组,分段演唱,请同学们把刚才老师提醒要注意的,落实到歌唱中。5、再来听一听,思考,我们能不能做到边唱边用小杵来伴奏呢,自己试一试吧。每句歌词后面再加上小杵的节奏,加上节奏清唱。一半唱,一半打杵。5、打小杵节奏的同学,加上衬词“嘿”再分组轮换练习。精神饱满,亮出你最美的歌声,换组演唱。一个同学敲大杵,女同学伴唱,男同学敲小杵,加衬词,看一看这遍效果怎样?三、你想一想,还能用什么表演形式来演绎这首民歌呢?舞蹈、合唱、器乐等。拓展。你还知道哪些歌曲有高山族民歌特色的歌曲吗、(阿里山的姑娘、娜卢湾情歌等等,你还想听什么哥呢?你知道这个歌手是谁吗,张惠妹),其实高山族民歌种类很多,题材广泛,我们来了解一下。小结:今天我们学习了边打节奏边唱高山族民歌《我的祖家是歌乡》,动人的歌声源自这片美丽的土地,感受到了高山族人民载歌载舞快乐自由的幸福生活,同样我们也要热爱自己的家乡,用歌声来描绘家乡歌唱家乡,大家去找一找这样的音乐作品吧。今天我们一起学唱了台湾高山族民歌,。(高山族民歌种类)让我们随着随着欢快的节奏,畅游着这如诗如画的歌声中。《娜鲁湾情歌》,并且边听边拍节奏。教学反思授课时间年月日午教学内容《跳柴歌》教时数总第课时教学目标1、能够有感情、有活力地演唱歌曲;2、了解附点音符的节奏特点、2/4拍的强弱关系、一字两音的对位、了解歌中相同音乐素材的运用;3、通过这首歌,了解宝岛海南的风土人情和竹竿舞这种艺术形式。教学重难点独立自信的唱好这首歌曲是本课的重点也是难点教学准备教学过程二次备课及设计理念一、导入师:“同学们,今天老师要用一首歌,带大家去一个美丽的地方。我先来说几个关于这个地方的特点,看看谁能最先猜出是哪里。”师:这里四季如春、这里盛产椰子、竹子、这里还有美丽的“五指山”、“万泉河”、这里有著名的“天涯海角”、“这里在我们伟大祖国的最南端”生回答(海南)生补充关于海南的知识“提到海南、你还想到什么?”师补充:“海南是祖国最南端的一个省份、四面环海……少数民族黎族今天我们要来学习的是一首来自海南的黎族民歌《跳柴歌》,这首歌不仅可以演唱,并且可以加入一些有活力的动作,同学们想一想一起跳舞啊?那我们就先来学习这首歌曲吧。”二、教唱:1.欣赏《跳柴歌》范唱,初步感受节奏与旋律;2.分两句教打节拍,强调附点节奏;X·XXX|XXXX|XXXX|XX||先请一位同学尝试打拍,再由全体同学齐打。师:“这一句每个小节有几拍”生回答“2拍子的强弱关系是什么样子的?”生回答全体同学有力度对比地打拍。请一位同学有节奏地朗诵歌词。(第一二句)全体同学有节奏地朗诵歌词。(第一二句)2.请同学找出三四句和一二句节奏的不同。(相同办法朗诵三四句)3.全体视唱旋律,注意强调重拍;(钢琴伴奏)4.加入歌词演唱;全体同学演唱;师:“这首歌一共有几个乐句?”生回答师:“这四个乐句的旋律有没有相同的地方。”(一二乐句前两小节相同、后两小节变化;三四乐句也是前两小节相同、后两小节变化)生回答5.采用多种形式演唱歌曲,比比谁唱得更有感情;分组衔接演唱,一大组唱使用了相同旋律的部分(每句的前半句)二大组唱每句的后半句(师指挥,MP3伴奏)师:“谁能跟老师分享一下你唱这首歌的时候想到了什么?”生回答师:“那让我们带着这种欢快的情绪,按照分组的顺序再来演唱一遍”(师指挥,MP3伴奏)(时间不足改用视频伴奏,学唱的同时欣赏舞蹈)三、舞蹈师:“黎族人每逢过节时,都喜欢进行一种叫做“跳竹竿”的活动。跳竹竿是一种古老的活动,不但舞姿优美,而且富于节奏。每逢过年过节,黎族人民穿着艳丽的服饰,欢聚在广场上,跳起“竹竿舞”。(播放视频、后切换到2`22)(先由1~2个学生简单描述这种运动)师:两个人在两边,各执竹竿的顶端,在音乐的伴奏下随着节拍一开一合。同时不断敲打垫在下面较粗的竹竿。中间跳的人要用双脚或单脚踩着节拍巧妙地落地,既不能踩着竹竿,也不能被不断开合的竹竿夹住。(师弹旋律、生在既定的节拍点用单脚着地)分角色模拟跳竹竿:1/3同学拍手、打出落脚的拍点1/3同学演唱歌曲1/3同学跳、在既定节拍点单脚落地、上半身自由造型。(时间充分可轮流进行)四、文化拓展:师:“歌词中提到个两个海南的地方,哪位小朋友发现了啊?”生回答师:“五指山”和“万泉河”欣赏《军民团结一家亲》教学反思授课时间年月日午教学内容欣赏《花儿与少年》《月光下的凤尾竹》教时数总第课时教学目标1、学生在欣赏、伴奏等音乐活动中,接触具有民间特色的代表性音乐作品,扩大音乐文化视野。2、欣赏乐曲《月光下的凤尾竹》感受葫芦丝的音色特点和乐曲的情绪,能跟着录音哼唱部分歌词。3、激发学生对民族音乐及民族器乐的喜爱之情。教学重难点1、学生对民族音乐及民族器乐的喜爱之情。2、受乐曲所表达的情绪,学习简单的傣族舞蹈动作,能跟着音乐跳一跳。教学准备教学过程二次备课及设计理念一、导入故事导入二、新课内容1、听音乐欣赏葫芦丝名曲《月光下的凤尾竹》请你听一听,你知道这首乐曲叫什么名字吗?葫芦丝的音色有什么特点?生:《月光下的凤尾竹》师:现在请你闭上眼睛静静聆听,你的眼前出现了怎样的一副画面?说说你的感受。生:学生讨论交流。师:用葫芦丝独奏形式演绎这首乐曲,使旋律之美得到更突出的张显,民族特色也越发浓郁,给人心旷神怡的感觉。让人不由联想起那郁郁葱葱的凤尾竹林,别具一格的傣家楼阁撒落在竹林间,有如天上的星子,依山傍水,在融融的月光下,竹林中隐隐飘出的阵阵葫芦丝声,幽攸抑扬,轻清淡雅。2、看舞蹈观看舞蹈《月光下的凤尾竹》体会舞蹈中葫丝伴奏的韵味。3、唱傣歌演唱歌曲《月光下的凤尾竹》再次体会葫芦丝伴奏的意味。三、赏器乐版《花儿与少年》(笛子独奏)师:我们一起来到了美丽西双版纳。在这儿同学们聆听到了优美婉转、富有傣族风情的葫芦丝曲——《月光下的凤尾竹》,下面我们在一起去看看美丽的青海草原。师:经典传统的民歌也常被人们通过不同的方式来演绎,下面让我们共同欣赏器乐版的《花儿与少年》,你听听是什么乐器演奏的,乐曲的情绪是如何来变化的?完整听赏乐曲,学生回答演奏形式(笛子)1、师:真棒,你听出了是笛子奏,其他同学听出了吗?(表扬全体)“那乐曲的情绪是如何来变化的?”2、学生边回答,师边切出每部分的一小段旋律,学生说:一开始很慢师“是不是这一段?这是歌曲的开头是引子的部分还没有进入主旋律”a“这一段情绪非常的欢快是歌曲的第一段,A段”依次介绍出示ABA结构3、师:“其实情绪的变化和乐曲的速度和节拍是有关系的,让我们跟着乐曲感受一下情绪不同的两段它们的拍子和速度的变化”学生跟着乐曲感受速度与节拍的变化(多媒体出示表格)学生回答,师表扬总结:A段是二四拍,它的强弱规律是?(生:强弱)师范唱,接着说:所以节奏感很强很欢快B段呢是三四排,它的强弱规律是?(生:强弱弱)恩,它的节奏很平稳,师范唱,而且速度比A段慢,所以我们感觉这段曲调很柔美祥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