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义务教育教科书音乐九年级上册教材整体框架1.九年级上册包括六个单元的主体学习内容,分别是:光辉的历程、音乐故事(二)、曲苑天地、西乐撷英(二)、舞剧音乐、中国流行风。另外设有两个附属结构:“我的音乐网页”和“学习测评”。2.在编排上,保留了原教材以人文主题作为单元标题的组织形式,各单元内部依据课程标准设置了唱歌、欣赏、演奏、活动等栏目。3.在音乐材料的呈现方式上,修订后的教材有很多新变化。突出的特点是强调音乐学科的审美教育功能,强化了学习目标,增加了必备的基础知识学习和基本技能训练等环节。4.九年级教材延续了七、八年级教材的体例结构,包含一些系列单元,如“音乐故事”“西乐撷英”等。本册教材还结合学生的实际开设了“中国流行风”,引导学生系统地了解中国流行音乐的发展,使学生在感性基础上有理性的提升。体现了课程标准中“以兴趣爱好为动力”的基本理念。5.为有效地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以提高学生参与音乐课堂教学的积极性,使我们的音乐课堂在教学效果上更加有效、高效,教学内容的选择注重了传统与现代、中华音乐文化与世界多元文化的关系,注意吸收具有时代感、富有现代气息的优秀作品补充到教材中,使之更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6.教学内容在呈现方式上力图达到图文并茂、生动活泼,文字介绍简洁、富有趣味性和可读性。7.本册教材修订前后教学内容的变化,主要体现在单元主题的调整、教学曲目的变化、学科知识与技能的显现方式以及活动编排等方面。8.教材曲目的选择兼顾了传统音乐、专业创作的经典作品、新创作的优秀作品所占的比例。体现了音乐与相关文化的相互渗透。9.在教材版式的设计上,插图、底图都和教学内容有机结合,为课堂教学提供有效的教学资源,有助于学生对教学内容的理解,以图解释音乐,使音乐更具形象性,便于学生对音乐作品的理解。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把插图和音乐进行有机结合,构成以音乐为本的综合性的课堂教学。各单元主题修订前后变化修订前一、月亮颂二、说唱天地三、西洋乐话四、神州大地(5)——海滨音诗五、环球之旅(5)——北美掠影六、冬之旅修订后一、光辉的历程二、音乐故事(二)三、曲苑天地四、西乐撷英(二)五、舞剧音乐六、中国流行风我的音乐网页学习测评学习目标教材将学习目标直接呈现在教材上,与具体的教学材料紧密结合。其中重点体现在唱歌和欣赏教学上,在每一首必唱歌曲的谱面上方都有明确的教学要求方面的标识。第一单元光辉的历程编写意图1.《音乐课程标准》坚持全部教学过程中要渗透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其中特别强调要加强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教育。本单元教学内容的选择是以反映抗日战争时期、解放战争时期人民军队勇敢、顽强、机智、灵活的作战风格为主线,选材上注重声乐与器乐、传统与现代的结合,体现了课程标准中提出的将思想性与艺术性有机结合,遵循音乐教育的规律,渗透思想品德教育的要求。教学内容1.唱歌:《游击队歌》2.欣赏:《保卫黄河》3.选唱:《中国军魂》4.欣赏:《四渡赤水出奇兵》5.选听:《中国人民解放军军歌》6.选听:《走向复兴》2.选材注重声乐、器乐的结合,演唱歌曲《游击队歌》,选唱歌曲选择了具有时代气息的电视连续剧《亮剑》主题歌《中国军魂》。欣赏曲目选择了有多种演唱形式的《四渡赤水出奇兵》、钢琴协奏曲《黄河》第四乐章《保卫黄河》。选听部分选择了创作于抗日战争初期的《中国人民解放军军歌》以及当代有代表性的混声合唱歌曲《走向复兴》。学习目标1.用轻巧而富有弹性的声音演唱歌曲。2.背唱歌曲。《游击队歌》教学建议1.听辨歌曲前奏,提示准确入唱。2.提示换气位置,换气迅速,以保证音乐的连贯性。3.结合歌词,介绍歌曲的创作背景,了解游击队战士在艰苦环境中的乐观情绪、昂扬斗志。4.视唱歌曲的旋律,复习弱起小节的乐理知识。“拓展练习”教学建议1.集体学唱第三声部。2.教师唱第二声部与学生合作。3.对比赏析四重唱与合唱在艺术效果中的不同。这首乐曲表现了中国人民奋起抵抗日本侵略者,抗日浪潮似黄河怒涛一般此起彼伏的形象。聆听乐曲,说一说作曲家是如何表现这种形象的。这首乐曲表现了中国人民奋起抵抗日本侵略者,抗日浪潮似黄河怒涛一般此起彼伏的形象。聆听乐曲,说一说作曲家是如何表现这种形象的。《保卫黄河》——选自钢琴协奏曲《黄河》第四乐章欣赏提示1.引子是铜管乐奏出的号角式的战斗性旋律主题。音调中揉进了歌曲《东方红》动机。2.钢琴的华彩乐句。3.采用卡农手法,各声部互相模仿追逐,以扩展气氛及情绪,表达“保家卫国”主题。4.当《东方红》主题出现时整个乐曲达到最高潮。5.乐曲结束处巧妙地把《保卫黄河》《东方红》的音调结合在一起。教学建议1.学唱歌曲《保卫黄河》的旋律,以便于学生听赏乐曲。2.引导学生听辨主题在乐曲中出现的次数;每一次的主奏乐器有什么不同?相同旋律的多次呈现,情绪上有什么不同?《中国军魂》作品介绍1.“狭路相逢勇者胜”,是歌曲中的经典唱词,表现了我军勇敢、顽强的战斗作风以及无坚不摧的钢铁意志。电视连续剧《亮剑》的主人公——李云龙给观众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他及其所代表的中国军人的意志品质在歌曲中展现的淋漓尽致;进行曲风格的歌曲以大调作品居多,而此歌曲运用了前苏联军队歌曲的创作特点,采用了小调风格去描绘坚定、勇敢、顽强的意志品质。2.请同学们聆听歌曲的前奏,你能听辨前奏运用了怎样的节奏型及哪种乐器来表现进行曲的风格特征吗?3.歌曲为小调风格却描绘了坚定、勇敢、顽强的意志品质。视唱上面的旋律,体会旋律的情绪特点。4.歌曲配器大量采用了小号和军鼓的配合,使歌曲虽然具有小调色彩,却表现了人民军队雄壮、威武的形象。5.歌曲中出现了小调的三种不同形式。6.歌曲大量运用了附点音符、三连音等具有推动力的节奏,以及四、五、八度音程的进行,使得歌曲具有很强的动力,再加上歌曲配器中大量采用了小号和军鼓的配合,使歌曲虽然具用小调色彩,却把人民军队雄壮、威武的形象展现的淋漓尽致。歌曲在自然、和声、旋律小调以及短暂的离调中进行,使歌曲色彩丰富,动感强劲。教学建议1.从调式色彩上分析,对大、小调进行对比。2.从音程的关系上引导学生进行分析,四度上行的旋律进行使音乐具有很强的推动力,对确定歌曲风格起到了很好的作用。3.引导学生拍击三连音节奏,体会其动力。作品介绍1.这首歌曲选自长征组歌《红军不怕远征难》,被人们赞誉为“中国合唱事业中,继《黄河大合唱》之后的第二个里程碑”。组歌创作于1965年,它表现了红军长征中十个不同的战斗画面。《四渡赤水出奇兵》2.《四渡赤水出奇兵》采用了云南民歌的音调,开始以女声领唱呈示主题,显得艰难、沉重,但不失真诚、亲切,重复时加入了合唱。第二段歌词速度变快,显得活泼、快乐,带有明显的舞蹈节奏,表现了军民一家的深厚情谊。3.第二部分,开始由男声领唱,到“战士双脚走天下”时,领唱者手持竹板,边打边唱,不禁使人联想到战争年代常见的那种行军鼓动的演唱形式。这里还采用一领众和的帮腔形式与之应和,显得更加生动活跃。教学建议1.从辨析演唱形式为切入点,引导学生去听辨歌曲中出现的不同演唱形式。2.把第一部分唱熟练,师生进行简单的轮唱练习。作品介绍1.歌曲原名《八路军进行曲》,郑律成作曲,是《八路军大合唱》中的一首,1939年冬创作于延安。解放战争时期,改名为《中国人民解放军进行曲》,1951年正式定名为《中国人民解放军军歌》。《中国人民解放军军歌》2.这首歌曲从它创作出来开始,一直伴随着人民军队从小到大、从弱到强,从抗日战争到解放战争,直到今天的社会主义建设时期,人民军队总是唱着它胜利前进。3.歌曲高度概括而又具有强烈号召力的歌词,以及铿锵有力的进行曲节奏和号角般的音调,都给我们以巨大的鼓舞力量。创作特点1.创作时采用同音重复的手法,显示出独特的气势和力量。2.歌曲中连续的切分节奏,使歌曲富有激情、令人振奋,且有动感。教学建议1.引导学生拍击前两小节的节奏,感受附点音符和切分音节奏在进行曲风格作品中的作用。2.引导学生视唱歌曲的旋律,体会歌曲中切分节奏的推动感。作品介绍1.歌曲为一首雄壮、有力、充满朝气、积极向上的合唱歌曲,能够唤起大家对建设美好未来的一种信念,充满了昂扬向上的自信。2.歌曲的旋律简洁,多为级进式的进行,重复的乐句较多,音域不宽,适合群众演唱,也便于推广。《走向复兴》3.歌曲入选新中国第三部音乐舞蹈史诗《复兴之路》;在国庆六十周年大阅兵中成为军乐团演奏曲目之一;2012年获得第12届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奖。歌曲高潮部分的四度上行及弱起节奏,使音乐富有很强的推动力。教学建议1.引导学生把握弱起节奏的节拍重音。2.提示学生在演唱时的换气位置。第二单元音乐故事(二)编写意图本单元为“音乐故事”系列,是继“音乐故事(一)”后的外国音乐故事单元。每一部音乐作品都与作曲家的自身感受、人生经历以及所处时代有深切的关联。对乐曲所隐含的故事有一定的了解,能有效激发学生对音乐作品的兴趣,以达到更好地赏析音乐作品的目的。教学内容1.唱歌:《鳟鱼》2.欣赏:《大海与辛巴达的船》3.欣赏:《小巫师》3.选听:《索尔维格之歌》作品介绍1.1817年,舒伯特创作了这首歌曲,借对小鳟鱼不幸遭遇的同情,抒发他对自由的讴歌与向往,表达了对统治者的憎恨和厌恶,是一首寓意深刻的作品。在当时的黑暗统治下,作曲家只能用这种隐喻的手法表明自己的观点。这首歌曲在德国已经像民歌一样被广泛流传,它那流畅、优美而动听的曲调脍炙人口。《鳟鱼》2.在伴奏上,为了表现小溪流水与鳟鱼悠然自得的形象,在每小节的强拍上,有规律地运用了流动性很强的六连音音型,使歌曲的音乐形象鲜明、富有特色。调性设计与歌词内容结合得十分紧密,当歌词在叙述小溪、鳟鱼以及旁观者的愉快心情时,调性的运用单纯而稳定。歌曲采用变化分节歌形式创作,教材选择了其中两段。视唱练习1.2.3.解决歌曲的弱起节奏及变化音的音准。教学建议1.引导学生唱准减三和弦的旋律进行。2.准确演唱歌曲中出现的变化音。3.注意歌曲中的弱起节奏,以及演唱过程中的换气。4.分析歌词A、B两段在情绪上的变化。1.《鳟鱼》(钢琴五重奏):共五个乐章,第四乐章为变奏曲式。采用改变乐器、音色、音区和织体的手法进行创作。2.引导学生听辨一、二、三变奏在情绪上的变化;在听辨主旋律时,注意“捕捉”其他乐器的声部。钢琴作品介绍1.乐曲以变奏曲的形式出现,前三个变奏承接和发展主题的音乐形象,都采用装饰变奏手法。其主题的旋律基本不变,只是改变乐器、音色、音区和织体写法。2.第四变奏转到同主音的d小调,色彩变得阴暗、紧张,预示不祥事物闯入愉快、美好的生活。3.第五变奏带有惋惜和叹息的情绪。最后一段小快板,完整再现主题旋律,活泼、轻快,仿佛又看到那活泼可爱的鳟鱼在水中自由地游来游去。教学建议1.拓展练习中采用对比欣赏的方法,引导学生去感受钢琴五重奏与歌曲在表现形式上的不同。2.欣赏钢琴五重奏时可以引导学生去辨识主题出现的次数,以及在不同乐器上呈现出来的变化。作品介绍1.交响组曲《舍赫拉查达》又名《天方夜谭》,创作于1888年夏天,是俄罗斯标题交响音乐的杰作之一。《大海与辛巴达的船》是其第一乐章。作曲家里姆斯基-科萨科夫,俄罗斯民族乐派“强力集团”的重要成员。《大海与辛巴达的船》2.作曲家选取人们熟知的阿拉伯民间故事集《一千零一夜》创作了这部标题交响组曲。但他并没有描写具体的故事情节,而是从故事中选取了几个相互连贯的场面,描绘一些东方色彩的“图案”,让听者自己去联想乐曲所暗示的各个形象。欣赏提示1.引子部分两个重要的音乐材料:阴沉、威严的“国王主题”与小提琴独奏的富有东方幻想色彩的“舍赫拉查达主题”,贯穿发展于全曲各个乐章。这首乐曲的结构是省去发展部的奏鸣曲形式,当呈示部的音乐达到高潮时,便直接转入再现部。最后,在一段不长的尾声中,第一主题移入高音区,色彩明亮而轻盈,辛巴达的小船在金黄色的落日余晖中,行驶在平静的海面上并逐渐消失在远方。2.第一乐章,奏鸣曲式。序奏首先呈现出国王主题,是由三只长号与大号主奏,加上全部弦乐及单簧管、大管以三个八度音程奏出,具有威严、狂暴的性格。3.经过柔和的木管乐过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