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学生体质下降问题的四追问裘松杰浙江省奉化市新城实验小学315500社会在进步,国家在发展,可惜学生体质在下降,学生体质健康水平连续25年来的持续下降已成为严重的社会问题,早在2007年就引起了党和国家领导人的关注和重视,并多次颁发了关于增强青少年体质,加强体育锻炼的文件和意见,教育部也大力推行阳光体育活动,各地方政府也加强了教育投入,场地设施、体育器材也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进行了长达15年的体育课程教学改革,加大了体育中考的力度,但是这些都无法阻止学生体质水平下滑的脚步。学生体质下降问题成了长期以来的热点话题。一、学生体质下降的原因在哪?所有人都知道学生体质下降的直接原因在于学生自主参加体育运动锻炼以及参与体力活动的时间和机会在连续减少。没有运动,没有体能付出,哪有体质提升?那么什么原因导致学生自主参加体育运动锻炼以及参与体力活动的时间和机会减少?这些时间和机会都去哪儿了?对此许多专家学者都进行过科学的调查分析,总结研究,一些报刊杂志、电视电台也进行过专题报道,大家的意见相当统一,概括地说,学生缺乏运动主要由以下几点原因造成:一是应试教育的影响,学生大多数的时间和精力都去准备文化知识的学习和作业;二是安全责任的影响,现在的家长、老师最怕学生受伤、出事,体育伤害责任认定无法可依,学校迫于安全压力,尽量让学生远离风险较大的运动项目,传统的长跑项目如男子5000米、女子3000米不见踪迹,一些单双杠、山羊跳马等健身器材成了摆设,学生课间被“禁足”,把孩子“圈养”在教室;三是社会文明发展所带来的影响,生活越来越舒适,楼房越来越高,人口越来越密集,交通越来越发达,车辆越来越多,污染越来越重,网络越来越发达,休闲娱乐活动越来越多,但是学生体育活动空间越来越少,人越来越懒惰,体力付出机会越来越少。二、在目前的社会大环境和教育体制下,有何改进良策吗?党的十八大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强化体育课和课外锻炼,促进青少年身心健康、体魄强健”。这句话精辟地指出了要想促进学生体质健康,必须强化体育课和课外锻炼,在体育课和课外锻炼中做好文章,让学生在体育课和课外锻炼中得到实实在在的磨练和提升。简单的一句“强化体育课和课外锻炼”,要完成它绝非易事,因为在现行教育体制下,需要各方面做好大量的准备、保障工作。今年六月份,教育部体艺卫司王登峰司长在全国学校体育联盟(体育教育)大会上指出:“要破解学校体育难题,有效遏制学生体质下降必须落实以下三方面的改革措施,一是把学生体质健康水平作为对学校教育水平、地方教育发展水平、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的重要考核依据,提高体育在各级领导思想中的地位;二是进一步健全和完善学校体育、卫生、安全法律法规和保险保障制度,消除学校开展体育活动的后顾之忧;三是有效实施体育教学改革,集中解决学校体育教学中困难和问题”。这三方面的改革正是针对前面所说的三点影响原因提出的,前两项改革只要我们思想观念改变,领导下定决心,在短期内可以到位,第三项体育教学改革才是最核心的改革,是一个长效措施,它的落脚点就在于体育课和课外锻炼。前面两个方面改革只是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只是为学校体育教育的开展保驾护航,真正能够发展学生身心健康、增强体质的还得靠体育课和课外锻炼。三、学生体质健康的重任全在学校体育教育吗?既然说真正能够发展学生身心健康、增强体质得靠体育课和课外锻炼,那么学生体质健康的重任全在学校体育教育吗?也就是说只要学校体育教育工作做好了,学生的体质肯定上升了吗?对于这个问题,笔者不敢苟同。上好体育课,利用体育课增强学生体质,这是学校体育的任务,是体育教师的核心工作,我们完全能做好,也必须做好,对此责无旁贷。而对于强化课外锻炼,这项任务就不能完全压在我们学校体育教育上了。因为课外锻炼指的是体育课以外所有的一些体育锻炼活动,它包括了在校内参与的“早操、大课间活动、体育活动课、运动队训练、校运动会”等体育活动,更包含着“校外体育活动”。学生在校时间内进行的所有体育锻炼活动,我们体育教师完全可以进行组织、指导和干预,并且也是义不容辞的,这也是体育教师的工作范畴之内。教育部规定中、小学生在校时间不得超过7小时和6小时,目前教育体制下,留给我们体育教师做文章的时间一般只有“每天一小时”,正如教育部提出的确保学生在校每天一小时的体育锻炼时间,况且这里的“每天一小时”还包括了体育课的时间。但是对于校外体育锻炼活动,并不在于我们学校体育教育工作者工作职责之中,至少不在于我们体育教师的掌控之中。而对于正处在成长发育期的中小学生来讲,每天一小时的体育运动时间还远远不够,这就需要向校外体育锻炼要时间、要质量。经过核算,每一个学生一年之中在校时间一般都在190天左右,也就是说一年中有175天时间不在学校,那么这每年将近二分之一的时间学生的体育锻炼时间如何保证?他们的锻炼质量和效果如何得到保障和强化?近日,国家体育总局公布了在北京等10省(区、市)对6至69岁城乡居民体育健身活动及体质状况进行抽样调查的结果。调查表明,在6至19岁儿童青少年中,参加校外体育锻炼达到规定标准的比例仅为28.6%,明显运动不足。校外体育锻炼的严重不足,已经成为学生体质下降重要因素。而学生在校外的体育锻炼又不在我们体育教师的掌控之中,那么学校体育教育能承担起提升学生体质水平所有责任吗?答案显然是不能。四、该如何保证学生校外体育锻炼?校外体育锻炼作为课外锻炼的主要部分,对促进学生体质健康起着重要的作用。记得上世纪七、八十年代时期,学校体育场地、器材、师资等各方面的条件根本无法与现在对比,每周的体育课也只有2节,营养状况更无法与现在相比,但是我们这一代人的身体素质个个比现在的孩子好多了。少年时期的我们每天下午两点半就放学回家,把书包一放,每家的孩子都像一头头放山羊一样,爬山爬树、玩泥巴、玩水、玩追逃,田野里、山坡上、溪坑边、滩涂上、村落中到处是我们疯玩的身影;一大群小男孩夏天一到就整个下午泡在水库里嬉水玩耍,一直到太阳下山,家人喊吃饭了才恋恋不舍上岸回家。可见如今孩子最缺乏的就是校外参与体育活动的时间、场所、兴趣和氛围了。如果能保证学生参与校外体育活动时间,提供他们活动的场地和器材,激发他们锻炼的兴趣,营造全民运动的良好氛围,那么强化校外体育锻炼的问题就迎刃而解。为了保证学生校外体育锻炼,第一,要不折不扣地执行减负工作。这是保证学生锻炼时间最有效举措。通过减负把学生从作业堆里、培训辅导班里解放出来,可惜只见每年下发的减负意见通知文件,各地方教育部门执行力度还有待于加强,各类违规违法行为并没有得到遏制。第二,要免费向中小学学生开放各类体育活动资源。这是学生参与课外锻炼的基础保障。个别地区政府和体育部门在前几年为了贯彻落实《全民健身计划纲要》,争创体育强市,实施了体育资源向社会开放活动,要求学校、社区以及其它各单位的体育场地设施在假期、休息日向学生和社会人士开放,取得了较好效果。只要进一步解决资金、管理、协调等一系列问题,扩建和开放更多的体育场地设施,课外锻炼的场地不成问题。第三,要组建更多校外学生体育社团、体育俱乐部、锻炼兴趣小组,积极开展课外锻炼活动。当学生融入到一个团队中,在同伴的影响、带动下,体育锻炼的氛围会更浓,兴趣会更足。我们学校体育教师要发挥应有的作用,做好组织、策划和宣传工作,协助学生创建兴趣爱好类的学生体育社团、体育俱乐部、锻炼兴趣小组,教给学生安全、科学的锻炼方法、运动技能,安排活动内容,培养锻炼骨干分子,把更多学生吸引到健康向上的体育锻炼活动中来。学生体质下降已成为严重的社会问题,是多方综合性的因素造成,但强化体育课和课外锻炼突破口还在于学校体育教育,核心落脚点还在于我们体育教师。尽管学校体育工作任务重,困难大,但大有可为。作为体育教师要敢于担当,不能一味等待、埋怨,积极投身到体育教学改革之中,做好本职工作,争取学校体育在教育大环境中有所改善,协调好各种关系,把学校体育与校外体育结合起来,健全学校、家庭、社区相结合的青少年体育网络,为学生体质健康尽自己最大的责任。少年强则国强,少年弱则国弱。当因此,破解学生体质下降难题的核心点还在于学校体育教学,在于每一节体育课和课外体育锻炼,在于每一个体育教学工作者。。论点1:学生体质下降是个社会性问题,责任在于社会制度、教育评价考核制度、社会进步发展等综合因素,并不单单是学校体育教育的缺失。论点2:学生体质水平提高最终的落脚点在于学校体育教育,学校体育教育是核心。论点3:学生体质水平提高除了学校教育外,校外体育锻炼机会、条件的创造不可忽视。校内教育要去影响校外,辐射到校外。两者相辅相成。劣境中拼搏,闯出一片新天地,周旋于各项关系之中。体育教师大有可为:理论研究,提供参考;热点问题探析;学生体质水平提升;课堂教学改革;大课间活动革新;与社区联谊;宣传体育功能;不能以为等待,一味埋怨,创造条件,做好本职工作,目前学校体育面临的环境非常严峻,破解学校体育难题的支点在于体育教师——学习王登峰司长在“全国学校体育联盟成立大会”上的讲话稿有感2014年6月17日,教育部体艺卫司王登峰司长在全国学校体育联盟(体育教育)成立大会上作了重要讲话,《中国学校体育》杂志社根据录音整理,在第7期以题为《综合改革破解学校体育难题,实现体育教学专业培养目标》进行全面刊登。王司长在讲话中明确指出,破解学校体育难题需要落实以下三方面的改革措施,一是把学生体质健康水平作为对学校教育水平、地方教育发展水平、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的重要考核依据,提高体育在各级领导中的重视地位;二是进一步健全和完善学校体育、卫生、安全法律法规和保险保障制度,消除学校开展体育活动的后顾之忧;三是有效实施体育教学改革,集中解决学校体育教学中困难和问题。王司长还指出,以上这三方面的改革措施,前两个是短期的,在仔细阅读王司长讲话文章后,务实求真,直面现实困难,详细剖析了学校体育难题所在仔细阅读后令我进一步明确了当今学校体育的难题所在,明确了我们体育教师责任所在,也从讲话中获得了许许多多当今学校体育教育的一些重要性的研究方向和课题,从中受到了很多感悟和启发。其中让我感悟最深的一点认识就是:提高学生体质健康水平的核动力在于体育教师!党的十八大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强化体育课和课外锻炼,促进青少年身心健康、体魄强健”。其中强化体育课的责任人就是体育教师,上好体育课,利用体育课增强学生体质,这是体育教师的核心工作,我们完全能做好,也必须做好。强化课外锻炼,我们体育教师至少能做好一半工作,因为课外锻炼应该指的是体育课以外安排的一些体育锻炼活动,它包括早操、大课间活动、课外体育活动课、运动队训练、校外体育活动等等。而在学校内进行的早操、大课间活动、课外体育活动课、运动队训练等课外锻炼活动,我们体育教师完全可以进行干预和指导帮助,并且也是义不容辞的,也是体育教师的工作范畴之内。所以说党的十八大三中全会提出的“强化体育课和课外锻炼,促进青少年身心健康、体魄强健”,核心落脚点还在于我们体育教师。但由于目前教育环境,留给我们体育教师做文章的时间一般只有“每天一小时”,正如教育部提出的确保学生在校每天一小时的体育锻炼时间,然而学生体质提升仅仅靠在校每天一小时的锻炼够了吗?经过仔细核算,显然是远远不够的!因为每一个学生一年之中在校时间一般都在190天左右,也就是说一年中有170天时间不在学校,那么这将近每年二分之一的时间学生的体育锻炼时间如何保证?他们的锻炼质量和效果如何得到保障?学生在校外的体育锻炼显然在于我们体育教师的掌控之外,学生有一半时间的体育锻炼体育教师无法左右,校外的体育锻炼怎么办?该由谁来承担和负责?这是一个大问题。记得我们小时候,《中国教育报》2014年8月9日第1版近日,接连发生的几起学生跑步猝死事件引起了社会广泛关注,一些中小学也因此暂停了中长跑项目。12月5日,教育部体卫艺司司长王登峰曾表示,体育课不被学校重视由来已久,这是直接导致学生体质下降和体育教师在学校里的地位较低的重要原因。中国教科院的调查也显示,国内高中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