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同文化》教学设计与反思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教学设计基本信息名称胡同文化执教者刘晓宁课时第一课时所属教材目录人教版高中语文教科书第一册第四单元教材分析《胡同文化》出自人教版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语文教科书(必修)第一册第四单元。《胡同文化》是汪曾祺为摄影艺术集《胡同之没》写的一篇序言,是一篇匠心独运,充分显示作者个性风格的小品文。京味语言是文章的一大特色,所以应该好好的让学生品读、欣赏,从中体会作者的思想情感,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此外,通过本文,可以引导学生动手查阅资料,对大名县本土文化进行深入了解和反思,这对提高学生阅读能力与加强实际语文应用能力训练来说,是很好的材料。学情分析本课的教学对象是高一年级的学生,学生学习基础一般,具备初步的概括能力,进一步梳理思路的概括能力有待提高。学生对北京的风土人情不是很了解,但通过与大名县本土文化作对比学习,对作者复杂的情感更容易引起共鸣;学生运用网络工具搜索资料的能力水平参差不齐,通过小组合作学习,有助于共同提高查阅资料的应用能力,培养新的学习习惯。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目标阅读全文,了解北京胡同的有关知识及其中体现的文化内涵。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概括胡同和胡同文化的特点,掌握概括要点、梳理文章思路的能力。通过诵读与讨论,体味本文京味语言特色,培养审美意识和语言表达能力。通过拓展研究学习,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观察生活能力、查阅资料的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领会“胡同文化”的“封闭”和“忍”的特征及其典型意义,体会作者对“胡同文化”的情感态度;培养学生对身边的文化现象进行关注与思考。教学重难点重点训练学生概括要点、梳理文章思路的能力;培养学生利用因特网查找资料的能力和电脑的使用操作的能力。难点引导学生理解胡同文化的内涵和作者在文中流露出来的对胡同文化的感情;对身边的文化现象进行关注与思考。教学策略与设计说明1、自读课文,找出各段的关键句,并思考以下问题:(1)北京的胡同有什么特点?(2)什么是胡同文化,其内涵是什么?(3)作者对胡同有怎样的感情?2、分组合作:提前一周左右布置,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完成综合实践活动,教师给与适当指导。请同学们选择大名最有代表性的文化现象(古城墙、石刻、书法、宗教、武术、民俗、饮食文化等),进行实地调查或利用网络信息,整理搜集资料,制作成演示文稿(PowerPoint),以展示大名文化的全景或多样风貌。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一)情境导入、激发兴趣:(4分钟)播放歌曲《北京胡同》。师:欣赏了这优美的歌曲《北京胡同》,让我们开始今天的新课。易中天老师有本书,叫《读城记》,他在书中写到,每个城市都有自己的个性和风格。哪位同学来读下这段对于北京的描写?课件出示:师:这是易中天老师心目中的北京,今天就让我们跟随汪曾祺先生的笔触,去老北京的胡同里,探寻光阴背后那京味十足的胡同文化。首欣赏歌曲《北京胡同》。一名学生朗读易中天老师对北京的评价。课前播放歌曲,在浓郁的京韵中进入新课,自然而贴切。由易中天老师对北京的评价引入汪曾祺的《胡同文化》,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先请观看一段视频。课件出示视频。观看视频。视频中有大量北京胡同的图片,形象生动地展示了胡同的特点。(二)整体感知、梳理思路:(12分钟)一、北京胡同的特点师:这个视频谈到了北京胡同具有的一些特点,我们在课文中也能找到相似的内容。比如它们都提到了胡同取名的来源。你觉得哪个胡同的名字特别有意思,它的来源又是什么呢?谁能谈一谈?师:你认为这些名字取得怎么样?如果让你从“阳春白雪”和“下里巴人”两种风格中选择,你会选哪一种?课件出示:师:无独有偶,大家都知道我们大名县也有一座四四方方的古城,这里是一张卫星地图和我手绘的一张城内街道分布图,我们一起来看一下。城内有东西南北四条大街和十余条小街。你能说出其中一些街道的名字,并谈谈它名字的来历吗?找出自己感兴趣的胡同的名字,谈论其取名的来源。概括胡同取名的特点。通过视频引入对胡同特点的探究。因为大部分学生对北京胡同师:看来各位同学对我们大名的历史非常了解,想必预习时一定在网上搜索查阅了不少资料,这种方式对于我们的学习非常有帮助。听了这些街道名字的来历,再联系北京胡同的取名,你能用一个字来概括这种特点吗?师:除了取名“俗”以外,文章中还写到了胡同的其他特点,你能不能也分别用一个字来概括?我想请三位同学帮我完成白板上的板书。课件出示:二、北京胡同文化的内涵师:胡同的这些特点,不但影响了北京人的生活,也影响了北京人的思想和文化形态。久而久之,就形成了一种北京特有的胡同文化。下面就请大家快速阅读第6---10段,然后分别从以下几个方面,谈谈胡同文化的内涵有哪些,要求归纳为四字词语。课件出示:胡同文化的内涵联系生活实际,谈论大名城内街道的名字及其来历。比较北京胡同和大名街道在取名方面的相似处,用一个字概括。概括胡同的其他特点,完成板书。读课文,概括胡同文化的内涵。不太了解,所以联系学生实际,由身边的大名城内街道入手,调动学生已有知识和经验,使理解更加容易。由学生概括胡同特点,并参与动态板书的完成,突显了学生的主体性。由胡同特点引入对胡同文化的探讨,水到渠成。三、作者对胡同文化的感情和态度如何?师:胡同正在离我们远去,作者对这种“封闭”的、以“忍”为精义的胡同文化持什么样的感情和态度呢?谁能谈谈自己的看法?课件出示:师:正如作者自己所说:课件出示:师:请大家带着作者诸多复杂情感,朗读全文的最后一段,向胡同和胡同文化告别。指导学生用不同的语速朗读,读出情感。讨论:作者对胡同文化的感情和态度。体味作者情感,朗读最后一段。课文最后三段集中体现了作者对胡同文化的感情和态度,让学生在其他段落中找,考虑到了文章的整体性和散文“形散而神不散”的特点。指导学生以中速深情朗读,体味作者情感。(三)品味语言,体验情感:(6分钟)师:接着让我们来看一些汪曾祺先生的补充资料:课件出示:师:本篇课文也是如此,语言极富京味儿,请同学们找出自己最喜欢的句子,给大家朗读一下,要试着读出这种京味儿。在文中找到自己喜欢的展示关于作者师:本文语言朴实,雅致,自成风格,北京师范大学中文系教授刘锡庆曾这样评价汪曾祺先生:课件出示:句子,试着读出“京味儿”。评价文章的语言特点。的补充资料。由“京味儿”入手,品读文章的语言,体验作者的情感。(四)拓展迁移,综合活动:(20分钟)师:刚才我们一起探寻了老北京的胡同文化,再把视线移到我们身边。课件出示:(任务课前布置,课堂展示)学生展示,教师评价。分小组展示课前的准备好的演示文稿。二组:赏碑刻文化,观大名历史三组:舌尖上的大名学生展示的过程,是利用因特网和信息技术进行有效学习的成果体现。演示文稿的制作完成,不仅考查了学生语文的综合运用能力,也提高了他们信息技术的实际操作能力。七组:武术之乡——大名府四组:大名的民俗课堂小结2分钟师:感谢各位同学的展示,非常精彩。正如北京胡同的衰败,胡同文化的没落一样,大名传统文化中的某些东西也离我们渐行渐远了。比如攉杆,比如打扇鼓。高楼大厦代替了红墙碧瓦,新的文化、新的意识正在兴起。但那并不意味着现代文明和传统文化的绝然对立,对于传统文化中的精华,我们有责任把它发扬光大,一代一代传承下去。希望同学们能在时代的变迁中记住传统。本节课到此结束,谢谢大家。布置作业1分钟随笔:《我眼中的北京文化》,字数要求600字。板书设计胡同的特点方位:正取名:俗数量:多环境:静胡同文化汪曾祺胡同文化的内涵居住安土重迁不愿搬家交往独门独院过往不多饮食易于满足要求不高处世置身事外冷眼旁观精义安分守己逆来顺受作者的感情态度怀旧伤感赞许肯定否定批评教学反思《胡同文化》出自人教版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语文教科书(必修)第一册第四单元,它是汪曾祺为摄影艺术集《胡同之没》写的一篇序言,是一篇匠心独运,充分显示作者个性风格的小品文。京味语言是文章的一大特色,所以应该好好的让学生品读、欣赏,从中体会作者的思想情感,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在本课的学习中,结合语文教学的学科特点,引导学生充分利用信息技术和因特网,通过小组合作探究式学习,搜索查阅各种资料,对大名县的本土文化进行深入了解和反思。在此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对资源信息的识别、采集、存储、加工和创新能力,促使学生在观察中、在整理中、在协作中、在建构中探索研究新事物,从而最终提高学生语文学习的综合运用能力。

1 / 8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