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两大理论成果(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第一节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及其发展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提出(一)提出过程1、李大钊等人曾提出研究怎样把马列主义应用到中国的实践当中去的思想。——延安整风2、科学命题是由毛泽东在1938年10月党的六届六中全会上作的题为《论新阶段》的报告中最先使用的。3、1945年党的七大形成了共识,正式将毛泽东思想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和写入党章。(二)历史必然性1、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解决中国问题的实际需要。2、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内在要求。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内涵(一)思想实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不断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成果的过程。(二)实现途径:1、马克思主义在指导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践中实现具体化。2、把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践经验和历史经验上升为马克思主义理论3、把马克思主义根植于中国的优秀文化之中。4、总之,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在运用马克思主义解决中国实际问题的过程中,不断赋予马克思主义以鲜明的中国特色。三、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两大理论成果的关系首先,毛泽东思想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思想渊源。其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丰富发展了毛泽东思想。再次,两大理论成果都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的运用和发展。第二节毛泽东思想一、毛泽东思想的形成和发展1、时代背景和实践基础时代背景:帝国主义战争与无产阶级革命的时代主题;实践基础: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和建设的实践。2、毛泽东思想形成和发展的历史过程形成:(1)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毛泽东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深刻分析论证了中国社会各阶级在革命中的地位和作用。(2)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成功地开辟了以井冈山为根据地的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在理论上论证了中国革命的新道路,强调马克思主义必须同中国实际相结合。这标志着毛泽东思想开始形成。成熟:遵义会议后,毛泽东在总结中国革命经验教训的基础上形成了比较系统的哲学、军事、统一战线和党的建设思想,系统地阐述了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基本理论、路线和纲领,精辟地论证了党在民主革命时期的政策和策略。这标志着毛泽东思想走向成熟。继续发展:解放战争时期和新中国成立以后,毛泽东进一步提出了人民民主专政理论、社会主义改造和建立社会主义制度的基本方略,提出了马克思列宁主义同中国实际“第二次结合”的任务,进行了适合中国情况的建设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二、毛泽东思想的科学体系和主要内容1、核心和精髓:实事求是;2、探索主题:中国革命与建设问题;3、内容: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理论,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理论;革命军队建设和军事战略的理论;政策和策略的理论;思想政治工作和文化工作的理论;党的建设的理论。4、活的灵魂:实事求是,群众路线,独立自主。三、毛泽东思想的历史地位1、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第一次历史性飞跃的理论成果;2、中国革命和建设的科学指南;3、党和人民的宝贵精神财富。第三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形成和发展时代背景:和平与发展的时代主题;实践基础: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和建设的伟大实践。1、邓小平理论的创立:开辟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正确道路,开创了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邓小平理论初步回答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个首要的基本的理论问题,开创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正确道路。2、“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形成:推进了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进一步回答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问题,创造性地回答了“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的问题,深化了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识。3、科学发展观的提出:继续推进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科学发展观对“什么是发展”、“靠谁发展”、“为谁发展”、“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等关系到中国未来前途和命运的重大问题做出了科学的回答,深化了对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与共产党执政规律的认识。4、十八大以来的新表述、新观点。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主要内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思想路线;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依据;社会主义本质和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任务;社会主义改革开放理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布局;实现祖国完全统一的理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外交和国际战略理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业的根本目的和依靠力量理论;国防和现代化建设理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领导核心理论。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历史地位:1、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第二次历史性飞跃的理论成果;2、新时期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3、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根本指针。第四节实事求是思想路线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的精髓一、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形成和发展1、思想路线,亦称认识路线,指的是人们的认识所遵循的方向、途径、原则和方法。中国共产党坚持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2、形成:1929年6月,毛泽东在分析红四军党内存在的种种错误思想的原因时,第一次使用了“思想路线”这一概念。1930年5月,毛泽东指出:本本主义“是完全错误的,完全不是共产党人从斗争中创造新局面的思想路线”,从而初步界定了中国共产党人的思想路线的基本含义。1937年,毛泽东在《实践论》和《矛盾论》等著作中,深刻阐述了理论对于实践的依赖关系,以及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关系,对党的思想路线作了系统的哲学分析。1938年,在六届六中全会上,毛泽东以实事求是来提倡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实际相结合的科学态度,指出“共产党员应是实事求是的模范”。经过延安整风和党的七大,实事求是思想路线在全党得到了确立。3、重新确立:1978年12月,在为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准备的中央工作会议上,邓小平特别强调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重要性。以这一讲话精神为指导的十一届三中全会,重新确立了实事求是思想路线。1978年12月13日中央工作会议讲话:《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二、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科学内涵:党的思想路线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三、实事求是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的精髓1、实事求是实事求是贯穿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两大理论成果形成和发展的全过程。2、实事求是体现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两大理论成果基本内容的各个方面。3、实事求是是渗透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两大理论成果的方法论原则。第二章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第一节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的形成一、近代中国国情和中国革命的时代特征近代中国的社会性质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近代中国社会的两大主要矛盾: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近代中华民族两大历史任务: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实现国家富强、人民富裕。二、中国革命经验的概括和总结1.新主主义革命基本思想的提出:中共一大宣告了党的成立,规定党的奋斗目标是以无产阶级的革命军队推翻资产阶级,建立无产阶级专政,消灭私有制,直至消灭阶级差别。二大制定的最低纲领是:消除内乱,打倒军阀,建设国内和平;推翻国际帝国主义的压迫,达到中华民族完全独立;统一中国为真正的民主共和国。中共三大进一步认识到了中国革命的动力问题。认为革命的动力是工人、农民、小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并提出与当时最大的资产阶级政党--国民党建立统一战线的策略。中共四大最大的贡献是指出了无产阶级在民主革命中的领导权问题。此外,四大还认识到了工农联盟的重要性。至此,新民主主义基本思想已经提出。2.初步形成: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是在大革命失败后到土地革命前中期初步形成。3.发展:土地革命战争后期和抗日战争时期,毛泽东对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进行了系统总结和多方面展开,标志着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走向成熟;在解放战争时期,毛泽东又把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进行了进一步地完善和发展.第二节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总路线和基本纲领一、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总路线抗日战争时期,毛泽东在《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一文中明确提出“新民主主义”的概念,并第一次对新民主主义革命总路线作了科学的概括。解放战争时期,完整地提出了新民主主义革命总路线。1948年4月,毛泽东《在晋绥干部会议上的讲话》重要文章中,首次将官僚资本主义列为中国革命的对象,并完整地新民主主义革命总路线的内容。1.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对象:(三座大山)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2.革命的动力:无产阶级(领导力量)、农民阶级(坚固的同盟军)、城市小资产阶级(可靠的同盟军)、民族资产阶级(一定时期一定程度上的同盟军)3.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领导:无产阶级的领导权是中国革命的中心问题,也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的核心问题。区别新旧两种不同范畴的民主主义革命,根本的标志是革命的领导权掌握在无产阶级手中还是掌握在资产阶级手中。1)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的广泛统一战线是实现领导权的关键;思想政治和组织上的独立性是基本策略;建立一支无产阶级领导的以农民为主的革命武装是坚强支柱;加强无产阶级政党的建设是根本保证。2)中国无产阶级的特殊优点:第一,中国无产阶级深受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资本主义的三重压迫,而这些压迫的严重性、残酷性是世界历史上少有的。因此,具有强烈的反抗意识。第二,中国无产阶级和广大农民有着天然联系,便于他们和农民结成亲密的联盟。第三,中国无产阶级人数虽不多,但集中在沿海、沿江大中城市,便于组织。3)无产阶级如何实现对被领导阶级的领导?一、率领被领导者(同盟者)向着共同敌人作坚决的斗争,并取得胜利;二、对被领导者给以物质福利,至少不损害其利益,同时对被领导者给以政治教育。4.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性质和前途:革命的性质:资产阶级革命——新式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二、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基本纲领1、政治纲领:推翻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统治,建立一个无产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各革命阶级联合专政的新民主主义的共和国。2、经济纲领:没收封建地主阶级的土地归农民所有,没收官僚资产阶级的垄断资本归新民主主义的国家所有,保护民族工商业。3、文化纲领:无产阶级领导的人民大众的反帝反封建反官僚资本主义的文化,即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文化。第三节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道路和基本经验一、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道路: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道路的依据及其内容1、中国革命走农村包围城市的必要性:1)中国革命必须走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是由中国的具体国情决定的。在近代中国这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里,内无民主制度而受封建主义的压迫;外无民族独立而受帝国主义的压迫。中国的无产阶级根本不可能像在资本主义国家那样,先在城市经过长期的、公开的合法斗争,然后再组织武装起义,夺取政权。中国革命的主要斗争形式只能是武装斗争。2)近代中国农民占全国人口的绝大多数,是无产阶级可靠的同盟军和革命的主力军。3)中国的敌人异常强大,并且长期占据中心城市,实行残酷的统治,而农村是其统治的薄弱地区。2、中国革命走农村包围城市道路的可能性:A、中国是一个政治、经济、文化发展极不平衡的半殖民地半封建大国----根本原因;B、国民革命的影响----群众基础;C、继续向前发展的革命形势----重要的客观条件;D、相当力量的正式红军的存在和共产党组织的有力量和政策的正确--重要的主观条件。3、内容:“工农武装割据”的思想。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以武装斗争为主要形式,以土地革命为中心内容,以革命根据地为战略阵地三者密切结合的红色政权建设的总概念。二、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三大法宝:统一战线,武装斗争,党的建设1、统一战线:建立革命统一战线是马克思主义的重要策略原则。(1)必要性:中国社会两头小,中间大,无产阶级革命性坚定,但人数太少,力量薄弱;中国革命的长期性、残酷性及其发展的不平衡性所决定的。可能性: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各种错综复杂的矛盾的存在决定了建立革命统一战线是可能的。(2)统一战线有两个联盟:工人阶级、农民阶级、广大知识分子和其他劳动者的联盟;无产阶级和非劳动者之间的联盟。(3)坚持独立自主的原则2、武装斗争:中国革命必须以武装斗争为主要形式。(1)坚持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