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关三叠》教案[教材分析]:民族音乐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世界音乐文化中独具魅力的瑰宝。《阳关三叠》是我国著名的古琴曲,曲风文雅,意境高远,对于培养学生的品行修养有深刻的意义。本课采用王震亚改编的合唱曲《阳关三叠》为教学内容,着重让学生体会“三叠”的含义以及歌曲所表达的情感。[教学目标]:一、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阳关三叠》的学习让学生了解、体验中国古代音乐中的离别之情,培养学生对中国古代音乐的热爱。二、方法与过程1、通过听赏,引导学生分析歌曲背景,了解“三叠”的含义,2、以实践、创编等活动形式表现音乐,自己创设情景剧,展示学生对音乐的理解,并从中获得相互合作、参与音乐、表现音乐的乐趣。三、知识与技能1、感受、体验《阳关三叠》的音乐情绪。2、熟练掌握《阳关三叠》的主题旋律。[教学内容]:合唱曲《阳关三叠》[教学重难点]:1、熟唱歌曲的主题旋律。2、感受歌曲的背景,理解当时的人们的生活环境。[教学步骤]: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一、导入课堂情景“回放”,引入新课1、课堂开始时,展示一张图片,提问学生:这张图片表达的是什么时代的一种什么样的场景?引导学生回答学生回答(古代人们离别时的场景)。通过画面让学生从视觉上感受古人的离别场景,为后面的学生表演作铺垫。同时,将本课的教学定位在中国古代与离别之情中。2、师:假如要你为这张图片配上一首古诗,你将选择哪一首?学生自行选择古诗。此环节通过学生对音乐、诗、画的感受,对古人的离别之情有所初步感受。通过学生的自主选择,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3、师:我们常说古代诗与歌是不可分割的,现在假设有一部电影中有这样一段场景需要配乐,而你是电影的音乐总监,请你选择一首曲子为这样的场景及那首古诗配乐(老师给两首曲子让学生选择)。学生选择音乐,阐述选择的的理由。二、感受与体验情感体验——学主题,听曲、作画、人声模仿古琴1、教师配诗与音乐,引出《阳关三叠》。随古琴曲《阳关三叠》音乐朗诵王维的诗。通过音乐感染学生,通过配朗诵让直接体验诗中之情。2、介绍“阳关”什么?,提问“三叠”又是什么呢?留下悬念。聆听与思考通过悬念激发学生的探究心理。3、教师教唱《阳关三叠》主题旋律。学生学唱主题旋律引出疑问,通过熟唱主题,集中精神听赏,使得该歌曲的旋律深深印入学生的脑海。4、听赏合唱曲《阳关三叠》,边听边思考,共听到了几次相同的旋律?请用符号表示出来。听赏,集中注意力,边听边画。之后学生表述画的内容。通过学生展示听到的内容,教师总结,解决疑问。5、师:同学们听到了几次相同旋律?现在明白什么是“三叠”了吗?学生思考并回答(依依不舍,无比眷恋,难以掩喻的悲痛心情,也说明了歌中两位友人的感情非常深厚)。学生在思考的同时也总结出了音乐所表达的情感。6、师:为什么古代的人在分别时要将一段旋律反复吟唱三次呢?体现了一种什么样的情感?7、为了深切地体会这种情感,请大家欣赏古琴版本的《阳关三叠》,引导学生跟随音乐,模仿古琴的声音,体会乐曲所描述的场景及其时代背景。听赏,跟随音乐模仿。模仿古琴的声音,使得学生能够深切地体会歌曲所反映的历史背景,更好地把握音乐情绪,为后面的创编打下基础。三、创造与活动情境创编与体验1、通过我们的学唱以及模仿,相信大家对于这首歌所反映的音乐内容及情绪有了一定的认识,现在就请大家发挥自己的想象力,来创编这样一台音乐情景剧。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讨论。分小组讨论,结合所学,发挥想象,自主创编情景剧。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引导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拓展学生思维,丰富学生视野,充分发挥其主体作用。2、教师指导学生,注意体会歌曲描述的场景及其包含的情感。四、评价与总结课堂总结感谢几位同学的表演,今天我们通过学唱主题旋律,感受音乐情绪,创编音乐情景剧的方式,初步了解了什么是“三叠”,体会了《阳关三叠》这首歌曲所描述的场景及其包含的音乐情感,同时也了解了这首歌曲所反映的历史背景。课后,请同学们去查找资料,看看我国还有哪些古曲与《阳关三叠》有着相同的音乐结构呢?聆听与思考总结课堂内容有助于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设置课后思考,在延续课堂知识的同时,能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及动手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