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事诉讼证据保全制度研究作者:龚德华学位授予单位:复旦大学参考文献(53条)1.一、著作类2.约翰·亨利·梅利曼.顾培东.陆正平.李浩大陆法系20043.毕玉谦民事证据原理与实务研究20034.王锡三民事诉讼法研究19965.张卫平民事证据制度研究20046.李双元.谢石松国际民事诉讼法概论19907.陈浩然证据学原理20028.兼子一.竹下守夫.白绿铉民事诉讼法19959.廖中洪证据法精要与依据指引200510.江伟民事诉讼法200011.陈玮直民事证据法研究197012.谢怀拭德意志联邦共和国民事诉讼法200113.白绿铉日本新民事诉讼法200014.白绿铉美国民事诉讼法199615.杨良宜.杨大明禁令200016.毕玉谦中国证据法草案建议稿及论证200317.三月章.汪义凡日本民事诉讼法199618.汤维建美国民事司法制度与民事诉讼程序200119.谭兵外国民事诉讼制度研究200320.吴庚月旦六法全书200121.黄松有民事诉讼证据司法解释的理解与适用200222.李国光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民事诉讼证据若干规定的理解与适用200223.罗结珍法国新民事诉讼法典199924.季卫东法制秩序的建构199925.何家弘.张卫平外国证据法选择200026.齐树洁民事程序法199827.杨建华民事诉讼法实务问题研究198528.江伟民事诉讼法200029.章武生.汤维建司法现代化与民事诉讼制度的建构200330.姜启波民事审前准备200431.田平安民事诉讼证据初论200232.沈达明英美证据法199633.刘晓丹英国证据规则200334.二、论文类35.许士宦起诉前之证据保全36.陈雪萍.饶彬论建立我国民事诉前证据保全制度[期刊论文]-当代法学2003(6)37.张金兰.许继学论诉前诉讼证据保全的违法性2000(03)38.周金城.吴俊彦专利法之除罪化及除罪化后取缔仿冒之策略考量200539.沈冠伶证据保全制度--从扩大制度机能之观点谈起2001(09)40.张光亮完善证据保全制度的几点思考2003(01)41.张湘兰海事诉前证据保全1997(02)42.毕玉谦证据保全程序研究2000(02)43.金长荣诉前禁令和诉前证据保全的实践[期刊论文]-人民司法2002(12)44.陈庭会.李祖华试论证据保全制度2000(04)45.王安.吴玲论民事证据保全[期刊论文]-江苏行政学院学报2003(4)46.张力论我国民事诉讼证据保全制度及其完善[期刊论文]-山东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4)47.宁杰论我国诉前证据保全制度[期刊论文]-江苏警官学院学报2002(1)48.王旺林.王劲松知识产权诉讼中的证据保全[期刊论文]-人民司法2002(2)49.肖健民诉前海事证据保全[期刊论文]-中国船检2002(4)50.黄建设.陈振生我国海事保全制度[期刊论文]-航海技术2000(6)51.陈纯仲裁证据保全的法律探讨2001(02)52.蔚晓牧论民事诉讼的证据制度[期刊论文]-行政论坛2001(1)53.丁利明略论电子证据[期刊论文]-大连民族学院学报2004(4)相似文献(10条)1.期刊论文翟东堂论我国立法上民事证据的证明力-商丘师范学院学报2003,19(1)民事诉讼的整个运作过程,皆是围绕证据进行的,当事人提出自己的主张要负相应的举证责任,当事人依据证据来展开攻击和防御,法官要对证据进行审查判断,而法官判断证据就是判断证明力的有无、强弱.民事证据证明力是民事证据的生命,是裁判者进行裁判的依据.我国立法上对各种民事证据证明力的规定不完善,理论上也缺乏研究.通过对我国立法规定的分析以及与国外立法的相关规定进行比较,提出对各种民事证据证明力审查判断规则,以指导我国的司法实践.2.学位论文苏喜平民事证据保全制度研究2004该文以全面完善中国的民事证据保全制度为目的,在寻找民事证据保全制度构造的理论依据上,对民事证据保全制度的设置目的进行了简单分析,同时,分析其他国家民事证据保全制度的构成,寻找中国民事证据保全制度重构的实践依据,在此基础上,通过分析中国民事证据保全制度的现状和缺陷,从立法角度提出了完善和重构的建议.该论文正文约三万五千字,除了前述民事证据保全制度的意义和结语外,该文主要由四部分内容构成:第一部分从分析民事证据保全制度的目的出发,寻找民事证据保全制度构造的理论依据.首先,从民事证据保全发生的通常情形出发分析民事证据保全制度的目的,从而得出民事证据保全制度的直接目的在于保全证据的客观真实性,并指明该目的对民事证据保全具体制度设计的指导意义.其次,在与当事人收集证据和法院依职权调查证据对比之后,认为证据保全同样是一种证据收集的方法,因此,民事证据保全程序上的目的可谓是完善证据收集的程序保障.民事证据保全制度与上述二者之间的区别集中体现在民事证据保全制度将证据客观真实性的质证提到了庭审前的证据保全阶段.该特殊性必须在制度的构造上予以体现.第二部分主要介绍其他国家关于民事证据保全制度的规定,为民事证据保全制度的构造寻求实践依据.在收集资料过程中,作者发现英美法系国家大多没有民事证据保全制度,而对民事证据保全制度规定较为完备的以大陆法系的德国和日本为代表.因此,该部分首先对英美法系国家不存在民事证据保全制度的原因进行了尝试性分析,认为由于证据开示制度的发达和完善,英美法系国家虽无民事证据保全制度之名但有其实.其后分别对德国和日本民事证据保全制度的主要特征加以概括,以从总体上认为德国和日本的民事证据保全制度构造.第三部分则针对中国目前的立法规定,在与德国和日本的同步比较下指出中国民事证据保全制度存在的缺陷和不足.第四部分在前文尤其是第三部分的基础上,对中国民事证据保全制度的具体构成从立法角度提出了自己的建议.3.期刊论文周斌民事证据自认规则研究-江苏警官学院学报2002,17(1)民事诉讼中的自认,具有拘束审判权力和免除一方当事人举证责任的功能.辩论主义、诉讼经济主义和诚实信用原则是自认规则的理论基础.我国现行立法中自认规则的缺失,阻碍了民事诉讼实践的发展,应在立法上构建自认规则,建立释明权制度.4.期刊论文金永恒试论民事诉讼中的自认-山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25(3)民事证据法的重要内容之一是合理设定举证责任,对民事诉讼中自认的内涵及外延的充分了解不仅是合理设定单证责任的基础,也是建立相关法律制度的依据。自认的涵义随着设立目的的不同而存在着差异。该文通过对自认的涵义和自认的属性的综合分析,进而揭示自认制度蕴含的价值理念,以期引发对建立我国自认制度的重视。5.学位论文李娜民事诉讼契约研究2007民事诉讼契约是指民事诉讼当事人之间以直接或间接地对现在或将来出现的民事诉讼或强制执行施加某种影响,引发法律效果为目的的合意。当事人是“理性人”、审理的局限以及裁判者的促进是民事诉讼契约存在的社会背景;而公法契约化、私法自治原则在诉讼中的延伸以及程序主体原则是民事诉讼契约存在的理论基础。本文在列明有关民事诉讼契约性质主要争议观点的基础上,通过区分诉讼行为与私法行为,反对以诉讼法上的效果为基础来划分诉讼行为,认为应当以意志的内容作为判断的标准,将民事诉讼契约归属为诉讼行为。并且对民事诉讼契约成立与生效的一般要件进行了概括,进而分析了民事诉讼契约生效后的法律效果:民事诉讼契约在生效后对当事人、法院都具有拘束力,对当事人具有过错推定的违约责任。本文最后一部分对民事证据契约及不起诉契约作了些许研究,阐述了民事证据契约的概念、存在的正当性、特征及几种具体证据契约形式;对不起诉契约的概念、成立生效特殊要件及法律效力作了一定的分析。并且对于台湾地区已经立法存在的合意选定法官制度,本文也进行了介绍与评价,认为我国大陆地区不适宜采用该制度。6.期刊论文易开坤论我国民事证据的证明标准-文艺生活·文海艺苑2009,(6)我国虽然未就民事诉讼证明标准作出明确规定,但民诉法及司法解释中的相关条款反映了我国实行的是彻底的一元制证明标准,证据规定确立了高度盖然性的证明标准,以试图对我国民事证据证明标准的缺陷进行修补,但我国民事证据证明标准仍然存在许多问题.7.学位论文潘云燕民事诉讼契约制度研究2009契约历来属于私法上的概念,公法上运用得极少。由此可推之,私法发达的地区,契约制度也相对比较完善。而我国私法传统比较薄弱,加上公权法定主义的影响,所以对诉讼上当事人合意事项的立法和研究自然就比较缺乏。然而,随着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人们的主人翁意识逐渐增强,对契约理念在公法上的价值认识的逐渐深化,诉讼契约越来越受到重视。民事诉讼法作为与私法相对应的程序法,自然成为了引入和研究诉讼契约制度的首要阵地。1996年,受江伟教授的《市场经济与民事诉讼法学的使命》一文的激发(该文首次论及诉讼契约问题),我过学者开始关注民事诉讼契约问题,思考其存在的意义和价值。此后,很多学者开始了对民事诉讼契约的研究,他们着重分析和阐述民事诉讼契约的概念、法理基础、性质、种类等,但对民事诉讼契约的构成要件、效力、具体的民事诉讼契约形式等问题研究得较少。除了理论界的研究外,我国现行法律也有类似民事诉讼契约的规定,如协议管辖、执行和解、协议选定鉴定人制度、协议证据交换制度等。这些制度具有诉讼契约的表面特征,即双方合意性,但它们并非真正意义上的诉讼契约,因为相关的立法并没有规定其形成条件、执行规则、违约后果等诉讼契约所应具有的主要内容。br 民事诉讼契约是指民事诉讼当事人之间以直接或间接地对现在或将来出现的民事诉讼或强制执行的事实及其它程序事项施加某种影响,引发一定法律效果为目的的合意。契约制度的精髓在于当事人的意思自治,民事诉讼契约制度也应体现这一精神。而以意志的内容作为判断是非的标准,是诉讼行为遵循的原则,所以民事诉讼契约在性质上应归属为诉讼行为。现阶段,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民事审判方式改革的逐步推进、公法和私法的相互融、渗透及我国当前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大环境等都为民事诉讼契约制度在我国的的创设和发展创造了条件。而程序主体原则、司法民主原则、司法公正和效率原则及诉权与审判权相互制约的理论都是支撑民事诉讼契约制度的理论基础。民事诉讼契约的效力足民事诉讼契约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民事诉讼契约生效后的法律效果表现为:民事诉讼契约在生效后对当事人、法院都具有拘束力,对当事人具有过错推定的违约责任。在形式上,不起诉契约、民事管辖契约、民事证据契约、民事执行契约等都是民事诉讼契约制度的具体内容。8.期刊论文赵磊.ZHAOLei略述民事证据中的非法证据排除-天津市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5,21(4)合法的收集证据是一个比较重要的问题.在民事诉讼中要明确证据的合法性,让非法证据排除原则得以充分的发挥作用.在我国民事证据立法中,应当就陷阱取证、偷拍偷录、私人侦探、测谎证据等非法证据排除规则在适用中经常涉及到的问题加以规定,还应该借鉴国外非法证据排除的一些例外情况.9.期刊论文张卫平民事诉讼体制转型中的《民事证据规定》-中国司法2005,(4)一个法律规范的社会评价如何,其主导方面就是要看该法律规范是否反映了社会发展的现实需求,是否积极地调整了某种社会关系,使其向着积极的方面发展.从这个意义上讲,最高法院的司法解释关于民事诉讼证据的若干规定(以下简称证据规定)在调整民事诉讼证据制度关系方面无疑是积极、充分地反映了民事诉讼发展的需要.从民事诉讼实践的基本情况来看,笔者认为,这一点也得到了充分肯定.在证据规定施行二年之际,笔者并不打算从该制度运作实效角度来分析和评价证据规定,作为从事民事诉讼理论研究的工作者,笔者试图从诉讼体制转型的视角谈谈证据规定的特点和意义.10.学位论文陈平民事证据排除规则研究2009证据排除规则是证据制度中规定证据能力的重要规则,是法官审查判断证据并依法作出裁判的关键,是现代证据法的核心。但由于受到追求实体结果公平的法律文化传统与立法模式等因素的影响,我国民事诉讼证据排除规则还不是很完善,本文在比较分析两大法系国家民事证据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