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计基础课程标准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统计基础》学习领域(课程)标准一、学习领域(课程)基本信息1、课程名称:统计基础2、课程编码:3、适用专业:4、课程学时:5、所属教学单位:二、学习领域(课程)性质与作用统计基础课程类型为B类,是经济类专业学生开设的一门必修的重要的专业基础课。它研究如何用科学的方法去搜集、整理、分析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实际数据,并通过统计所特有的统计指标和指标体系,表明所研究的社会经济现象的规模、水平、速度、比例和效益,以反映社会经济现象发展规律在一定时间、地点、条件下的作用,描述社会经济现象数量之间的联系关系和变动规律,也是进一步学习其他相关学科的基础。先修课程有基础会计、基本技能,后续课程有中级会计实务等。通过本门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能够掌握统计学的基本原理、基本方法及基本统计指标的核算,并能运用所学知识,完成对统计资料的搜集、整理和分析,提高学生对社会经济问题的数量分析能力,能够从事数据的搜集、整理和简单的分析工作。同时在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职业素质。通过本门课程及其相关课程的学习,培养学生拿到统计职业资格上岗证,适应统计岗位工作。三、学习领域(课程)目标(一)知识目标1.该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与训练活动,能够熟练运用统计学基础的相关知识;2.掌握处理统计基本业务的能力;3.通过实训和实践操作,让学生切实体会到统计工作的过程;4.学会统计设计、搜集资料、整理资料、计算分析资料,最后撰写分析报告;5.使学生掌握统计分析方法,提高解决经济生活中实际问题的能力。(二)能力目标1、专业能力(1)培养学生搜集资料、调查市场、阅读资料和利用资料的能力;(2)熟悉把握对企业的经济数据分析的能力;(3)能够绘制常用的统计图,具备编制、阅读统计表的能力;(4)能够进行综合指标计算及分析;(5)具备国民经济指标的阅读和分析能力。2、方法能力(1)具备独立学习的能力;(2)具备收集获取信息的能力;(3)具备解决问题、分析问题能力;(4)具备制定工作计划的能力;(5)具备工作过程的管理能力;(6)具备对工作过程和成果的评价能力。3、社会能力(1)具备人际交流、表达能力;(2)具备团队协作和沟通能力;(3)具备工作任务的组织管理能力;(4)具备工作责任心;(5)具备环保等社会责任心。(三)素质目标1、在教学过程中使学生了解必备的各项综合素质,有的放矢地加强修炼;2、树立起自我培养良好的职业道德与注重日常职业素质养成的意识;3、在学习和技能实践过程中,培养学生吃苦耐劳、爱岗敬业的精神;4、让学生明晰数据收集、整理、分析过程中应掌握的基本技能,不断完善自我,超越自我。四、学习领域(课程)学习情境设计1、课程整体设计序号学习情境学习子情境学时合计学时子序号子情境1统计知识认知1.1统计研究对象认知、统计研究的基本方法和过程241.2统计学中基本概念认知22统计资料的搜集与2.1统计资料调查24整理2.2统计资料整理23统计分析3.1静态分析指标10343.2时间数列分析103.3统计指数83.4抽样推断6总学时422、学习情境设计学习情境1:统计知识认知学时:41、教学内容:1.1:统计研究对象认知、统计研究的基本方法和过程、统计学中基本概念认知2、教学目标:通过老师的讲解和结合学生上网查阅资料,了解统计的发展过程,统计的基本职能、掌握统计的研究对象和特点,掌握统计工作过程。子学习情境教学设计子学习情境1(2学时)学习任务教学方法:讲授法、小组讨论法资讯1、了解学习生活中那些方面用到了统计2、研究对象3、一个完整的统计工作有几个阶段学生收集相关资料。教师发放任务单,明确学习任务。计划1、搜集现实生活中有关统计数据资料2、对搜集的资料进行过程分解通过实例,讨论学习生活中,哪些地方用到统计?统计的含义;大量观察法的应用。实施对搜集到的数据资料进行分析通过对搜集到的数据资料分析解释,使学生理解并掌握基本概念。检查通过案例分析情况检查学生对统计的含义、特点、职能,统计工作过程等的理解掌握情况。教师对学生的工作情况进行检查,发现问题,统计研究对象认知、统计研究的基本方法和过程1、统计的产生和发展2、统计学的研究对象3、统计的基本职能4、统计的特点5、统计工作过程提出修改意见。评价1、正确理解统计的含义2、正确理解统计的几个特点3、准确掌握统计的职能4、准确叙述统计工作过程学生对任务完成情况进行汇报、互评,教师进行分组点评和总体评价,并根据任务完成情况和每个同学的具体表现给出综合评价成绩。小组讨论法等。子学习情境2(2学时)学习任务资讯1、例举整体、个体2、如何区分个体学生收集相关资料。教师发放任务单,明确学习任务,并进行讲解。学生听取老师的讲解。计划1、以教学班为例,举例说明总体、总体单位、标志等概念2、搜集学习生活中有关数据资料3、总体、标志、指标的分类教通过实例,讨论确定学习生活中,哪些是总体,什么是标志,什么是指标等。实施1、提出研究的任务,根据任务确定总体以及总体单位2、根据有关资料,判断标志和指标的有关内容由教师对对搜集到的数据资料分析解释,使学生理解并掌握基本概念。检查检查对统计总体、总体单位、标志、指标等基本概念的理解和掌握情况。统计学中基本概念认知1、总体与总体单位2、标志与指标3、变异与变量教师对学生的工作情况进行检查,发现问题,提出修改意见。评价1、根据研究要求、是否能正确确定总体和总体单位2、能否正确对标志进行分类3、正确的判断质量指标和数量指标学生对任务完成情况进行汇报、互评,教师进行分组点评和总体评价,并根据任务完成情况和每个同学的具体表现给出综合评价成绩。学习情景2:统计资料的搜集与整理4学时教学内容:统计资料调查、统计资料整理教学目标:通过老师的讲解、结合学生上网查阅资料以及生活中的事例,了解统计统计调查、整理的内容,能进行资料的审核,并根据所给资料编制变量数列,能编制统计表。子学习情境教学设计子学习情境1(2学时)学习任务资讯1、什么是调查2、获得资料的方式方法有哪些?学生收集相关资料。教师发放任务单,明确学习任务。计划1、给出研究任务2、根据研究任务设计调查方案3、根据设计的方案搜集资料讨论学习生活中,一些资料是通过哪种调查方法获得。实施1、对统计调查进行分类2、根据研究任务和调查对象特点,选择调查方式方法3、填制调查表获得调查资料通过对搜集到的数据资料分析解释,正确理解统计资料调查1、统计调查2、统计调查的分类3、统计调查方案4、统计调查的组织方式调查对象、调查单位等。教师布置调查题目,由学生扮演调查人员,选择统计调查方法。检查通过案例检查对统计调查的分类掌握情况,根据调查的任务、调查对象的特点,能否正确选择调查组之方式教师对学生的工作情况进行检查,发现问题,提出修改意见。评价1、根据研究的目的和研究对象的特点,正确选择调查方式方法2、调查方案设计的完整性学生对任务完成情况进行汇报、互评,教师进行分组点评和总体评价,并根据任务完成情况和每个同学的具体表现给出综合评价成绩。子学习情境2(2学时)学习任务资讯1、标志2、资料审核方法。3、次数4、统计表学生收集相关资料。教师发放任务单,明确学习任务。计划4、以教学班学生为例,例举出多个标志5、对教学班学生进行多种分组6、将分组结果进行整理通过事例,讨论学习生活中,根据研究的目的和任务,如何选择分组的标准,对搜集到的资料进行那些方面的检查。实施1、对取得的数据资料进行审核2、对审核后的资料进行分组,结合实例解释统计资料整理1、统计数据的审核2、统计分组3、次数分布4、统计整理结果的显示组数、组中值等3、对分组后的资料汇总、制表通过对搜集到的数据资料分析解释,使学生理解并掌握基本概念并能编制分布数列和统计表。检查通过案例分析情况检查学生对统计分组、分布数列、统计表的掌握情况。教师对学生的工作情况进行检查,发现问题,提出修改意见。评价根据要求能否正确的选择分组标志根据所给资料,按要求正确编制分布数列学生对任务完成情况进行汇报、互评,教师进行分组点评和总体评价,并根据任务完成情况和每个同学的具体表现给出综合评价成绩。学习情景3:统计分析34学时教学内容:静态分析、动态分析指标、统计指数、抽样推断教学目标:通过老师的讲解、结合学生上网查阅资料以及案例,掌握统计静态分析的三个制表的概念和有关计算,能够计算标志变异指标并对平均指标的代表性强弱作出判断;了解时间数列的基本概念,掌握时间数列分析的各项指标,能够根据所提供的资料对现象在时间上的发展变化进行分析计算;了解指数的产生,理解指数的概念和分类,掌握综合指数的编制,掌握指数体系的概念以及指数体系的两因素分析;了解抽样推断的概念、作用、特点,理解抽样的几种组织方式,掌握抽样误差的有关内容,掌握抽样推断的方法,根据要求能计算必要抽样数目。子学习情境教学设计子学习情境1(10学时)学习任务资讯1、总成绩、总人数、总产量(值)等2、及格率、计划完成情况、资产负债率等3、算术平均数、调和平均数、几何平均数、中位数、众数4、标准差、标准差系数学生收集相关资料。教师发放任务单,明确学习任务。1、总量指标静态分析2、相对指标3、平均指标计划1、搜集有关数据资料2、对搜集的有关数据进行分析3、按要求计算确定各项分析指标通过实例,讨论确定什么指标是总量指标,什么指标是相对指标、什么指标是平均指标。实施1、对搜集到的数据资料进行整理2、计算总量指标、相对指标和平均指标3、计算标志变异指标教师布置资料,由学生进行统计指标的计算与分析,使学生理解并掌握静态分析指标的计算,从而解决实际问题。检查通过案例情况检查学生对静态分析指标的掌握情况。教师对学生知识的掌握情况进行检查,发现问题,提出修改意见。评价根据资料正确计算各项静态分析指标;能按要求对平均指标的代表性作出评价学生对任务完成情况进行汇报、互评,教师进行分组点评和总体评价,并根据任务完成情况和每个同学的具体表现给出综合评价成绩。子学习情境2(10学时)学习任务资讯1、数列2、综合指标3、增长量。4、发展速度。5、增长速度1、动态数列动态分析指标2、动态数列的水平指标3、动态数列的速度指标学生收集相关资料。教师发放任务单,明确学习任务。计划1、搜集有关数据资料及事例2、对搜集到的与时间相关的数据进行排序,形成数列3、对形成的数列进行分析,计算分析指标通过实例及多媒体演示,教师将时间数列的概念、作用和编制原则;时间数列的各项分析指标进行讲解。实施1、对搜集到的数据资料按时间顺序进行排列形成时间数列2、对编制的时间数列进行分析,计算时间数列的水平指标和速度指标通过对搜集到的数据资料分析计算,使学生理解基本概念,掌握时间数列分析指标的计算。检查通过案例分析情况检查学生对时间数列概念了理解,分类的掌握以及各项指标的计算。教师对学生的知识的掌握情况进行检查,发现问题,提出修改意见。评价1.能编制时间数列2.能计算增长量、平均发展水平3.能综合运用时间数列的水平指标和速度指标进行动态分析学生对任务完成情况进行汇报、互评,教师进行分组点评和总体评价,并根据任务完成情况和每个同学的具体表现给出综合评价成绩。子学习情境3(8学学习任务资讯时)1、统计指标的分类2、零售物价指数3、CPI指数4、同度量因素学生收集相关资料。教师发放任务单,明确学习任务。计划1、复习相对数有关内容2、解释复杂现象和简单现象3、对指数分类4、获得有关产品生产或销售的有关数据通过实例,教师将指数的概念、作用和种类;综合指数的编制方法;指数体系指数体系的两因素分析等内容进行讲解讲解实施1、对统计指数进行分类2、对已获得的数据资料进行分析,计算统计指数、编制指数体系并进行分析通过对搜集到的数据资料分析计算,使学生理解基本概念,掌握综合指数的编制,运用指数体系进行分析解决实际问题。检查1、同度量因素选择是否正确2、综合指数的编制3、运用指数体系进行总量指标的两因素分析。教师布置任务,由学生进行系统综合指标的计算与分析,从而检查学生对基本内容的掌握情况以及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评价1.能编制综合指数2.能计算平均指数统计指数1、统计指数的概念、分类2、综

1 / 13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