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三年级下册《对花》公开课教案一、教学目标1、通过欣赏和演唱几首不同风格、演唱形式的的歌曲,感受民族音乐与民俗风情的丰富多彩、欢乐情趣和生活气息。2、能用活泼欢快的歌声演唱北京民歌《对花》,并能用一问一答的演唱形式进行表演,唱出民歌特有的风味。3、通过欣赏、演唱等形式,更好的了解演唱形式的多种多样,丰富音乐修养,获得音乐审美愉悦。二、教学重难点1、感受民间小调的不同风格特点,能够用问答的表演形式表现歌曲《对花》活泼诙谐的情趣。2、准确掌握附点四分音符的时值,准确的演唱,更好的掌握歌曲《对花》。3、通过欣赏、演唱等形式,更好的了解演唱形式的多种多样,丰富音乐修养,获得音乐审美愉悦。三、教学准备钢琴、多媒体、录音机、磁带等四、教学环节(一)导入(1)播放歌曲《茉莉花》,让学生踏着音乐走进课堂。(2)教师:“有哪位有心的同学注意到了刚刚老师播放的歌曲用了哪些演唱形式?”,引入独唱、合唱等演唱形式。(3)教师:“下面呢,老师再请同学们来欣赏一首不一样的演唱形式的歌曲《对花》。”以此引入本节课欣赏歌曲部分。(二)欣赏歌曲(1)播放黄梅戏版《对花》,让学生感受戏曲中对唱形式的特点,增强对民族音乐的喜爱之情。(2)播放陕西版本的《对花》,并请同学们说一说二者的异同之处,感受戏曲和民间小调的特点,加强学生对对唱的了解。(三)学唱歌曲(1)教师:“同学们,欣赏了两个不同版本的对唱歌曲《对花》,那你们想不想跟老师来试一试呀?”老师采用简单的数学加减法的形式进行问答,如问:“一加二等于几?”答:“一加二等于三。”或问:“几加几等于五?”答:“二加三等于五。”为学习歌曲做铺垫。(2)教师:“在学习歌曲之前呢,老师想出几个谜语让同学们猜一猜,什么开花在水里?什么开花像木耳?什么开花红满山?什么开花满干刺?请同学们带着这样的疑问来欣赏歌曲《对鲜花》”初听歌曲,感受歌曲的主旋律和演唱特点。(3)教师:“真是‘花开各有色’,下面就请同学们跟着老师一起来学习这首歌曲。”由老师范唱,学生轻声跟唱、学唱歌曲,正确掌握歌曲中所出现的附点四分音符、附点八分音符以及对唱这种演唱形式。熟练后,教师引导学生用轻快活泼的声音演唱歌曲《对鲜花》。(四)汇报表演(1)将学生按照序号分为几小组进行小组合作,学生按照对唱的形式进行表演唱。(2)每小组按照顺序进行汇报表演,大家一起比一比、看一看哪一组唱的、表演的最好,评出“最佳团队奖”,激励同学们继续努力。(五)师生再见师生再见,整节课在一问一答的形式中度过,师生配合默契,能够较好的掌握本节课的内容。板书设计1、欣赏歌曲的名字:《茉莉花》、《对花》。2演唱歌曲的名字:《对鲜花》。反思通过对本课的教学目标、重难点、及教学过程的认真探究和分析,结合我本人的教学经验,现从以下两点谈谈个人对本案例的教学设计:1、精心设计教学过程和教学手段,让学生在音乐课中“动”起来这是一节综合科型的音乐课,教学环节设计妥当有序、有趣、适度,教师紧紧围绕歌曲教学这个主题精心设计教学过程,如:一开课,老师首先通过猜谜语的形式出现,使他们耳目一新,激发学生兴趣及增强学习的主动性,让学生在情境中学习。同时本节课,教师抓住从“猜---谈---闻---听---唱---想---演”花等等这一主线,有条不紊,合理设计安排,这样不仅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他们在愉快、轻松、和谐中学习,而且能提高学生音乐知识和技能的掌握能力。2、重视小组合作探究,让学生成为课堂上的小主人新课程改革的具体目标之一就是要改变课堂教学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社个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合作的能力。本节课,教师在节奏训练、创编歌词环节设计时,让学生分组讨论,学生各抒己见,教师作为引导者,没有过多的讲解,凭着小组集体的智慧得已解决。学生之间相互交流,取长不断,教师作为参与者始终以平等、亲切的姿态与学生一起活动,给学生营造了宽松良好的学习氛围,从未而诱发了学生学习的热情,真正做到了教与学的共同发展。达到了共同提高的目的。学生的主题作用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在进行创新成果展示活动中,分组合作进行歌词创编,首在张扬学生个性,增强学生表演的自信心,培养良好的合作精神和创新实践能力,促进他们音乐素质和音乐表现力的不断提高,享受到创编音乐所带来的成功喜悦。评议1、本节课所安排的学生活动较多,因此学生对于本节课的兴趣也较高,能通过对唱这种演唱形式加强师生、生生的配合默契程度,同时也通过问答这种形式更加深入的让学生了解“对唱”这种演唱形式。2、本节课教师对歌词的理解程度不是很深刻,可以让学生通过歌词来更好的感受歌曲所要表现的生活情趣,下次要注意从根本上出发来学习歌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