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绵白桦林(第一课时)一、教学目标:1、听赏《波兰舞曲》,感受古代波兰勇士们那强健的体魄和豁达的胸怀。2、我的创造2:师生合作节奏回应,培养学生音乐的创造能力。二、教学重点、难点:我的创造2:师生合作节奏回应三、教学准备:录音机、磁带四、教学过程:(一)、组织教学,交代学习任务(二)、听赏《波兰舞曲》1、歌曲简介这首乐曲作于1838年,别名《军队》。这是由于曲中的每一、二两主题的旋具有极为豪放、勇敢的军队性格之故。这是肖邦所写的最华丽、最灿烂的圆舞曲之一。乐曲的结构为“A—B—A”三段体。第一段:A大调,在这一段中,作者充分运用了色彩性变调,生动地刻画出一群威武雄壮的波兰勇士,身着铠甲,腰佩战刀、雄赳赳大步向前的形象。第二段:本段之前有一个号角般洪亮的过门,紧接着出现的本段的主题,具有斩钉截铁般果断,刚毅的性格;调性从D大调至降B大调又到C大调,转调频繁。第三段为第一段的再现。2、反复听赏并熟记第一乐段的主题。3、再次听赏,要求分辨出乐曲的段落结构,当听到第一段主题再现时举手示意。(三)、我的创造2:节奏创编教师在演奏一段节奏主题之后,学生要即兴演奏一段与其对应的节奏。“对应”的含义是:长度与老师演示的相同;节奏与教师所演奏的不同,但末尾也要有段落终止感。教师与不同的学生交替演奏,教师始终演奏相同的节奏主题,而学生的演奏则应是“五花八门”的,这样形成一个类似回旋曲结构的作品。(A—B—A—C—A)(四)、总结全课(五)、课时作业创编节奏旋律,可以和家长合作完成。连绵白桦林(第二课时)一、教学目标:1、听赏《跳蚤之歌》,学唱歌曲《跳吧!跳吧!》2、学习创编集体舞。3、在欣赏、歌唱、表演等活动中,了解东欧的音乐文化。二、教学重点、难点:学唱歌曲《跳吧!跳吧!》,并能根据音乐尝试创编简单的舞蹈动作。三、教学准备:录音机、磁带、视频四、教学过程:(一)、组织教学,交代学习任务(二)、听赏《跳蚤之歌》1、简介歌曲:《跳蚤之歌》的歌词选取自德国诗剧《浮士德》中的一段讽刺诗。原作借剧中的魔鬼讥讽德国封建诸葛亮候豢养宠臣的丑态。19世纪以来,先后有贝多芬、里拉、柏辽兹等作曲家为此诗谱过曲,其中以俄罗斯作曲家穆索尔斯基谱写的《跳蚤之歌》最为出色。歌曲的第一段曲调是叙述性的,接近于朗诵调。第二段音乐模拟威严的颂歌,表现跳蚤穿上龙袍,狐假虎威不可一世的架势。第三段把前面两段曲调综合起来,最后以掐死跳蚤的爽朗笑声结束全曲。2、听赏歌曲《跳蚤之歌》,感受作品戏剧化的表现特征。(三)、学唱歌曲《跳吧!跳吧!》1、简介歌曲:这是一首著名的斯洛伐克民歌,以民间波尔卡舞曲节奏写成,故被称为《土风舞》,主要表现了人民载歌载舞庆贺丰收的热烈场面。歌曲节奏明快活跃,情绪热烈奔放,旋律朴实流畅,全曲分为两个乐段,第一乐段由规整的四个乐句组成,皆以模进的手法写成。第二乐段由各为八小节的两个重复乐句组成,节奏较第一乐段相对疏松,旋律舒展,表达了人们庆贺丰收的喜悦心情。2、让学生和着《跳吧!跳吧!》音乐跳一跳,在舞蹈的过程中熟悉歌曲的旋律,在此基础上自然地、顺畅地完成学唱歌曲的任务。(四)、学习创编集体舞1、先让学生观看波尔卡舞的录像,给学生一定的启发。2、然后让学生分组讨论设计。3、注意提示学生,对于不同的段落要在情绪上有所变化,包括队形组全的变化。(五)、总结全课。连绵白桦林(第三课时)一、教学目标:1、听赏《天鹅湖组曲》、《波罗维茨舞曲》,学唱《故乡》。2、通过听赏《天鹅湖组曲》、《波罗维茨舞曲》及演唱《故乡》,了解和感受东欧各国民族音乐风格的相似性及其区别。二、教学重点、难点:通过听赏和演唱歌曲,了解和感受东欧各国民族音乐风格的相似性及其区别。三、教学准备:录音机、磁带、视频展示台、打击乐器四、教学过程:(一)、组织教学、交代学习任务(二)、听赏歌曲:1、《天鹅湖组曲》是由舞剧《天鹅湖》中的七首乐曲组成的,教材中选取了其中的两个片段。第二段是舞剧第一幕的终场音乐,也是第二幕的前奏曲。4/4第二段选自舞剧第二幕中天鹅在湖畔嬉戏时,四只小天鹅跳的舞曲。4/42、观赏舞剧《天鹅湖》的相关片段。3、对比两段音乐在速度、力度、节奏、旋律等方面的差别。4、《波罗维茨舞曲》简介又名《鞑靼人之舞》或《波罗维茨人之舞与合唱》,俄国作曲家鲍罗丁作。原曲是歌剧《伊戈尔王》第二幕中的一首合唱曲。5、反复仔细聆听该曲,分析其结构,而后以不同的节奏型为乐曲的各个部分配以打击乐伴奏。(三)、学唱歌曲《故乡》1、简介歌曲:这是一首著名的俄罗斯民歌,速度缓慢,气息宽广而悠长,曲调优美广袤,略带忧伤情绪,具有俄罗斯西伯利亚风格。歌曲以不完全小节开始与结束,旋律跌宕起伏,抒发了对俄罗斯河山的赞美之情。2、反复听赏此曲,从音乐中感受俄罗斯民族坚韧粗犷的性格特征,感受歌曲柔美,富含深情的基调。3、跟录音整体学唱,并选择合适的情绪和音色表现歌曲的独特风格。(四)、总结全课连绵白桦林(第四课时)一、教学目标:1、学唱《蓝色的雅德朗》,并学习竖笛吹奏。2、我的创造:找出旋律规律,进行旋律创编。3、东欧音乐文化拓展。二、教学重点、难点:能在音乐作品中,找出音乐旋律走向的规律,并运用已有知识进行简单的旋律创编。三、教学准备:(一)、组织教学、交代学习任务(二)、学唱歌曲《蓝色的雅德朗》是一首南斯拉夫民歌。音乐形象鲜明而集中,八六拍,大调式。歌曲的结构为二段体,每一乐段都包含两个重复的乐句。歌曲以起伏委婉、富有歌唱性的旋律表达了主人真切的思乡之情。故乡的海“雅德朗”,故乡的山“马里扬”,故乡的城“斯普利特”是他永远不能忘怀的情结。歌曲中多用装饰音——波音,使曲调委婉细腻、绮丽华美,起到润饰、美化曲调的作用,也使歌曲具有独特的风格。2、做三度音程的视唱或发声练习。3、复习八六拍的含义,感受八六拍的特点。4、学唱歌曲:1)、整体听唱《蓝色的雅德朗》这首歌曲。2)、聆听老师范唱这首歌曲。3)、自由练唱。这一乐段可以处理为独唱齐唱,第二乐段为合唱,也可以作二重唱表演。4)、全班用柔和的声音齐唱。(三)、学习竖笛演奏《蓝色的雅德朗》1、在演奏这首乐曲时,运舌的力度不能过强,动作不能过大,速度不能过快,要与乐曲音乐形象的内容,要求吻合以连音演奏为主,吐音时舌头动作要轻柔,气息应随着音高的变化加以调整,使发音连贯圆润。2、在第九小节到第十小节连接时出现的“1a—bsi”和第十二小节中出现的“bsi—la”应进行单独练习。3、曲中第2小节,第3小节分别出现的“re”、“sol”上波音,演奏时注意抬指不能太高,时值不能过长。4、在演奏二声部合奏时,要求学生做到节奏整齐,配合默契、音量均衡、音准、音色和谐统一。(四)、东欧音乐文化拓展。(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