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小学音乐四上6太阳出来喜洋洋word教案1音乐教学资源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第八课:《太阳出来喜洋洋》一、编写意图:民歌是诗与乐的高度结合,它紧贴人民生活,主题明确,形象鲜明,感情真挚。民歌运用短小的结构,凝练的音乐语言,极为经济的音乐素材来表达深刻的思想感情。本单元以民歌与生活的联系为切入点,以生活的乐趣串联各地的风土人情,让学生感受民歌的不同风格和不同的表现内容。通过演唱《太阳出来喜洋洋》,使学生热爱劳动,喜爱民族音乐。通过欣赏《跑旱船》《转圈圈》,使学生感受民歌的不同表现内容。本单元的设计力图在兴趣盎然的活动中让学生学到有关民歌的特点,并进一步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能力,给学生营造一个自主学习的氛围。二、教学目标:1、通过演唱《太阳出来喜洋洋》,欣赏《跑旱船》《转圈圈》,初步了解中国民歌的表现形式,产生对民族音乐的兴趣。2、清晰明亮的声音,富有表情地演唱《太阳出来喜洋洋》。3、通过乐句连接的练习,体验音乐的流动与终止。三、课时安排:课时听唱动拓展第一课时《太阳出来喜洋洋》了解民歌特点介绍各地民歌第二课时《跑旱船》《转圈圈》乐句连接练习用律动表现歌曲四、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教学内容1、唱:《太阳出来喜洋洋》2、欣赏各地民歌(二)教学目标1、体会四川民歌的风格特。2、感受歌曲中热爱家乡、辛勤劳动的真挚感情。3、用清晰明亮的声音,富有表情地演唱。(三)教材分析《太阳出来喜洋洋》是一首流传在四川山区的山歌,通常在人们上山砍柴时演唱,情绪乐观爽朗,抒发了劳动人民热爱劳动,热爱家乡美好生活的感情。因歌词出现“罗儿”的衬词,当地人又叫“罗儿调”。歌曲采用了上下两句式的乐段结构,其调式为五声商调式,上句四小节,以“2”为主,构成123三音列的旋律进行。这种进行虽然旋律的起伏不大,但却特别明快、这种级近式的三音列进行,更接近歌词的语音音调,旋律中强调6—2四度进行,这使旋律更为高亢、豪放、有生气。最后也是以6—2的四度进行而结束的,这种终止很有特点,具有浓厚的地方特色。歌中运用了模拟锣鼓音调的形声衬词,表现了歌者悠然自得的喜悦心情,更增添了民歌的欢乐气氛。(四)教学重(难)点重点:感受歌曲的民歌风格,体会其中的真挚感情。难点:1、随着音乐画线条,并说出理由。2、旋律中跨小节的切分音(五)教(学)具准备钢琴、录音机及磁带、VCD(六)教学过程1、情境导入,激活思维师:同学们,你们了解四川吗?有谁去过四川,请大家把自己所了解的四川,相互交流一下。生:交流(1)欣赏VCD《太阳出来喜洋洋》让学生说一说歌曲的情绪。(高兴、欢快、自豪)(2)复听歌曲,听后让学生画出合适的线条,并说一说为什么这样画?师:四川是一个多山的地区,山区的劳动人民热爱生活,勤劳朴实。那里的人们经常要上山砍柴,而他们上山砍柴的时候,特别喜欢唱山歌,他们的情绪乐观爽朗,抒发了自己热爱家乡美好生活的感情。2、新歌教学,寓教于乐(1)让学生讨论并且说一说如何学唱这首歌曲。(2)鼓励学生跟琴轻声模唱,要求咬字清晰(3)学生跟琴轻声哼唱歌曲,教师弹一句,学生唱一句,并及时纠正唱错的地方,可以由小老师来教。、(4)让学生提出过去中较难唱的地方,大家来讨论如何解决困难。(5)教师向学生讲解歌曲中“波音”的唱法。(6)再放范唱录音,进一步感受歌曲的情绪。(7)集体将歌曲演唱一遍。(8)学唱歌谱:教师先范唱歌谱,然后让学生跟着老师的琴来演唱,教师弹一句,学生唱一句,并即使纠正错误。3、情感表达,体验乐趣(1)由学生讨论,用不同的形式来演唱歌曲,如:领唱、齐唱、轮唱、一领众合,演唱时要表现好歌曲的情绪,声音要清晰明亮、情绪要乐观爽朗。师:为了使歌曲更加富有山歌的特色,老师也想了一个方法,为这首歌曲加了一个引子。(老师范唱,让学生听效果)(2)让学生用不同的速度来演唱歌曲,感受不同的速度所表现的不同效果。(3)让学生选择自己喜爱的方式来表现歌曲,分组进行表演。4、拓宽视野,聆听民歌将《拾稻穗的小姑娘》和《太阳出来喜洋洋》进行对比,把自己心里的感受用颜色或线条涂画在课本上。5、课堂小结学习了这节课,你最大的收获是什么?能为同学们讲一讲吗?师:劳动可以带给人幸福,希望同学们能通过各种各样的劳动来充实自己,成为热爱生活、收获快乐的人。第二课时(一)教学内容1、听《跑旱船》《转圈圈》2、乐句连接练习(二)教学目标1、欣赏《跑旱船》和《转圈圈》,初步感受民歌的不同风格和表现的不同内容。2、做乐句连接练习,体验音乐的流动与终止。(三)教材分析陕北民歌《跑旱船》。“跑旱船”在陕北也称“水船”,即由一个人站在一个形似小船的道具中,模仿划船动作,边舞边唱,多在春节等喜庆日子里表演。歌曲就是描绘了当时表演的情景,充满了幽默、诙谐的情趣。歌曲为起承转合四句体乐段,四句落音分别是dosolmido,句式灵活而富于变化,发展手法较丰富,主要体现在节奏各种组合上。音域宽广,大跳较多,第四句又运用展开的手法,把音乐推向高潮。多种俏皮的衬词,及男声演唱的特点,使全曲洋溢着节日喜庆的热烈气氛,展现出富于陕北乡土风情的歌舞场面。《转圈圈》是一首云南撒尼族童谣,它以浓郁的民族风格,鲜明的个性,将人、景、情融为一体,音乐形象生动活泼,本课欣赏的是一首经过改编的童声合唱曲。歌曲为宫调式,变化节拍,结构为带引子的三段体。引子以悠长虚幻徐缓的领唱与和声回应的合唱将人们带入月光似银、林间空旷的幽静的意境之中。(四)教学重(难)点重点:欣赏各地民歌难点:在《转圈圈》中帮学生听出拍子的变化。(五)教(学)具准备钢琴录音机磁带道具(六)教学过程1、活动(1)听乐句,然后连起来,比一比谁连的好听!(2)先用啦模唱,用激励的教法鼓励学生记忆!(3)相互学习的方法比谁是最佳搭档!(4)小组展示!互相评价2、导入师:我们上节课学唱了四川民歌《太阳出来喜洋洋》。今天老师又带来了两首民歌,你们听一听,这些民歌风格是否一样?3、欣赏歌曲(1)先听第一首,陕西民歌《跑旱船》(2)生讨论歌曲情绪、气氛用颜色描绘出来(3)师介绍《跑旱船》,即由一个人站在一个形似小船的道具中,模仿划船动作,边舞边唱,多在春节等喜庆日子里表演。(4)放音乐学生模仿跑旱船!(5)师简介陕西风土人情,了解他们表达情感的不同方式。(6)随着歌曲节奏,做跑旱船动作,体验陕西人的情感。(7)撒尼族人也有自己的风俗习惯我们来感受一下。a听同时把你的感受用线条表示出来。激烈舒缓热烈b介绍撒尼族风土人情。c复听歌曲把每一段起名字生讨论:这首歌曲的节奏如何变化的?表现孩子们的舞蹈越跳越如何?d再听,模仿撒尼族小朋友!师带着大家一起做!4、课后小结我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各个民族都有自己喜爱的民歌,这些民歌都广为流传,是我国音乐中的宝库,有牧歌、山歌、渔歌等等。我们每位同学要热爱我国的民族音乐,从小做一个有心人,可以不断积累和收集民歌。

1 / 5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