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朝阳区六年级能力监测试卷(小升初考试真题)第一部分:识字与写字1.看拼音写词语,注意把字写匀称(6分)。jùjùnyíyínɡzhuīqīnɡ团(),()马,()民,晶(),()问,()听2.下列每组词语中都有一个带点字的读音是错误的,把它选出来(6分)。(1)A修筑(zhù)B友谊(yí)C蕴(yùn)含D企(qí)盼(2)A纯(shú)熟B喧哗(huà)C避(bì)免D静谧(mì)(3)A磨难(nàn)B闲逛(ɡuànɡ)C栽种(zhǒnɡ)D储(chǔ)备(4)A血(xuè)液B解(jiè)救C强(qiánɡ)调D剥削(xuē)(5)A致(zhì)敬B魁梧(wú)C阻挠(náo)D停泊(bó)(6)A规模(mó)B烘(hōnɡ)烤C恶劣(lüè)D畜(chù)生3.下面词语中带点字的读音和“冠军”的“冠”读音相同的一项是:()(1分)。A夺冠.B桂冠.C冠.冕堂皇D怒发冲冠.4.下列词语中带点字的读音相同的一项是()(1分)。A尽.管尽.头B乘.客乘.凉C处.理处.所D曲.调曲.折5.下列词语中带点字的读音相同的一项是()(1分)。A矫.健骄.傲B泥浆.船桨.C陡.峭徒.手D抉.择决.定6.下列每组词语中都有一个字是错误的,把它选出来(6分)。(1)A日寇B陌生C侠客D报歉(2)A岔道B坚巨C华贵D探访(3)A凝视B香蕉C吉详D气概(4)A焦燥B瀑布C枯瘦D铲平(5)A风雨同舟B流联忘返C水落石出D意味深长(6)A惹人讥笑B久别重逢C自做自受D津津乐道7.把下面词语中带点字的正确解释选出来(3分)。(1)慎重.A重要B程度深C不轻率;稳重D重量;分量(2)尖端.A平举着拿B(东西的)头C原因;起因D端正(3)异.口同声A惊奇;奇怪B分开C不相同D另外的;别的8.下列词语中的“会”与“领会”中的“会”意思相同的一项是()(1分)。A开会B会合C会面D体会9.下列词语中“推”与“推销”中的“推”意思相同的一项是()(1分)。A推广B推让C推动D推翻10.下列词语中的“厚”与“忠厚老实”中的“厚”意思相同的一项是()(1分)。A厚礼B薄厚C宽厚D厚度11.下面是“空”在《现代汉语词典》中的解释。根据要求,回答问题(3分)。空kōng:不包含什么,里面没有东西或没有内容,不切实际的;天空;没有结果的,白白地;姓。空kòng:腾出来,使空;没有被利用或里面缺少东西;(当名词用)尚未占用的地方或时间;同“控”。在“他一有空闲就练习书法”这句话中,“空”的读音是;在“房间里空洞洞的,连张桌子也没有。”这句话中,“空”的读音是,意思是。第二部分阅读与积累(共55分)一、语言积累12.按原文填空(5分)。伯牙鼓琴,志在,钟子期曰:“善哉,!”志在,钟子期曰:“善哉,!”钟子期必得之。13.可以用在以“保护环境”为主题的墙报上的语句是()(2分)。A生命在于运动。B珍爱生命,远离毒品。B但存方寸地,留与子孙耕。C司机一滴酒,亲人两行泪。请在14-16、17-19两组题中任选一组作答。请读过《狼王梦》、《城南旧事》、《孔子的故事》三本书的同学回答第14-16题。14.孔子是我国古代的大思想家,他出生于()(1分)A春秋时的齐国B春秋时的鲁国C春秋时的秦国D春秋时的楚国15.《城南旧事》中急安馆的疯女人叫()(1分)A宋妈B小桂子C秀贞D兰姨娘16.在《狼王梦》中,与紫岚最后同归于尽的是()(1分)A金雕B双毛C黑桑D蓝魂儿请读过《西游记》、《夏洛的网》、《草房子》三本书的同学回答第17-19题。17.《夏洛的网》中夏洛要帮助的是()(1分)A威尔伯B朱克曼先生C朱克曼太太D勒维18.《草房子》中桑桑用蚊帐做了网打了鱼之后,母亲惩罚他的办法是()(1分)。19.《西游记》中孙悟空的第一位师傅,他法力高超、神通广大,能够“说一回道,讲一回禅”,他传授给孙悟空“道”字门中三百六十旁门的神通。他是()(1分)A唐僧B灵吉菩萨C须菩提祖师D太上老君二、阅读短文,完成第20-24题(共14分)。春之图①春天是青青草尖。热爱生活的人,对待春天就像珍惜自己的生命般真挚而执著。一丝毫不起眼的绿,会使人眸子闪亮,盈满青春的光彩。一抹微不足道的青,会使人心湖生辉,荡漾着幸福的涟漪。春天对于热爱它的人,无时无刻不在散发着股股神奇的魔力和生命力。②春在田畴,松软的泥土散发着清新湿润的气息,冬憩后醒来的麦苗儿精神焕发,展示出一派蓬勃盎然的生机;渠水欢唱,如母爱的乳汁,与土地和麦苗的血液水乳交融。春在河畔,碧波轻荡,鱼虾畅游。蛙鼓抑扬弄喉嗓,柳丝婆娑舞倩影,阳光水波交相辉映,洒落捧捧金和银。春在天空,燕语呢喃,蝴蝶翩跹,风筝高飞,浓浓春意弥漫在洁白的云朵间,甜脆笑声穿梭浩渺九天。春在果园,红杏流火,桃花漫霞,梨树飞雪,蜂蝶追逐喧嚷,酝酿生活的甘甜和芬芳……③春天是一缕轻轻吟唱的和风,一捧温暖明亮的阳光;春天是声声婉转清脆的鸟语,片片馥郁醉人的花香;春天是青青草尖上的一颗露珠,红红花朵上的一抹彩霞;春天是种子破土而出时拱动的力,树木拔节时喧响的节奏;春天是透明纯净的梦,火热沸腾的歌,灵感流溢的诗;春天是孩子脸蛋上的天真无邪,姑娘面颊上的秀美羞怯;春天是我们用汗水、勤劳和智慧栽种的一茬茬的希望、梦幻和理想。④热爱春天,播种春天,采撷春天吧!用我们的言传身教去呵护春天、关心春天,用我们的心血精力去编织春天、灌溉春天,呵护关心春天的风吟鸟啼柳绿花红,编织灌溉春天的田园风光妖娆风情,让春天常驻我们身边,永驻我们心灵深处的爱心家园……20.作者在第②自然段文字中作者描绘了哪几幅春天的图画?请你用简练的语言分别概括出来(4分)。21.从内容上看,第②自然段中有一句话与第①自然段相照应,这句话是()(2分)A热爱生活的人,对待春天就像珍惜自己的生命般真挚而执著。B一丝毫不起眼的绿,会使人眸子闪亮,盈满青春的光彩。C春天对于热爱它的人,无时无刻不在散发着股股神奇的魔力和生命力。D一抹微不足道的青,会使人心湖生辉,荡漾着幸福的涟漪。22.发挥你的想象力,想想看,春天还是什么?仿照文中第②自然段的写法,用自己的话再写一句(2分)。春天是,。23.文章中作者抒发的情感是()(2分)。A播种春天,采撷春天B呵护春天,关心春天C编织春天,灌溉春天D热爱春天,赞美春天24.我国古代诗人留下了许多描写春天的诗句,请你默写一首(4分)。三、阅读短文,完成25-30题(共18分)。挑战①那是五十多年前的事了,那时我才4岁。一天,妈妈带我进城,在回家的路上,我们拐进了威格顿先生的糖果铺。威格顿先生是一位白发苍苍的老人。我一进店门,便被柜台里琳琅满目的糖果迷住了。那天妈妈给我买了一些。②后来我作了一项决定,要独自去威格顿先生的店铺里买糖果。尽管我对钱一窍不通。一次我趁妈妈又带我进城的时机,独自去了威格顿先生的糖果铺。我走近柜台,挑了一些各色各样的糖果后,威格顿先生从柜台上弯下身问我:“你有钱买这么多糖果吗?”“哦,有的,我有好多好多钱。”我伸出小拳头放在威格顿张开的手中,里面有五六个闪闪发亮的,用锡纸细心包好的樱桃核。威格顿先生站在那儿静静地注视着他手中的樱桃核,又看着我,好长时间好像是发现了什么似的。“不够吗?”我担心地问。他轻轻地叹口气。“噢,我看是有点儿多了,”他回答说,“我还得给你找钱。”说着,他拉开了抽屉,弯下身子,把两分钱放进了我伸出的手中。妈妈知道后,训斥我不该独自离开去买糖果,但她从来也没想起要问我买糖的钱是哪儿来的。③不久我们搬家了。我长大后也结了婚,我和妻子开了一家鱼店,出售外国种鱼,这些鱼大都五美元以上一对。一天,一个五六岁的小姑娘领着她的弟弟来到店里。他们站在鱼缸前,盯着五光十色的鱼儿。“先生,”小男孩问道,“这鱼我们能买几条吗?”“可以,只要你有足够的钱。”我回答。“哦,我们有好多好多的钱。”这信心十足的神情给我一种奇怪而又熟悉的感觉。他们沿着鱼缸边走边向我指出他们挑的几种鱼。我用抄网把鱼放进容器中。“先生,给你钱。”小姑娘说着,把几个分币放在我的手上。这一刹那,我领悟到威格顿先生多年前做的那件事给我的全部影响。我只是在这时才懂得了当年我对老人的挑战,并明白他是多么出色地接受了这一挑战。小女孩充满期望地站在我面前。“钱不够吗?”她小声地问我。我喉咙发堵,好不容易才说出话来,“太多了点,”我说,“我还要找给你钱呢!”我把两分钱放在她手中,然后便站在门口望孩子们小心翼翼地捧着他们的宝贝远去。④孩子们走后,站在旁边干活的妻子问:“这是怎么回事?你知道给了他们多少条鱼吗?值30块钱!”“可是我不能不给啊!”我回答。⑤当我对妻子讲完老威格顿的故事后,她的眼睛湿润了。25.文主要写了两件事,请你用简练的语言分别概括出来(6分)。第一件事:第二件事:26.第③自然段写小姐弟俩“这信心十足的神情给我一种奇怪而又熟悉的感觉”,“我”奇怪的是,熟悉的是(2分)。27.第③自然段划线的句子中,“当年我对老人的挑战”是什么?为什么说“老人出色地接受了这一挑战”?这句话表达了“我”怎样的心情?(4分)28.多年后,“我”也找给小女孩两分钱的原因是()(2分)。A明白了威格顿先生当年的苦心,像威格顿先生对待“我”一样对待姐弟俩。B小姐弟俩很单纯,“我”想让孩子们快乐。C小姐弟俩钱给多了,应该找钱。D找给孩子们钱后,“我”会很快乐。29.短文的结尾“当我对妻子讲完老威格顿的故事后,她的眼睛湿润了”,你认为妻子眼睛湿润的原因是()(2分)。A被老威格顿先生的行为感动B被丈夫的行为感动。C被老威格顿先生和丈夫的行为感动C因为刚才责备丈夫的话而伤心30.威格顿先生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请结合短文内容简要说明理由(2分)。四、阅读短文,完成31-34题(共13分)。中国的筷子①古人称筷子为“箸”,这个专称自商代一直沿用至宋末,到了明代才逐渐称“箸”为筷子。据一些书籍记载,明代吴中地区行船时忌说“住”,因箸同“住”音(“住”,慢),所以要把“住”改为“快”,“箸”便叫成“筷子”了。以后,一些读书人也渐称“箸”为“筷”。②用筷历史,已有3000多年,早在商代,纣王已用象(牙)箸。在长期的使用中,根据考古资料提供的信息,既有器形的变化,也有制作质地的不同。③筷子的器形,最初,两头同样粗细。先秦时期乃至汉初的“箸”,都是上下一般粗细,分不出手握的筷头和夹食的筷足。(已知)最早的铜筷出自云南一墓中,整体圆柱形,长约20多厘米,属春秋晚期。安徽出土的一批东周青铜器中也有铜筷一双,细长方形,残长23厘米,宽4毫米。及至宋代,筷子的粗细又有了变化。四川发现的一座宋代窖藏出土的一双铜筷,长24厘米,筷首与筷足,粗细已很分清了。④古代的箸,长短并无定制,约20厘米左右。形体有方有圆,其径一般在4厘米左右,最粗不会超过6厘米,比今日用筷要细——古人之箸用来夹羹汤中的菜。《礼记-曲礼》说:“羹之有菜者用挟(即“箸”),其无菜者不用挟。”夹羹内的菜,分量不多也不重,不同今日要夹大块食物,或者用劲撕裂食物。箸之细径不碍使用。⑤制箸材料,通常采用竹、木。此外尚有铜、玉、骨、银等。最广泛使用的是竹制和木制。筷子作为我国文化特征之一,源远流长。各地也都有名筷生产,如北京的雕琢玉筷,成都的刻花竹筷,杭州的天竹圆头筷,广州的乌木筷和象牙筷……真是很美。⑥筷子挺直,宁折不曲。唐玄宗李隆基特赐给宰相宋碌一双金筷,以表彰他的秉性耿直如筷。明代程良规的《咏竹箸》诗,写得也很有意思:“殷勤问竹箸,甘苦乐先尝。滋味他人好,尔空来往忙。”此诗语句通俗,热情讴歌了筷子默默为他人奉献的精神。31.文章围绕筷子介绍了、、、、、五方面内容(5分)。32.第②自然段中“已知最早的铜筷出自云南一墓中,整体圆柱形,长约20多厘米,属春秋晚期”一句中“已知”一词能否去掉?请说明理由。(3分)33.第⑤自然段中划线句子使用了说明方法,更具体地说明了(3分)。34.“在长期的使用中,根木考古资料提供的信息,筷子既有形状的变化,也有制作质地的不同。”上面这句话加在短文中,最适合的位置是()(2分)A第②自然段的最后B第③自然段的最后C第④自然段的最后D第⑤自然段的最后第三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