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升初阅读培训教材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1五年级阅读培训教材第1章新课程标准对高年级学生的要求第三学段(5~6年级)(一)识字与写字1.有较强的独立识字能力。累计认识常用汉字3000个左右,其中2500个左右会写。2.硬笔书写楷书,行款整齐,有一定的速度。3.能用毛笔书写楷书,在书写中体会汉字的优美。(二)阅读1.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默读有一定的速度,默读一般读物每分钟不少于300字。学习浏览,扩大知识面,根据需要搜集信息。(调整,原第8条)3.能借助词典理解词语的意义。能联系上下文和自己的积累,推想课文中有关词句的意思,辨别词语的感情色彩,体会其表达效果。(调整)4.在阅读中揣摩文章的表达顺序,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初步领悟文章基本的表达方法。在交流和讨论中,敢于提出自己的看法,作出自己的判断。5.阅读叙事性作品,了解事件梗概,能简单描述自己印象最深的场景、人物、细节,说出自己的喜欢、憎恶、崇敬、向往、同情等感受。阅读诗歌,大体把握诗意,想像诗歌描述的情境,体会诗人的情感。受到优秀作品的感染和激励,向往和追求美好的理想。阅读说明性文章,能抓住要点,了解课文的基本说明方法。6.在理解课文的过程中,体会顿号与逗号、分号与句号的不同用法。7.诵读优秀诗文,注意通过诗文的声调、节奏等体味作品的内容和情感。背诵优秀诗文60篇(段)。8.扩展阅读面。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100万字。(删原第6条:阅读说明性文章,能抓住要点,了解文章的基本说明方法)(原11条,现8条)(三)习作1.懂得写作是为了自我表达和与人交流。2.养成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有意识地丰富自己的见闻,珍视个人的独特感受,积累习作素材。3.能写简单的记实作文和想像作文,内容具体,感情真实。能根据内容表达的需要,分段表述。学写常见应用文。(删:学写读书笔记)4.修改自己的习作,并主动与他人交换修改,做到语句通顺,行款正确,书写规范、整洁。根据表达需要,正确使用常用的标点符号。5.习作要有一定速度。课内习作每学年16次左右。(调整:不提40分钟能完成不少于400字的习作)(原7条,现5条)(四)口语交际1.与人交流能尊重、理解对方。2.乐于参与讨论,敢于发表自己的意见。3.听人说话认真耐心,能抓住要点,并能简要转述。4.表达要有条理,语气、语调适当。5.能根据对象和场合,稍作准备,作简单的发言。6.注意语言美,抵制不文明的语言。(五)综合性学习1.为解决与学习和生活相关的问题,利用图书馆、网络等信息渠道获取资料,2尝试写简单的研究报告。第2章提高小学生阅读能力的方法一、课外阅读方法。(经常课外阅读可以使学生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为今后习作和终身学习打下良好基础。独立阅读能力,更多地需要在课外阅读实践中逐步养成,这就得注意课外阅读的方法,从而提高阅读效率。)学生的课外阅读如果是光有兴趣而毫无目的、不求方法地在茫茫书海中“潇洒走一回”,他的读书收效是微乎其微的,课外阅读也就失去了它的意义。因此注重阅读的方法,才能使不她们仅爱读书,而且会读书,从书中汲取所需的营养。1、精读。就是说在每句阅读时,先理解每字的意思,然后通解一句之意,又通解一章之意,相接连作去,明理演文,一举两得”这是传统的三步精读法。2、速读。在现代社会当中,对信息的筛选能力和筛选速度尤其重要。如果每篇文章都字斟句酌,则很难适应时代的要求,跟上时代的步伐,学生根据自身所需选择读物进行速读,当然在速读的同时也不能忽略对内容的理解,这样学生们就能在最少的时间获取尽量多的信息。★3、写读书笔记。文章中富有教育意义的警句格言、精彩生动的词句、段落,可以摘录下来,积存进自己设立的“词库”中,为以后的作文准备了丰富的语言积累,同时又能提高对优美语言的感知能力。4、朗读和默读朗读,也叫诵读,这是一个将无声的文字化为有声的言语的过程。朗读把“目视”与“口读”结合起来,听读并举,声情并茂,有利于理解、体验和记忆,便于培养语感,一般诗词文赋的阅读多用此法。默读是不出声地目视。文字符号通过视觉直映大脑,为大脑提供思维材料。默读的视觉广度大,阅读速度快。默读可以重复看,反复看,有助于理解。由于阅读时默默无声,更利于思考。除诗歌以外一般阅读多用此法;在查阅资料,阅读报刊,以及在理解性阅读、研究性阅读中也广泛使用默读法。在默读时,如果经常伴有标划、批注、摘录、做笔记、列提纲、画图表等笔头活动,会更有助于提高阅读效率二、试题阅读方法1.段意的归纳:1.记叙文:回答清楚(什么时间、什么地点)什么人做什么事格式:(时间+地点)+人+事。2.说明文:回答清楚说明对象是什么,它的特点是什么,格式:说明(介绍)+说明对象+说明内容(特点)3.议论文:回答清楚议论的问题是什么,作者的观点怎样,格式:用什么论证方法证明了(论证了)+论点2.语文阅读理解正确的解题方法和技巧:1、读材料答题时切忌文章都没完整的阅读过试卷上的文字材料,就匆匆忙忙地写答案。最好先把文章从头到尾通读一遍,对文章有一个整体的认识和理解。其次要初步理清文章的思路。一般来讲,文章的每一段、每句话归根到底都是为阐明中心服务的,都归向文章的主旨。平时要学会为文章标段,归纳每段意思,归纳中心思想。它在要求概括段落大意一类的阅读理解的解题中,往往是行之有效的一个办法。有的学生要用顺读法,就是先读短文后读题目,然后再读短文寻找正确答案。有的学生采用倒读法,就是先读题目(四个选项不读)后读短文,最后寻找答案。我比较赞成倒读法,因为这种阅读方法是带着问题阅读,目的明确,容易集中,能及时抓住文中与解题关系密切的信息,从而节省了阅读时间。“倒读法对表层理解的题目(提问时间、地点、原因等)效果最好,对深层理解的题目,要从短文的整体内容出发,进行概括和总结,分析所提供选项,作3出准确的判断。2、看要求所谓“看要求”,就是要求学生再审视语文阅读理解所要求回答的问题要求,关键的关键字、词或句子也要让学生用笔圈下来,作为扣题作答的要点,也是学生回答问题的可能的得分点。(一)、要认准关键词句,把握其基本意义,认清它们在句子中的具体含义,(二)、要排除生词的障碍,遇到生词要通过上下文,大胆地对阅读文字材料中的个别词义、语义和句义进行推测、推理和推断,还可以通过构词常识大胆猜测(三)、是原文中有明显的准确答案,要善于利用阅读文字材料中的“原文”材料,果断作答。对于一般不影响句子或全文理解的生词,可以放过去,不必务求理解。遇到重要生词时,不要着急,也不要轻易放弃,我们可以采取根据上下文来猜词或根据构词法来猜词等方法来猜出这个词的大致意思。3、答题记得找原话所谓“找原话”,就是要找到语文阅读理解上要求的关键字、词或句子所在段落,利用原话答题。三、阅读解题步骤第一,注意审题,把题目多读几遍,弄清这个题目求什么,知道什么,求、知之间有什么关系。把题目搞清楚了再动手答题。注意《考试说明》对阅读能力和理解能力的要求。第二,答题顺序不一定按题号进行。可先从自己熟悉的题目答起,从有把握的题目入手,使自己尽快进入到解题状态,产生解题的激情和欲望,再解答陌生或不太熟悉的题目。若有时间,再去拼那些把握不大或无从下手的题。这样也许能超水平发挥。第三,解选择题、填空题时,一要把握时间,不要超过60分钟;二要注意“巧解”,善于使用数形结合、试验、排除、特殊值等方法解题。另外,注意不要在一两个小题上纠缠,可以先放一放,先解别的题。解选择、填空题要一步到位,不要最后再修改。第四,解答题不是每一步都那么困难,第一问与第二问一般还是可以解答的,不要随便放弃。但对一些实在没有思路、无从下手的题目应果断放弃,不要浪费时间。第五,书写工整,表达清晰,这不仅有利于自己解答和思考,也有利于最后检查。第六,最后要留下检查的时间。检查可发现解题中未能发现的问题及遗漏、笔误。四、技巧(1.)常用知识点一,表达方式:记叙、描写、抒情、说明、议论二,表现方法:象征、对比、烘托、设置悬念、前后呼应、欲扬先抑、托物言志、借物抒情、联想,想象、衬托三、修辞方法;比喻、拟人、夸张、排比、对偶、反复、设问、反问、引用、对比、借代、反语、顶真、互文、比拟、通感等。四、记叙文六要素时间,地点,人物,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五、记叙顺序:顺序、倒叙、插叙六、描写角度|、正面描写侧面描写七、描写人物的方法:语言动作神态心理外貌八、描写景物的角度:视觉听觉味觉触觉九、描写景物的方法:动静结合由远到近(由近到远)十、说明顺序:时间顺序空间顺序逻辑顺序十一说明方法:举例子列数字打比方作比较下定义分类别做诠释引用十二议论文三要素:论点论据论证论证方法:举例论证道理论证正反比论证比喻论证十三引号的作用:直接引用重点强调特殊含义特定称谓讽刺反语十四、破折号作用:提示解释说明总结递进补充说明话题转换插说声音延长、停4顿或中止十五、记叙文中景物描写的作用:一、交代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揭示作品的时代背景;二、渲染气氛,烘托人物心情;三、展示人物性格;四、推动情节的发展;五、借景抒情,情景交融(2)、修辞手法的作用:两个方面答题1、修辞手法本身的作用2、结合句子语境1、比喻的作用是使深奥的道理浅显化,抽象的道理形象化,或者具体形象生动地突出本体的特点,从而增强文章的趣味性、生动性。2、拟人使物具有人的某种感情,便于抒发感情。如果在人称上将物说成“你”等,不仅具有使物具有人的某种情感,便于抒发某种感情,而且有显得亲切自然的表达效果。3、衬托,用相似或相反的事物作陪衬,烘托出主体事物特点或者烘托出所要表达的某种感情。4、对比,用什么与什么形成鲜明对比,从而鲜明形象地表现事物(道理)的某个特点,突出作者对这事物或者道理的某种感情。5、象征,是用具体的事物表现某种特殊意义,或通过某一特定的具体的形象以表现与之相似的或相近的概念、思想和感情。其表达效果是含蓄而形象地显示了被象征对象的某些特点。(3).语句所在位置及其表意作用(1)语句位于文章的开头。或“点明主旨,领起下文”(2)语句位于文章的中间。或起到“承上启下的过渡作用”;或起“衬托作用”,即在行文中,为了使叙述主体彰显而谈到其他事物,其他事物就有衬托作用;或“渲染烘托气氛”,即在行文中为了使主体更加突出而对环境等加以描写,为人物的出场营造气氛。(3)语句位于文章末尾。或“总结上文”,突出中心;或“呼应上文”,前后呼应,使文章结构完整;或“点明主旨”,升华感情,深化主题;或“含蓄地表达主旨”,往往是借助象征性的景物描写。(4).概括起来讲,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义主要有以下几种方法:(1)理清句子主干或句间关系。句子分为单句和复句两种。对于较为复杂的单句,可先分析主干,搞清句意范围,再抓关键的修饰、限制或补充成分,就可较准确地把握句意。倘是倒装句,则强调的重点与一般顺序的句子不同。对于复句,可先分析复句的第一层关系(最主要的关系)、再考虑复句的类型。复句大致可分两类:转折、因果、条件、假设复句等属偏正类,正句一般是句意主旨所在,抓住正句,兼顾偏句就能较准确地理解句意;并列、承接、选择、递进复句属联合类,这类复句前后分句可以并重,也可有主次,并重的全面考虑,有主次的抓住主句,这样也能较准确地理解句意。(2)抓住句子中的关键性词语。对于一些含蓄而复杂的语句,把抓关键词作为突破口,就能正确把握句意。一个句子中常有一个或几个关键性词语,理解了这类关键词语,整个句意就容易把握了。(3)联系上下文来理解。有些句子的理解,关涉段意,甚至文意,这就必须借助文章语境加以分析,才能达到理解文句意思的目的。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往往可以在上下文中找到理解句意的潜在信息,因此抓住上下文中词、句之间的内在联系能够比较准确地理解句意。(4)对用典句的理解要借助于典故。运用典故可顺其意而用,也可反其意而用;可直接用,也可间接用。理解用典句关键是弄清典故,借助典故就可顺利地理解句意。(5)结合修辞手法或艺术表现手法来理解。有言外之意的句子常会运用反语、双关、避讳、比喻、借代等修辞手法,常表现为象征句、暗示句、影射句、委婉句等,要抓住修辞手法或艺术表现手法的特点,结合上下文来理解。理解这些句子时,必须注意结合它所

1 / 106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