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心理学人格第十二章人格第一节人格的一般概念第二节人格理论第三节认知风格第四节人格测验第五节人格成因第一节人格的一般概念一、什么是人格二、人格的结构人格概念的起源Personality,最初源于古希腊语persona,原意为面具。心理学沿用面具的含义,转意为人格,包含了两个意思:一是指一个人在人生舞台上所表现出来的种种言行,即人遵从社会文化习俗的要求而做出的反应。外在的人格品质,外壳和面具。二是指一个人由于某种原因不愿意展现的人格成分,即面具后的真实自我,这是人格的内在特征。一、什么是人格人格是构成一个人的思想、情感及行为的特有模式,这个独特模式包含了一个人区别于他人的稳定而统一的心理品质。1)独特性。不同的遗传、生存及教育环境,形成了各自独特的心理特点。另一方面,生活在同一社会群体中的人也有一些相同的人格特征。2)稳定性。人格具有稳定性。在行为中偶然发生的、一时性的心理特征,不能称为人格。随着生理的成熟和环境的改变,人格也可能产生或多或少的变化。一、什么是人格3)统合性。人格是由多种成分构成的一个有机整体,具有内在的一致性,受自我意识的调控。人格的统合性是心理健康的重要指标。分裂人格。4)功能性。人格在一定程度上会影响到一个人的生活方式,甚至会决定某些人的命运。性格决定成败?二、人格的结构1、气质与性格1)气质。是表现在心理活动的强度、速度、灵活性与指向性等方面的一种稳定的心理特征。即我们所说的脾气、秉性。气质是人的天性,无好坏之分。不直接具有社会道德评价含义。不能决定一个人的成就。2)性格。是一种与社会相关最密切的人格特征,在性格中包含有许多社会道德含义。主要体现在对自己、对别人、对事物的态度和所采取的言行上。二、人格的结构态度,是个体对社会、对自己和对他人的一种心理倾向,包括对事物的评价、好恶和趋避等方面。表现在人的行为方式中。性格表现了一个人的品德。具有道德评价含义的人格差异,称之为性格差异。性格有好坏之分,最直接地反映了一个人的道德风貌。性格是在后天社会环境中逐渐形成的,是人的最核心的人格差异。也受个体的生物学因素的影响。二、人格的结构2、自我调控系统1)自我认知。是对自己的洞察和理解,包括自我观察和自我评价。自我观察是指对自己的感知、思想和意向等方面的觉察;自我评价是指对自己的想法、期望、行为及人格特征的判断与评估。2)自我体验。是伴随自我认识而产生的内心体验,是自我意识在情感上的表现。积极-自尊VS消极-自卑。3)自我控制。是自我意识在行为上的表现,是实现自我意识调节的最后环节。包括自我监控、自我激励、自我教育等成分。第二节人格理论一、特质理论二、类型理论三、整合理论一、特质理论认为特质是决定个体行为的基本特征,是人格的有效组成元素,也是测评人格常用的基本单位。1、奥尔波特的特质理论他认为人格特质分为两类:一类是共同特质,指在某一社会文化形态下大多数人或一个群体所共有的、相同的特质。另一类是个人特质,指个体身上所独具的特质。又可分为三种:首要特质,是一个最典型、最有概括性的特质,影响到一个人的各方面行为。中心特质,是构成个体独特性的几个重要特质,每人身上大约有5-10个。次要特质,是个体的一些不太重要的特质,往往只有在特殊情况下才表现出来。奥尔波特的人格特质结构图阿希的研究A组:聪明的、灵巧的、勤勉的、热情的、坚定的、现实的、谨慎的;B组:聪明的、灵巧的、勤勉的、冷酷的、坚定的、现实的、谨慎的。A组:聪明的、灵巧的、勤勉的、有礼貌的、坚定的、现实的、谨慎的;B组:聪明的、灵巧的、勤勉的、粗鲁的、坚定的、现实的、谨慎的。一、特质理论2、卡特尔的人格特质理论1)表面特质和根源特质表面特质指从外部行为能直接观察到的特质。根源特质是指那些相互联系而以相同原因为其基础的行为特质。1949年卡特尔用因素分析方法提出了16种相互独立的根源特质,从而编制了“卡特尔16种人格因素调查表”(16PF)。每个人身上都具备这16种特质,只是在不同人身上表现有程度上的差异,人格差异主要表现在量上,可以对人格进行量化研究。一、特质理论2、卡特尔的人格特质理论2)体质特质和环境特质在根源特质中又可分为体质特质和环境特质。体质特质由先天的生物因素所决定;而环境特质则由后天的环境因素所决定。3)动力特质、能力特质和气质特质它们同时受遗传与环境两方面的影响。动力特质是指具有动力特征的特质,它使人趋向某一目标,包括生理驱力、态度和情操;能力特质是表现在知觉和运动方面的差异特质,包括液体智力和晶体智力。气质特质是决定一个人情绪反应速度与强度的特质。卡特尔的特质结构网络一、特质理论3、现代特质理论1)“三因素模型”由艾森克提出。三个因素是:外倾性、神经质和精神质。艾森克人格问卷(EPQ,1986)。2)“五因素模型”大五因素模型,五个因素是:外倾性、宜人性、责任心、神经质或情绪稳定性、开放性。“OCEAN”,人格的海洋。麦克雷和可斯塔(1989)编制了“大五人格因素的测定量表”(NEO-PI-R)。3)“七因素模型”(略)大五模型中的人格因素二、类型理论1、单一类型理论认为,人格类型是依据一群人是否具有某一特殊人格来确定的。美国心理学家佛兰克·法利提出的T型人格。法利认为,T型人格是一种好冒险、爱刺激的人格特征。2、对立类型理论认为人格类型包含了某一人格维度的两个相反方向。1)A-B型人格。A型人格的主要特点是,性情急躁、缺乏耐性。具有这种人格特征的易患冠心病。B型人格的特点是,性情不温不火,举止稳当,对工作和生活的满足感强,慢节奏,耐心,较平凡。A型人格A型人格者的特征调查表1、在日常谈话中,不论是否有必要,你都有加重语气强调关键词的习惯。2、你经常抢先替别人说完他们要说的话。3、吃饭、走路飞快。4、你习惯于快速浏览材料,并且偏爱看简写本或结局。5、交通堵塞或车辆移动缓慢时,你很容易生气。6、对于大多数按正常频率发生的事件,你感到等得不耐烦。7、你对周围环境中的美景或细节不敏感。8、你经常尽力同时做(或考虑去做)两件以上的事情。A型人格者的特征调查表9、你会因为度假、休闲或几天不工作而产生一种说不清的内疚。10、你经常用量化指标来评价自己,如:考试得到了几个A、挣了多少钱,赢了几次。11、你有一些神经质或紧张的动作习惯,如磨牙、攥拳头或用手指敲桌子。12、你试图在很少的时间内做很多的事情,并在此过程中对意外发生的事情不能容忍。13、你经常在跟别人谈一件事时考虑另一件事。14、你经常承担超出自己能力的责任。二、类型理论2、对立类型理论2)内-外向人格。由荣格提出。荣格认为,当一个人的兴趣和关注点指向外部客体时,就是外向人格;而当一个人的兴趣和关注点指向主体时,就是内向人格。任何人都具有外向和内向这两种特征,但其中一种可能占优势,因而可以确定一个人是内向还是外向。荣格认为,人的心理活动有思维、感情、感觉和直觉四种基本功能。结合两种心理倾向可以构成8种人格类型。二、类型理论3、多元类型理论1)气质类型学说。源于古希腊医生希波克里特,罗马医生盖伦提出了人的四种气质类型:胆汁质、多血质、黏液质、抑郁质。现代气质学说仍将气质分为四种类型:胆汁质,情绪体验强烈、灵活;好斗,鲁莽,刚愎自用。多血质,情感丰富,不稳定,适应力强;缺乏耐心和毅力、稳定性差。二、类型理论3、多元类型理论黏液质,情绪平稳、内刚外柔;缺乏生气,行动迟缓。抑郁质,情绪体验深刻、细腻,思维敏锐,想像丰富,稳重;举止缓慢、胆小、优柔寡断。现实生活中,单一气质的人并不多,绝大多数的人是四种气质互相混合、渗透、兼而有之。二、类型理论3、多元类型理论2)性格类型说。德国心理学家斯普兰格依据人类社会文化生活的六种形态,将人划分为六种性格类型。不同的性格类型具有不同的价值观成分。经济型;理论型;审美型;权力型;社会型;宗教型。3)阴阳五行说。我国春秋战国时期的著名医书《内经》按阴阳强弱,把人分为太阴、少阴、太阳、少阳、阴阳平和五种类型。薛崇成等(1988)依据阴阳五行说,编制了我国第一个人格测评量表《五态性格测验》,用于鉴别五种人格类型。三、整合理论特质理论和类型理论分别从不同角度描述了人格的差异。个体VS群体;量VS质;心理测量VS观察;下位VS上位。整合理论将以上两种理论的特点综合起来,更全面地描述了人格的结构。艾森克是整合理论的代表人物,他提出了人格结构的四层次理论,将类型理论与特质理论有机地结合起来。三、整合理论艾森克还用两个维度来描述人格,一个是内向和外向,一个是神经质倾向,表现为情绪稳定和不稳定。第三节认知风格认知风格是指个人所偏爱使用的信息加工方式,也叫认知方式。认知风格和认知能力的差别主要表现在3个方面:第一,能力是指成就水平,风格是指偏爱方式;第二,能力是指人们能够达到的最高行为,而风格是指人们的典型行为;第三,能力是一种单极变量有高低好坏之分,风格是双极或多极变量,无高低好坏之分。认知风格一、场独立性-场依存性二、冲动-沉思三、同时性-继时性一、场独立性-场依存性威特金等发现,认知方式的个体差异主要表现在人对外部环境(场)的不同依赖程度上。场独立性(FI)的人信息加工中对内在参照有较大的依赖倾向,心理分化水平较高,加工信息时,主要依据内在标准或内在参照,与人交往时很少能体察入微。场依存性(FD)的人在加工信息是时,对外在参照有较大的依赖倾向,心理分化水平较低,处理问题时往往依赖于“场”,与别人交往时较能考虑对方的感受。用隐蔽图形或镶嵌图形测验可以有效的测量这种人格差异。镶嵌图形测验镶嵌图形测验一、场独立性-场依存性场独立性与场依存性这一人格差异,表现在心理活动的许多方面,在知觉、思维、学习和人际交往等方面都可以看到这种差异。整体来说,二者没有好坏之分。认知改组,认知优势VS社会技能,人际交往优势;灵活,解决新问题VS解决熟悉问题。职业选择上,理论研究、工程、艺术VS社会定向的学科与职业。认知方式可以通过训练而得到改变。二、冲动-沉思卡根等人(1964)区分了这两种认知风格。差异主要表现在对问题的思考速度上。冲动的特点是,反应快,但精确性差。急于求成,不能全面细致的分析问题,不管正确与否,急于表达。信息加工策略多为整体性策略。沉思的特点是,反应慢,但精确性高。考虑周全后再做反应,重质量。信息加工策略为细节性策略。奥尔特等人认为,还应该有另外两种认知风格,快-正确型和慢-非正确型,前者的反应既快又准,后者的反应慢,准确性也差。三、同时性-继时性由达斯等人(1975)根据脑功能的研究,而做出了区分。继时性认知风格的特点是,在解决问题时,能一步一步地分析问题,像链条一样,一环扣一环,直到找到问题的答案。言语操作和记忆都属于继时性加工。女性擅长。同时性认知风格的特点是,在解决问题时,采取宽视野的方式,同时考虑多种假设,并兼顾到解决问题的各种可能性。发散式的问题解决方式。数学操作、空间问题都依赖于同时性的加工。男性。二者是认知方式的差异,不是加工水平的差异。但当学习方式与认知方式相匹配时,不同认知方式的优势就显示出来。第四节人格测验一、自陈量表式测验二、投射测验三、情境测验四、自我概念测验一、自陈量表式测验让被试按自己的意见,对自己的人格特质进行评价的一种方法。通常也称为人格量表。在人格理论上,遵从特质论。通常由一系列问题组成,一个问题陈述一种行为,要求被试按自己的真实情形来回答。一个人格量表,可以用来测量单一的人格特质,也可以用来测量多个人格特质。一、自陈量表式测验1、明尼苏达多相人格测验(MMPI)由美国明尼苏达大学教授哈萨威和麦克金里所编制。所有题目均采用是、否来回答,题目举例如下:1)我相信有人反对我。2)我相当缺乏自信。3)每隔几夜我就会做恶梦。重视被试的主观感受,可以做临床诊断,也可用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