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科技大学学生科技创新特色基地实施方案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河南科技大学学生科技创新特色基地的实施方案(河南科技大学林学院)根据学校《河南科技大学学生工作精细化管理特色基地建设实施方案》相关文件精神,为了进一步激发大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造热情,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结合学院现有的学生创新活动资源和学生创新活动的现状,经院党委会研究决定,林学院将致力创建学生工作科技创新特色基地,具体实施方案如下:第一章创建基础一、学院重视大学生创新实践能力培养,重视创新特色基地建设。学院能给予必要的组织领导和物质支持。二、学院多年来具有浓重的科技创新氛围:学院配备有能力和责任心强、结构合理、专兼职结合的指导教师队伍,其中获得大学生科技创新竞赛国家及省部级以上奖励的指导教师5人;国家级优秀指导教师1人。学生开展科技创新、创业实践活动积极踊跃,学院有一批科技创新实践能力和组织能力强的学生。获国家级以上奖励的学生15人次。三、学院创新教育、培养和培训活动目标明确,与学校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相吻合。四、具有良好的管理模式和新颖的运行机制,管理制度健全,落实效果好。五、以系、实验中心、实践基地为依托,创新实验基地及创业实践基地建设具有开放性、多样性和高科技特色,能满足大学生从事科技创新活动的基本需求。六、具有必要的活动场地、经费来源和相关设备;场地相对集中,有专业实验室5个,园艺花卉基地、食用菌生产基地两个,昆虫标本馆、木材标本室等场馆,有利于科技、学术及实践活动开展,具备良好的创新活动条件。七、有明确的项目负责人和健全的组织机构、学院系统组织开展大学生课外创新实践活动5年以上,具有丰富的运行及管理经验。八、已经基本形成低、中、高年级学生交叉融合的创新活动团队,近三年接纳参与创新实践活动的学生总数1000人以上。三年参加挑战杯项目60项,申报SRTP项目131项。九、基地与大学生科技创新竞赛活动紧密结合,并能及时地为参赛大学生提供良好的技术支撑,参赛学生近三年在各类大学生创新竞赛中获得省部级以上奖励五项以上,其中获省级一等以上奖八项。国家一等奖一项、金奖一项,国家级铜奖一项。连续三年获得校挑战杯和优胜杯。第二章创建目标一、指导思想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激发大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造热情,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调动全院师生开展创新活动的积极性,营造浓厚的学术氛围,推动大学生创新活动蓬勃发展,全面提高我院大学生培养质量。依托学院现有的大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培养体系,整合教学、科研多方面的资源,为大学生创新活动提供必要的场地设施,配备优质师资力量,创造有效的运行模式,建立科学的管理体系。二、建设目标(一)总目标依托学院现有的大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培养体系,整合教学、科研多方面的资源,为大学生创新活动提供必要的场地设施,配备优质师资力量,创造有效的运行模式,建立科学的管理体系。努力创建成专业结合紧密、活动内容丰富、运行机制健全、管理方式科学、科技创新氛围浓厚、参与面广、具有林学院自身特色的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基地,以全面提高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及综合素质。(二)具体目标1、积极组织学生申报SRPT项目,每年申报项目达30项以上;2、力争使学生参加SRPT研究、“挑战杯”竞赛、科技创新专业实践活动、教师的科研课题、专利研究及学术活动的人数达到500人以上(在校生的40%以上);3、有学生参加的公开发表的论文10篇以上。第三章创建措施一、强化创新平台建设(一)实验室平台建设。加强实验室建设,更新实验教学观念,完善现代化实验教学手段,改进教学方法,采取实验教学与科研项目紧密结合,建立层次清晰、管理科学的实验教学体系。加大实验室开放力度,充分利用实验室为大学生创新活动提供实验条件及仪器设备。(二)大学生创新活动室建设。开辟必要的大学生创新活动场所,为大学生创新团队和个人提供基础设备、器材;学院实验室、昆虫标本室、木材室对大学生创新团队和个人全面开放,提供创新活动所需借阅的资料。(三)成立相应的组织机构。1、成立大学生创新活动培训与指导中心建设。以博士、教授工作室为依托,建立大学生创新活动指导中心,为大学生创新提供强有力的理论培训和实践指导。2、院学生会增设科技创新部。3、成立林学院学生科技创新社团。4、创办林学院学生科技创新刊物。(四)校外创新实践平台建设。充分利用学院教学实习基地、就业基地及与学院合作紧密的校外企、事业单位的优势资源,搭建大学生创新活动实践平台。二、拓展学生科技创新活动内容(一)积极参加以系、实验中心、实践基地提供的科研试验、研究或老师的具体科研课题、专利项目研究及学术活动。(二)积极参加学校资助的科研项目研究。(三)积极参加SRTP项目研究。(四)积极参加“挑战杯”及科技竞赛活动。(五)积极参加科技创新专业实践活动。三、优化创新基地的运作模式以培养学生科技创新能力为目标,组建集中的学生实践培养场所,可利用学院现有资源;聘请专门的指导老师进行指导,基地在经过筛选和论证的基础上确定若干课题与项目,根据导师的学科方向和学员的专业爱好与能力,以团队为活动单位,进行科研项目的开发与训练。(一)更新教学观念,修订教学计划。全院上下进一步解放思想,更新教学观念,大力推进教学改革,修订人才培养方案,更新教学计划,增设大学生创新实践课程,设置创新实践活动德育加分,增加创新实践教学学时,夯实大学生开展创新实践的理论基础。(二)改进教学方法,丰富教学手段。结合专业特点,改进教学方法,丰富教学手段,切实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出发,进一步完善大学生创新实践能力的培养体系。(三)开展定期的专业技能训练和创新实践能力培训。针对不同年级、不同层次的学生群体,学院以讲座、模拟现场、指定论文课题等形式,定期组织专业技能训练和创新实践能力培训活动。(四)开展以大学生创新实践能力培养为核心的“第二课堂”。充分利用大学生课余时间,开展理论研讨会、创新实践经验交流会等多种形式,旨在培养大学生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及创新能力的课外活动。(五)深入推进大学生开展科普实践和社会实践调查。扩大我院大学生参加科普实践和社会实践调查活动的参与面,紧密结合专业特点,开展形式多样,内容多元化的社会实践活动。(六)鼓励和扶持大学生创新团队和个人独立开展创新实践活。以“挑战杯”等科技竞赛活动为切入点,大力鼓励学生独立开展创新实践活动。学院尽可能的为创新团队和个人提供必要的科研场所和基本的经费支持,为学生创新成果的发表、出版和推广应新用提供全力的支持和帮助。(七)组织大学生参与教师科研课题和专利项目研究。在前期对大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培养的基础之上,遴选、组织一批有基础的大学生参与教师的科研、专利项目攻关。(八)实行“导师制”。学院遴选一批责任心强、科研实力强、学生工作经验丰富的教师,为不同专业、不同年级的学生群体委派指导教师,对大学生的创新实践活动进行全面指导。(九)建立激励机制,设置“大学生创新实践活动奖励基金”。学院筹措资金,设立“大学生创新实践活动奖励基金”,提供一定的经费支持,对有突出成绩的创新实践团队和个人进行必要的奖励。四、健全创新基地的管理机制以“接触了解→参与尝试→创新实践→创新骨干”为脉络,对不同年级的学生实行分层管理。(一)低层次参与对象和目标:参与对象为一、二年级学生,以接触了解和参与尝试为主。目标为激发创新精神和创新热情,使其了解专业相关的创新活动知识与技巧。尽可能扩大学生参与面,根据不同专业形成创新兴趣小组。1、每日一讲、每月必读和各类竞赛活动。2、培训讲座、理论研讨、专业技能训练。3、撰写课程论文,参与形成调查报告和科研论文。(二)中间层次参与对象和目标:参与对象为二、三年级中有较强创新能力的学生,以参与开展创新实践为主。目标为锻炼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进一步提高实验实践的能力和素质。挖掘并组织部分创新能力强的学生形成不同的初级创新团队。活动形式和内容:1、参加SRTP项目研究。2、组织参与教师科研立项活动,撰写科研论文。3、加强理论交流,形成创新成果。4、参与校外科研实践单位的调查活动和科研项目,形成创新成果。5、组织参加“挑战杯”等国家、省、校组织的各类科技竞赛活动。6、开展创业策划和创业实践活动。(三)高层次,参与对象和目标:参与对象为高年级中创新能力强的学生群体,以独立开展创新活动,服务社会为主。目标为形成高级创新实体,为社会和经济发展提供服务。活动形式和内容:1、申报大学生科研立项.2、参与教师科研课题和科研项目。3、团队创业策划与实践。第四章组织保障一、领导保证学院成立大学生创新活动基地建设工作领导小组,所有基地的建设工作在领导小组统一指导下开展工作,由学院相关领导、院系部研究所负责人、部分科研骨干教师、相关办公室人员组成,科技创新基地设在林学院实验楼多功能教室,学院提供实验室、实践基地等辅助场所。领导小组组长:范占标组员:陈菊娥陈根强董钧锋李江波王进涛陈应武陈迪新二、制度政策保证(一)完善林学院大学生科技创新特色基地各项管理制度(二)制定林学院学生科技创新课外素质学分政策。三、创新团队保证基地拟招收本科生30人,各系指定一名教师统一负责,指派骨干指导教师不少于3名。四、经费保证(一)参加有关竞赛获奖、公开发表论文、参加科研课题取得成果、在创新基地活动积极者,给予一定的物质奖励。(二)创新基地为发表优秀科技论文的学员支付论文版面费,资助优秀论文作者参加有关的重要学术会议。五、督促检查(一)由院系负责人和骨干指导教师组成的大学生科技创新基地领导小组对《大学生科技创新项目申请表》进行评审,并具体负责项目的申报、立项、中期检查、验收等评审工作。(二)学院对建设较好的大学生科技创新项目给予必要的资金支持或通过项目给予资助。2010年4月29日

1 / 8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