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城镇就业影响因素的计量分析统计0201王馥2004年12月11日人类社会的生存和发展,是建立在劳动的基础上的。劳动创造了人类,劳动发展了人类。就业,简而言之,就是具有劳动能力的人,在一定的社会形势下,为了获取或向他人提供生存和发展所必需的物质和精神产品而必须从事的具有一定稳定性的劳动。因此,从人类自身的生存和发展角度看,就业是人类实现自身再生产的基本条件和人类一切活动的基础。从社会再生产过程看,就业就是劳动力的投入和使用,而劳动力是生产要素中最积极、最活跃的因素。不同的历史发展时期,由于劳动力自身的原因及其周遭的环境不同,人类社会所面临的就业问题也各不相同,解决就业问题的方法和途径也必然有所差别。如今中国正在进行一场举世闻名的经济体制变革,在这个过程中,我们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其中当然避免不了就业问题。中国作为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发展中国家,也是人均自然资源和经济资源相对贫乏的发展中国家,因此就业问题一直困扰着中国的经济和社会发展,而在经济变革时期表现得更为突出,如国有企业下岗职工问题、城市失业问题和农村剩余劳动力问题等。那么对此阶段的就业问题进行研究,找到解决我国现阶段就业问题的方法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基于我国就业问题在城镇表现得更为明显和集中,所以我选择城镇年净增就业人数为被解释变量,从城镇角度来研究中国就业问题。既然就业问题是复杂多样的,那么影响它的因素也同样是多元化的。下面就从以下几方面讨论各因素对就业的影响:第一、经济发展对就业的影响经济理论和经济实践表明,经济增长水平是影响就业状况的决定因素之一。就业率与实际经济增长率之间存在着正相关关系。在经济复苏或繁荣时期,就业机会和就业岗位较多,就业规模较大,就业率高,就业状况就好。反之,在经济衰落或萧条时期,经济增长率低,就业机会和就业岗位减少,就业规模萎缩,就业状况差,失业率就高。因此,增加就业量的基本途径之一是保持国民经济的持续快速增长。第二、社会保障制度对就业的影响社会保障体系主要包括社会保险、社会救济、社会福利和社会优抚制度等基本内容。建立完善的社会保障体系有利于劳动力的合理流动,在没有完备统一的社会保障制度下,劳动者的各种社会福利全部或大部由所在单位提供,一旦劳动者离开了该单位,相应的福利待遇便不再存在,而由劳动者新就业的单位重新发放各种福利待遇。由于各单位的福利待遇不均等,促使劳动力形成流入福利待遇高的单位的趋向,但由于内部人的控制,福利待遇高的单位一般难以接纳外部人,从而阻断了劳动力的有序流动,同时也给一些部门或地区造成了就业冲击。因此完善社会保障制度是非常必要的。第三、产业结构调整对就业的影响英国经济学家科林、克拉克通过对就业人口在三次产业中分布结构的变动趋势的研究,得出了关于产业结构与劳动力分布关系的演变规律。即:随着经济的发展,人均国民收入水平的提高,劳动力首先由第一产业向第二产业转移;当人均国民收入水平进一步提高时,劳动力便由第二产业向第三产业转移。而从我国国情看,第三产业就业人数由1952年的1881万人增至2003年的21809万人,并由当时的9.1%增至2003年的29.3%(数据来源于《2004中国统计年鉴》电子版)。由此可以看出,随经济的发展,经济结构和产业结构的调整,第三产业劳动力必将保持较快速度增长,并将成为容纳劳动力就业的主要渠道。第四、投资需求结构对就业的影响投资需求结构的变化将导致投资水平及投资结构的变化。而对于各种资金的投入来说,在既定的劳动资本配比关系下,资本投入越多,吸纳的劳动力也就越多。因此,投资对劳动力具有直接的吸纳能力,从而使投资需求结构变化对就业变动具有直接的作用力。第五、技术装备程度与就业的关系技术装备程度,简单说,即由生产资料的数量同使用这些生产资料的劳动力数量所构成的比重。从整体来看技术装备程度对就业的影响是双重的。一方面,对于同等规模的产业或企业,随着技术装备程度的不断提高,就业机会或就业岗位呈递减趋势;另一方面,技术装备程度的提高,使社会劳动生产率也大为提高,生产的货物、服务和创造的财富大为增加,不但促进原产业规模的扩大和新产业拓展与成长,从而创造出许多新的就业机会与就业岗位,而且大量吸纳从技术装备程度高的产业中分离出来的产业工人或劳动者,从而促进经济繁荣、就业兴旺。第六、工资水平与就业的关系从微观的角度来看,劳动力供给主要取决于工资水平。在个人劳动供给曲线中,在一定工资率以上部分有“向后弯曲”的特征,这意味着个人劳动的供给在一定工资率以上将随着工资率的增加而减少。在主流经济学中,一般认为这种现象是发生在发达国家的高工资阶层。然而,在许多发展中国家,工资水平较低的一些人的劳动供给也具有这种特性。这说明工资水平在某种程度上制约着人们对自身劳动的供给。第七、教育与就业的关系从世界范围来看,越来越多的国家把开发人力资源作为减少失业、促进就业的一项重要措施,这是因为人们逐渐认识到了人力资本投资的重要性。现代经济的竞争背后是技术的竞争,技术的竞争背后是人才的竞争。例如我国人口是美国的四倍多,但我国的经济总量仅为美国的1/10,这其中有多方面的原因,但劳动力的质量不能不说是一个重要愿因。而发展教育便是提高劳动力质量的根本途径。综上所述,我选择了七个指标作为解释变量来对城镇年净增就业人数进行解释,并且进行模型分析。具体指标定义及说明如下:1、城镇年净增就业人数(Y):报告期末就业人数与期初就业人数之差。2、国内生产总值(X1):是指一国的所有常住单位在一定时期内生产的全部最终产品的价值总和。3、国家财政在抚恤和社会福利救济方面的支出(X2):指国家预算用于抚恤和社会福利救济事业的经费。4、第三产业国内生产总值(X3):指一国从事第三产业的常住单位在一定时期内生产的全部最终产品的价值总和。5、城镇个体经济固定资产投资(X4):指以货币形式表现的在一定时期内城镇建造和购置固定资产的工作量,以及与此有关的费用的总称。此数据无法直接得出,而需用全社会个体经济固定资产投资减去其中的农村部分才能算出。6、建筑业企业自有机械设备总功率(X5):指建筑业企业自有施工机械、生产设备、运输设备,以及其它设备等列为在册固定资产的生产性机械设备年末总功率。包括机械本身的动力和为该机械服务的单独动力设备。7、城镇集体单位职工平均工资(X6):指在城镇集体经济单位及其管理部门工作,并由其支付工资的各类人员在一定时期内平均每人所得的货币工资额。8、普通高等学校年毕业生数(X7):其中普通高等学校是指按照国家规定的设置标准和审批程序批准举办的通过全国普通高校统一招生考试,以招收高中毕业生为主要培养对象,实施高等教育的全日制大学,独立设置的学院和高等专科学校,高等职业学校和其它机构。表1我国城镇年净增就业人数计量模型样本观测值原始表城镇就业人员年底数城镇年净增就业人数国内生产总值国家财政在抚恤和社会福利救济方面的支出第三产业国内生产总值YXX1XX2XX3万人万人亿元亿元亿元199017041.00199117465.00424.0021617.8067.327227.00199217861.00396.0026638.1066.459138.60199318262.00401.0034634.4075.2711323.80199418653.00391.0046759.4095.1414930.00199519040.00387.0058478.10115.4617947.20199619922.00882.0067884.60128.0320427.50199720781.00859.0074462.60142.1423028.70199821616.00835.0078345.20171.2625173.50199922412.00796.0082067.50179.8827037.70200023151.00739.0089403.60213.0329904.60200123940.00789.0097314.80266.6833153.00200224780.00840.00104790.60372.9736074.80200325639.00859.00117251.90498.8238885.70全社会个体经济固定资产投资农村个体经济固定资产投资城镇个体经济固定资产投资建筑业企业自有机械设备总功率年底数城镇集体单位职工平均工资高等学校毕业生数XX4X5XX6X7亿元亿元亿元万千瓦元人19911182.881042.56140.324250.20186661426719921221.991005.52216.474431.90210960422319931476.231137.73338.504948.90259257071519941970.561519.24451.325712.70324563741719952560.242007.85552.397056.50393180539719963211.172544.03667.149804.80430283863819973429.422691.16738.268668.50451282907019983744.372681.521062.858656.50533182983319994195.702779.591416.119077.80577484761720004709.362904.261805.109228.10626294976720015429.572976.562453.0110251.706867103632320026519.193123.233395.9611022.507667133730920037720.103200.964519.1411712.4086781877492注:数据来源1、Y:《中国统计年鉴》2003-2004P126,222、X1:《中国统计年鉴》20012003-2004P49,55,533、X2:《中国统计年鉴》20002003-2004P261,284,2934、X3:《中国统计年鉴》2003-2004P55,535、X4:《中国统计年鉴》1991-2004P144,146,146,140,138,140,152,188,186,170,160,178,188,1916、X5:《中国统计年鉴》2003-2004P537,5907、X6:《中国统计年鉴》2004P1682004电子版8、X7:《中国统计年鉴》1995-1999P590,634,642,6462001P6542003-2004P722,782由于以上价值量指标均是由现价计算的,所以彼此之间无法进行比较,需用价格指数进行调整。则调整后数据表如下:表2价值量指标调整后数据表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国内生产总值国家财政在抚恤和社会福利救济方面的支出第三产业国内生产总值城镇个体经济固定资产投资城镇集体单位职工平均工资X1X2X3X4X61985年=100亿元亿元亿元亿元元1991170.8012656.791639.41454231.264682.15461092.50591992181.7014660.484336.57135029.4992119.13591160.70451993208.4016619.193936.11805433.6852162.42801243.76201994258.6018081.747936.79045773.3952174.52441254.83371995302.8019312.450538.13085927.0806182.42731298.21661996327.9020702.836239.04546229.7957203.45841311.98541997337.1022089.172442.16556831.4150219.00331338.47521998334.4023428.588551.21417527.9605317.83791594.19861999329.7024891.568154.55878200.697